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泰国
15578800000015

第15章 素可泰

一、素可泰简介

素可泰位居曼谷以北440千米的地区,不但是泰国的第一个首都,也是文化根源的摇篮,有关泰国的文字、艺术、文化与法规,很多都是由素可泰时代开始创立的。素可泰是昔日泰族称强时期的首都,自1257年到1436年这段期间,在历史上称为「素可泰王朝」,之后再经历了所谓的“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然后至目前的“拉达那哥辛王朝”,因此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这儿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也遗留着昔日的佛寺和宫殿灿烂的光华,在丰采中散发着一股古朴的气氛!

本地是泰国文明的精华区,由于当时流行信仰小乘佛教,所以迄今城内仍然保有许多古寺,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为维护以及研究此地的丰富文化与遗迹,还提供专款,鼓励专业人员进行致力保存遗产的工作。近年来,当地政府并积极拟出恢复素可泰旧观的计划,大力修缮所有的断壁倾墙,将境内的古迹寺庙修刷一新,重新建成国家历史文物保护区。

素可泰历史文物保护区范围相当广阔,包括南北城垣各长2千米,东西各长1 600米,也就是古都城垣的总面积。保护区内重现出古代的历史君王宫殿和许多名剎,游客到此可以看到六、七百年前泰民族伟大的遗迹。由于此地是一个极富有文化内涵的古都,所以观光景点也以古迹为主,尤其泰人在此时期的政治制度、建筑与艺术表现,都显现于寺庙与佛像的造型与线条上,颇具原创力。

素可泰是13世纪和14世纪暹罗第一王国的首府,这里矗立着许多引人注目的纪念性建筑物,它们反映了泰国建筑初期的艺术风格。

泰国的素可泰及邻近历史文化城市遗址位于曼谷北部300千米处,是世界上最为引人注目的建筑遗址之一。

在果园和谷地的中间,是茂盛的大草原,草原延伸过一个山谷,与山谷平行的是一条发源于中国边境的山上的河流,湄公河即由此流过。在一片芒果和椰子棕榈的风景之后,有一个耸立的高塔,带着尖塔的圆屋顶连同巨大的雕像一起矗立在下层丛林中,几乎覆盖了一群更小的建筑遗迹,即一个古城所留下的历史遗迹。矗立在城墙和护城河旁边的建筑物便是神殿、寺庙和修道院,仿佛最初建造这个城市并且利用泥土和树木做房屋的人们只想把他们的精神传给子孙后代似的。素可泰是这个城市的名字,它在13世纪和15世纪时期是国家的首都,它的全部历史便是泰国历史的开端。公元13世纪中叶,随着王国的建立,新的朝代开始了,泰国人逐渐壮大,泰国的领土扩展到整个地区,从缅甸(东南亚国家)一直到柬埔寨,向南部一直扩展到马来西亚半岛那么远。在200年的时间里,素可泰一直是这种扩展力量背后的精神支柱。公元15世纪的上半叶,这个城市开始走向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南部的大城得以建立,逐渐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

第一个泰国的王子毫无置疑地引入蒙古的社会等级制度,将社会分为三种人:勇士、平民和农奴。当时,佛教已经传入泰国,不久,又吸收了高棉文化,不过,这种文化已经受到印度人及其风俗文化的很大影响。国王拉姆坎亨成功地把王位传给了素可泰。他创造了泰国人的书法手迹,并且吸收了赫梅尔书法的风格,这一点可以从1283年的一个石头碑铭中看出来。拉姆坎亨还重建了这个城市,并且赋予其显著的宗教特征。佛教是官方的宗教,官方对佛教非常支持,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国王的继承人成为了一个和尚。佛教不仅与印度教和平共处,而且它还与传统的祖先崇拜和精神崇拜相协调。在首都和周围地区的发展中,佛教的教义和实践一直都起着主导作用。

