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富爸爸财商培养-收藏入门
15573400000010

第10章 故纸收藏(2)

上海南京路朵云轩的九华堂信札藏品展,记录了一个刚刚远去的年代,其中任何一封龙飞凤舞的墨笔真迹都价值千金。张大千、关山月、陶冷月、邓芬、赵少昂等一个个近代中国书画长卷上名声赫赫的艺术大师,20世纪30年代以来都给同一个人——九华堂掌门人刘少旅写过信,有的诉说忧闷,有的委托代办私事,更多的是书画交往:请刘少旅装裱书画、代办个人书画展、代销个人书画作品等。这些艺术家将自己的作品几幅、几十幅地委托给他,可见刘少旅办事为人的可靠和负责。刘少旅是个有心人,在漫长的岁月中,他将所有艺术家的书信都收藏起来,统一裱装成八开卡纸,总共千余封,其中还有许多政界要人的信件。

张少旅本人和书画家们都已作古,但一幕幕鲜活的历史,在艺术家笔墨间复活。

傅抱石的几封信最令人心颤。1950年1月,信封地址写着“南京付厚岗6号”,傅抱石给旅居香港的刘少旅去信,委托将自己的12幅画作价491美金出售。并用硬笔书法列表,标出每幅画的价钱,最高50美金,最低20美金。也就是说当初只要花几十元人民币,就可以买下今天几十万乃至几百万元一幅的傅抱石作品。可是,即便是这样的贱卖,也没有成功。1952年11月29日傅抱石又去一信,此信更为悲切,再次委托:“如有人一次全购,愿将原价减半计算,十二幅只售216元,以表拙意,可免往返寄之麻烦。”为了节省由香港寄回的那点点邮费,宁可将作品半价出售,可见画家当时经济拮据到何种程度。接着他笔峰一转坦露心迹:“过去因‘三反’运动及思想改造运动极度紧张,无暇执笔。下月中旬较闲,届时争取时间写好寄去。但山水人物尚希告之。”

这些坦露中国书画家真实思想的信件,不仅具有珍贵的艺术收藏价值,同时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走进这个信札展览厅,犹如走进一个远去的追求精致生活的年代。信笺都不是一般的白纸和线条方格纸,更像一份份艺术精品。邓芬的两页信笺,都有浅浅的底纹,一张是晋朝砖文雕刻,上印有圆形的汉货泉范花样;一张是木板水印花样,上面还印有“朵云轩监制”。许多信笺都有木刻水印的花纹,或是角花,或是底纹。张大千信笺的底纹还是自己亲自设计、由荣宝斋监制的。

这样古朴高雅的信笺,配上或刚劲或秀美的墨笔书法,再添上鲜红的印章,将中国传统文人崇尚优雅精美,在自己创造的悠悠然的艺术氛围中陶冶性情的情趣与心态,都打印在这样的书信上。那时的文化人没有今天这样繁忙、浮躁和现代。正如享用了太空绵,反而怀念棉布时代一样,今天的计算机让人们享受了无纸化办公和电子信件的快速和便捷,却也失去了那份悠悠然陶醉的品味精致的情调。

一百年岁月,竟如两个世界。

如今,刘少旅的后人刘滦先生将上千通(面)收藏信札无偿捐赠朵云轩,将一家之收藏推及社会收藏和研究,这应是刘少旅几十年心血最理想的结局。

如何鉴定名人信札的真伪

随着收藏名人信札爱好者的增多,名人信札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有人在金钱的驱使下,不惜一切手段制假卖假。最为典型的实例是2000年春季,在北京市场上出现了一批数量多达七八十通的名人信札,竟无一真迹。因此,如何鉴定名人信札的真伪,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是最为关心的问题。根据我们多年来的收藏经验,鉴别信札真伪的方法同鉴定书画有相同之处,应从笔墨、笺纸以及信札的内容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证。

