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1辑
15557500000014

第14章 实业兴国

盛宣怀的父亲盛康是清朝的官员,与李鸿章有交。盛宣怀是六兄弟之长。1870年盛被李鸿章招入其幕府,受到李鸿章的赏识,第二年就已升到知府的官级。

盛宣怀既是一位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实业家,在实业方面,他有着中国多个“第一”。

航运

1870年,盛宣怀入李鸿章幕僚,深得器重。曾经做过武昌盐法道的盛宣怀之父盛康,注重经世致用。深受父亲影响的盛宣怀,认为中国强盛,最迫切的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1872年,沿海和长江航运被英美两国航运公司垄断。为了争夺中国在航运领域的权益,盛宣怀建议李鸿章创办中国轮船招商局。获准后,他在起草《中国轮船招商章程》时,强调“商本商办”的原则。1873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民用航运企业开始营运。1876年,最早进入中国的美国旗昌公司,在竞争中败下阵来,打算退出中国内河航运业务。在盛宣怀的游说下,轮船招商局从两江总督那儿借到一笔款子,购下美国旗昌公司。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成功的中资企业并购外资企业案例。1885年,盛宣怀成为中国轮船招商局的第一任督办,也代表着他开始正式成为清末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

从此,盛宣怀迈开实业救国、实业富国的大步。在中国近代实业发展中,有众多的“第一”是与盛宣怀的名字联在一起的。

1875年李鸿章又委盛宣怀办理湖北煤铁矿务,从此盛宣怀又开始办理矿业。

电报与电话

1880年,盛宣怀在任天津河间备道时,向李鸿章建议,国家自强大计,一是铁路,二是电报,当前电报最为重要,可在天津试办电报局。盛宣怀拟写了一份《电报局招股章程》,提出了“通军报为第一,便商民为其次”的观点。1879年,盛宣怀建议李鸿章建立电报事业,李鸿章采纳后,又命盛督办。这年,中国电报总局在天津成立,由盛宣怀全权负责。为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盛宣怀在天津办起了电报学堂,从此进入电讯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国电报总局完成了津沪电报线路的架设。这是中国民用电信事业的开端。随后,他又主持了南至海南,北到黑龙江,西到新疆等地的几十条电报线路的建设。1882年,为了阻止外国人在中国沿海建立电报网,李鸿章委任盛宣怀建立上海至广东、宁波、福州、厦门等地的电报线。

1883年,盛宣怀督理天津海关,他挪用海关钱粮来资济电报事业,混淆各个部门的经费,因此受到处分,但因多方说情未被降职。

1899年11月19日,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向光绪皇帝奏请开办电话业务,从此之后,中国人开始了自己创办电话的历史。盛宣怀的奏折虽然只有区区488字,却涵盖了自主开办电话业务的意义、电信业务发展的趋势以及电信业务经营管理的方式等。语言之精炼、蕴义之深刻,堪称史志佳作。在100多年前,现代电信业刚刚起步的时候,清朝官员就意识到电话对电报的替代作用,提出电报和电话必须要混业经营等观点,非常令人钦佩,其思想对当前电信发展、改革仍有借鉴意义。回顾这段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记住,更重要的是当展望未来时,我们明白自己从何而来,又将往何处去。

盛宣怀奏请发展电话、电报事业的历史背景是十分复杂的。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次年10月16日,清朝第一任驻英国公使郭嵩焘受邀访问某电气厂办公地,参观刚发明不久的电话,郭嵩焘当时的日记称之为“声报机器”。郭嵩焘及其随从张德彝亲自尝试通话,算是中国人历史上的第一次。1882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外滩创设第一家电话局,仅比美国电报公司晚一年,上海由此也成为最早拥有电话的城市之一。同年,英国人毕晓普在租界试行电话。此后,洋商纷纷开始筹划在当时中国的各通商口岸开办电话业务。