素可泰的一个石碑铭描述了王国的鼎盛时期:权力达到顶峰,人口达到了300 000。这个石碑铭还命名了城墙、湖泊和池塘,划定了果园和田地的范围,当时的政策是“谁耕作它们,谁就拥有它们”。尤其是,该石碑铭还列举了他们的国王为表示他们的宗教热诚而建立起来的建筑物。圣堂建设在中心地区,佛像通体都是用黄金、青铜和灰泥铸成。在西部,还有一个修道院包含有一个大的圣堂,里面有一个盘腿打坐的佛像,大概有18英尺高。东部有更多的圣堂。北部象塔一样耸立在房屋之上的是椰子、棕榈和稻谷田地大小的佛像。南部修道院和寺庙更多。尽管它们由繁荣开始走向衰弱,但是在位的最后一位王子依旧遵循其祖先的戒律,建造了很多建筑,表现出对宗教信仰的极大热忱。在一个非常完美的矩形区域内,大概其长、宽各为2 000米和1 600米,按照这个仔细规划过的城市城墙所圈出的轮廓,今天,已经建设有76个这样的纪念建筑物,并且在城墙外还有50个。这些宗教建筑的大量存在从一个方面表现出统治阶级对佛教的忠诚。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时国家的稳定。这个宗教强调人民全身心的不求任何回报的投入,强调没有等级差别,没有性别歧视,公正和谐统治着这个王国,并且其统治已经不分国界,统治者号召国民用爱心和相互尊敬的方式来体会这些《启迪和同情教规》。

这种由于西兰坎的灵感而产生的小技巧,对当地的文化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对未来许多世纪里的文化都留下了自己的烙印。这种影响是第一个也是最多的体现在建筑艺术上,这可以在那些复杂的建筑综合体中看出来,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有同样的建筑构成,只不过安排的方式千变万化。石工技术不是砖与石灰泥,就是红土石块。主要的建筑特征是耸立的高塔顶上有一个庄严的莲花蓓蕾似的圆屋顶,在印度被称作佛塔,而在泰国被称作圣骨塔,它的原意是圣骨匣的意思。也有一些其它的塔,要么是周围有圣区的中心纪念物,要么是用一些建筑结构来环绕圣骨塔。总之,建筑物风格奇特,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往返。

二、素可泰景点介绍

(一)西昌寺

西昌寺

看多了断垣残壁,一进西昌寺,总是立即被那恢宏的建筑、巨大的佛像震摄住。

每个游客一进门,就见着巨大的坐佛从窄门中向外凝视,这尊坐佛与蓝坎亨石碑上提到的“阿迦纳佛”相似,右手手指指地,呈镇魔姿,高15米,两膝宽11.3米,佛像修整得非常完美,一点也没有历经沧桑的感觉,一般相信这尊佛像原本是露天的,后来才加盖了庙宇。

这间庙宇长、宽各32米,高15米,墙厚3米,一般庙宇都有通道通到屋顶,左上右上,西昌寺也有,但只能左上右下,而西昌寺的另一个瑰宝就是沿着通道的天花板上有超过50幅的石板画,描绘本生经及佛陀10次转世的故事,可惜现在已经不开放参观。

据说有一次高棉的军队派兵攻来素可泰时,有两个素可泰的小兵躲在巨佛的后面,高棉的军队攻进西昌寺时,听到两个小兵的讲话声,以为是佛像在说话,顿时吓得撤兵!因为这一段小故事,西昌寺的佛就被泰国人称为“说话佛”。

(二)卓旁通寺

卓旁通寺

在泰文中,卓旁是“池塘”的意思,通是“金子”之意,卓旁通寺就是“金池寺”,这座寺的大雄宝殿是三十多年前才盖的,塔是锡兰式的,参观重点则是凉亭中供奉的佛脚印。

这对刻在灰石上的佛脚印是从素可泰西南方的大脚印山(Big Footprint Hill)搬来的,大家都相信这是李泰王在1359年发现的,脚印上有108个须弥山上的吉祥图案,这显示佛与广大无边的须弥山已合而为一,而且是宇宙的中心。