一、笔墨是鉴定信札真伪的主要依据

一般而言,书法乃至绘画鉴定真伪的主要依据是作品本身的艺术风格。而艺术风格的考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品的时代性,二是作者的个性。关于前者,无须多言,一个时代,一个风格,概莫能外;关于后者,则为鉴定的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个性如何考察?一言以蔽之,即考察笔墨。笔墨是鉴定书画包括信札真伪的关键所在。所谓笔墨的考察,首先要看运笔是否合乎法度,是否到位,是否老到,是否有韵味,是否“笔笔还其本分”。所谓韵味,主要是看字面所呈现的笔墨是否沉静,是否文气,是否内在,是否中和。用笔一旦到位,笔墨的韵味便自然随之发生,而这些则是由书者的文化底蕴和内在的修养,即所谓的“字外功”所决定。

名人写字,有各自用笔的风格。如近代历史学家、书法家沈曾植的书法,有其明显的特征。沈氏学书,初以晋唐为宗,后转学碑。其用笔是将汉隶与北碑笔法融入章草,使其书风古健奇崛,朴茂飞动,为章草书道开一生面。这种将汉隶、北碑与章草融为一炉的笔法,是鉴别沈氏书札真伪的主要依据。又如,国学大师、现代大儒马一浮的书法,他虽然书从沈曾植,但在北碑之笔法、章草之体势上却有所创新。沈氏用笔方侧翻转,结字苍拙奇崛;而马氏书体则是收敛魏碑笔法和章草体势,呈现出清新俊秀、高古典雅之气。这正是两位书法大家书艺效果的差异之处。把握马一浮书法的用笔特征,是辨认马氏书信真伪的主要依据。又如,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罗振玉的书法,则是另一种风格。罗氏在考释甲骨文之余,提笔挥写甲骨文,是近代以甲骨文入书的开创者,并以此著称。但他的书札,几乎都是行书体。其行书的特点是以狭长的线结构行笔,字体狭长,高博典雅,又颇具金石味。其特色较易辨认。再如,一代词人、书法家赵熙的书法,初学颜真卿,中年融合欧阳询和赵孟之笔意,晚年融合六朝。从帖到碑,精益多师,形成特有风格。其用笔特征是:结字内紧外松,用笔圆中有方,秀逸而不失朴厚,自成面目,时有“荣县字”之誉。总之,熟悉书家的用笔风格,是鉴别作品真伪最主要的环节。前不久,笔者在北京市场上见到一通仿鲁迅致炜春先生信函的伪作。从用笔上看,笔墨纤细、呆板、做作,一无金石味,同鲁迅的用笔风格有明显的差别。制假者为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画蛇添足,在落款处钤一方“周树人”字样的印章。殊不知,鲁迅先生的书信很少钤印,结果弄巧成拙,多了一条断定此为伪品的依据。鲁迅致楼炜春的信札真迹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此函在《鲁迅书稿全篇·书信》及《民国书法》均有著录。

从笔墨上鉴别真伪,还应注意两点:一是应从通篇书札整体上观察。名人信札一般为行书或行草,运笔笔速较快,作品整体气韵贯通,行气流畅。而制假者只能做到个别字模仿相似,但整体上不可能行笔均匀流畅。会出现断笔、拘谨、呆板等行气不通、断气的破绽。同时,由于造假者多功力有限,时有败笔、弱笔以及俗笔等现象。比如钱钟书先生致《郑振铎遗集》编委会信札,行笔舒展、流畅,一气贯通,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而另一通所谓钱钟书致得豫信札,拘谨、做作、呆板等造假的特点全具备了。因此,鉴别信札真伪不从整体上把握,仅一味地对照个别字来判断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二是从墨气上鉴别。仿品墨气浮,有明显的光泽,甚至还带有墨香味;旧作在墨气上有浓淡之分:有的名人喜欢浓墨,有的习惯淡墨。清代乾隆四大家中,刘墉喜用浓墨,用墨厚重;与刘墉在用墨上形成鲜明对比的王文治,则喜用淡墨,时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称。当代著名学者启功先生用墨较淡,是其书道的一个特点。如果见到启功先生的信札都是浓墨行笔,那么,该信札是否出于启老之手,就值得怀疑。

