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马云向左,史玉柱向右
15574700000009

第9章 经营理念(4)

事实上,国内的很多企业,很多都是以惊人的发展速度成长起来的。他们中的一部分企业,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成功可能也隐含了某种偶然性。当市场化已成气候,全球化使竞争没有前方和后方之分的时候,这些昔日成功的企业渐渐感受到了市场的硬度和商业本来就有的艰难时,这些从来没有“打硬仗”习惯的企业开始对自己的“正业”变得很不耐烦,陷入到一种集体性的狂躁症和多动症。

应该说,在巨人集团轰然倒下之前,史玉柱旗下的公司曾经一度发展了服装实业部、化妆品实业部、供销实业部等十几个实业部,并先后开发出了服装、保健品、软件等30多类产品,但最后大都不了了之。头脑发热状态下的多元化,曾经让史玉柱吃够了苦头。史玉柱的二次创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在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后,史玉柱对自己的下一步有一个业务模式的设计,那就是生物制药+财务投资,按他自己的话来说,这就是好比是做李嘉诚+比尔?盖茨,李嘉诚是做投资,什么赚钱做什么,而马云则在一个领域里专心做,做到行业老大。

我们都知道,李嘉诚是华人首富,如果按部就班便难以成为巨富,如果说,塑胶花为李嘉诚掘得第一桶金,那么过人的胆识,加上超强的预见力,便为李嘉诚成为巨富奠定了基石。而对于比尔?盖茨,我们更是耳熟能详了,他的创业及发展史始终是在电脑领域,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由于比尔?盖茨对电脑的独特天赋,以及从小对电脑的浓厚兴趣,使他不仅能准确地把握电脑行业的发展潮流,并且能迎合潮流,设计出完善的电脑软件。他的责任如一,使微软公司最终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李嘉诚和比尔?盖茨在各自的领域中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分别成为了世界巨富。而刚刚从失败中站起来的史玉柱要兼两者优势于一身,实为棋高一着。

在生物制药领域,史玉柱所赖以在市场上东山再起的资本营销网络和市场推广手段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实保健品也应该算成生物制药的一部分,目前保健品的销售终端大部分是超市、药房、大卖场,保健品的营销网络和OTC基本上重叠,这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比如,上海健特在全国200多个城市里设有办事处,像一些富裕地区——比如浙江已经延伸到镇一级了。而且,“这个行业的前景非常好,更重要的是,是怎么样找到一个切入点。”史玉柱说,“国家批了那么多一类新药,都是响当当的高科技,但据我所知,这些药的产生的效益还没有出来,高科技并不能直接带来高收益。”

“一个新药的研究没有5到10年出不来,我们不会自己搞研发,而是去合作开发或购买,哪怕贵一点,但是赢得了时间,也减少了风险。”史玉柱强调,“我们要知道哪些是我们可以做的,哪些是我们不能做的。”

据史玉柱透露说,上海健特制药方面新品推出和推广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其实,这些动作早在2000年就是史玉柱的工作重点。看来,以生物制药领域为主体产业,在投资领域适当探索是史玉柱既定的发展战略。围绕这个发展战略,资金也就成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尤其是在还款之后,现金流紧张始终困扰着史玉柱。不过今天的史玉柱毕竟聪明多了,他学会了给自己牵线搭桥,遇到资金问题不再坐以待毙了,史玉柱之所以积极跻身资本市场,开拓金融领域的投资就代表着他的商业思维走向灵活。

因此,从单纯的保健品领域到生物制药领域,从单纯的实业投资到往一些“流通性好,可以随时变现或者很容易抵抑贷款”的特定领域投资,就显得顺理成章——史玉柱显然已经在未来发展的资金需求上迈开步子。“如果主营业务发展需要现金的时候,变现的渠道就会比较通畅,不像当年巨人发展后期,有那么多房子、工厂,就是变现不了一分钱现金。”谈起以前的经历,史玉柱还是心有余悸。

“史玉柱的思维模式和一般人还是不太一样,”李直感言,这同样体现在他们的商业思维上,马云是“巧”,史玉柱是“奇”。对于史玉柱的评价,有人说:“很奇怪,史玉柱过于追求商业模式,却很难看出他的商业理想。”在很多人眼里,史玉柱更像是一个挣钱的机器,创业的时候做汉卡,如果坚持一个理想,巨人不会比联想差,但是史玉柱改变了方向;做保健品,如果坚持一个理想,也许能改变行业,做成保健品的万科,但是史玉柱调转马头又做起了网络游戏。史玉柱是一个永远都有焦点的神秘人物,在不久的将来,不知道这位商业的异类将做出什么养的惊人举动。

3.史玉柱式的行业大跳槽

“商业是什么?商业的本质就是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获取最大利益,我是一个商人,做的事情就是在不危害社会的前提下为企业赚取更多利润。要一个商人又要赚钱又要宣扬道德,那不是商人,而是慈善家。”

