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的好习惯
15563700000027

第27章 成为财富的主人(4)

“卖我的东西?”常老板抓抓头:“他好久没跟我进货了啊!”

“听说他跟别人买你的货。”

“跟别人?”常老板更糊涂了:“我是制造兼批发,难道他多花钱,绕个圈子,跟别人买我的东西?”

常老板还没想通的事情,或许你已经想通了。

为什么罗老板宁愿绕圈子?

因为他欠常老板的货款太多了,当他打电话叫新货的时候,也正是他必须面对旧债的时刻,他借一次小钱,你不催他还;他再借,你还不催讨。当他愈借愈多时,就不再有脸向你借了。

他开始避着你。

结果,你不但失去了钱,也失去了朋友。

想想,如果你在朋友欠你小钱的时候,就趁他领年节奖金,暗示他还,甚至故意作个低姿态,说自己出了点事,急需用钱。钱的数目少,拿出来轻松愉快,他当然会还。

如此,有借有还,朋友之间既有“通财之义”,也有“还钱之信”,永远是好朋友。怎会沦落到避而不见的地步呢?

俗话说得好——“债多人不愁”。

债多而不愁的人,不是有能力还债,而是“一翻两瞪眼”——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他由拉下脸来借钱,到拉下门来躲债,最后则是拉下自尊耍赖皮。

失败到绝望的时候,就自暴自弃,这是人的天性。不论做生意、带部属、交朋友,希望能有君子之交,就要时时注意“怎么维护对方的自尊”。

当你发现部属财务上有小毛病的时候,无论是公司的财务问题,或他与同事问的财务问题,你都应该想办法“了解”,甚至帮他拟出计划解决。

否则,你就可能失去一位部属、搅乱一个大办公室,或被卷款潜逃。

当你跟合伙人,正“发”得昏天黑地的时候,要趁这春风得意时,把账弄清楚。

否则,当市场冷下来,面孔也可能冷下来,到最后心也冷下来了。许多“能共安逸,不能共患难”的结局,都是这样造成的。

回头想想,难道罗老板从一开始就想赖账吗?

当他卖得正好,供不应求的时候,为了货源供应,他会不乖乖付清货款吗?

当他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的时候,他又可能付不出钱吗?

相反的,赚的钱不立刻付清货款,有钱的时候“大手大脚”;钱愈来愈少,又碰上生意开始“慢下来”,而欠债愈积愈多,如果是你,只怕也会产生罗老板效应吧!

这世上无论进化或腐化,都是慢慢发生的。唯有建立制度、情理分明的人,能够像设有红绿灯和安全岛的道路,不但走得快,而且少出事。

轻易不向别人借钱

一个少年加入海军时,曾收到这样一段书面忠告:“对于任何你不通过向别人借债就不能获得的享乐,绝不要去享受。绝不要去向别人借钱,这会使人堕落。不过,我没有说你不要借钱给别人,只是要注意:如果你连本钱都无法收回,那就千万不要借出去。切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向别人借钱。”

“谁陷入负债,谁陷入悲哀”,画家海顿从他向别人借钱的第一天就意识到了这句谚语的真理性。他的日记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记载:“现在我开始负债并有了债务,这是我从未有过的事情。或许,只要我活着。我就再也休想摆脱它们了。”他那催人泪下的自传痛苦地回忆了在金钱问题上的尴尬难堪,以及由此带来的极度的精神沮丧、工作能力的完全丧失的羞辱。

向人借钱,容易被人看低,引人疑虑,让人为难,不到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必要。而借钱给别人,也是件隐患极大的事。私人借钱凭的全都是人情,既没有可行性论证,又没有法律认可的抵押或担保,有的甚至连借条都没有一张。钱是痛快地借出去了,事后的麻烦却足够头疼的。

