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7辑
15556900000017

第17章 胡适的惬意生活

1917年春,胡适在美国留学已满七年,完成了博士论文。他在美国留学期间,曾积极给《新青年》杂志投稿,鼓吹文学改良,用白话文写诗作文,成为当时国内新文化新思潮的一员健将。当时,《新青年》杂志主编陈独秀,刚受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特聘出任北大文科学长。经陈独秀鼎力举荐,胡适被聘为北大文科教授。

这一年,胡适26岁。他到北京大学文科,主要讲授中国哲学、英文修辞学课程,他在美国所写的博士论文就作为北大哲学课的讲义。26岁的胡适,刚进入社会做事就拿260银元的月薪。而他住的北京大学教员宿舍是免费的,9银元的教授伙食已很丰盛,当时北大的学生在食堂包伙仅5.6银元,因而胡适每月还有200多银元的节余。后来,胡适和安徽同乡高一涵在校外合租一处僻静的住房,每月租金仅6银元,每人仅出3银元。

胡适在北大上课一个月后,就被正式确为本科一级教授并加薪。当年10月25日胡适写信给母亲说:“适在此上月所得薪俸为260圆,本月加至280圆,此为教授最高级之薪俸。适初入大学便得此数,不为不多矣。他日能兼任他处之事,所得或尚可增加。”如此看来,当时胡适在北京大学的经济生活,要比他在美国的日子优越得多。因而,他很满意,从此安心于学术研究。

胡适从小十分孝顺,不愿违背母亲的心愿,回国在北京大学工作以后不久,便按照约定回老家迎娶了江冬秀。胡适早在13岁时由母亲做主与40里外江村的江冬秀订了婚约。胡适和江冬秀在当年12月30日结婚,没有度完蜜月,于1918年1月下旬独自回北京继续教学。

胡适在北大当教授时,从不到别的大学或机构去兼职,潜心当教授做学问,并不抱怨教授的薪金高低,而是十分履职,十分敬业。蔡元培在后来回忆时曾谈到:“自陈独秀君来任学长,胡适之、刘半农、周豫才(鲁迅)、周启明诸君来北大任教员,而文学革命、思想自由的风气,遂大流行。”北京大学形成了新文化人群体。

当时银元升值,而中国银行发行的“钞票”贬值,胡适每月的薪水以现大洋支取,一银元可以兑换钞票一元八角左右。胡适写信给母亲,谈起准备在北京租赁一所较大的四合院。胡适租赁的房子在钟鼓寺14号,共有17间房屋,一进门是九间正房,两侧为厢房,旁边有耳房。正房是寝室和书房,两厢为客房及会客室。五间偏房作厨房及佣人住处。厨房比较小,庭院也不算宽大,有几棵小树,几盆夹竹桃。那时,胡适任教不久,又是新婚刚过,尚无多少积蓄,但还是租赁了在今天大学教授们看来想都不敢想的这座四合大院。

天生才子加上留学美国的经历,再加上他十分勤奋,讲课之余经常发表文章,出版著述逐渐增多,于是使胡适很快成了国内文化名流。由于稿酬源源不断,他的经济状况更阔绰了。当时商务印书馆曾慕名希望胡适兼职,许以月薪300银元。其好意被胡适婉言谢绝,表示要继续为北京大学效力。

1931年的时候,经推举,胡适担任了北京大学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月薪600银元,加上稿酬、版税等,每月实际收入可达1000元以上,约高出当时其它教授收入一倍左右。于是,他在北京的住处也越来越宽敞,并雇佣了门房、厨师、女佣、杂役和司机等。经济的富足和生活的惬意,也使胡适著述立说的热情空前高涨。从1930年底到1937年7月抗战爆发前夕,胡适住在北平的7年间,共计正式出版的专著、选集就达20多种,为他一生中著述立说的黄金期和高峰期。

胡适作为一个留美归来的新式文化人,他做到了自诩的“自食其力、自行其是、自得其乐”,他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教授薪俸、讲演和稿酬版税,因其是国内文化名人,稿酬自然比较高,经济收入和生活条件远比其他教授优越得多,日子过得当然很惬意了。

其实,古往今来的中国知识分子也都是比较讲究实际的,因而在他们身上的理想主义色彩远没有西方知识分子那样强烈,他们虽然也有理想、目标和追求,但他们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第一个就是让自己先过上富足、小康和惬意的幸福生活,诸如,有相当不薄的收入,有宽敞明亮的住房,有豪华漂亮的汽车,有佣人帮着做些家务等等。当然,这主要是指胡适这样一类知识分子了。

充满远大理想和宏伟志向的中国知识分子自然也不乏其人,比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等,虽然同为北大教授,他们所选择的理想和志向却与胡适大不相同,走的完全是另一条道路。他们不懈努力、追求理想、向往真理的精神永远被人们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