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富爸爸财商培养-传统工艺收藏
15571900000026

第26章 传统瓷器收藏(4)

宣德时期御器厂为宫廷烧各样瓷器四十四万余件,据明文献记载绝大多数为青花瓷器,这可以说明为什么流传至今宣德青花仍然较多的一个原因,当前国内外很多博物馆都收藏有宣德青花,故宫博物院得天独厚,收藏宣德青花多达七百余件,这是一批极为宝贵的财富,为研究宣德青花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宣德青花不仅造型多种多样,纹饰也比较丰富,器物装饰花纹最常见的仍属缠枝或折枝花卉,有莲花、牡丹、菊花、灵芝、松竹梅等纹,在大型盘碗的盘身里外及盘心等部位更为常见。在盘心部位纹饰变化较多,有画折枝牡丹两朵的,一仰一覆,也有两朵牡丹并列的,均辅以枝叶,在枝叶的安排处理上也极尽巧思,既赋之以生机,又富图案效果;此外也有于盘心安排三朵、四朵以至五、六朵花卉的,都能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树枝线条生动流畅,也起到了烘托主题纹饰的效果。新出现的装饰花纹有仕女游园,在盘、碗、高足碗的外部画亭台楼阁园景,几个仕女游于其间,也有画吹箫引凤的。团龙、团凤以及团龙凤等纹饰也开始出现,在葵瓣式洗、莲瓣式高足碗等器物的里外、在每一花瓣上画以卷曲做一团的龙纹凤纹或龙凤纹纹饰,大大丰富了宣德青花瓷器的装饰画面,又赋予器物以宫廷御用瓷器的标记。海兽纹也属宣德时期新出现后种题材,在碗及高足杯的器物外面画不同形状的异兽于海水上,兽体一半在海水之上,一半陷于海水之中若隐若现。画海水龙纹的最为生动,宣德时期画师们对汹涌澎湃的海水以及漩涡、浪花的描写最为擅长,对龙纹的描画也极生动;海水龙有两种画法:一种为白地蓝花,一种为蓝色海水白龙,划刻龙体轮廓及脊麟纹,龙体矮健,四爪有力;龙本来是想象中的动物,但是经过画师们的生花之笔,把它画在瓷器上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瓷器上书写藏文的也始于宣德时期,已见到的有僧帽壶,出戟罐、碗和高足碗,有在碗外通体写藏文的,有的在突出部位写藏文一周,也有只书写几个藏文的,对后世产生一定影响。画一束莲花的宣德青花也传世不少,束莲纹始于北宋,此后即消声匿迹,至明宣德时又再次出现,并做为主体纹饰画在大盘的盘心部位。画枇杷绶带鸟的传世品有三件,均为同形同纹的大盘,盘心画折枝枇杷果一枝,一绶带鸟立于枝上做回首啄果状,布局与构图极佳,似取材于宣德时画院画家稿本。画灵芝纹的宣德青花较多,或为主体纹饰,或为辅助纹饰,有缠枝的,也有折枝的,壶柄上有竖画三个灵芝的具有图案效果。有在整器上画海水的,但不多见,故宫博物院陶瓷馆展览一件青花双耳三足炉,炉体硕大,胎厚达4厘米,近底部厚达10厘米,炉口直而广,颈直而短,炉腹硕圆,颈两侧各有一冲天耳,腹下承以三兽形足,炉通体画海水,近底处画矗立的江牙,整个纹饰具有寿山福海涵意。此炉系仿照故宫博物院藏宣德款铜炉式样制做的,铜炉颈部凸起半球状漩涡纹饰一周,青花大炉亦照样模仿并画漩涡纹一周,此炉高达56.厘米,为传世宣德青花瓷器罕见的珍品。做为边饰和起间隔作用的纹饰题材常见的有卷枝、回纹、海水、朵花纹,变形海水、正反山字、正反云头及曲带纹等等,这些纹饰为明代中后期青花所继承。

(五)明永乐宣德青花的外来影响

中国陶瓷自唐代以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与贸易的频繁往来,陶瓷器大量地流传海外,一方面它对亚洲国家的陶瓷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摹仿中国陶瓷之风一时兴起,今天见到实物的有日本仿烧唐三彩,朝鲜仿烧越窑青瓷,到了宋代这种影响更加有增无减;另一方面在对外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吸收了一些外来因素,唐代凤头壶、牛首杯等等器物可以看到这种迹象。明永乐宣德时期三宝太监郑和七次出使西洋,每次都携带有大量的增物和供交换使用的瓷器,青花瓷器大量地流传到东南亚和西亚地区不少国家。聪明智慧的景德镇制瓷工匠,以交换宝物之中汲取外来文化做为丰富中华民族文化的营养,永乐宣德青花传世品中不乏看到这种文化交流的结晶,可以看到一些具有西亚地区特色的造型器物,有的造型或纹饰与伊朗、叙利亚、土耳其等国家器物一样,有的在造型或纹饰上稍加改变,这些瓷器今天已被视为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是研究中国与西亚地区伊朗、叙利亚、土耳其等国家人民友好往来与贸易交往等问题不可缺少的实物依据。

