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6辑
15556800000008

第8章 马君武与恭城老同

一代宗师马君武系我国现代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这位蜚声海内外的名人,却在广西偏远的恭城瑶乡有一位情同手足的老同。与这位瑶乡老同之间发生了诸多有趣的故事。

19世纪80年代初,当时马君武的父亲马衡臣到恭城作刑名师爷。其时,县署有一名同事名叫郑世隆。郑为本县绅士,家里比较富裕,喜欢结交朋友,尤其钟情花鸟盆景,棋琴诗画,公余时常邀马衡臣到家中做客。由于趣味相投,他俩很快成为挚友。

1881年7月17日,衡臣的夫人在恭城生一子,即马君武。巧的是,这一年郑世隆也生一子,即郑兰征。两位好友同年喜得贵子,自然喜不自禁,又因两家交往极好,两儿既属同庚,便结为同庚兄弟,瑶乡称之为老同。至此,两家的关系便更为友好和密切。

马君武在恭城瑶乡生活了四年,与老同郑兰征建立了极好的幼时感情。后因父亲调任平南(现隶属广西贵港市),马君武也因此随父离开了恭城。后来马君武成为民国要人,出人头地,而他儿时结拜的老同郑兰征,却胸无点墨,不思进取。郑父死后,家业逐渐败落了。郑兰征对幼年曾结为同庚的马君武因久无联系,也早已淡忘了。可身居要职的马君武却一直没有忘记他这位瑶乡老同。1920年的一天,郑兰征突然收到一封信函,封面上写着:“恭城县城探交大马巷隔壁郑兰征先生台启”。郑急忙拆开一看,内有一张马君武身着西服的全身照片及两页八行书,内容除简述别后情况外,云:“弟近期将回桂林讲学,届时希命驾前来会晤,为释渴念,亦赐寄玉照一帧……”

郑兰征做梦也不会梦到,幼年相交的老同竟已成为声名显赫的人物,于是让其读过中学的女婿成以九代笔复信,同时赶赴平乐拍下全身照(因恭城当时尚无照相业),及时给马君武寄去。

不久,郑兰征依约赴桂林与马君武会晤。

相会之后,据说马君武应邀到礼堂讲学时,郑也陪同前往。尚未开讲前,两老同挨坐于后交谈,情真意切,因而引起到会各界名流的注意和猜测,不知马博士身边这位身着长袍马褂者为何人,还以为是大有来头者。

郑返恭城后,仍然与马君武保持书信联系。马君武自幼深受传统道德教养,极为怀故恋旧。1921年秋他任广西省长时,为续旧谊,还想照顾郑到省府南宁任职。但郑兰征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己不是做官的料子,故婉辞未去。然而,在马君武主政广西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却发生了一件“郑兰征一语定县令”的趣事。

马君武上任之初,广西政局极度混乱,各县县府凭借当时自治军势力独霸一方,拒不执行省府政令。马君武派往各县接任的新县长却会遇到旧县长拒不交印的怪事。

当时县城有一位驻军连长,他见时局这么混乱,便想混水摸鱼弄个县长当当。一天,他带卫兵上县衙门找到县太爷蒋敦世,谎说自己是奉省府口头委派前来接大印的。县太爷因未接到省府通知自然不相信,于是拒绝交印,由此两人争执不下。这时县衙里有位熟悉地方情况的幕僚师爷向县太爷献策说:此事何不找马省长的老同商量一下,看看他是否可以帮助解决?县太爷听了,眼睛顿时一亮。县太爷带着司爷和卫士去找郑兰征。见到郑后,先寒暄一番,之后,县太爷便说明了来意。郑待县太爷说毕,倒也爽快,即刻表示同意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发电报向马省长请示。马君武接到同庚的来电后,甚为欣喜,经三思后即给郑回电道:“关于以驻军某连长接替县知事一事,省府并无此意,但是否需由他接替,则由庚兄视实际情况裁夺。”接到回电后,县太爷才松了一口气,当即持电文邀那位连长到郑兰征那里去听裁决。郑毕竟还是个老实正直之人,他当即主持公道表态说:“若要讲公道话,那我就照直说吧,恭城县长这个位子是他(指现任的)早就坐着的,他又未犯什么过错,所以,还是让他继续坐下去为好。”这样,一场意外风波就平息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