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的好心态
15559800000011

第11章 积极生存(2)

先看庖丁,他为梁惠王宰杀一头牛。他那挥刀似有神助刷刷刷几下,一个庞然大物,便肉是肉,骨是骨,皮是皮地解剖得清清爽爽。他解牛时,手触、肩依、脚踏、进刀,就像是和着音乐的节拍在表演。更奇的是,庖丁的刀已用了十几年,所宰的牛已经几千头,而那刀仍像刚在磨石上磨过一样儿锋利。此时你看他提刀而立,悠然自得,又仔细地把刀擦净,收好。那神气,就如同优雅的西班牙斗牛士。

再看匠石,也许是木匠,也许是石匠,也许是木石活儿都做。他的技艺也十分了得。郢人把白灰抹在鼻尖上,让匠人削掉。那白灰薄如蝉翼,匠人挥斧生风。削灰而不伤郢人的鼻子。

古人讲,凡是掌握了一门技艺,无论是做什么的,都可以成名。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自立。的确是如此。过去老人总对年轻人说:“纵有家产万贯,不如薄技在身。”这是最平凡最实在的真理。一个残疾青年,学会电脑打字,便办起了小打字社,交活儿及时,打的质量又高,连一些著名作家也慕名而来,让他打文稿。几个下岗大嫂,都是做饭行家,一合计,总不能老靠一点儿救济金度日,于是办起了“嫂子饺子馆”,卖的饺子薄皮大馅,服务热情,很快就兴隆起来。和他们相比,无技之人的确是最苦。别说扬名,自立都很困难。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没有真本领,很难在世上立足。

有些人瞧不起技艺,总想做大事。做大事是可以的,比如当总经理、从政做官、做科学家、理论家等等。但一是要真有那份才能,也要有机遇:二是就是做大事,也常常离不开靠技艺做小事打基础。这个基础,包括锻炼你的实践能力,包括锻炼你的意志,包括对基层实际的体察。有时一技在身,也能助你成就大事。

不要小瞧这些技艺:理发、给死者整容、墓表、烹饪、园艺、茶道……只要技艺精深,在当今世界,同样大有可为,同样事业辉煌。聂卫平是围棋大师,杨小燕是桥牌皇后,侯宝林是相声泰斗,梅兰芳是京剧巨擘,乔丹是篮球巨星,皮尔·卡丹是时装大腕……

许多原被人视为“雕虫小技”的技艺,今天却有了巨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有的甚至变成一种产业。这种情况应当为有为青年注意,在其中寻找成功的机遇。

人生在世,能有一技在身,就起码有了安身吃饭的本钱,如果技艺精湛,就会更有作为。能多掌握几手更好。虽说多技者多劳,但多劳多得,也不是什么坏事。老话讲:艺多不压身,吹拉弹唱都会,就会在人生的舞台上表演得更出色。

不要抱怨工资太低

有钱才能过理智的生活,才能打入社交圈,才能穿着整齐,才能令人心情振奋。但在工作中过分讲究钱的效用或抱怨工资太低,就会把工作视为苦兰事,甚至是陷阱、监狱。

我们可以把与柏莉和艾里斯一样的年轻人的经历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这两个年轻人开始工作后,立刻就明白他们需要有钱才能过理想的生活,在以前他们并不是如此。学生时代他们采取的方式和大多数学生相同:设法以手边能动用的钱过活,有多少钱就过多少钱的生活。那时候,收入的差距并不会使彼此之间产生太大的隔阂。但开始工作后则不然,收入的差距使人的距离愈拉愈大。学生的娱乐及服装都很便宜,而且同伴们对于金钱也都只有起码的要求,因此只有少数学生认为,拥有较多钱财是改善社交生活及性生活最好的办法。他们承认手边有现钱的确有助益,但并不像外表或其他事情那么有用。

一旦他们开始工作,看法就马上改变。起初两年中,他们发现了要打入适合的社交圈,最急需的就是钱。艾里斯在就业第二年说:“我的公寓房子实在太简陋了,每一次想带较有身份地位的客人回家,都会觉得很难为情,但我现在就是没有能力改善。”柏莉也表示同意地说:“你是知道的,现在要进最普通的舞厅就得花30块钱呢!”她在毕业3年后说:“这年头你得有钱才能去滑雪,才能够认识你真正想结交的人。”

追求完美的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然而至少他们现在了解为什么失败——并非他们没花时间或没有兴趣,他们已尽一切可能也愿更进一步去寻求。事实很明显,罪魁祸首就是“钱”。显然他们并不是很富有,这要怪谁呢?又是什么阻挠了他们取得发展声望所需要的资金呢?那当然是他们的工作。他们把一切问题都归罪于工作,于是就进入了危机的第二阶段。至此,他们不但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存在,同时也知道原因所在了。

这个发现自然影响了他们对雇主的态度——加倍扩大了对公司的不满。事实上,在这段期间内“零参与”已转换成了憎恨。也就是说,他们对工作缺乏激励性和吸引力这件事。已经无法再保持客观的立场了。他们将工作视为追求一切理想的阻碍,最后终于变得憎恨公司了。

