书城传记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2辑
15555200000012

第12章 教育思想

在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践中,匡亚明以他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渊博的学识、过人的领导才干和革命家胆略,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贡献了极大的智慧和力量,在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征途中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他两度出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为南京大学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匡亚明的教育思想和育人理念表现在许多方面,《学记》中有句名言,“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匡亚明无疑是“善歌”与“善教”者。几十年前,匡亚明就主张打通“文史哲”,开办“大文科”,培养具有丰富广博的学识和多方面能力的通才。他十分强调通才与专才的统一,致力消除大学培养的人才知识面过于狭窄的极端,希求打破传统的专业划分过细和只是坐而论道、严重脱离社会实践的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一种能够打通“文史哲”三大学科门类并密切联系社会实际的“大文科”的办学模式。他还大力提倡“四个空气”的良好校风。他同时希望高等学府时时处处都能洋溢着“强烈的政治空气,浓厚的学术空气,高度的文明空气,活跃的文体空气”,使莘莘学子得以沐浴着这清新的“校风”全面地、和谐地、健康地成长。另外,匡亚明积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成为基础宽厚,博学多才的学者。匡亚明在文革后首先在高校中提倡开设“大学语文”课,并欣然出任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名誉会长。

他认为大学语文包含有文、史、哲、经、政等有关内容,“有两条主线贯穿其中,一条线是可以培养、锻炼、提高学习者的文字表达能力(包括必要的阅读古文能力),另一条是能够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大学生的性格塑造、品德端正、治学为人等方面的知识”。而用这两条主线贯穿起来的内容广博的大学语文,在现在看来,就是一门致力于塑造人格,培养能力,注重大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发展的共同基础的通识课程。

为此,他专门写成《大学语文应成为独立学科》的文章发表在《文汇报》上。事实证明,学习《大学语文》有助于学生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的提升,有助于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加强,有助于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锻炼,有助于历史视野的拓展和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