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富爸爸财商培养-认识财商
15573100000008

第8章 财商观念(6)

原一平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寿险推销员。他刚进入寿险行业时,由于个头很矮、其貌不扬,曾走进过无数的死胡同。但原一平并没有屈服。他说:“我把所有的困苦与辛酸当作热水澡一般,把全身浸泡在困苦与辛酸里,然后丹田使力,哼出愉快的小曲,化阻力为助力。”几年之后,原一平成为公司中做得最好的员工。

失败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失败后怎么做。有些人在失败后就会畏缩不前,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来形容他们最为恰当。这种人只会越来越胆小怕事,最后一事无成。有时面对失败时,你只要再试一次,说不定就能改变一生的命运。富人在面对失败时,会很有风度地接受失败,然后下一次再尽全力争取获得成功。

1985年,斯坦夫·乔布斯因内部权力斗争离开了自己亲手创办的苹果公司。他离开时的苹果公司正处于它的黄金时期。但面对如此巨大的失败,他并没有灰心丧气。他在向董事会递交辞呈时说:“我考虑了很久,很显然我应该去做一些事情,我才三十岁。”

乔布斯离开苹果公司后,卖掉了他几乎所有的苹果股票,只保留一股以要得到年度财务报告。

对于这次失败,乔布斯用了一个浪漫的比喻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我的心会一直留在那儿,和苹果公司的关系就像是初恋,我会永远眷恋苹果,就如同任何男士怀念他的初恋情人一样:缘尽情末了。”

乔布斯想再创辉煌,离开苹果公司后,创立了NEXT公司,名称中包含着远大的目标,他希望创造出“新”一代的超强硬件,比苹果公司的麦金托什界面更好的图形用户界面,比麦金托什能更出色地处理更为复杂的数据信息。

把计算机的硬件、基本软件和图形用户界面组合起来,创造一个自成体系的、别具一格的计算机系统是乔布斯的希望。这项事业花费了好几年时间,不过他的目标也初见端倪,NEXT计算机基本上达到了他的要求。但到了80年代后期,成百上千的PC制造厂家可以生产个人电脑了,市场竞争已不同以往。尽管NEXT电脑采用了很多最新的技术,但由于NEXT和IBM公司的个人电脑无法兼容,结果迎来的却是一场失败。

这次失败依然没有打垮乔布斯。他将精力集中到软件上,面向对象的操作系统。乔布斯相信面向对象技术将使编写软件像组装生产一样。1994年他说道:“在我20年的经历里,我从未遇到过这样深刻的改革,开发软件可以快5~10倍,而且更可靠、更容易维护,功能更强大。”

乔布斯具有一种被人们称为“扭曲现实”的能力,他能够说服所有人相信他的梦想和产品。NEXT的资金非常紧张,乔布斯花钱如流水,光是NEXT的商标设计就花了10万美元。不过乔布斯成功说服了亿万富翁佩罗和日本佳能投资NEXT。

乔布斯创立NEXT公司的同时还买下了皮克斯公司,这是一家影视动画公司,由《星球大战》制片人乔治·卢卡斯创办。

乔布斯对皮克斯和NEXT的坚持终于带来了丰硕的果实。1995年,皮克斯和迪士尼合作的《玩具总动员》在全球上映,观众如潮,票房收入达到4亿美元。皮克斯借势公开上市,乔布斯拥有的股票价值高达5亿美元。

1996年12月,苹果公司斥资4.3亿美元兼并NEXT公司,在被逐出苹果公司11年后,乔布斯终于演了一出“凤还巢”。乔布斯离开苹果时发誓要“做下一桩大买卖”,这一说法已经成为整个世界的口头禅。

乔布斯曾经指出,“我一生所从事的任何事业,无一不是耗费多年的心血才最后成功,苹果上市之前我和尼克玩命工作了6年,皮克斯的腾飞则花了整整10年”。

伟人经常犯错误,经常要摔倒,但虫子不会。因为它们做的事情就是挖洞和爬行。之所以有这么多人还不富有,还在为钱苦苦挣扎,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也不是因为他们工作不够努力,而是因为他们害怕失败。对失败的强烈恐惧使他们不敢再往前踏一步,其实他们的失败才是彻底的失败。躲避失败,只会把成功的机会全部抛弃。

对失败的恐惧使许多人以奇怪的方式“做”事。许多人在10元的价格上买进股票,当股票价格涨到了20块钱,他们便迫不及待地卖出他们手中的股票,因为他们担心失去他们已赚到手的钱。于是,他们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股票飙升到100元,拆股,然后再次升到100元。还是这些人,用10元的价格买进一支股票,看到已跌到了两块钱还持在手中,希望价格会反弹。他们可能会持有这些两块钱的股票20年。这些人如此害怕失败或害怕承认失败,最终成为彻底的失败者。

成功者与上面所说的那些正好相反,他们不会患得患失,而是根据自己对公司财务状况,以及整个经济的运行来判断是否买进或卖出股票。他们一般会选择那些很有发展前途的公司的股票,而且一般是长期持有。只有当公司股票价格大大超出它应有的价格时才会抛售。成功者不会认为失败是他们的耻辱,在他们看来,失败是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要做到对得失败淡然处之。这样,你在作出选择时才不会受自己的情感的驱动,如恐惧和贪婪,你才能作出客观的理性的判断。