艾里斯在开始第二个工作后4年时将工作形容为“陷阱”、“监狱”和“一个使我无法享受自我成就的苦差事”。柏莉也表示了类似的看法:“这是什么工作?什么也不是!既没乐趣也没有升迁机会可言。”若把这种抱怨的现象归咎于选错了工作,只要换换公司或甚至另选行业就能弥补过来的话,那是根本没抓住问题重心。事实上,他们换工作的次数远比我们研究抽样中的其他人高出60%:在他们开始工作之后的头16年里,每个工作平均只干了25个月。

我们当然不是有意责难换工作这件事。有的时候,改变工作是相当值得的。但是,除非我们了解艾里斯、柏莉这些人对于工作的态度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态度,否则无法明白改变工作为什么对他们毫无作用。其实他们自己也了解,不管换过多少工作,问题似乎一直紧跟着他们。

艾里斯及柏莉从第一阶段发展至第二阶段,出现这一问题(从钱太少到责怪别人)的过程也许并不重要,不过在这个事例中,这样就好像过河拆桥,无退路可走似的,因为他们开始轻视唯一可能解决他们苦闷的事——工作。

然而,在第二阶段的人通常把工作本身与工作环境搅混了,因此艾里斯和柏莉就开始编造许多妙语来讽刺公司。艾里斯在工作7年后说:“这公司根本不懂质量!”他以此解释减弱了他尽力做好工作的动机。4个月后,他又换了一家公司。同样地,柏莉也将公司嘲笑了一番,她在毕业8年后说:“我待在这儿实在是浪费,这些人只会做垃圾生意,我甚至不应该将宝贵的时间放在工作上。”

简言之,这两个人刚开始工作时,都没有能够和工作真正融合在一起。几年下来,疏离的程度渐渐扩大。虽然他们起初都说希望有个事业并且也有心要发展事业,但最后他们所有的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他们与工作之间的距离(他们认为是与公司之间的距离)倒使他们产生一种或许有用的观点。不像那些一味埋首工作的人那样见木不见林,看不清全局,柏莉与艾里斯却是远远置身于工作之外,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大远景上。“我有个伟大的计划!”艾里斯常常这样说。他常为一个他认为能使他一夜成名的计划而费心费力。柏莉也一心一意要找出一个能迅速爬上晋升之梯的方法。基本上,他们视工作为麻烦事,希望能尽快地解决掉,并且认为:唯有找出一个能战胜制度的方法才能同时解决所有的问题。

他们两人在两个不同的战场上展开了攻击:服装及管理。他们对于工作的发展性,已经失去了信心。他们时常挂在口边的一句话是:“这毫无意义。”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以及公司的努力都是徒劳。柏莉谈到她的第三位雇主时刻薄地说:“即使公司明天就关门,有谁会留恋呢?我可不会!”

事实上他们是置身于工作之外的,而且与一般局外人一样,特别注意工作的目的。在他们的眼里,努力工作毫无目的可言:至于全神贯注于工作的乐趣他们是体会不到的。既然工作内涵已不重要,那就只有外表比较要紧了。

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服装上面,这实在是一个很迷人的转变。起初我们假设:失去工作兴趣的人穿着上都会有渐趋懒散的倾向,但艾里斯和柏莉却并非如此。很矛盾地,愈是对工作不关心,他们愈是注意穿着,他们以为:穿着是通往成功的秘诀。艾里斯不止一次地说:“对我来说,注意这方面是很重要的。”而柏莉更常说类似的话。

当穿着整齐时,他们看起来的确引人注目。当然,给人一个良好的印象是很重要的,问题是他们俩除了服装之外就没有其他条件可支撑他们了。私下,他们承认已不再对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感兴趣,但却急着想要获得升迁及加薪。若无法用工作表现来争取,就只好以服装来取胜。艾里斯甚至学会技巧地放松领带,他说:“只要稍稍放松一点,看起来就像我正忙得不可开交似的。”

前面我们讨论有害工作的三个阶段中的前二段,看来似乎有些沮丧,不过第三阶段可是令人振奋愉快的。艾里斯和柏莉当然不会年复一年地只是舔着自己的创痛。对像他们这么聪敏机智的人来说,这种做法未免太不健康了。相反地,由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胜利,他们决定正面迎接第三阶段危机的挑战——打击制度。

有时候他们盘算着要如何打击制度,都会觉得愉快万分。柏莉吹嘘道:“我可以预知老板什么时候要来,他来时总是看见我在忙着。”她开心地笑起来。接着又说:“有时候我真想放个机械人在我椅子上,老板经过时能够骗住他,然后我自己溜到海边去玩。”

同样地,艾里斯也想出了一个刺激的小把戏来达到打击制度的目的。公同在银行为他开了一个专为支付出差费及应酬的账户,允许他每星期两次带客人到附近餐厅吃中饭。当然公司是希望他宴请生意上有往来的客户。艾里斯在3月份骄傲地说道:“今年到现在为止,我请的没有一位是客户,也没有人查我的账户收据,我只需在信用卡签单上填入适当的名字就成了。真有意思!”

