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不由忆起位于广州岭南大学校园(今中山大学)内两位文化名人之坟。
前者坟主是钟荣光——岭南大学首任华人校长。后者为梁发,是最早接受西方基督教洗礼的中国人(后任传教士)。钟荣光生前曾有遗愿,要求死后葬于梁发坟墓之旁,与之结伴为邻。“双坟”当年位于岭南大学怀士园内,解放初期,中山大学因全国高等院校调整而迁于岭南大学原址扩建。由于可以理解的因素,“岭大双坟”后来下落不明,至今已不可复识。
先说梁发,广东高明人,出身贫苦农家。15岁到广州谋生,学习雕刻印刷工艺,后因雕刻《圣经》而结识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从此成为马的学生,并接受洗礼加入基督教,后任传教士。他在广州发展教徒多人,并撰有传道书多种,以《劝世良言》为最著。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广州街头多次传发该书,而恰逢洪秀全在广州应试,在街头得到一本《劝世良言》,洪初时不以为意。后来洪应试“名落孙山”,便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详读该书,大受“启发”,于是创立“拜上帝会”吸收会众,以天父、天兄为号召,起事反清(至于洪后来结识美国教士罗孝全,从之学道,乃是后话)。可以说,是梁发最先触发了洪秀全“借上帝造反”的契机,否则,中国近代史和“洪杨起义”的历史都会改写。
再说钟荣光。作为岭南大学的首任校长,他的功业事迹,已有许多披露文章,兹不重述。仅为简介钟荣光避地香港逝世前后的一段生荣死哀往事。
自从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并占领香港后,钟荣光陷于敌境,身心交瘁,留医于养和医院,延至1942年1月7日晨逝世,终年76岁,身后萧条。其夫人钟芬庭委托分校长陈汝锐及学生陈符祥两人专责后事,一切从简。当日下午举行大殓,定次日出殡。当购买棺木时,店主告知沿途均有日军多处站岗,如无“通行证”,棺木、遗体等均不准通行。大家彷徨无计。幸得相熟友人郭泉偕有日本军官大石中佐专程前来医院吊唁,遂由该军官书就“便宜相成度”(日文)之证明书一纸,并加盖私人小印章,始获通行。沿途“送殡”者仅有三数人,中有忠仆八姐(钟夫人另行乘医院汽车先行)。经过花园道口时,日本宪兵查验证明,“立正行礼”,复经多处日军岗哨,始抵东华义庄暂作安厝。
1943年1月7日,桂林岭南大学同学会发起钟先生逝世一周年追思会,并先期通知抗日大后方以及海外各地校友分会,同日举行。桂林之追思大会于乐群社大礼堂举行。挽联满室,鲜花盈坛,致祭者不绝于途,未尽生荣死哀于万一。1947年1月7日,钟的灵柩由香港专程迎返广州,隆重安葬于岭南大学怀士园内,遵其遗愿,与梁发坟墓结伴为邻。钟荣光也是一位笃信耶稣的基督教徒。
这便是“岭大双坟”形成的一段前因后果。近年,全国各地编修新地方志,高明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有心人,从尘封的史籍中发现了“梁坟”的所在地,但后来下落如何则查询不果,更未获知“梁坟”之旁还有“钟坟”。笔者从香港岭南大学同学会印行的《钟荣光传》(作者杨华日)中,见到涉及“岭大双坟”始末之若干文字,藉知来由。遗憾者,“钟坟”今迹下落不明,遑论“梁坟”!扼腕之余,爰作小文,聊志对逝者之一缕哀思云耳。(欧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