公元1899年11月19日,时任督办铁路大臣大理寺少卿的盛宣怀向光绪皇帝提交了奏请开办电话业务的奏折。《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将这一历史事件记录为:“督办铁路大臣大理寺少卿盛宣怀奏:电报公司拟添设德律风,杜外人觊觎之谋,保电局已就之利。允之。”这是中国官办电话真正的源头。

1900年,义和团风起云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清政府一路向西跑到了西安,成立于1880年的电报总局并没能顺利地兼办电话业务。但还是有些封疆大吏独具慧眼,为了制防和公务所需,在小范围内相继开办了电话业务。比如,1900年,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刘坤一“因防务戒严,省垣地方辽阔,文武各员分驻较远,遇事传商,深虑稽延”,奏准“分段安设德律风,以线传语,以期呼应灵通”。同年9月,在南京润德里成立江南官电局,设电话交换所(当时被称为“德律风总汇处”)。初设50门磁石式人工交换机一部,实装单机16部,均为官邸衙署使用。设备购置及安装,用银2963两,全由江南筹防开支。1902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口、武昌筹资兴办武汉三镇电话,设磁石交换机30门,专供官署衙门使用。

1903年5月,援原督办电政大臣盛宣怀奏准“电话归电局兼办,以电报余利为推广电话之需”条例,北京电报局总办黄开文开始筹设北京城内朝廷大臣住宅与颐和园间电话(当时慈禧太后常驻颐和园),用以解通信之急需。1903年9月,时任督办电政大臣袁世凯根据黄开文建议呈准试办北京电话局,由黄开文兼任电话局总办。1904年1月2日,北京试办的第一个官办电话局于东单二条胡同开通,安装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机100门。显然,北京的官办电话思路与盛宣怀的奏折是一脉相承的,这应该算是对盛宣怀的奏请最直接的批示和答复。此时的盛宣怀因父亲于1902年去世,循惯例在家“守制”三年。

纺织

华盛纺织总厂,它的前身则是由李鸿章一手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

众所周知,上海纺织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手工棉纺织业就日益兴盛,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业中心,享有“衣披天下”的美誉。1878年,前四川候补道彭汝琮上书李鸿章,请求批准他设立上海机器织布局,并提出了设厂计划。李鸿章对于彭汝琮的设厂计划非常赞赏,当即批准,并派郑观应和彭汝琮共同操办建厂事宜。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之后,占地三百余亩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才得以建成开工。织布局开工后,营业兴盛,仅织布部分的利润每月一万二千(两),纺纱部分还更多。可是,1893年10月,一场大火,使得李鸿章筹办了十年开张仅两年多的上海机器织布局几乎毁于一旦。全厂房屋货物用具等等,损失加起来不下七十余万银两。当时身为天津海关道的盛宣怀临危受命前往上海善后,筹集款项,官督商办。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之中,筹集了200万两的资本,并将重新开张的织布局改名为华盛纺织总厂,拥有棉纺锭64556枚,织布机750台。当时,洋布风靡一时,盛宣怀一手筹办的华盛纺织总厂,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布垄断中国市场的尴尬局面。

大学

1895年10月2日,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韶,禀奏光绪皇帝设立新式学堂。光绪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后更名为北洋大学,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官办大学,也是天津大学的前身。1896年起盛宣怀开始督办铁路。1896年,盛宣怀创建了上海创办南洋大学,这是交通大学的前身。

银行

中国第一家商办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也是由盛宣怀一手筹办的。

银行,现在已然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和银行打交道,存取款,买房买车的贷款,理财投资等等。当然说起中国第一个提出开办银行设想的人,可能就要追溯到太平天国时期,但真正创立中国第一家银行的却是盛宣怀。传说当年李鸿章认为中国商界信用萎靡,民间财力疲弱,曾经指望依靠洋人合办中外银行,意图策应朝廷捉襟见肘的财政,孰知机构尚无踪影,计划已经披露,一时招致交相弹劾,朝野议论纷纷,李鸿章“卖国贼”的面谱又加挂了一层,弄得他心灰意懒,绝口不再提及银行。就在这时,盛宣怀起手上奏,曰:“合天下之商力,以办天下之银行,但使华行所获一分之利,即从洋行收回一分之权。”一时间那是天下归心,师出有名。“综其枢纽,皆在银行”,盛宣怀抱着这样的决心,开始积极筹措。1896年,中国第一家商办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外滩落成了。中国通商银行凸现了盛宣怀的商办股份制思想,它的创办和运作模式尽管在我们今天看来还有不够完美之处,但在当时对推动近代中国经济尤其金融业发展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汉冶萍公司