——史玉柱

有人说,史玉柱善于发现,什么赚钱做什么。史玉柱的商业18年是一场一场的战役。史玉柱的商业领域是不做微利,对此史玉柱有自己的看法:第一,回避微利业务;第二,经营者应通过创新和技术使自己产品的利润提高。方法包括成为行业第一以获得更高利润。脑白金、黄金搭档与征途,莫不如此。下面让我们看看史玉柱是怎么从电脑行业开始尝试保健运作的。

1.2亿元,若投在计算机行业,与国外电脑巨头抗争,可谓杯水车薪,无异于鸡蛋碰石头。而投资房地产,盖巨人大厦,也只够挖一个坑。史玉柱早就想好了:用来搞与电脑软件差之千里的保健品!1993年,当电脑行业遭遇强敌入侵,公司经营难以为继的时候,史玉柱已开始考虑逃离电脑业,打算进军保健品行业。为此,他于1993年8月成立了巨人生物开发公司,开始寻找产品载体。1994年,史玉柱频繁地奔赴美国。而一位燕子般辛勤的客人也多次兴致勃勃地从洛杉矶来到珠海。他叫袁彬,史玉柱的同乡兼浙大校友,留美生化硕士。袁彬为史玉柱带来了当时在美国销得正“火暴”,在日本也狂热如潮的一粒粒胶囊,俗称“脑黄金”。

据史玉柱介绍,当初他选择做脑黄金有四个理由:第一,保健品行业进入门槛很低,能够快速启动,只要广告做得好,产品确实不错,只要区区几十万元在3个月内就可以体现规模与回报,而做广告正是史玉柱的长项。在电脑行业杯水车薪的资金用在保健品上,简直可以腾云驾雾,大闹天宫了。第二,保健品是一个暴利行业。当初史玉柱卖电脑软件的时候,成本只需150元的汉卡,能卖到1500元,这就叫高科技的附加值,1993年电脑行业出现危机之后,而保健品的利润空间有过之而无不及,但那叫暴利。但史玉柱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商人,在他眼里,赚钱才是硬道理。第三,市场前景广阔。保健品市场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增长,是当时发展最快的三大产业之一,而且需求面极广,从儿童到老人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够消费。第四,健脑在当时还是一块很大的市场空白,还没有产生实力品牌,巨人正好可以抓住这个时机,利用资金实力和策划能力打开这一市场。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史玉柱完成了从电脑软件到保健品的巨大转变,而这次转变简直是一百八十度的大掉头。1994年8月,巨人脑黄金之战正式打响。

史玉柱把脑黄金的广告语定位“让一亿人先聪明起来”,无疑他看准的是中国绝大的消费市场。后来,围绕着这句广告语还发生了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因为四川的人口正好号称1亿,在四川的媒体上出现这句广告语,就引起了这样的歧义:让1亿人先聪明起来,就是让1亿四川人先聪明起来,那么反过来是不是说四川人以前就不聪明?因此,四川的媒体对这句广告语大为抵触。节外生枝,这让史玉柱做梦也没有想到。史玉柱把脑黄金定位为“巨人脑黄金”和“健脑益智”。这些事情都敲定之后,接下来分头办理生产、卫生、宣传等各项报批手续,同时进行包装设计,然后召开脑黄金专家认证会,完了就进行大规模生产。

从8月份脑黄金立项开始,到生产出。谁说脑黄金的市场形成需要一年?史玉柱要让巨人脑黄金在超常规的状态下发展,他要用速度来体现效益。

巨人脑黄金问世,人们大吃一惊。巨人不做电脑做保健品,这个弯拐得太大,它本身就是一个新闻,人们惊呼:“巨人不卖电脑卖保健品了!”

1994年10月18日,巨人脑黄金试销选择华东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同时展开。华东,国内保健品消费最具规模和成就名利的市场,兵家必争,商战犹酣。巨人脑黄金入市,史玉柱亲临市场,寻找实战感觉。史玉柱分别在上海、南京、杭州、合肥举办“巨人科技产品新闻发布会”,这是巨人电脑企业启动市场惯用的手法,史玉柱频频在媒体上出现,充当巨人脑黄金的宣传解说员,亲情穿引,满堂微笑,表现出大公司的入市姿态,巨人脑黄金的形象与口碑传播效果非常。而在江苏浙江等地,巨人脑黄金与多灵多鱼脑精发生遭遇战。多灵多在江苏投入100万元做广告,巨人投入200万元,双方一接触,便在媒体上打起了广告战,立即成为华东市场的焦点战役。多灵多承诺“五盒一疗程”,巨人脑黄金针锋相对,保证“四盒见效”。随后,史玉柱推出巨人脑黄金礼品盒,两盒装和五盒装,丰富了市场的购买选择;多灵多是纯胶囊制剂,巨人脑黄金则是胶囊加口服液,又增加了消费者的口感认识。在华东市场上,巨人脑黄金创造了两个奇迹:一是速度;二是声势。巨人脑黄金从立项到销售,仅用了2个月的时间,不仅卖掉了3000件货,而且打响了巨人脑黄金品牌。成名之快,令人瞠目结舌。华东一战巨人脑黄金大获全胜,一举取得了主导市场的发言权。

