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点击:
教育的成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显现出来。在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中,父母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无论孩子学的快一点或是慢一点都无关紧要。在这个时候父母最应该重视的是孩子的心理体验,帮助孩子形成健康向上的自我认同,为日后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就是成功与否的标志,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的缺点就忽略了。这是不正确的,家长应该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重视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要老盯着眼下的考试成绩。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不一定有很好的学习能力,但一个有很好学习能力的孩子将来迟早会有所成就,而且可以为他的长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人生是一条漫长的学习之路。根据专家的分析:在农业时代,一个人只要7至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往后40年生活之需;在工业时代,求学时间延伸为5至22岁;而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技急速发展,每个人必须随时接受最新的教育。要在这个社会中成功,不只靠一张名牌大学的文凭,而取决于不断持续的终身学习能力。
有报道说,在英国大约有65%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与他们在学校所学的专业无关,这种现象在我国也许更为突出。这是为什么?原因就在于当今世界信息和知识飞速增长,使灌输知识为主的教育已无法面面俱到。针对世界发展变化的重大趋势,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1999年,美国教育部组织了16位著名的心理学、认知学专家,对近三十年来学习科学领域大量涌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两年的研究分析,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习理论和教育研究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本质与革命的变化。”并指出:新世纪的教育的目的要从传统的灌输知识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帮助学生发展必要的认知(智力)工具和学习策略,使他们能够获得创造性地思考有关历史、科学技术、社会现象、数学和艺术时所需的知识,使他们成为自我维持的终身学习者。”
有位社会学家曾经调查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这些获奖者大多认为,学生学习时期,并不一定是班上学习成绩最好的,而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这是学生获得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回顾自身的教育经历,在一篇《论教育》为题的讲话中曾深刻指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
事实证明,学习能力是决定孩子能否成为优秀人才的决定因素。学习型组织的倡导者、《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德?圣吉说过:“因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社会立于一席之地,家长有责任培养孩子一生受用的学习能力,并对着力培养孩子学习的浓厚兴趣。教育应该从教孩子接受知识,转向教导孩子全方位地学习,以满足终生学习和成长的需要。在注重孩子学业成绩的同时,家长更应关注全面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让孩子享受学习的快乐,拥有成功的学习经验。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习能力应该是学习时的注意力、写作业的速度和正确率、听课能力、计算能力、书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情绪的稳定性。这些能力又是相互影响的,上课注意力与前庭平衡能力、大脑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智商、情绪等因素都有关。写作业速度与智力、注意力、手眼协调性、情绪因素有关。听课能力与脑—耳协调训练有关。计算和书写能力与脑—手—眼协调训练有关。语言能力与本体感训练有关。情绪稳定性与触觉训练有关。也就是说,孩子的学习能力都是可以通过专门的训练提高的。因此我们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好而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他,如果盲目地以分数为标准来判断孩子的学习,那很容易让孩子的着眼点放在应付考试上,最终将影响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常青藤家训
父母不要用催促的态度让孩子提高成绩,这会让孩子很反感,此时他不喜欢父母干涉他的生活,凡事喜欢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