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8辑
15557000000017

第17章 出版立信会计丛书

我留学美国期间,就陆续写过一些经济、会计方面的文章,发表在当时上海出版的《大陆周报》上。归国初期,我又写了《公司财政》和《簿记及会计学》两本书,引进了一些西方新式会计科学知识。以后,在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接触中,我深感我国会计业务水平太低,不能适应民族工商业发展的需要。那时大学里研习会计科学者不多,教科书大都是外文原版,少数译著亦以簿记居多,缺乏高深之作。为解决会计教材,我在会计师事务所内设置了一个编辑科,由我亲自领导,配备了一批专职人员,开始编译簿记、会计、审计等书籍,出版了一套立信会计丛书。我吸取了自己学习会计的教训,在编译立信会计丛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一)书的内容必须实际需要,有关理论和实务的论述,都要从实际出发,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原则,对引进的国外先进学术,我们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结合我国的国情,在现行法规和工商惯例的基础上适当采用。教科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课程分别编撰。每书章节后都附有思考题和习题供学生复习参考。书稿写成后,先作为讲义在我校试讲,经两三学期试讲后,根据师生们的讨论意见,反复进行修改,然后由事务所编辑科审定编排成为正式教科书,由商务印书馆作为《大学丛书》出版发行。

(二)文字尽可能通俗易懂,举例做到不厌其详,使读者能够无师自通。例如,《高级商业簿记教科书》由我亲自主编,经多人审稿校阅,精心推敲,务求通俗易懂。各章顺序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并经实地试教,几经修订,设有教学进度分配表。每隔若干章,就设一章复习要求学生反复演习,务求熟练掌握所学内容。结业前,还要布置一整套模拟式实务实习题让学生去做,以求参加工作后能很快胜任工作。该书为各商业企业、会计学校广泛采用,修订过四五次,再版几十次,畅销国内外,直到现在,台湾、香港等地还有人在翻印发行。

(三)译文力求统一,含义力求确切。译稿都经我亲自审阅,几番修正润色,力求译文统一,含义确切。如《会计名词汇译》一书,是鉴于当时我国会计名词极不统一,各种书刊的译法都不一样,给编译工作、读者和实务工作者都带来不少困难。于是我组织编译工作同人,不时探讨,收集了会计名词2400余条,每条先把国内会计书刊原有的翻译名词开列出来,然后从中选定一个适当的译名或者由我们暂拟定一个统一的译名,并加以注释。用词力求言简意赅,适合我国习惯用语。该书出版后,曾修订过两次,对统一我国会计名词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到1965年,还有人在香港冒以最新修订本翻印出版。

截至1936年底,我们编译的各类簿记、会计和审计书籍共有50余种。其中最主要的是《会计学》,它除论述普通会计所应包括的内容以外,还涉及公司会计、成本会计、解散清算及破产会计、遗产及信托会计等。对于预算控制、财产估价、决算报表分析、统计报表应用。当时比较新颖的会计内容,亦作了较深入的研讨。各章都列了许多练习题,便于教师施教,学生选择练习。是书之成,历时十四个月之久,我排除百务,专心从事,寒暑无间,并得到六七位同人相助,经多次修改才得以付印。

1940年,商务印书馆已经迁到了香港。后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太平洋战争,商务印书馆损失惨重,无力继续为我们出书。那时我已经到了重庆继续办校,眼看学校教材无法解决,不得不另谋出路。后来得到生活书店总经理徐伯欣同意,从商务印书馆收回了《立信会计丛书》的版权和纸型,与生活书店合作筹资,于1941年6月成立了“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除了出版发行《立信会计丛书》外,还印刷账簿表单,满足了工商企业之急需,各方称便。以后,该社还在桂林设立了分社,成都、贵阳、昆明、西安等城市设立了特约经销处。为了适应门路商科及职业学校教材的需要,我又自任主编,于1941年编辑出版了一套内容较为浅近的立信会计教科书,计有:商业簿记、初级会计学、会计学、成本会计、银行会计、政府会计和审计学等七种书。抗战期间,各地大专院校和自修会计的学生,十之八九是采用我们编的教科书,中专学校几乎无一不是用立信会计丛书作教材。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接下来我们又编印了一套财政、金融、保险、贸易、统计、计算技术、企业管理等立信财经从书。

抗战胜利后,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从重庆迁往上海,业务更加发展,自设了印刷厂,又在南京、天津、广州三市增设分社,特约经销处遍及全国各大城市,并向港澳、南洋群岛一带推销书籍。后来由于交通中断,无法继续向海外供应,香港便自行成立了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新编出版丛书二十余种。

上海解放前夕,我为了集中精力研究一些会计新理论,又组织力量成立了“立信会计编译社”(解放后改名为“立信会计研究编译社”),编译出版了一些会计新著作,并对一些旧的丛书进行了修订。解放后,我又自学了俄文,并努力学习苏联会计理论和实务经验,翻译了一些苏联的会计书籍,还编写了《苏联会计述要》等普及读本。

至1956年初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结束时为止,先后共出版发行各种会计书籍不下一百五六十种,其中由我著作、翻译和主编的约有三四十种。如果说我对我国会计学术有所贡献的话,当以编辑出版立信会计丛书为最。

在我致力于编辑丛书的时候,我的上海同行徐永祚会计师在1933年1月起编印了《会计杂志》月刊,受到了当时工商界和会计界人士的欢迎。我也不甘落后,于同年7月,将原立信同学会编印的《会计季刊》重新复刊,自第二卷起改名为《立信会计季刊》,该刊由于时局影响,断断续续出刊,到1951年停刊时,共计出了18期,每期约10余篇文稿,20万字左右。由于内容比较精深,又及时翻译国外会计新文献,介绍国内行业会计制度和政府财会法令规章,颇受读者的欢迎。

此外,为了加强立信同人、同学之间的联系,切磋学术和敦睦友谊,还先后编印了《立信周报》、《友讯》等几种不同形式的刊物。1949年11月至1964年3月,在香港也出版了《立信会计月刊》,共发行172期。

1980年9月,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复校以后,为解决财会教材奇缺的问题,又组织原立信会计研究编译所的部分同人,于1981年2月成立了立信会计编译所,专门编辑《新编立信会计丛书》和《立信财经丛书》,并得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的大力支持。三年来,已出版各种财会教材和参考书近20种,但仍远远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今后还要不断充实编辑力量,增加出版门类和品种,为四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财会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