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的好细节
15563900000011

第11章 工作中的细节(4)

丁建华年轻时性格有些内向,不爱说笑。日本影片《故乡》中,有一段表现女主角民子在爱人面前撒谎、逗着玩,爱人信以为真,民子得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发出了一阵大笑。丁建华为民子配音,当然也得笑,可她怎么也“笑”不好。她诚恳地向老同志请教,有人告诉她:要笑得好,就要练好“底气”,她于是常常练跑步、打球。又有人告诉她:要笑得自如,有个技巧问题,她于是常常对着镜子练口型、练呼吸,控制各种笑的节奏和音量。还有人告诉她:笑有个情绪问题,她于是经常凑热闹,遇到可笑的场合就踊跃参加,在自己和同事的笑声中体会情绪。

一次,她和大家一起观摩电影。影片里,老演员苏秀配的那位女主角,笑的次数顶多,而且各有特点,快乐的笑、恐惧的笑、哭中带笑、叫着的笑、歇斯底里的笑,不一而足。这激起了丁建华心中的涟漪:苏秀同志年过半百,身体赢弱,哮喘病常常发作,她怎么会笑得这样好?观摩结束后,她去找苏秀。苏秀热情地指点她:可分三步练,先是狗喘气似的“嘿、嘿、嘿”地在喉咙口逼着笑;然后加些声音上去“哈、哈、哈”地笑;最后再练那种“咯、咯、咯”地出声大笑。同时,苏秀又叮嘱她,要注意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练习。

一天夜间,丁建华突然从睡梦中笑醒。她发现,这次笑与往常不同,似乎笑得很畅快。第二天。她立刻把这种感觉告诉了苏秀。苏秀说:有的人躺卧着比站着笑得畅快,你也许正具有这一特点,那么,就因势利导,先从躺着练起,逐步坐起来,直至站着笑。丁建华依照这“躺——坐——立”的要领,夜以继日地反复练习,并仔细地把练习中的感觉、体会记在“练功本”上,不断地加以总结、提高。经过半年苦练,她逐渐掌握了各种笑的基本要领,站在银幕前逐渐笑得比较自如了。

为了银幕上的一声大笑,丁建华整整苦练了半个年头。正是这种注重工作中的细微之处,不怕吃苦的精神使她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工作一定要专注细致

在荷兰,有一个刚初中毕业的青年农民,来到一个小镇,找到了一份替镇政府看门的工作。他在这个门卫的岗位上一直工作了60多年,他一生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也没有再换过工作。

也许是工作太清闲,他又太年轻,他得打发时间。他选择了又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当自己的业余爱好。就这样,他磨呀磨,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样的专注和细致,锲而不舍,他的技术已经超过专业技师了,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他们的都要高。借着他研磨的镜片,他终于发现了当时科技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从此,他名声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他看来是高深莫测的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拜会过他。

创造这个奇迹的小人物,就是科学史上鼎鼎有名的、活了90岁的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他老老实实地把手头上的每一个玻璃片磨好,用尽毕生的心血,致力于每一个平淡无奇的细节的完善,终于他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他的上帝,科学也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自己更广阔的前景。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如果你能执著地把手上的小事情做到完美的境界,你同样也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不要以卑微的心做卑微的工作

“低就”不一定就低人一等。对于许多选择就业岗位的人们来说。首要的不是先瞄好令人羡慕的岗位,而是一开始就树立正常的就业观念。如果干什么都挑三拣四,或者以为选准一个岗位便可以一劳永逸,那么你就可能永远真正地低人一等。正如台湾的女作家杏林子所说,现代社会,昂首阔步、趾高气扬的人比比皆是,然而有资格骄傲却不骄傲的人才真正高贵。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麦当劳总公司看好台湾市场。正式进军台湾之前,他们需要在当地先培训一批高级干部,于是进行公开的招考甄选。由于要求的标准颇高,许多初出茅庐的青年企业家都未能通过。

经过一再筛选,一位名叫韩定国的某公司经理脱颖而出。最后一轮面试前,麦当劳的总裁和韩定国夫妇谈了三次,并且问了他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如果我们要你先去洗厕所,你会愿意吗?”韩定国还未及开口,一旁的韩太太便随意答道:“我们家的厕所一向都是由他洗的。”总裁大喜,免去了最后的面试,当场拍板录用了韩定国。

后来韩定国才知道,麦当劳训练员工的第一堂课就是从洗厕所开始的,因为服务业的基本理论是“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只有先从卑微的工作开始做起,才有可能了解“以家为尊”的道理。韩定国后来所以能成为知名的企业家,就是因为一开始就能从卑微小事做起,干别人不愿干的事情。

