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点击:
爱搞破坏的孩子看上去似乎有点不可救药,而实际上这时创造力萌发的一种体现。面对孩子的破坏活动,看似失去了可以估量的价值,但是换回来的是孩子一生都受用不尽的财富——思考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出来浓厚的求知欲望。
行为出格、爱搞小“破坏”、爱顶嘴的孩子,常被视为另类,作为捣蛋鬼、坏孩子,遭人白眼,没人理睬。而那些温顺、老实、听话、顺从的孩子,大多被认为是好孩子。
其实,孩子爱搞“破坏”属于天性使然,是其创造力萌芽的一种体现。他们对社会中各类陌生事物充满新鲜、好奇,并且身体力行,欲用自己的双手来探索这未知世界。家长如果理解孩子的这种天性,加以引导、鼓励,使孩子的创造萌芽得到进一步深化,则有利于孩子的大脑发展及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从小培养出一种浓厚的求知欲望,形成勇于创造的好习惯,为今后的事业道路奠定基础。
而那些被视为老实、文静、听话的乖孩子,家庭中虽少了“破坏”气氛,大人安心,但孩子的天性被抹杀了,长大后就会循规蹈矩,缺乏头脑,依赖性强,缺少创新精神,这实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温帆是武汉科技大学电信系的大学生。在学校期间,他有四项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带打气筒的自行车”、“可以转换多种锤头的锤子”等都是他的发明。这与他的父母从小就很注重培养他的创造能力有关。
在温帆很小的时候,父母花了两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台收音机。一天妈妈下班回家,发现儿子把收音机拆了,于是便问:“你怎么把收音机拆了?”
温帆说:“阿姨在里面唱歌,我想看看阿姨在里面是怎么唱的。”妈妈一听,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很高兴地对儿子说:“这个想法真不错!阿姨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唱歌,不管在屋里、商店,还是在幼儿园,你都能听得见。这是为什么呢?得好好用你的小脑袋想想哦!”
温帆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就这样在母亲的鼓励下一点点培养起来,他对无线电、电子、电波越来越感兴趣,上大学的时候就报考了电子信息专业,想要探寻更加高深的知识。
创新活动早就不仅仅是一些科学家、发明家的事,它已经深入普通人的生活中。每一个孩子都可能进行创新性的活动,在他们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也都可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美国的家长尤其重视鼓励自己孩子的创造力,对于孩子一些“出格”的行为并不予以约束,反而支持孩子进行一些开阔思维的活动。
美国孩子特别喜欢在卧室的墙上为自己开辟一片领地:在墙上挂一个小画板;贴一些飞机、星球的图片;用艺术字写座右铭。这个天地完全由孩子进行布置设计,家长也鼓励孩子在这个天地里挂上他的想象画。
美国的孩子尤其喜欢表演,有时他们会根据一些文学作品的片段自编、自演哑剧、小品和滑稽剧等。大家可以假扮饭店、机场或是公园里的各种人物,比比看谁演得像。有的时候孩子们还会搞一些抽签演小品的创造性娱乐活动。
美国的爸爸妈妈有时会经常为孩子讲故事,不过方式方法也暗合了培养创造力的玄机:他们常常讲一段故事,然后就让孩子为所讲的故事起名字,所起的名字越多、越切题、越新颖、越奇特、越有趣越好。家长们认为,这些是训练孩子创造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美国孩子在需要送别人礼物的时候,家长通常会鼓励孩子自己亲手制作,比如新年贺卡、祝贺节日和生日的小工艺品等。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更是支持孩子做小实验、搞小制作、种花、植树、饲养小动物,甚至为孩子准备他自己专用的“家庭工具箱”。
美国的《教育文摘》曾就儿童创造力教育的问题,提出了8条对策:
1.用儿童的读物和玩具创造一种环境,使儿童易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出问题并可以自己找到答案。
2.鼓励儿童自己去探索、去行动,从而树立起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信心。
3.对儿童提出的问题,即便是很荒唐的问题,也应该给予重视和鼓励。
4.允许儿童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表示后悔,鼓励他嘲笑自己所犯的错误,引导他从中吸取教训。
5.给儿童布置一定的任务,并提出具体的要求。但完成任务的时间不能过长,应让儿童用大部分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6.给儿童定位高于同龄孩子所能达到的目标。
7.面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提供多种答案,让孩子自由地挑选。
8.对于儿童的任何想象力都要给予鼓励。
要想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家长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面对孩子天真幼稚的行为,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判定,应发自内心地赞美孩子的创造力:“儿子真棒,我小时候可不如你。”温帆就曾经很有体会地说:“当我对一件事情感到好奇的时候,父母就让我多动手做实验,多观察别人的做法。看得多了,在做同样事情的时候,我就能从多方面切入,思考能不能做得更好,把它提高一个档次。于是,在发明创造时,我便不断有新想法冒出来。”随着孩子年岁的增长,在他探索这个世界上一切微小事物的时候,父母对他的鼓励应多于批评,孩子创造求新的脚步才会越来越快。
常青藤家训
创新有时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难,它往往来自于孩子小时候对最简单、最容易被忽略的事实的观察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