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委屈成就伟大:商界精英给年轻人的12个忠告
15575100000072

第72章 吃亏是福,吃点儿“糊涂亏”不全是坏事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吃亏,大多数人在吃亏时,都会感到委屈,觉得自己十分倒霉。其实,吃亏并不都是坏事,在某件事情上吃了亏的人没有必要耿耿于怀,也许今天的“亏”,到了明天,就会变成“果实”。

俗话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是福产生的前提,福气总是垂青于有些傻气的人。如果我们能淡然看待吃亏,福气就会悄然来临。如果你对此感到怀疑,就请看看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

1980年,某邮票厂的一个工人受朋友所托,购买了第一轮的生肖猴票,并垫付了64元。现在看来,64元根本不算什么,但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是一个普通工人一个半月的工资,一个普通大学生近两个月的生活费。

当这名工人买好猴票后,他的那位朋友又突然说不要了。没有办法,这名工人只好认栽,就当是自己买了10版猴票,并将其压在箱底,眼不见心不烦。

一晃10年过去,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到1991年,这款生肖为猴的邮票市价暴涨,每版高达10万元,这位当初吃了大亏的工人一下子赚了100万元,由此可见,这可真是件大喜事。

吃亏后不要太计较,就当自己倒霉好了,把事情放一放,没准哪一天我们就会像上面这个故事中的工人一样,交上好运,将“霉”事变“美”事。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将吃亏事变成一件享福的事,但是有意识地吃点儿“糊涂亏”,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想必大家都听说过狡兔三窟的故事,狡兔三窟出自于《战国策》名篇《冯谖客孟尝君》,说的是冯谖为孟尝君铺后路的事。下面的故事是冯谖为孟尝君挖的第一窟。

春秋战国时期,有“四公子”之一之称的齐国孟尝君收养了许多门客,冯谖就是其中之一。冯谖本是落魄之人,幸得孟尝君收留才获得一席容身之地,遂为孟尝君做起事来尤为卖力。

当孟尝君当上齐国的相国后,门客已经达到3000人,尽管孟尝君收入不错,但仍然需要更多的钱来周转。后来,他想到自己在薛城还有一大笔债务没有要回,便问手下的门客谁愿意去讨债,冯谖自告奋勇地说自己去,孟尝君看他身材高大,是个要债的料,便同意了。冯谖问孟尝君,债要回来后该买点儿什么,孟尝君说家里缺什么就买些什么。

冯谖到薛城后,那些生活宽裕的人都还了钱,而那些穷苦的人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冯谖也不着急上门讨债,而是买了些好酒好菜,把欠债的人都叫来后,说道:“大家不要慌张,咱们先来核对一下债券。有钱还的就先把钱还了,钱一时周转不开的就给个还钱期限,以后还也可以,实在还不起的,相国大人说了,就把债券烧毁,不用还了。这都是相国大人的恩典,大家可别忘了啊。”一番话让众多老百姓都欢呼起来,齐声称赞孟尝君的恩德。

冯谖回来后向孟尝君报告了他焚烧债券的消息,孟尝君听后大为震怒,训斥道:“好你个冯谖,我让你去要债,你却把债券给我烧了,还大摆筵席。”冯谖不紧不慢地说:“我烧的只是那些实在还不起钱的人的债券,就算再逼他们,他们还是没钱还啊。况且,您不是让我用要回来的钱买点儿东西吗?东西我买来了,就是‘义’。或许在别人看来,我的行为有些傻,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的傻会得到福报的。”

几年后,孟尝君因被小人陷害而丢掉了相国之位,他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城。薛城曾受过孟尝君恩惠的百姓听说了,纷纷前来欢迎。孟尝君在感动之余恍然大悟,明白了冯谖所说的“义”的含义。而冯谖对孟尝君说:“狡猾机灵的兔子要有3个洞才能免遭死患,这就是我为您挖的第一个洞。”

冯谖深谙人心,他自作主张烧了一部分债券,看似做了一件糊涂事,但实际上是在这孟尝君铺路。可见,适时地吃些糊涂亏不是愚蠢,而是智慧的表现。

如果你觉得在某件事情上自己吃了亏、受了委屈,不要太过着急,也不要长时间地耿耿于怀,只要这件事情不会对你造成任何实质性的伤害,你就应该看淡些、糊涂些,就当是为自己以后铺路。有时候,让别人欠自己一个人情,总比自己欠别人人情好。

不过,我们不能事事都糊涂,也不能随便乱吃亏。如果一件事情涉及尊严或是我们未来的命运,我们就不应该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要放手一搏。当然,生活中不是每天都有大事发生,我们也没必要把心弦绷得太紧,大度一点儿,日子才能过得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