好岗位、好工作人人趋之若鹜,卑微琐碎的工作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如果你现在从事的是一种公认的卑微工作,短时间里也没有改变它的能力,那么,正确的办法应该是改变自己的心态,抱着一种化腐朽为神奇,化卑微为高尚的心态去做,会比抱着卑微去做要好无数倍。因为,于人于己,前一种心态都会得出一种好的结果,会引起别人的尊重,后者则不能。

作为员工,不要幼稚地认为,你对工作的轻视目光,会瞒得过老板的视线。老板们或许并不了解每个员工的表现,熟知每一份工作的细节,但是一位聪明而精明的老板很清楚,你轻视工作带来的结果是什么,从而明智地根据你的认真程度,来设定你的未来。可以肯定的是,老板的赞许和赏识,决不会落在手持工作耸肩撇嘴的员工身上。

奎尔是一家汽车修理厂的修理工,从进厂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喋喋不休地抱怨,什么“修理这活太脏了,瞧瞧我身上弄的。”什么“真累呀,我简直要讨厌死这份工作了。”“凭我的本事,做修理这活太丢人了!”

每天,奎尔都是在抱怨和不满的心情中度过。他认为自己在受煎熬,在像奴隶一样出苦力。因此,奎尔每时每刻都窥视着师傅的眼神和举动,稍有空隙,他便偷懒耍滑,应付手中的工作。

几年过去了,当时与奎尔一同进厂的三个工友,各自凭着自己的手艺,或另谋高就,或被公司送进大学进修了,独有奎尔,仍旧在抱怨声中,做他蔑视的修理工。

由此可见,无论你正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要想获得成功,就不要轻视自己的工作。如果你也像奎尔那样,认为自己的劳动是卑贱的,鄙视、厌恶自己的工作,对它投注“冷淡”的目光,那么,即使你正从事最不平凡的工作,你也不会有所成就。

工作本身并没有贵贱之分。但是对于工作的态度却有高低之别。在老板看来。评价一个员工的优劣,看一个员工是否能做好工作,只要看他对待工作的态度足矣。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事业,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之所在。所以,了解你的工作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了解了你这个人。

别为工作中的失败找借口

一个人犯了错误并不可怕,怕的是不承认错误,不弥补错误。当你面对失败时,不要寻找借口,而应找出失败的原因。

一个人做错了一件事,最好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认错,而不是去为自己辩护和开脱:

日本最著名的首相伊藤博文的人生座右铭就是“永不向人讲‘因为’”。这是一种做人的美德,也是为人处世、办事做事的最高深的学问。

“常言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个人再聪明,再能干,也总有失败犯错误的时候。人犯了错误往往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拒不认错,找借口辩解推脱:另一种是坦诚地承认错误,勇于改正,并找到解决的途径。

犯了错误,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找借口为自己开脱、辩解,归根结底是人性的弱点在作怪。

你认为找借口为自己辩护,就能把自己的错误掩盖,把责任推个干干净净,但事实并非如此。也可能老板会原谅你一次,但他心中一定会感到不快,对你产生“怕负责任”的印象。

你为自己辩护、开脱不但不能改善现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还会让情况更加恶化。

有一个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工程师,有学识,有经验,但犯错后总是自我辩解。工程师应聘到一家工厂时,厂长对他很信赖,事事让他放手去干。结果,却发生了多次失败,而每次失败都是工程师的错,可工程师都有一条或数条理由为自己辩解,说得头头是道。因为厂长并不懂技术,常被工程师驳得无言以对,理屈词穷。厂长看到工程师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推脱责任,心里很是恼火,只好让工程师卷铺盖走人。

工作失败找借口的人除了无助于自己的成长之外,也会造成别人对你能力的不信任,这一点也是必须注意的。能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失败,拿出足够的勇气去承认它、面对它,不仅能弥补错误所带来的不良结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谨慎行事,而且别人也会很痛快地原谅你。

丹尼斯是一家商贸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在他任职期间,曾犯了一个错误,他没经过仔细调查研究就批复了一个员工为纽约某公司生产5万部高档相机的报告。等产品生产出来准备报关时,公司才知道那个职员早已被“猎头”公司挖走了,那批货如果一到纽约,就会无影无踪,货款自然也会打水漂。

丹尼斯一时想不出补救对策,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焦虑不安。这时老板走了进来,他的脸色非常难看,就想问他怎么回事。还没等老板开口,丹尼斯就立刻坦诚地向他讲述了一切,并主动认错:“这是我的错,我一定会尽最大努力挽回损失。”老板被丹尼斯的坦诚和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打动了,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拨出一笔款让他到纽约去考察一番。经过努力,丹尼斯联系好了另一家客户。两个月后这批照相机以比那个职员在报告上写的还高的价格转让了出去。丹尼斯的努力得到老板的嘉奖。

松下幸之助说:“偶尔犯了错误无可厚非,但从处理错误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看清楚一个人。”老板欣赏的是那些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并加以补救的职员。

