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
中国旧式教育从管理体制到课程设置,均已远远脱离时代要求,朱剑凡先在课程教学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综观他的课程教学改革,有两点最为重要:其一,与素质教育要求的结合,使教学有利于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的发展,这是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其二,课程建设与社会现实需要的结合,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近代史上,湖南在教育近代化进程中,周南等私立学校走在了最前列。它们抛弃旧式书院的规制,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诸方面引进西方体制,融合中西方特点,进行创新。周南开办之初,课程设置与教材大致仿效日本,开设有国语课、外国语、修身课、教学科、历史科、地理科、博物科、唱歌科、体音科、手工、缝纫科、美术科。这些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此外,朱剑凡亲自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等新课程,并编写了《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讲义。在朱剑凡课程建设思想中,多门课程同时并进,全面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国语课与外国语课同时开设有利于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学习,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修身课重在对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历史、地理、博物、唱歌、体育、美术、手工等课程的开设,无疑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从当前课程教改实践来看,课程改革并不仅仅是一套教材的改革,在根本上,它要求的是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课程改革的目标应该着眼于受教育者个性和素质的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如何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这应是课程教改所真正关注的中心。但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并没有真正着眼于受教育者身心的全面发展。比如说,当前教育由于应试的需要,忽视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使之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受重视,大多形同虚设。这真正是教育界值得深思的问题。
近代湖南教育在新知识分子的推动下,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盛行至今的分科教学法(即道尔顿制)、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当时就广泛推行开来。改革旧教育,实施新教育之潮水一浪高过一浪,朱剑凡也在周南推行新的近代教学法,一反旧式的填鸭式教学,大胆采取一些新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其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传授新知识、思想和观念。这为今天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可借鉴的资源。
教育要面向实际
作为一名在心态和智慧上都已较为成熟的教育家,一位投身教育实践的办学人,朱剑凡高度重视教育与实际人生的联系。尤其在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开始转型的时候中国的女性刚刚走出深闺,自强自息的能力还相应薄弱,同时,中国传统教育的模式一直是远离实际人生的,从孔子到清科举,教育都处于一种闭门造车,空中楼阁的状态。
朱剑凡勇敢地打破了这一延续数千年的状态,最明显也最有效的措施是课程设置。周氏家塾创办之初,除了政府规定的必修课程及具有时代色彩的西学课程之外,朱剑凡还设置了与女性实际生活密切的相关教学、妇女独立、烹调女红等课程。1908年起,为加强妇女自身修养和提高生活能力,周南女学堂又添设了缝纫、音乐、体操等专修科,并创办了当时省内最规范的蒙养园(即幼稚园),后又增设刺绣、种植、手工劳作等课程。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学生,完全可以因能力、性格和志趣而异,自觉、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同时,朱剑凡对学生进行教育,也总是立足于基础和实际。一方面虽然也勉励学生关心天下的兴亡,服从社会;另一方面,更多地是从个人道德修养、生活习惯、生活技能等方面引导和要求学生。朱剑凡的小女儿朱仲丽8岁时便要求参加赴法国勤工俭学,朱剑凡毫不犹豫地同意(后因妻子魏湘若坚决反对而作罢),这也鲜明地体现出朱剑凡在教育思想上的一贯性。
教育要面向社会
朱剑凡以教学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要为社会改造和建设服务为办学方针,具体体现在他兴办女学、爱国救亡教育以及周南课程学科建设等教育实践上。
朱剑凡认为女子教育为教育救国不可或缺的方面。于是乃立志倡兴女学。他曾感叹于“女子沉沦黑暗,非教育无以拨高明”。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妇女观念在近代中国人的观念领域中也开始了转变。传统中国伦理观中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开始受到了质疑,随着西方平等观念的有力宣扬,中国女性的自我意识开始获得新的觉醒。到戊戌前后,形成了男女平等的观念,到20世纪初,尤其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男女平权尤其女权进一步流行开来。这是朱剑凡兴办女学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前提。
1905年,朱剑凡从日本回国。出于救国救亡的动机和对女子所处地位的同情,他义无反顾地走上倡兴女学的道路。是年5月,朱剑凡即开办了周南女校。招收女生。其深层动机如他所言:“吾国贫弱,懒惰倚赖,是其大因。女子尤多骄惰不事事,本校力矫其弊,凡生徒力所能办者,均极端倡导之。”
朱剑凡主张教学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要为社会改造和建设服务。为此,他在周南开设的学科与社会需要密切相关。他认为,师范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故先在周南开了师范科和简易师范。朱剑凡开办女学之所以最终能够成功,其原因之一是依托于社会为其提供了一定基础。晚清政府在社会改革中由于面临的纷纭复杂的矛盾,曾明令禁开女学。但是历史进步却不可逆转,现代化的教育必须要面向社会、面向大众,随时代而发展。故1907年,清政府终开女学之禁,颁布女学章程《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及《奏定女子小学章程》,为艰难生存的女学堂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护。女子教育渐被纳入近现代教育体系当中。
朱剑凡带领和支持学生参加社会政治运动,体现了寓教育于时代发展中,在救亡图存的运动中为民族的自尊自立而呐喊的爱国精神。无论哪一个历史阶段,时代的命运决定了一切,教育亦不能脱离时代与社会。从朱剑凡一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他把自己的事业与社会和时代的要求紧密联系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朱剑凡支持周南学生所办的《女界钟》杂志。这份杂志主要是面向社会宣称新思想。其销量曾高达5000份,在社会造成很大影响。杂志集中宣传妇女解放,反对奸商,抵制日货,抨击军阀,也还有主张劳工神圣,实行民主政治的内容。尽管刊物后来遭到清政府封禁,但它对新思想的传播和唤起妇女求解放的自觉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湖南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妇女解放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