借钱不还的人,也并非出发点就是为了赖账。能够开口向你借钱,也能让你放心将钱借出去的人,多半都是和你有一定关系或者感情基础的人。至少在你将钱借出去的当时,你是确信钱是能拿回来的。然而,你把感情当成了抵押,以为这样就有了保证,殊不知。钱是有价的,而感情却是无价的。无价的东西说值钱就值钱,说不值钱就不值钱,所以你把实实在在的金钱置于这样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上,本身就风险极大。

借钱的人,动机有几种:有的人借钱并没有恶意,借的时候本就打算要还,最后也还了,这样的人你借钱出去是可靠的;而有的人借钱本身就出于恶意,借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过要还,纯粹是欺骗和诈取,遇到这种人,借钱出去只能是自己品尝苦果;另外,有的人是开始出于善意,以为自己能还,但是到了最后不是不想还了,是确实还不起,可能开始还想着还,最后也就说声“我就是还不起”,你能拿他怎么办?

借钱的人很容易开口,因为大家感情好,才向你借钱,借钱是信得过你,看得起你。而讨债的人却很难开口,因为讨债总是在对方不愿偿还或者无力偿还时发生的,讨债就成了落井下石,是破坏感情,是忘恩负义,对方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也会冒出“想当初……”私人之间的借贷关系之所以能够成立,就因为双方当初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千丝万缕一旦变质就成了罗网,让你陷在当中动弹不得。一旦债到了非讨不可的地步,感情就成了一具僵尸,不仅没有实在的温暖,而且恐怖、难看,甚至可能反手一爪把你掐死。

且不说你的钱能不能悉数讨回,就算是你讨回来了,哪怕钱没有损失分毫,但人情已经损失殆尽,恩人反而变成了仇人。还钱的人,就算他还了你的钱,也不会还你的情,不仅不会因为你在危难的时候帮助了他而心存感激,反而因为你忘恩负义,你不给面子,你帮人没有帮到底而记恨在心。

在这一点上,钱钟书就处理得非常好。杨绛在回忆钱钟书的文章里说,钱先生从来不借钱给人,凡有人借钱,一律打对折奉送。借一万,就给你五千,再加上一句“不用还了”。钱先生的睿智通达,真是惊人。

借钱给人,最大的危险不是失去钱,而是永远失去了情,做好事反而把人给得罪了。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要轻易向他人借钱,也不要把钱借给别人。控制自己的欲望

欲望的永不满足,不停地诱惑着人们追求物欲的最高享受,然而过度的追逐利润往往会使人们迷失生活的方向,因此,追求财富应适可而止。

同许多美国人一样,富勒一直在为一个梦想而奋斗,这就是从零开始,积累大量的财富。到30岁时,富勒已挣到了百万美元,他雄心勃勃地想成为千万富翁,而且他也有这个本事。

但问题也来了:他工作得很辛苦,常感到胸痛,而且他也疏远了妻子和两个孩子。虽然他的财富在不断增加,但他的婚姻和家庭却岌岌可危。

一天在办公室,富勒心脏病突发,而他的妻子在这之前刚刚宣布打算离开他。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对财富的追求已经耗费了所有他真正珍惜的东西。他打电话给妻子,要求见一面。当他们见面时,他们热泪滚滚,他们决定消除掉破坏他们生活的东西——他的生意和物质财富。

他们卖掉了所有的东西,包括公司、房子、游艇,然后把所得的收入捐给了教堂、学校和慈善机构。他的朋友认为他疯了,但富勒感到从没比这更清醒过。

接下来,富勒和妻子开始投身于一桩伟大的事业一为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无家可归的贫民修建“人类家园”。他们的想法非常单纯:“每个困乏的人在晚上至少应该有一个简单而体面、自己能支付得起费用的地方用来休息。”富勒曾有的目标是拥有1000万美元家产,而现在,他的目标是为1000万人、甚至更多的人建设家园。目前,人类家园已在全世界建造了6万多套房子。富勒曾为财富所困,几乎成为财富的奴隶;差点儿被财富夺走他的妻子和健康;而现在,他是财富的主人,他和妻子为人类的幸福工作,他拥有了自信而乐观的生活,他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一个成功的商人,应当体验到一种深刻而持久的人生乐趣,它不在于占有大量钱财本身,而在于凭着自己的眼光和见识取财。在钱生钱的过程中,获得对自我能力、素质、智慧、才干的确证,这才是赚钱的真正动力。

