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50辑
15558700000021

第21章 延伸阅读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深切关怀

记得影秋同志在各种场合多次说过,中国人民大学有一个鲜明的传统和特点,它是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它培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人才,它一贯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它的各个学科的教学和科学研究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有着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它培养的人才在各条战线,特别是在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为巩固社会主义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他认为,办好人民大学,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影秋同志十分珍视这个传统和特点,1982年他在医院同历史系部分师生谈话时特别指出:“千万不能削弱这个传统,丢掉这个特点。”

是不是可以说,影秋同志对人民大学的感情,表现了他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高度责任感和紧迫感,凝聚着他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深情呢?是的。

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影秋同志有自己切身的体会。他在1965年4月5日的日记里回忆说:“我的参加革命,同在教育学院学到的一些革命知识有一定的关系。”那是在30年代初,正在上大学的郭影秋秘密阅读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书中的新思想向他展现了一个新世界。参加革命以后,复杂的斗争形势、繁忙的军政工作,使他越发感到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理论的可贵。他说:“工作好与学习好本来是不可分的,没有一个人学习不努力而能把工作做得出色的。”从现存的影秋同志的读书笔记中,可以看到他当年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认真攻读马列著作的情况。1956年10月,影秋同志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或许是对他自叹“学剑不成书误了”的一种补偿吧?到这年年底的三个月中,影秋同志竟阅读了马列著作85万字,作了130万字的笔记,还写了近三万字的日记。在他逐月所作的读书小结中,不仅对阅读的数量有明晰的记载,而且总结了学习的收获,联系实际,检讨了思想、工作的得失。多年来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斗争的经验,形成了他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的精辟见解。

影秋同志认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树立革命化的思想,建立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思想革命化了,就能摆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防止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牢牢扎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子,有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使我们的头脑科学化,就能通过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正确地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及其规律,制定先进的方针、计划和方法,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断发展。他体会到,认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实现革命化的有效途径,人的思想革命化,是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胜利发展的强大力量。

……

人大复校以后,影秋同志以垂暮之年和多病之身回到他熟悉的学校和同志们中间。在复校后的第一次迎新大会上,他以亲切而坚定的语调对大家说:“我们的革命办学特点之一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怎样做到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呢?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中指出:“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改造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处理问题。这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在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中,他发言指出:做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实践标准,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要实事求是,敢于讲真话。”“谁使书生宏胆略,灵魂深处有真经。”20年前影秋同志为悼念艾恩奇同志写下的诗句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掌握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锐利武器,就能有胆有识,坚持真理。这不正是影秋同志自身的写照吗?

然而影秋同志总是自谦的。他对人说:“在人大工作,我自叹理论的不足。”把人民大学办好,为党的教育事业再作贡献的强烈愿望,促使他忍受长期的病痛,坚持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斯大林的许多著作。“白发灯前读马列,殷勤质朴是吾师。”影秋同志争分夺秒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因为他要借助这个“伟大的认识工具”来实现他的理想和事业。

“他没有所谓‘原则指示’,只有‘具体意见’。”这是人民大学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对影秋同志领导作风的描述。这句话有几方面的含意:其一,所谓没有“原则指示”,不是说不讲原则,或者放弃领导,而是指不讲空话,不作官样文章。其二,不仅提出工作任务,而且具体说明完成任务的方法。其三,从不高高在上,指手划脚,而是深入实际,同群众平等地讨论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影秋同志抓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这样做的。

1964年全国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会议以后,影秋同志直接到公共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哲学组蹲点。他深入一位教师的一个课堂,一蹲到底。每次上课必到,一听四小时,有什么意见,就向教师提出来。他还参加教师、学生的学习讨论会,同大家一起讨论问题,提高认识。人大复校以后,他又多次强调要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研究。他亲自抓为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服务的《教学与研究》能复刊工作。他同该刊负责人员多次谈话,提出提高刊物质量的重要意见,勉励他们要把这个刊物作为一项事业努力办好。影秋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讲过许多的意见,切中肯綮,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和领会。