二、笺纸是鉴定信札真伪的辅助依据

古人用笺纸一般都比较讲究,有金花笺、粉笺等。在制作材料上有宣纸、机制纸(洋纸)、新闻纸等。民国时期多用宣纸制作信笺,最为普通的是八行笺。建国后,信笺多用机制纸制作,并由竖格改为横格。在文人墨客中,也有用各种图案的花笺和私用特制笺。就宣纸而言,有几十种。民国前后和建国后,由于配料制作上的差异,纸质和规格均不同,尤其是几十年前的旧宣纸和近一二十年的宣纸有很大差别,这为我们从纸张上鉴别名人信札真伪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如制假者用建国后的机制纸制作一通上个世纪30年代的名人信札,无须问,便知为赝品。

近几年,市场上的旧信纸每张售价8-10元,仿造1页稍有名头的名人信札,可获利千元。为此,制假高手往往专购旧笺纸制伪上市。但是,专用笺纸量少,故较难购得,如果制假者用一般旧笺纸制作,就会露出破绽。如几年前北京市场上有一通顾颉刚致吴廉铭的信,赝品是用旧的八行笺;而真品用的是特制公用笺,上方印有“中国史地图编纂社用笺”字样,下方印有地址:“北碚黑龙江路八号,电话挂号:六五零五号。”两者对照,伪品真相毕露。又如,某一年外地市场上出现一通孔祥熙用笺,左下方印有“民国二十一年六月摹横方碑字刻笺”字样,并钤有一方朱熙字章,共2页;而赝品却只是1页旧素笺。

名人信札精选

梁启超书信

致孙中山函三件

捧读来示,欣悉一切。弟自问前者狭隘之见,不免有之,若盈满则未有也。至于办事宗旨,弟数年来至今未尝稍变,惟务求国之独立而已。若其方略,则随时变通,但可以救我国民者,则倾心助之,初无成心也。与君虽相见数次,究未能各倾肺腑,今约会晤,甚善甚善。惟弟现寓狭隘,室中前后左右皆学生,不便畅谈。若枉驾,祈于下礼拜三日下午三点钟到上野精养轩小酌叙谈为盼。此请大安。弟名心叩。十八。

逸仙仁兄鉴:前日承惠书,弟已入东京。昨晚八点钟始复来滨,知足下又枉驾报馆,失迎为罪。又承今日赐馔,本当趋陪,惟今晚六点钟有他友之约,三日前已应允之,不能不往,尊席只得恭辞,望见谅为盼。下午三点钟欲造尊寓,谈近日之事,望足下在寓少待,能并约杨君衢云同谈尤妙。此请大安。弟卓顿首。

逸仙仁兄足下:弟于十二月三十一日抵檀,今已十日。此间同志大约皆已会见,李昌兄诚深沉可以共大事者;黄亮、卓海、何宽、李禄、郑金皆热心人也。同人相见,皆问兄起居,备致殷勤。弟与李昌略述兄近日所布置各事,甚为欣慰。令兄在他埠,因此埠有疫症,彼此不许通往来,故至今尚未得见,然已彼此通信问候矣。弟此来不无从权办理之事,但兄须谅弟所处之境遇,望勿怪之。要之,我辈既已订交,他日共天下事,必无分歧之理,弟日夜无时不焦念此事,兄但假以时日,弟必有调停之善法也。匆匆白数语,余容续布。此请大安。弟名心叩。一月十一日。

致康有为书

夫子大人函丈:方驰昨笺,旋损今翰。F写途旅,则鲍明远之古树寒蓬,商略身世,则邱希范之莺飞草长,行路闻之,犹将感叹,而况弟子弱岁奉手,半生同患,自非木石,能勿恻衋!

入冬以还,念我土宇,伤心如捣,虽复老莱午彩,强为欢笑,北海倾尊,闲杂戏谑,及至群动暂息,独居深念,未尝不怫郁激发,日求自试,构象索涂,累宵不螟。盖闻矇弗忘视,跛弗忘履,矧以盛年,久盗时誉,遘兹厄会,为世具瞻,岂其偷葸而思自绝,委舆诵于草莽,惮拯溺于援手者!然而上察天时,下审人事,静吉作凶,信而有征,安得不循素位居易之训,守潜德无闷之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