永乐宣德青花瓷器吸收西亚地区因素的有以下九种器物,它们是天球瓶、如意耳葫芦扁瓶、洗口如意耳扁瓶、执壶、花浇、鱼篓尊、折沿盆、盘座、直流壶和扁壶。它们有的摹仿陶器,有的摹仿黄铜器(Brass)有的摹仿金银器,以摹仿黄铜器的较多。

天球瓶其形为小口,口颈相连,腹部硕大如球,平底,是仿照叙利亚同式瓶烧制的,伊朗阿迪比尔寺庙收藏有天球瓶一件;颈肩之间有双耳,纹饰分两部份,腹部上半为大小八组圆形纹饰,大者四组均刻阿刺伯文字,小者四组为卷枝纹,腹部下半刻阿刺伯文大字,两面各饰以一组圆形卷枝纹,凤纹之间均饰以凸起的乳丁纹。永乐宣德天球瓶只见之于青花瓷器,形式大同小异,均无耳,纹饰均为永乐宣德时期常见者,诸如缠枝花卉、云龙及海水龙等纹。

如意耳葫芦扁瓶有两种形式,一种上部为葫芦形小口,下部扁圆形;一种为下部稍大于上部,两种瓶的两侧均有如意形耳,下均为长方形圈足。此种瓶是仿照西亚地区同形陶瓶烧制的,在瓶的口部略有变化,主体纹饰两面也仿照瓶的宝相花式布局,传世品以宣德时期较多,有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横款的,均书于瓶口的下面。传世文物之中还有铜质者,造型、纹饰及年款均与宣德带款者完全相同,很有可能西亚地区有些种黄铜(Brass)双耳瓶,因此也有铜质仿制品。洗口如意耳扁瓶其形为洗形小口,瓶腹较大,圆而扁,口肩连以如意形双耳,宽圈足,肩部左右各凸起一圆饼。此种瓶式元与明初均未见过,从形式看也属摹仿西亚地区器形烧制的;传世青花瓷器中有永乐时期的,以两面画锦地纹饰及缠枝花者稍多,所画图案纹饰也具伊朗特色。

执壶为宣德时期常见壶形之一,壶体瘦而高,小口,口一侧有形方流,流口呈葫芦形,与流相对处有曲柄,口与颈相连,丰肩,肩以下渐敛,腹部近垂直形,圈足。此种壶是摹仿伊朗十三世纪银壶造型烧制的,伊朗银壶腹为十方形,流向上翘起,圈足外撇,而宣德时期青花壶改为圆形腹,壶流改为平行,与壶柄高度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外撇圈足也改为直式。经过一些小的改变仍然保存了伊朗的民族形式,同时也适合了明代宫廷实用需要。

花浇也属永乐宣德时期常见的,一种新的造型,其形为口颈相连,腹近球形,口肩连以曲柄,底心内凹。花浇是仿照西亚地区黄铜及白玉花浇浇制的,黄铜者刻纤细花纹。永乐宣德青花花浇也传世不少,永乐花浇均为龙形细柄,宣德者柄为如意形,宣德花浇有六字横款的,均书于肩部。

鱼篓尊,浅式,敛口,口以下渐广,腹下部肥大,圆底。是摹仿西亚黄铜鱼篓尊形式烧制,西亚地区黄铜鱼篓尊有两种形式,造型大体雷同,仅口部稍有不同,一种为直口,一种为敛口,直口者器外刻有纹饰,敛口者光素无纹,永乐宣德均摹仿敛口鱼篓尊,外部多绘缠枝花卉,口下多画图案纹饰,器物里心画折枝花卉。折沿盆盆口沿外撇,盆身上部微狭,下部略广,盆身几近垂直,平底。折沿盆是仿叙利亚彩绘盆及伊朗黄铜折沿盆形式烧制,伊朗阿迪比尔寺庙收藏品中有一件叙利亚烧制的彩绘折沿盆、盆外主体纹饰画团花四朵,花间均书阿拉伯文字。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仿折沿盆的流传不多,盆有大小,里外里缠枝牡丹、莲花及牵牛花纹的稍多,永乐折沿盆形式较小,纹饰富西亚地区特色。

盘座造型具典型西亚地区特色,上下均折沿,座身近垂直,中部凸起一周,盘座中空无底。此形是摹仿西亚地区黄铜盘座形式烧制的。黄铜盘座兴起于十三世纪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时期,十四世纪时仍然盛行制做,据已知资料,目前收藏于埃及、英国及美国博物馆的十四世纪黄铜盘座共有八件,此外埃及开罗还流传有陶质盘座,它们形状特征大体类似,黄铜座器身外部刻团花及阿拉伯文。宣德时仿烧的青花盘座目前有两件,一件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一件现藏于大马士革私人之手,两件造型纹饰完全相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盘座,乾隆时已收藏于清宫,曾定名为无挡尊,乾隆曾为此盘座写过诗句,今天应还它以盘座的原有名称。直流壶其形为撇口,球形腹,圈足外撇,腹上部有流,流直形向上斜出。此壶明显富有西亚地区金属器特色,传世永乐青花直流壶见过两件,一藏于故宫博物院,一流散海外,两件壶造型纹饰完全相同。

