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委屈成就伟大:商界精英给年轻人的12个忠告
15575100000040

第40章 微笑着沉默,低调着进步

被讥讽后,如果只知道委屈或是和别人争辩,那么讥讽就永远不会停止。让别人停止讥讽的最有效办法不是去争辩,而是要努力将最好的自己展现出来。如果做不出成绩,那么只能忍受别人的讥讽。

有这样一篇有意思的报道,讲的是与足球有关的事情。

当2011年“世界冠军俱乐部联赛”决赛开始前,著名设计师卢西亚诺·哈克为巴西桑托斯足球俱乐部的内马尔·达·席尔瓦设计了一款T恤,T恤上面写着“Messiwho(梅西是谁)?”

卢西亚诺·哈克本来设想的是,当内马尔顺利进球时,就掀起球衣,露出里面写着“Messiwho”的T恤,这样不仅能够对梅西嘲弄一番,还能吸引全世界球迷的目光。只可惜事与愿违,那件T恤最终无缘在“世界杯”决赛场上露面。

最终,梅西所在的巴塞罗那俱乐部以4 ∶ 0的绝对优势大胜内马尔所在的桑托斯俱乐部,在比赛中,梅西更是威武地踢进了两个球。那件T恤内马尔是用不上了,卢西亚诺·哈克只好在自己的网站上抛售这件作品,这为足坛界带来许多话题,人们不禁捧腹道:“这件欲要讥讽人的T恤自己倒变成了一个天大的讽刺”。

在卢西亚诺还没有足够的实力时,就幻想着在成功的时候好好讥讽对方一把,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实在有些可笑。当然,内马尔本人是十分优秀的,不满20岁的他在小小年纪就是众人眼中的“天皇巨星”了,那件球衣完全可以理解为天才少年轻狂率性的表现。想必梅西在知道T恤的事后也只是会心一笑,他不用再多说什么,成绩就是他还击对方的最好武器。如果他在比赛中没有做出成绩,那么就会成为被讥讽的对方。

落后就会遭到讥讽,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就算再委屈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同情,而且就算被同情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想要终结委屈、终结讥讽,就要把最好的自己展示出来。

在旧中国,由于政府无能,中国人一度被讥讽为“东亚病夫”。从1896年到1948年,先后举办了14届奥运会,而中国只参加了3届,且从未获得过奖牌。每次去参加奥运会,中国人得到的不是荣誉,而是耻辱和讥讽。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下定决心要摘掉“东亚病夫”这顶破帽子。1984年,中国体育代表团气宇轩昂地出现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的赛场上,令全世界人都意想不到的是,此次奥运会,中国一口气获得15块金牌,位居金牌榜第4名。从这以后,再没有人敢讥讽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了。

中国人并不是天生孱弱,只是一度被打压着,当打压者不再继续打压,雄壮的中国人便将自己真正的风采展现了出来,最终让那些讥讽者哑口无言。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曾遭遇讥讽,面对讥讽,他们选择了忍耐和沉默,他们相信成绩终有一天会证明自己。下面是一篇关于战国时期政治家苏秦的故事。

苏秦自幼爱好读书,无奈家中贫寒,他根本没钱去念私塾。他时常去给别人做短工,有时候还卖自己的头发以此来解决温饱以及读书问题。后来,他又离乡背井跟随齐国的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

学习得差不多后,苏秦开始游历天下,并期待有朝一日能够获得功名。但很多年过去,他仍然一无所获,身上的盘缠也差不多用完了,落魄到了饭吃不起、衣服不能蔽体的时候,他便沮丧地回了家乡。

家里人见他一副狼狈穷困的样子,都不爱搭理他,连他的妻子都只是继续埋头织布,不愿意和他多说一句话。他的父母不愿意认这个儿子,他的嫂子做饭时都不做他那一份,还讥讽他说:“作为一个好男儿,就是要安守自己的产业,努力从事生产,你倒好,放弃正事不做,专做那种卖弄口舌的不正经之事,如今落得如此下场,真是活该。”

苏秦深感委屈,又觉得无地自容,他关起房门,自伤自怜地感叹道:“妻子不当我是她丈夫,嫂子不当我是她小叔子,父母不当我是儿子,这全都是因为我自己的过错啊,谁让我急于求成呢。”

为了不再受到讥讽,苏秦不与人交流,搬出所有的书籍开始发奋读书、用心钻研。每当深夜困乏欲睡时,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这就是成语“悬梁刺股”中“刺股”的由来。

经过一番发愤图强,苏秦终于学有所成,他写了两部书,一部为《揣》,另一部为《摩》,两部书在战国策中都有所记载。后来,苏秦开始游说六国,劝六国国君联合起来抗秦,各国国君皆对他大为赏识,这段游说生涯堪称他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苏秦被六国国君所赏识,他的名字被六国人所熟知,这足以让他的家人颇感到荣幸,并且再不敢对他有半句讥讽。苏秦在被讥讽时一直保持着沉默,因为他知道多说无益,也知道他人的讥讽是有道理的。想要他人停止讥讽,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学习、不断进步,用沉默回击他人的轻视。

有人说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这是很有道理的。在《寒山问拾得》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寒山问拾得:“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我将何以处之?”拾得答道:“忍他、凭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人生在世,难免受到伤害和讥讽,讥讽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沉溺在讥讽给我们带来的委屈中出不来。想要走出来当然不是靠大吵大闹,大吵大闹只会让讥讽越猛烈,还是沉默一些好。鲁迅先生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其实,除了爆发和灭亡,我们还可以低调地进步。当我们遭遇讥讽,就让我们一起在沉默中进步,进步之后,相信我们会收获喜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