(二)找出失败的原因

失败了就应该去找原因,这样,你才能从失败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史玉柱在建造亚洲第一高的巨人大厦时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失败。但由于地质条件差,巨人大厦成了一个无法填满的坑,再加上保健品市场的滑坡,巨人集团很快便被拖垮了。但史玉柱没有被失败拖垮,他仔细分析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他发现自己的自负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在巨人集团迅速成长并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史玉柱便飘飘然了,以为没有什么自己做不成的事,所以便草率地决定了要建亚洲第一高的大厦。在总结了失败的原因之后,史玉柱又重新开始创业,因为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不到3年时间,史玉柱重操旧业,推出“脑白金”并一炮打响。今天的健特比昔日的巨人更加成熟,更加稳健。

一般来说,失败的原因有五个:

第一是恐惧心理。许多人不能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害怕失败。在经济上不能取得成功则主要是因为对金钱的恐惧。世上没有乐意损失金钱的人,也没有从未损失金钱的富人,但存在从未损失过一分一毫的穷人。这些穷人总是把装钱的口袋捂得紧紧的,生怕会损失一分钱,所以也从来不投资,因为投资有可能会亏损。

对损失金钱的恐惧感是客观存在的,那些被人们认为是很胆大的人也会有恐惧感,只是他们不轻易表现出他们的恐惧罢了。其实有恐惧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一种克服恐惧感的勇气。不同的人对待失败有不同的方式,富人的方式是泰然处之,然后尽全力争取下一次成功,穷人的方式是畏缩不前,所以他们再也不会有成功的机会。对待失败的不同方式造成了富人与穷人的不同结局,一个已经实现了经济上的成功,有了充分的自由与安全,一个仍在金钱的泥沼中苦苦挣扎,每天都在为生活而奔波。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勇敢的一面,也有自己懦弱的一面。有一个人在很多方面都堪称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他的勇敢也博得了不少女孩子的欢心,她们晚上要出去玩,总是喜欢让他去当护花使者。但这位朋友在金钱方面却是一个极其懦弱的人,从不敢拿一分钱去投资。他所在的公司是一个成长迅速的公司,而且每个公司员工都可以购买一部分公司的原始股,即便这样,这位朋友仍是一支股票都没买,他说:“如果我买了股票,我会成天提心吊胆,睡不着觉。何必让自己生活在痛苦之中呢?”实际情况是怎么样呢?如果他当时就买了那些股票,现在这些股票的价格已经翻了好几十倍。他的同事有很多都是通过买自己公司的股票大赚了一笔。

如果你讨厌冒险,对损失金钱有一种强烈的恐惧感,那你就更应该早点开始为自己投资,而且越早越好,这样才能尽早地脱离充满风险的工薪生活。如果你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为自己投资,你就更容易致富。

活要活得大度,活得潇洒。失败了也要当一个快乐的失败者。许多人之所以畏缩不前,因为失败后,他们便感到巨大的痛苦,这种痛苦甚至远远大于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所以他们一失败便会一蹶不振。讨厌失败和害怕失败之间有巨大的差异。每个人都讨厌失败,富人也不例外。但讨厌失败的人不一定会害怕失败。穷人就是因为太害怕失败而失败。

第二个导致失败的原因是惰性。你可能会对我的话表示怀疑,因为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两类人,一类人在工作上表现得很懒惰,被公司的同事们认为是不干正经事的人,他在工作不久后就忽然消失了。几年以后,你再见他时,他成了大款了。而另一类人呢,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甚至被评为劳模,可在经济上却失败得一塌糊涂。所以许多人就觉得这个世界很不公平,为什么让那些懒惰的、不干正经事的人成为富人,而勤劳的人只能过贫困的生活呢?

事实上,那些看上去整天都很忙碌,似乎工作很努力的人才是最懒惰的人。他们成天忙忙碌碌,却懒得花一分钟来思考问题。其实他们只要停下来想一想,就不会成天这么忙了。而一些在公司表现得很懒惰、整天不干正经事的人,总是在思考自己的未来,思考如何改变自己这样贫困的状况。机会只会属于肯思考问题的人。有了一个好的机会,这些人很快就能富起来。

罗伯特·杰克逊是一位成天努力工作挣钱的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来为自己的妻子、儿女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他总是很忙,经常到深夜才回家,有时还把工作带到家里柒做。他很少有时间与家里人沟通,周末也没功夫和他们一起出去度假。一天,他回到家,却发现人去楼空,他的妻子带着孩子走了,其实他早就知道他和妻子之间有一些问题,可他却宁愿忙于工作,电不去改善双方的关系。可悲的是,尽管他很努力工作,但取得的业绩却很差,不久他便失业了。

杰克逊先生是一名典型的懒于思考的人。他每天都很忙,他把忙碌地工作当作逃避自己不想面对一些问题的途径。他知道自己在工作和家庭之中都存在问题,可内在的惰性阻止了他花时问去思考这些问题。其实只要他能早点克服这种惰性,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就会事半功倍,也会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他的妻子。只要他愿意思考如何增进他和妻子的感情,他和妻子就不会走到感情破裂的一步。只要他愿意思考如何才能实现经济上的成功,那他现在的F场也不会这么惨。

惰性是什么?惰性就是思想上的懒惰,每天都重复同样的程序,按惯例行事,却从不停下来思考一下现在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那些在经济上总是很失败的人,他们总是回避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还是这么穷?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他们觉得又累又烦,更甚于繁重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