扁壶,为宣德时期一种造型奇特的壶,壶身小口无颈,有盖,腹硕大呈扁圆形,肩有双系,壶一面坦平无釉,盛物可靠于墙壁,不用时可平放,一面隆起,中心凸起一圆饼。此种壶式元末明初均未见过,是仿照西亚地区壶式烧制的,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数件,壶身均画缠枝花卉,体积均较大。

除上述九种器形外,永乐宣德青花瓷中带西亚地区影响的还有不少,本文只做一扼要的介绍,系统的研究将是很有必要的。

(六)清代瓷器的生产缩水

清朝自嘉庆帝起,国势逐渐走入下坡。康、雍、乾三朝盛世景观已成为历史,大清王朝的综合国力明显下降。反映在瓷器制作上也是同样,精美绝伦的瓷器日趋减少,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只能沿袭旧制,没有力量进行创新,不但如此,许多品种因此还有所减少。在这样大的背景下,乾隆以后,青花瓷器的烧制质量及数量已大不如从前。

嘉庆朝共25年,此时景德镇御窑厂的规模、瓷器品种和数量上大为缩减。景德镇御窑厂已无专司其事的督陶官,由地方官兼管,瓷器的制作基本上处于因循守旧状态,许多成本高的瓷器不再烧造。

可以说嘉庆朝瓷器的烧造仍沾乾隆朝的光,从造型和釉色都与乾隆晚期类似。嘉庆早期青花瓷器的造型、尺寸、纹饰与乾隆青花基本一致,若不看底款,有的器物很难区分,说明当时制瓷工艺还是有较高水平。嘉庆青花,发色与乾隆晚期常见青花近似,只是略微淡些。在绘制手段上常有偷手,尽可能地节省材料与人工,这是由于市场需求的质量降低所致。有些瓷器虽然仍署乾隆款识,但确是嘉庆早期的作品。原因是嘉庆四年之前,太上皇乾隆爷仍在世,署乾隆朝款识哄老爷子高兴,也属国人传统尊老习俗。

到嘉庆后期,画工精致、出神入化的作品不是很多,青花瓷器质量开始显露出下降的迹象,造型不如乾隆规整,尤其民窑青花,器身多有歪斜,器口、壁薄厚不均,施釉稀薄。至于小件器物中的瓶、罐、盘、碗和文具类,有的还能细致如前。因嘉庆后期的风格与道光时期的风格相近,故传统的习惯上又有“嘉道窑”之说。

嘉庆瓷器的纹饰风格,大体沿袭乾隆时期,工笔与写意并用,但总的笔法纤细拘谨,构图刻板。此时,除流行夔凤、蝙蝠、瓜瓞绵绵、三多、百子、吉庆、“喜”字等吉祥纹饰外,还有大量的竹石芭蕉、五伦图、万寿无疆、锦鸡牡丹等图案。

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嘉庆时期也有一些青花派生品种,如:青花红彩描金、青花描金、青花矾红彩、青花胭脂紫、青花釉里红、黄地青花等,与乾隆朝相比器种要少得多。

嘉庆朝青花御题海棠形茶托,算得上雅致的器物,其青花发色接近乾隆,海棠形的花托内开光题写五言长诗,字迹清秀。从开光外环的边饰上,可以看出嘉庆所绘花形还延续乾隆的风格,但用笔已有迟疑,花朵呆滞,不复有乾隆的韵味。

嘉庆早期官窑青花瓷器多写“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书款。嘉庆晚期青花多写楷书款,有四字和六字,字体工整,结构严谨,整体上看是以篆书款为主。民窑青花草、篆流行,但写法极草率、减化。仿明代款识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后者居多。此时,开始盛行各种堂名款识,并影响到以后的制瓷署款。

五、古瓷器鉴定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瓷器鉴定

前一章节我们具体讲述了鉴定瓷器的一般知识,但这些抽象的、归纳性的知识对于我们在针对某一具体瓷器的时候也许会显得过于空泛,不太实用,因此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里面具体谈谈各个时期瓷器的特征,以便于能有的放矢,及时正确地作出判断。由于真正成熟的瓷器是在东汉时期出现的,而东汉传世下来的瓷器又特别的少,因此论述将从三国时期开始。而论述的重心将摆在瓷器的胎釉,造型、纹饰上,因为款识并不是每个时代的瓷器都有的,因此将在这些内容里有选择性的加入一些利用款识鉴别瓷器的知识。

自汉代出现瓷器以来,发展到六朝时期,青瓷逐渐代替青铜器、漆器,成为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的这一时期的瓷器,其胎釉、造型、纹饰与汉代陶器、青铜器有很密切的继承关系。这一时期的瓷器鉴定我们将从瓷窑的特点入手,每个瓷窑瓷器的特点我们熟悉了就不难鉴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