历史上,萍乡以矿产资源丰富而著称,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铁、锰、铜等,煤炭远景储量达8.52亿吨。

1898年,清邮政大臣盛宣怀在安源创办萍乡煤矿,并在1908年将它与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合并成立中国第一家钢铁煤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萍乡煤矿是该公司重要组成部分,是江南最早采用西法机器生产、运输、洗煤、炼焦的煤矿,1916年的原煤产量为95万吨、焦炭25万吨,被誉为“江南煤都”。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4%,植物物种1200余种。地表水径流量为26.46亿立方米/年,水能源可开发量4万千瓦,地下水储量为4亿立方米。看着这一连串惊人的数字,我们不得不去再次感叹盛宣怀的创新意识。

如今,萍乡煤矿已组建成为了“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产权重组、人事改革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在这百年老矿的基地上,意气风发地开创着新世纪的辉煌。

策划东南互保

1900年,盛宣怀反对清朝一开始支持义和拳的做法,命令各地电报局将清廷召集拳民的诏旨扣压,只给各地总督看。他同时电告各总督,让他们不要服从这个命令。在他的联系下,长江流域和苏杭的督抚们与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条约》。从此中国军阀开始与中央的命令脱离,这是军阀时代的开始。可以说盛宣怀在其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当时主张与列强议和,李鸿章入京进行和谈时请他同行,北京也宣他入京,但他觉得北京的政治太不可靠,因此推脱不肯奉诏入京。盛宣怀所管理的许多事业如电报、矿业、海关、铁路等是北京清廷的主要收入,因此北京对他奈何不得,反而褒奖他保护了长江流域的和平,加他为太子太保。

铁路和红十字会

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京汉铁路,也是由盛宣怀督办而。京汉铁路最早称之卢汉铁路,全长1311.4公里。1906年4月1日,京汉铁路全线正式通车。甲午战争以后,清廷颁布上谕,要“力行实政”,修铁路被置于实政的首位。1895年12月,清廷政府谕令卢汉铁路商办。但张之洞在募集商股的过程中多方受阻,不得不把修筑卢汉铁路的任务交给盛宣怀。盛宣怀承办卢汉铁路的款源主要是借洋债。比利时一举夺得了卢汉铁路的贷款权,1898年6月,《卢汉铁路比利时借款详细合同》和《卢汉铁路行车合同》在上海签订,借比利时款112.5万法郎,息5厘,九扣,期限30年。卢汉铁路于1898年开始修筑,直到1906年全线正式通车,并改名为京汉铁路。

1905年,盛宣怀在上海创设了中国红十字会。同年他将他手下的铁路大权让给唐绍仪,这是以唐为首的、在北洋政府初期权力巨大的交通系的开始。

盛宣怀热心慈善事业,这在当时也可谓是先锋之作派。1910年,清廷降旨“派盛宣怀充红十字会会长”。盛宣怀因此成为政府任命的首任会长。盛宣怀咨行礼部,以中国红十字会系遵旨开办。

5月20日,会同外务部、筹办海军事务处等合并奏《详核红十字会原奏敬陈管见折》上达朝廷,裁定:《中国红十字会试办章程》按日内瓦新约办理;战时红会归陆海军指挥;总会设于京师;由陆军医学堂培训红会医才;筹办药厂,制造药械;制备红会标志、勋章及使用规定等。

同年6月5日,盛宣怀正式创立“大清红十字会”,中国遂拥有红十字会主权。

晚年,盛宣怀在上海创立“愚斋义庄”,在遗嘱中把一半遗产留给“愚斋义庄”,用于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