他说,所有的教师和干部都要用两个肩膀挑担子,一个挑传授知识的担子,一个挑传授革命思想的担子,使教书与教人相结合,政治理论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业进步与品德提高成正比,而不要成反比。他要求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与党总支、辅导员的密切联系。

他说,如果不经常注意学生的思想状况,只空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的。他提倡教师同学生交朋友,与他们平等相处,深入地了解他们。他分析现在的青年学生:思想活跃,知识面比较宽,与五六十年代的学生比,是前进了,不是落后了,但在前进的形势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现在大学生社会地位高,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不能摆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受存在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端正,他们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奋斗;学习专业很努力,但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缺乏自觉,等等。教师只有熟悉自己的教育对象,加强教学的针对性,采取耐心细致的说理方法,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同时也要防止把联系思想实际庸俗化,不能看到什么就联系什么,或者需要什么就联系什么。应当联系现实生活中学生面临的一些重要的思想认识问题。

他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认真地学,系统地学。现在不是学多了,是学得不够。关键是学习理论要联系思想和工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要同实践相结合,学了就要付之实践。否则,学得再多也没有用处,也算不得真正学懂。1982年影秋同志对看望他的师生说,要加强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对现实生活中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加强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研究。他非常关心人民大学几个理论系科的建设。在他病逝前不久,还向国际政治系的同志询问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的建设情况,并指出应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进行扎扎实实的深入的研究。

他说,学习理论的困难在于克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他认为,师生参加社会调查,进行基层工作锻炼,很有必要,这能够扩大和加深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有助干防止那种“从书本上讨生活”的“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

他说,一讲课要避免一般化,每次上课都要使学生有新的感受,新的收获。讲授的中心问题应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使他们终生难忘。讲课、写文章,语言应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要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讲话和著作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文风。

影秋同志1957年到教育战线工作以后,首任南京大学校长,就亲自担任了马列主义理论课。1964年人民大学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影秋同志又首先抓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对于教师、学生提出的教学或学习中的问题,影秋同志总是先加思考,然后明确地表示意见,不回避问题,也不隐讳自己的观点;他真诚坦率地讲述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不强加于人,不清楚的问题,他经过调查研究再作答复,从不故作高深;他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他讲的道理使人信服,他的实际行动更博得人们的信任。许多政治理论课教师深深地感到,影秋同志不仅是一位令人钦敬的领导者,也是他们中间模范的一员。

影秋同志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也是我们党的有成就的史学家。他对明清之际的历史有精湛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他研究历史,不单纯是出于个人的兴趣,而且是为了通过历史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用人民的历史教育人民”。他在《〈清史编年〉序》中说:“历史科学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要发现和揭示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用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提高人们的认识,丰富人们的思想,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就要把研究历史作为了解国情,追溯渊源,正确把握现实的重要基础。”影秋同志在同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交谈提高教学质量问题时说:马克思主义者是从来重视历史研究的。他建议这位教师从阅读和研究历史著作人手,扩大知识面,用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丰富教学内容,加强理论教学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他也曾向学生讲过,懂得历史是一个人的基本功。不管是学理工的,还是搞其他实际工作的,都要懂得历史。如果不懂得中国近代史,就不会真正认识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发生和发展的必然性,也不会真正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影秋同志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历史,又通过讲述历史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他非常赞赏并熟读了恩格斯写的《德国农民战争》,从这本书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其他重要历史著作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得到不少启发,并用之于明清之际农民战争史的研究,写下了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史料性专著《李定国纪年》。这本书不仅使人们对明末农民起义军杰出人物李定国的历史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了解,而且通过分析农民起义与当时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状况的关系,劳动人民与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以及对大量史料的考核订正、研究鉴别,使人们从中得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的教育。

像影秋同志倡导并做过的那样,如果我们在哲学社会科学各门专业课的教学和研究中都能注意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教育,那么我们就有了更加广大的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课堂和宣传阵地,就可以引导学生把红与专、政治与业务更好地统一起来,使他们的思想水平与学识水平同步增长,高质量地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

在影秋同志生命的最后的日子里,一如既往,他对共产主义充满信心,对党的理论教育和人才培养事业表现了深切的关怀。为了这样的理想和事业,他始终保持着坚强不屈的意志和英勇奋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