在卓旁通寺的南岸有一个小市场,里面有一间小庙,庙里的地上有个半身陷在地里的石像,立在石像前的是素可泰开国君王帕峦王的塑像。这是描述素可泰建城初期的一个神话故事,话说当时高棉王想知道素可泰的内况,就派了一个精通奇门盾甲的人来探听帕峦王情况,那时帕峦王在一间寺庙中当和尚,正在庭院中扫地,这个高棉人从地中钻出来,只看见一个和尚在扫地,所以就开口问这个和尚知不知道帕峦王在那里?怕峦王见这个人长得不像泰国人,而且又会奇门盾甲,深知来者不善,便将计就计,告诉这个一半陷在地下的人说:“你在这儿等一等”。帕峦王有出口成真的能力,这个高棉人变得不能钻出地面,只能在那里等,等成了一座石像了,后人便籍此表示泰国国王的神力及伟大。

(三)沙司里寺

沙司里寺

沙司里寺比较特别的是塔与大雄宝殿分开在不同的地方,大雄宝殿独自位在水池中的一个小岛上,两座塔则位在池边草地上,其中一座锡兰式的塔非常典雅。

(四)柴图鹏寺

柴图鹏寺最特殊的就是本寺主要建材是石板,用在门、门楣、墙及地板上,接头都是用榫的方法,由石头上留存的一个个小凹槽,可推断当时工程技术非常进步,但是这么重的石头当初是怎么运来的,至今还是个谜。

寺中有一个蒙朵式的佛龛如今已经倾斜,只剩下当时供奉的四面四种姿态的佛像:坐、卧、行、站,现在大致已不太能辨识,紧临的另一个蒙朵式小佛龛,里面供奉着未来佛。

在索拉萨克寺中发现的碑文曾经提及此寺,可见柴图鹏寺在1412年以前已经建好了。

(五)沙攀辛寺

沙攀辛寺

沙攀辛寺又称为石桥寺,有一座大石铺成的似桥长阶,20米,虽还能通行,但已崩落倾圮,让人走起来心惊胆颤。据蓝坎亨王留下的石碑记载,沙攀辛寺是一位高僧住的地方,同时也是蓝坎亨王看地势、替整个城市寻找水源之处,每到重要节日他也会骑着大象来些敬拜。

高12.5米的阿塔洛佛是一座立佛,高高地站在沙攀辛寺中,伸出右手,默默地保护这整个城市,随着佛的手,我们可以看见这块美丽富庶的土地,想象当年的蓝坎亨王运筹帷幄的气魄。

(六)菩培峦寺

菩培峦寺

菩培峦寺距素可泰城墙约有1千米远,有护城河围绕,寺中立有3座高棉塔,由佛像的碎块检测,推断此寺建于12世纪末,当时素可泰还是高棉王国的一部分,在位者是大家众所周知的阇耶跋摩王。由规模来看,此寺应该是原来城市的行政中心。

这三座高棉塔同样由左至右代表:大梵天王、湿婆神与那莱天王,3座塔中只有大梵天王塔没有重建过的痕迹,它北面的灰泥装饰仍是原始的,西面的在13世纪后半有重修过。

1965-1966年修复此寺时,寺中一座四角塔上大量的灰泥装饰坐佛倒塌,露出里面许多较小的佛像头部与驱干,后来的人将原先的佛像遮住的情况在此又出现了,所以我们可以看见有许多只有头,身体陷在塔中的佛。

位于较西边的一座蒙朵中也有四面佛,东面是行走佛,其他三面是立佛,就在行走佛的对面,原本有一尊卧佛,现在已残缺不全了。

(七)司里沙外寺

司里沙外寺

司里沙外寺位于玛哈泰寺西南方,是一座高棉式寺庙,在素可泰之前已有,那时供奉的是印度湿婆神。

寺中最显著的3座高棉塔从左至右各代表大梵天、湿婆神和那莱天王,塔中的佛像均移至博物馆中收藏。塔上装饰繁复的灰泥图样仍清楚可见,我们可以仔细观看每一个小佛龛上都有一只龙吐出三只龙的图样,这种传说中的动物叫玛卡拉,它是大象、蛇和鳄鱼三种动物的混合体,它会吐出蚋干——似蛇似龙的吉祥物,在泰人的习俗中,奇数是吉祥数字,所以玛卡拉吐出来的一定是1、3、5这些数目。

另外,司里沙外寺的朝向也异于其他庙宇,这是因为高棉人认为祖先来自南方,所以大门开在南方,而整个素可泰古城的寺庙皆面朝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