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膺孙中山理论,投身辛亥革命
1906年,雷沛鸿来到革命中心广州求知,结识了钟荣光、朱执信、谢英伯、潘达微等人,这对他参加革命,起了重要作用。岭南学堂中文总教习钟荣光对雷沛鸿“讲了许多关于中山先生组织兴中会的经过和革命活动”,使他受到鼓舞和启发,非常向往孙中山提倡的民族主义革命学说。在朱执信的指导和影响下,雷沛鸿“懂得了中山先生的民主主义平均地权的道理”,更加坚定走上革命道路的决心。谢英伯和潘达微则是雷沛鸿在香港参加同盟会的介绍人。入盟后的雷沛鸿立即投入革命活动之中,追随朱执信等人。在广州军、学、商界做宣传鼓动工作,运动新军,参加倪映典领导的新军庚戊起义及黄花岗武装起义。在后一起义中,负责保管寓仙湖街始平书院军械炸药。这是同盟会“储藏军械的重要机关”,雷沛鸿忠于职守险遭不测。武昌起义后,各省份独立响应。雷沛鸿与同仁精心策划,促成陆荣廷在南宁独立,加速瓦解了清廷在广西的腐朽统治。为使新旧政权交替得以衔接,保持社会秩序。建议南宁军政府设立交通部,任部长,下设征集、调查、宣传三股,以征集民军为首要,“一以厚北伐之兵力,一以靖地方之治安”。嗣后,又与其堂兄雷鲲池(在汉)同赴南京,“觐见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报告广西独立运动经过情形,深得嘉许。”雷沛鸿参加辛亥革命,颇得时人好评:广西革命分梧州、桂林、南宁、柳州四区,勺年走擘划于其间者”,以南宁雷沛鸿等人“为最力”。这段奔走两广,参加辛亥革命的经历,为雷沛鸿与孙中山在思想上保持深层联系,打下了基础。
诠释国民革命真义,贯彻党化教育
1924年10月10日,从欧美学成回国就职于上海国立暨南学校的雷沛鸿为学生作了《双十节的真谛》的演讲。演讲中,他从教育角度,指出辛亥革命具有双重意义:“其一是民族运动;其二是民治运动。”并深刻阐述:民族运动有内、外两种功能。对内“要求民族统一”对外要求实现“民族自决、自治和独立”。揆诸现实,辛亥革命的使命还未完全实现。必须努力奋斗;“以对内言:我们在一方面,必须谋扫荡一切封建及藩镇的势力,以扫除民族统一的障碍物;我们在他方面,又必须依最进步的方法来组织和运用全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及社会生活;务使中华民国成为一个完全发展的民族国家。以对外言:我们在一方面,必须除去一切不平等条约的羁绊;在他方面,必须巩固国防和充实国力,务使中华民国在国际家庭内立在平等地位。”并结合时代需要,阐释辛亥革命的民族意义。他阐述民治运动即“在辛亥革命以后之中国内,不但是一种政治,而且是一种新社会秩序。”并大体就其轮廓作了勾勒:(一)促进中国的产业化,以改进原有农村生活;(二)将现代科学带到民间去,以改进生产技术;(三)将艺术带到民间去,以善用休闲时候;(四)注意民俗的改善,以培养民治社会的道德基础;(五)对寻常百姓应有极端依赖和信仰,尽量设法使他们享受法律的自由;(六)对于寻常百姓有极端依赖和信仰,尽力引导他们参与实际政治;(七)笃信“人人有均等机会,无人有特殊利益”的原理,首先努力于教育机会的均等:(八)笃信“人人有均等机会,无人有特殊利益”的原理,继续努力,并期以百年,徐徐谋实现政治机会、经济机会的均等于中华民国。
1926年。正当国民革命方兴未艾之际,雷沛鸿应菲律宾大学之邀,作了题为“教育与社会”的报告,据教育与社会互动原理,诠释国民革命的性质与时代意义。这场革命是“依照孙总理的遗教,以消灭代表封建势力的旧军阀,来重新建立中国的新秩序,使中华民族得到新的生机,以完成中国为近代式的国家,不但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体,而且要根本改造中国的经济组织,以适应世界潮流。”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他指出:“在一方面,我要宣告新社会秩序,将随革命运动而来临;在他方面,我要提示教育的任务,将随革命运动而打动民众的心坎,变动民众的一向对于政治的态度,而且最后感动民众的政治生活而趋于动”;并特别强调教育对社会秩序建设的功能,“新秩序的建设,尤须赖教育以完成其全功。”
基于这种认识,1927年4月,雷沛鸿第一次任广西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根据现代中国的需要,即“国民革命所将要带来的社会变动”,他确定“民族教育”为广西教育的宗旨。指出这一宗旨乃是“国民革命所随身带来的民众运动”。坚信“教育运动,必随社会的大变动而进展,社会大变动,必随社会智力的发展而促进而成功”。上个世纪30年代,雷沛鸿将教育与社会关系作了概括表述:“我们要革新教育,即用之以为改造社会的工具,同时,我们要从事于建设新社会,即用之以为改造教育的根据。”这一教育、社会“双改造”思想,为雷沛鸿整个教育思想的轴心。显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这一轴心思想的源头活水。
社会需要决定教育宗旨,教育宗旨则决定教育方针。1927年7月13日,雷沛鸿向广西省政府提出《请确定党化教育为广西全省教育方针草案》获得通过。从与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关系入手,解读草案内容,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以法国大革命为例,说明“教育为国家重器”与革命的关系密切。第二,中华民国欲确定教育方针,“非以完成国民革命,建立新政治秩序新经济秩序及社会秩序为国标不可。”亦即“应建筑于中国国民党的基本党义上;而此等基本党义,实为先总理所创之三民主义。故三民主义定为全国实施教育时必应依据,以之为施政方针而完成教育的党化”。