当他们30岁以后,就开始公开地谈论要如何在管理阶层中求得一席之地。“从前我无法作此要求,”艾里斯32岁时说,“我那时看起来太年轻了。”柏莉也觉得她已经到了可开始要求管理工作的年龄了。“你晓得,我在这儿也有好一阵子了,”她说,“我也该有资格作此要求了。”对这点,他们的看法很简单,年资就是晋升的资格,工作了10年之久,现在已够格晋升到管理阶层了。事实上,年资是一张无形的赠券,价值每年增加,现在他们准备用这赠券了。然而,尽管他们极力游说并且在外表上下功夫,在接下来的10年内,却几乎没有任何适合他们的升迁机会,这也是他们不时抱怨的话题。

虽然如此,艾里斯及柏莉在一连串的挫折当中也有一项胜利:十几年前他们对成绩不屑一顾,因而获得同样的赞同。他们假装成绩无关紧要,经常与同学聚在一处,讨论如何打击学校制度。

试图在工作上打击工作制度和在学校里打击学校制度,具有相同的社会利益。我们猜想这些试图打击制度(任何制度)的人,是在寻求一个能快速增加报酬的公式或诀窍。但是,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并非都是有意识的。

以艾里斯及柏莉来说,用不认真的工作态度来作为报复薪水太低的手段是有意的,至于讲求穿着并且要求管理工作并不是什么有计划的行动。他们非但不曾察觉自己的行动,也不了解自己如此做的原因,只是在潜意识中试图借着快速爬升来战胜制度,这也是他们两人主要的中程目标。如果成功了,他们就会拥有金钱和地位来过自己理想的生活。“我能想象每天一早司机开一部豪华轿车来接我上班的情景。”艾里斯34岁时说。

当他们这样说,也这样做之后,很奇怪地,他们便把一切的想象力及创造力都投注在寻求打击制度的方法上,而不肯专心致志在工作本身了。他们也了解,成果很有限,但并不等于零。艾里斯与柏莉在某方面失败了,却从其他方面赢了回来。他们似乎受到一连串事业上的挫折,但也获得了社交上的利益——可以拿自己打击制度的经验和同事及志同道合的陌生人互相讨论。

不管上班或下班休闲时,他们都成功地塑造他们想给予人的印象。他们似乎很有野心,也认为自己的确如此,这也算是一项胜利吧!至少他们把工作搁置一边也就避免了因工作而带来的寂寞,不然,也许就得孤独地追求自己的工作理想了。但很有讽刺意味地,当他们和人交际时,寂寞却不期然地涌上心头,令他们苦恼万分。“我已经竭尽所能地去寻找同伴了,”柏莉33岁时说。但最少他们可以得到部分补偿——打击制度永远是一个可以和同事、朋友愉快地相互讨论的话题。

别在工作上被人看不起

如果你已经踏入社会,并有些工作经验,就会发现,不管是在哪个单位都有一种现象:有些人总是受人敬重,有些人就是被人看不起。那些被人看不起的人也许有少数人日后会出人意料地有所发展,但绝大多数人还是不怎么样,怎么也被人看不起。

当你走上社会之后,工作就是你一生的重头,你要靠工作来养家糊口,要在工作中发挥才能,实现自我。因此,当你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一定要记住:别在工作上被人看不起!被人看不起虽然不一定会影响你的一生,但绝对不是件什么好事,对你也不会有什么积极的一面。

一般来讲,工作上被人看不起的人大致有以下几种:

1.混日子型

这种人不把工作当一回事,不但表现不积极,连犯错也不在乎,他心里总是想“反正混一口饭吃”,他总是采取一种应变的态度:“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这种人让人看不惯,可是他每天准时上下班,对人又客气得要命,让你抓不到他的小辫子。这种人自己好像过得很舒服,其实人家早在心底把他看轻。

2.看轻工作型

这种人常说“这工作有什么了不起?”或是“这职位有什么了不起?”一副怀才不遇的样子。他看轻自己的工作和职份;既然不喜欢,可他又不走,这样他的行为就刺激了其他兢兢业业工作的同事,于是他们也就看不起他了。

3.迟到早退型

每个人都免不了迟到早退,可是不能经常如此,虽然老板有时不知道,但同事们却会在乎,因为他们觉得不公平,可是他们又不习惯,也不愿和你一样迟到早退,同时也没立场说你,在拿你没办法的情况下,就看轻你了。也许你有特殊的个人原因,可是别人是不管这些的,除非你有很好的工作能力和绩效,让其他人不得不服你!

4.混水摸鱼型

这种人机灵狡猾,看起来工作很认真,其实都是在做样子,他永远不必承担责任,但永远有好处可得。虽然能言善道,人缘不错,但实际上别人早在心里看不起他!

其他还有很多种类型,如争功诿过型、孤芳自赏型、独善其身型,但这几种都比不上前几种。如果你属于其中的一种,那你就是不敬业。你不敬业,一则无形之中刺激、羞辱了那些敬业的同事,他们会看轻你以示报复;一则让人认定你是个不求上进的无赖、混混,如果你的这种表现也被主管和老板知道,那你就别想在工作上有所表现了!因为他不敢好好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