另外,财富是多种多样的,它不仅限于金钱,还有金钱以外的其他东西。“不要追求显赫的财富,而应当追求你可以合法地获得财富,清醒地使用财富,愉快地施与财富,自信地离开财富。”正如托尔斯泰所言:“财富就像粪尿一样,堆积时会发出臭味,散布时可使土地变得肥沃。”钱只有在使用时才会产生它的价值,如果放着不用,就根本毫无意义。让金钱为我所用,为人所用,而不要成了可怜的守财奴,这样,人生才能痛快潇洒。

贪婪是灾祸的根源。过分的贪婪与吝啬,只会让人渐渐地失去信任、亲情、友谊等;物欲太盛造成灵魂变态,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只给人生带来无限的苦闷与烦恼。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话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是针对欲望越大人越贪婪,越易致祸而言的。“身外物,不奢恋”,这是思悟后的清醒。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活得轻松,过得自在。

所以,每个人都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善待财富,切忌贪婪与吝啬:还要自由地驾驭外物,将钱财用之于正道,凭借自己的才能智慧赚取钱财,去助人成就好事。佛家有云: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得之正道,所得便可喜,用之正道,钱财便助人成就好事。假如做了守财奴,一个小钱也看得如性命,甚至为了钱财忘了义理,为一得一失不惜毁了容颜丢掉性命,那也就是为物所役,那“倒不如无此一物”了。历代圣贤都谆谆告诫我们后人,可以留意于物,但不能流连于物,更不能为物所役。

谨防利用诚实的欺骗

生活中有些人容易受骗上当。最厉害的骗子会利用朴拙不显眼的外表让人们疏于防范。他们知道夸大的言词与举止会引起怀疑;相反,他们以貌似诚恳的态度掩藏他们的特征。

不说谎的人很容易相信他人,从来不骗人的人总是信任别人。有两种人善于预见危险:一种是自己付出代价而吸取教训的,另一类更聪明的人通过观察别人而学到许多。

一天,一名衣履华贵的高大男子拜访美国当时最令人畏惧的黑社会老大卡彭。他操着优雅的欧洲口音,介绍自己是鲁斯提伯爵。他向卡彭打包票,只要给他5万美金,两个月内就可以赚到双倍的钱,卡彭可以拿出来投资的资金多得不得了,但是他不习惯将一大笔资金委托给一个完全陌生的人。

他看到这个男士有点与众不同,有着高人一等的风度与举止。于是决定玩一把。他亲自数好钞票交给鲁斯提。

“没有问题,伯爵。”卡彭说:“我相信你所说的,能在60天内变成双倍。”鲁斯提带着钱离开了,并将钱放入芝加哥一个银行的保险箱里,然后前往纽约,在那里他还有好几个赚钱计划在进行。

5万美元放在保险箱里,分文未动,鲁斯提并未努力让钱加倍。两个月之后他回到芝加哥,从保险箱里拿出钱,再度拜访卡彭。他注视着黑帮头子身旁表情木然的保镖,抱歉地笑着说:“请接受我最深的歉意,卡彭先生,我很遗憾告诉你,计划失败……我失败了。”

卡彭慢慢站起身来,怒目注视着鲁斯提,考虑是要把他丢到河里去,还是吊死他。然而伯爵伸手从外套口袋里掏出5万美金,放存桌子上。“这是你的钱,先生,分文不少。但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顺利,我真希望可以为你也为自己赚进一倍的钱,天知道我多么需要钱,但是这项计划就是赚不了钱。”

卡彭跌坐回椅子,非常困惑。“我知道你是个骗子,伯爵,”卡彭说:“你一走进来我就十分清楚,我期待的是10万美金,要不就两手空空。但是这样……”

“我再次道歉,卡彭先生。”鲁斯提说,然后他拿起帽子,准备离去。

“我的天!你真诚实!”卡彭大叫:“如果你有困难,我可以帮助你。”他从5万美金中取出5张1000元的钞票。

伯爵似乎愣住了,深深一鞠躬,喃喃道歉不已,然后带着钱离开了。

这5000元正是鲁斯提一开始觊觎的目标!