雷沛鸿根据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韦悫的“党化教育”观,以及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将党化教育定义为“在国民党指挥下,将整个的教育变成革命化与民众化是也”。对教育革命化与教育民众化,雷沛鸿在学理上作了进一步发挥。教育革命化内含两个原则:“(一)实施革命的教育,(二)促成教育的革命。前者以革命的三民主义为根据,培养党的人才,而同化全国人民,后者以学理及事实为基础,改造教育制度与教育行政。”前者可谓教育的党化。后者可称之教育科学化。教育民众化,内亦含有两个原则:“(一)民众的教育化,(二)教育的民众化。”前者为普及小学教育、推广平民教育及补习教育,务使全国入学儿童之百分数逐渐升高,至全国无失学之人。而教育的民众化。雷沛鸿将它与孙中山的“武力的民众化”相发明。按孙中山的解释,武力的民众化,“第一步使武力与国民相结合,第二步使武力为国民之武力”。据此,雷沛鸿将教育的民众化,理解为“将智识技能美术,带到民间去。第一步使智识技能美术与国民相结合;第二步使智识技能美术为国民之智识技能美术”。为贯彻党化教育的方针,雷沛鸿提出17条教育政策。
“一、统一语言,厉行平民识字运动,并以文字语言及历史地理等学科为工具,普及三民主义的理想,使成为民族思想,以求得中华民族的统一。二、推行有系统的训练及军事训练,以提倡尚武精神,增强人民的健康,及求得中华民旗的独立。三、努力收回教育权,以取得中华民族的自主。四、依照党的方式及纪律,厉行公民教育,使学生民众习丁相爱互助及自己牺牲,而成为团体化及社会化,以取得中华民族的自由。五、建没职业教育的组织,以增加人民的生产能力,改善人民之衣食住行,而促进民民主主义的实现。六、改换传统之古代不良教育思想,并改造现代教育制度,务使学校生活得以适应新时代之社会生活。七、依照科学原理及实际需要,改订小学中学专门学校之学程,以应付新时代之要求。八、奖励学术研究,提侣科学教育。九、增加学校之教育效率,在智识方面,力求透彻;在技术方面,力求熟练。十、积极整顿师范教育,以培养党的师资;同时应增加在职教教师进修之机会,以鼓舞教育专业的精神。十一、分期实施义务教育。使学龄儿童均得及时入学。十二、提侣女子教育,务使之与男子在教育上有平等机会。十三、建没广西中山大学,以培植党的专门之才。十四、分年增设通俗演讲所;同时推广图书馆教育。十五、分年筹设动植物园、博物馆及美术馆。十六、保障及增加教育经费,以谋全省教育之充分发达。十七、教育行政采取省的集中制,使全省教育有计划及有系统的进步。”
从第十一、第十六及最后一款中,不难看出孙中山手订的《国民党一大宣言》对内政策第一条,即“厉行教育普及,以全力发展儿童本位之教育。整理学制系统,增高教育经费,并保障其独立”的明显烙印。
理解广西实施党化教育,还应注意两广政局。李宗仁、白崇禧、黄绍宣为首的新桂系归附广州革命政府后,其教育政策受制于广州。因此,雷沛鸿在广西实施党化教育,誓言旦旦:“抑广西与广东同为国民革命之策源地,关于党化教育事项,尤宜先行树立计划,为全国作先驱。”他筹设广西中山大学(国立广西大学前身),得到中央政治会议广东分会支持。当分会议定广西教育行政方针时,决定“将增加教育经费,设立广西大学一项列为五大政纲之一。”在党化教育方针政策指导下,雷沛鸿提出一系列整顿广西省各个层次和类型的教育方案和计划计有《整顿广西全省县、市、乡立小学方案》、《改良及推广师范教育草案》、《请推广女子师范教育草案》、《整理广西全省中等学校相互关系草案》、《筹设广西中山大学草案》等5个方案。初等教育方案《整顿广西全省县、市、乡立小学方案》劈头就说,“为提议事:小学为一切教育之基础,吾人欲将一切教育使其党化,则不可不首先注意小学教育”;又说“当此党化教育开始之际,尤应将全省县、市、乡立小学极力整顿,务令其完全党化,以立基础。”在《筹设广西中山大学草案》中规定:“在进行党化广西全省教育之际,广西省政府及人民集合,群策群力建设中山大学于广西。广西中山大学实本孙总理爱民爱国之精神与其力行革命及自己牺牲之人格,形体化全省个个青年,以树党化教育之极轨。”
雷沛鸿在广西实施党化教育,学界有不同看法和评价。从雷沛鸿与孙中山关系立论,雷沛鸿心目中党化教育之“党”,当指孙中山领导改组后的国民党,而非后来蒋介石主宰的国民党。因此,说雷沛鸿的广西党化教育计划帮了“四·一二”反共和于1928年也高唱党化教育的蒋介石的忙并非事实。广西教育方针主要是依据孙中山的教育主张,尤其是他1921年11月29日在广西阳朔所作的演说。孙中山说:“希望诸君之对于广西,以先觉悟,先负责任,实行三民主义相劝勉。”实施之法有二,“一、在使国民有世界之知识,普及教育,提倡科学。宣传三民主义,使人人皆知国为民有,非一家一姓所得而私,亦非腐败官僚、专横武人、阴谋政客所得而治。民国权利,非少数人可得而享,更非少数强权家可得而断送……将民国造成一极乐之世界,非国民有充足之知识不为功。”时在雷沛鸿身边任译员的陈友松说:“中山先生在桂林阳朔讲演的话,成了广西教育的中心思想。雷沛鸿以教育为工具,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和思想,在教育领域加以植入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