处处留心皆学问

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细心,就会有不断创造的灵感,这自然也是成事的一种手段。每天行色匆匆,若没有留意一下身边的人和事,那就有可能一生都这样匆匆忙忙地疲于奔波。当然并不是叫你事事留意,而是有意识地注意一下与你有关的行业,也许就在不经意间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格力空调中有一种“灯箱柜机空调”,它的发明过程也是很偶然的。

1995年,格力公司的朱江洪在美国看到可口可乐售货机的颜色很艳丽,一时间就产生了灵感,“格力”因而设计出了一个获得专利的新产品“灯箱柜机空调”。这种空调一扫几十年来的“空调冷面孔”:柜面上风景如画,“瓜果飘香”,在原来的使用价值中又增加了几分美感。

朱江洪的这一“触景生情”,就让空调的“脸”发生了变化,格力的彩面柜机空调比市场上同类产品价值高出300多元。这种空调在国内外市场都很畅销,而且还因为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没有竞争对手,一举成为该公司上百款空调中利润率最高的。

从日常生活中产生创新灵感的例子很多很多,只要每个人都成为“有心人”,更多的发明创造就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美国有个叫杰福斯的牧童,他的工作是每天把羊群赶到牧场,并监视羊群不越过牧场的铁丝到相邻的菜园里吃菜就行了。

有一天,小杰福斯在牧场上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被一阵怒骂声惊醒了。只见老板怒目圆睁,大声吼道:“你这个没用的东西,菜园被羊群搅得一塌糊涂,你还在这里睡大觉!”

小杰福斯吓得面如土色,不敢回话。

这件事发生后,机灵的小杰福斯就想,怎么才能使羊群不再越过铁丝栅栏呢?他发现,那片有玫瑰花的地方,并没有更牢固的栅栏,但羊群从不过去,因为羊怕玫瑰花的刺。“有了”,小杰福斯高兴地跳了起来:“如果在铁丝上加上一丝刺,就可以挡住羊群了。”

于是,他先将铁丝截成了5厘米左右的小段,然后把它结在铁丝上当刺。结好之后,他再放羊的时候,发现羊群起初也试图越过铁丝网去菜园,但每次都被刺疼后,惊恐地缩了回来,被多次刺疼之后,羊群再也不敢越过栅栏了,小杰福斯成功了。

半年后,他申请了这项专利,并获批准。后来,这种带刺的铁丝网便风行全世界。

其实,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也有不少的商业精英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细节,获得灵感,从而成功地开拓了新的商业领地。

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的索尼彩电在日本已经很有名气了,但是在美国它却不被顾客所接受,因而索尼在美国市场的销售相当惨淡,但索尼公司没有放弃美国市场。后来,卯木肇担任了索尼国际部部长。上任不久,他被派往芝加哥。当卯木肇风尘仆仆地来到芝加哥时,令他吃惊不已的是,索尼彩电竟然在当地的寄卖商店里蒙满了灰尘,无人问津。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既成的印象,改变销售的现状呢?卯术肇陷入了沉思

一天,他驾车去郊外散心,在归来的路上,他注意到一个牧童正赶着一头大公牛进牛栏,而公牛的脖子上系着一个铃铛,在夕阳的余晖下叮当叮当地响着,后面是一大群牛跟在这头公牛的屁股后面,温顺地鱼贯而入……此情此景令卯木肇一下子茅塞顿开,他一路上吹着口哨,心情格外开朗。想想一群庞然大物居然被一个小孩儿管得服服帖帖的,为什么?还不是因为牧童牵着一头带头牛。索尼要是能在芝加哥找到这样一只“带头牛”商店来率先销售,岂不是很快就能打开局面?卯木肇为自己找到了打开美国市场的钥匙而兴奋不已。

马歇尔公司是芝加哥市最大的一家电器零售商,卯木肇最先想到了它。为了尽快见到马歇尔公司的总经理,卯木肇第二天很早就去求见,但他递进去的名片却被退了回来,原因是经理不在。第三天,他特意选了一个估计经理比较闲的时间去求见,但回答却是“外出了”。他第三次登门,经理终于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接见了他,但却拒绝卖索尼的产品。经理认为索尼的产品降价拍卖,形象太差。卯木肇非常恭敬地听着经理的意见,并一再地表示要立即着手改变商品形象。

回去后,卯木肇立即从寄卖店取同货品,取消削价销售,在当地报纸上重新刊登大面积的广告,重塑索尼形象。

做完了这一切后,卯木肇再次叩响了马歇尔公司经理的门。可听到的却是索尼的售后服务太差,无法销售。卯木肇立即成立索尼特约维修部,全面负责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重新刊登广告,附上特约维修部的电话和地址,并注明24小时为顾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