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能源:不仅仅是危机
15564500000025

第25章 酒泉城的保卫战

在我国甘肃省有一个叫酒泉的城市,见到这个名字,你当然会想到这里出产美酒。但是你可曾知道,古时这里还出产石油。

公元578年,那时我国正处在南北朝时代,我国西部地区常遭到外族的侵略。处在我国西部的酒泉城,也受到突厥贵族军队的进攻。面对外族军队把攻城器械架上酒泉城,居民们愤怒了。他们想起酒泉附近的老君庙出产石油,而这种石油可以燃烧,于是纷纷用火器将石油浇在敌军的攻城器械上,然后点上火。熊熊的火焰把攻城器械烧得七零八落,敌军救也不救了,就这样攻城失败了。酒泉城保卫住了,在这场保卫战中,立下汗马功劳的竟是石油。

石油这种可燃性的液体燃料,我国很早就发现了。公元前800年的古书《易经》上就有石油的记载。早在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我国古代人民就学会了使用石油。大约在1800年前,我国古代历史学家班固在他写的《汉书》中,就提到这种燃料。书中说:“高奴有洧水可燃。”高奴就是今天陕西延安一带,那里有一条河叫清水。“燃”是一个古字,就是今天的“燃”字。这段话说的是延安附近的洧水可以燃烧。一般的水是不会燃烧的,这里讲的洧水因为含有石油,所以可以燃烧。由此可见,当时的人民就知道使用石油了。虽然当时人民还不知道石油这个名称。

在《后汉书》中又记载,酒泉的“石漆”燃之极明,不可食。“石漆”,这便是那时人民对石油的称呼。到了唐代,又把石油称作“石脂水”。宋朝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兵工作坊里设有“猛火油作”,即制作“猛火油”的作坊,这“猛火油”也是指石油。

第一次为石油“正名”的人,是我国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他在《梦溪笔谈》一书中,专有一节写到石油。书中提到:“延境内有石油。延即现在陕西富县和延安县一带。在这里,沈括第一次提到“石油”这个名称,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沈括还在书中说:“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着()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然(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过去说高奴县可以燃烧的水是脂水,它也出自水中,但往往与沙石和泉水夹杂在一起,恍恍惚惚地才出现。当地人曾用鸡毛一类的东西沾取它,放在罐子里,粘稠如漆,但点燃起来像麻一样,有很浓的烟,把墙壁一类幄幕熏得漆黑一片。他还预言:“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下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在当时,石油和煤一样,大多都埋在地下,流出来的只是少数,沈括在当时就指出石油埋在地下,而且藏量非常多,不像用松木柴这类燃料很快就会用完。20世纪石油的大开发,验证了沈括的伟大预言,这再一次表明中华民族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