11月18日,全国市场启动,脑黄金第一阶段的战役全面打响。史玉柱将市场划分为华东、华南、中南、西北、西南、华北、东北七大片区,启动资金分两次到位,第一笔为各区18万元,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分公司,实行“闯三关”:建分公司、培训考核、实现销售回款。建分公司包括注册、卫生及广告报批、招兵买马等事宜,每一项工作都规定具体的完成时间,逾期则对分公司经理进行罚款。按照整体部署,华东市场试销期间,分公司建设必须完成。有的分公司经理直接带上汇票,一个人赤膊上阵,设营盘,招兵买马,仅1个月时间,就把分公司组建好了。人员培训由史玉柱亲自讲解,各地人员少则五人,多则十人,浩浩荡荡全部集中珠海总部培训,谁要是考试不及格,他们的上司——分公司经理就要接受史玉柱的罚款。然后他对每一位分公司经理谆谆嘱咐,巨人脑黄金在全国市场要注重两个面的铺开,健脑观念的宣传面要铺开,渠道网络的经销面要铺开。还有,“回款才是硬道理”。这最后一句最为关键,成为许多分公司张贴在墙上的至高无上的座右铭。

很难想像,一群绝大多数才20多岁的年轻人,昨天的工作对象还是电脑,第二天就要面临一个全新的行业,对这种“转行时差”的不适应,史玉柱认为,“人在超常规的压力下,都有极至发挥潜能的力量”,没有不能干的事,只有不能干的人,谁要是强调困难,说明主观努力不够。史玉柱对人的考核采取最直接最彻底的办法:完成任务奖励,否则罚款,直至免职,史玉柱称之为“落马”。史玉柱的大棒加黄油,时时刻刻悬挂在分公司经理眼前,如包公头上的匾:明镜高悬,赏罚分明。与此同时,集团总部设立营销管理部,不停地向分公司经理施压,不让勤劳的经理们有丝毫松懈。而他自己则像享受胜利果实似的手拿计算器,敲敲打打,在他会议室的那张由顶垂地的硕大的全国地图上,每建一个分公司,贴上一颗星,每回款到100万元,贴上一个圈。他不会对任何分公司的回款说满意,也不让任何人帮他做这份轻而易举的工作。

同时,各地分公司展开形式各异的促销活动。湖北分公司买脑黄金送博士帽,一时间,满街都能看到幸福地戴着巨人博士帽的小孩;东北区各分公司经理全面进入终端药店站柜台,以营业员的角色向消费者推荐。疯狂般地宣传气氛被营造出来了,市场被炒起来了,分公司回款竞赛达到高潮,催货热线被打爆了,一时间货物出现了断档,分公司为了早点拿到货纷纷找史玉柱特批。

不仅竞争对手瞄准了巨人脑黄金,连委托加工厂也悄悄剖析巨人脑黄金,研究为什么脑黄金卖得这么火,中国人是不是脑子都有了毛病,要靠脑黄金医脑黄金第一战役从1994年10月18日至1995年2月18日,在供货不足的情况下,回款突破1.8亿元。

经营方向的急速调转,使得史玉柱赢得了暂时的辉煌,但也为他的经商之路买下了巨大的隐患。我们可以想象,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史玉柱奇迹般地完成了从项目运作到脑黄金产品下线,这里面有史玉柱的精神可嘉之处,但可以说明他的经营思维是多么地善变。至于这种商业思维的利弊,他成功过,也惨败过,各种滋味似乎只有史玉柱本人最清楚。

4.一个商业革命的推崇者

“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在赌,什么叫赌呢?比如说做一项投资,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的时候,应该说都是赌。但作为搞投资做项目,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敢说自己是百分之百的成功。”

——史玉柱

在史玉柱看来,只有勇敢的人能够直面风险,干事业好比是一种赌博。而事实上,所有的人生决策,都被史玉柱当作是人生的一场赌博。他说,人生能有几次搏,只有敢于拼搏的男人,才会有灿烂的明天。世界上没有万无一失的成功之路,商业战场总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各种要素变幻莫测,难以捉摸。在不确定的环境里,人的冒险精神是最稀有的资源,只知求稳必是死路一条。《科学投资》通过研究中得出结论:大凡成功人士都有某种程度的赌性。

从卖电脑软件,到卖楼花,再到卖保健品,史玉柱成功的秘诀可一言以蔽之:胆子大,点子多。“大胆假设”,“多点子求证”是史玉柱经典的经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