鲁斯提伯爵能够说好几种语言,并且以自己良好的教养、翩翩风度为傲。他是现代最高明的骗术家之一,以大胆无畏、厚颜无耻而闻名。最重要的是,他对人的心理了如指掌。他可以在几分钟内看透一个人,发现他的弱点,他非常善于侦测出容易上当受骗的冤大头来。鲁斯提明白大部分人都会防范骗子和惹麻烦的人,骗术家的工作就是解除这些人的防卫心理。

鲁斯提利用设计好的诚实解除了卡彭的武装,因为他的行为大出卡彭意料之外。每个骗术家都喜欢营造这种冲突的情绪,因为陷入矛盾情绪的人最容易受到诱惑和欺骗。

不要入不敷出

没有计划地花钱,就等于让肉贩、服装商、家具店……都来分享你的收入。预算是一张蓝图、一个经过计划的办法,用以帮助你从你的收入中获得更大的好处。

对于金钱,一种易赚易花、毫不看重的乐天派哲学,曾经在书本上和戏院里给了我们很多有趣的笑料。

我们都会取笑那位老绅士——在《你无法把钱带在身边》里——他绝不相信所谓所得税,而且拒绝缴付。当大卫·柯博菲尔德要教他的年轻新娘朵拉按照收入计划开销的时候,朵拉就噘起嘴撒娇,她也是个可爱动人的角色。

我们也喜爱不朽的《与父亲一起生活》里所描写的母亲节,由于在母亲每个月把家庭预算弄得一团糟而引起的争战里,父亲在母亲节那天表现了最好的风度。狄更斯笔下浪费成性的麦考柏先生,也是文学上最使人喜爱的角色之一。

的确,在小说里,迷人和不负责任经常会同时出现在一个吸引人的角色身上。但是,在实际生活里,没有其他事情会比财力的失误更使人伤心或是讨厌了。

开销超过收入的人无法逗人发笑——他是个糟糕的冒险家。脑筋糊涂、奢侈浪费的妻子,也不会动人、迷人——她是缠绕在丈夫脖子上的一个重担。

如今,我们的钱所能买到的东西,比起1O年前或者甚至是5年前都要少得多了。女士们面对着一个不成比例的挑战,必须充分利用那些钱。价格膨胀了——生活水准提高——我们的孩子所需要的教育费用交得更加复杂和昂贵。

大家都以为,只要我们的收入增多一些,我们所有的忧虑就都能够解决了,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错误观点。

据专家们说,事情并不是这样。

艾尔西·史泰普来顿曾经担任华纳莫克和吉姆贝尔百货公司职员和顾客的财务顾问。他以为,对大部人来说,增加收入只是造成花费的增加而已。

加拿大的蒙特利尔银行劝告顾客们,要学习精明地花费他们的收入——或许他们会遇到处理一大笔收入的机会。

当我为本书搜集资料的时候,无意中获得一本有关家庭关系的、不寻常的好书。写这本书的人是个全国知名的心理学家。但是,这位作者有个特殊的缺点:他对于家庭预算好像毫不内行。“处理家庭的收入是个单纯的问题,”他写道,“有钱的时候就多花,没有钱的时候就少花一些。”

我同意他的理论确实简单,但是这种做法,等于没有好好处理一个人的收入。他的话里有一种动人与毫不在乎的意思,使我们想起小说里那些迷人的放浪人物——等到我们静下心来想想他话里的含义,才发觉有点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