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奥地利
15579500000015

第15章 因斯布鲁克

因斯布鲁克的意思是“因河上的桥”,它在历史上的发展主要归功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它是德国到意大利贸易的必经之路,也是奥地利从西到东的枢纽。

因斯布鲁克初步形成于1180年,1420—1665年期间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居住地,在马克西米连一世统治时期(1490—1519)因斯布鲁克成为国家中心,这时期的文化、艺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因斯布鲁克远眺著名的金屋顶、霍夫堡皇宫和宫廷教堂,巴洛克式的宫殿和凯旋拱门为玛丽亚·特蕾西亚大街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今天的因斯布鲁克不仅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生活中心,而且是大学城和奥林匹克城。

一、因斯布鲁克——莱茵河上的桥

奥地利西部蒂罗尔州的首府因斯布鲁克,这座美丽的小城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谷之中,旁边流淌着因河。每一个来到过山清水秀的因斯布鲁克的人,都会对山城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无论是在因斯布鲁克的哪一个角落,都能见到白雪覆盖的山峦。这里是连接德国和意大利的要冲,也是从瑞士通往维也纳的必经之路。

因斯布鲁克建立于1239年。1363年,因斯布鲁克由哈布斯堡王朝的一支旁系管辖,从1420—1665年,因斯布鲁克一直是皇帝的居住地。在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皇帝在位期间(1490—1519),因斯布鲁克成为欧洲艺术和文化的中心。巴伐利亚对这片土地垂涎三尺,尽管蒂罗尔在1809年的解放战争中进行了成功地抵御,因斯布鲁克仍然落入了巴伐利亚人之手。直至1814年维也纳会议期间,因斯布鲁克才重新回到奥地利的怀抱,成为蒂罗尔的首都。

因斯布鲁克仍然保持着中世纪城市的容貌,在狭窄的小街上,哥特风格的楼房鳞次栉比。巴洛克式的大门和文艺复兴式的连拱廊展现出古城的风貌。在老城的东部和北部,是因斯布鲁克新城区。这座小山城曾经于1964年和1976年两次举办冬季奥运会,载入了体育盛会的史册。

如今,因斯布鲁克是一座大学城,也是主教所在地。它的工业非常发达,并且经常举办展览会。因为北面被山脉遮挡,所以气候宜人,因斯布鲁克是国际旅游的胜地。二、因斯布鲁克的旅游景点(一)凯旋门凯旋门市中心有一条玛丽亚·特蕾西亚大街,大街正中屹立着一座凯旋门,这是1765年女皇为庆祝她的儿子利奥波德二世与西班牙公主结婚,命人仿照罗马帝国风格建造的,上面刻有精美的浮雕,凯旋门中间及两侧的拱门可供车辆、行人通过。由于弗兰茨皇帝在1765年庆典中突然去世,因此凯旋门一面突出世俗的荣耀,另一面以哀悼为象征。

(二)金屋顶

因斯布鲁克市最著名的古迹是被称为“金屋顶”的宫殿及其前面的广场。“金屋顶”是哈布斯堡王族一位公爵旧宫的5层楼的屋顶,金顶并不是纯金做的,而是3 500块镀金银瓦,但看起来金碧辉煌,令人目眩神迷。15世纪末,奥地利皇帝马克西米连非常喜欢因斯布鲁克,这里不但可以满足他对金钱的需求,还是他狩猎的好场所。

马克西米连一世为使他的家族有一个合适的台子来俯视众人并被众人仰视,下令修建了这座华丽的阳台,竣工于1500年。

上半段栏杆微微突出,前方和两端饰以浮雕。中间两部分栏杆上描绘着马克西米连和他的两个妻子,勃艮地的玛丽和玛丽·华安卡·斯费尔,以及他的国务大臣及弄臣。其余的镶板则描绘了莫里斯舞者。此造型的创作者是因斯布鲁克的宫廷建筑师老尼克劳斯·杜林,阳台屋顶用镏金铜瓦覆盖。

金屋顶的斜对面矗立着黑尔布尔宅邸,它是一座晚期哥特式建筑,18世纪增加了洛可可式的正面建筑。窗棂、凸窗和三角面都漆以淡色,装饰华丽。再前行一小段路,在因河附近,矗立着城中最古老的客栈——建于16世纪的金鹰。歌德曾两度在这里小住。金鹰斜对面的奥托堡初建于1495年,原本建成一座塔楼住人;如今的装饰未变,只是变成了酒吧。

(三)皇陵寝宫

建于1563年的宫廷教堂坐落在皇宫东南角。这座晚期哥特式建筑的门廊呈现出文艺复兴风格,其设计的目的在于安放马克西米连一世的陵寝,这位哈布斯堡皇帝擅作月下老人,在他去世时,可以肯定欧洲每一家皇室中都有哈布斯堡人。在他去世前17年,即1502年,他下令为自己建造陵寝。这座陵寝后来成为蒂罗尔最杰出的艺术作品,也是西方世界最感人的宫廷纪念物。

慕尼黑艺术家吉尔克·赛尔施莱贝被委以设计这座陵寝的重任。他提出建一座青铜建筑,带有40尊比真人还大的雕像,雕像人物是皇帝最重要的祖先和亲属。他们必须手持蜡烛以示参加皇帝的葬礼。另有两排哈布斯堡族人和罗马皇帝守护神的小雕像和半身像。最初计划的40尊雕像在1509—1550年间只完成了28尊,其中两尊最著名的是亚瑟王和狄奥多里克,由彼得·菲合尔于1513年在纽伦堡完成。直到1550年才有人想起立一座有马克西米连雕像的纪念碑,作为这座纪念物的中心。纪念碑由亚历山大·柯兰设计,完成于1583年。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座杰出的陵寝是空的,因斯布鲁克人民并不喜欢这个奢侈的皇帝,他们拒绝将他安葬在这里,马克西米连只好被安葬在维也纳新城。

(四)威尔滕

威尔滕是因斯布鲁克在伊塞尔山脚下的一个区,曾是罗马城费尔迪登纳旧址。威尔滕大修道院建于1128年,属普雷蒙特雷修会管辖。直到1180年,修会还管辖着这一地区和远到因河的地域。1180年后不久,教会遵循与安德赫斯伯爵的协议,准许居民离开因河北部,在现在的老城区重建家园。现在的修道院教堂是17世纪的巴洛克式建筑,正面建于1716年,富丽堂皇。教堂走廊里装饰着一尊天才海蒙的哥特式木刻像,传说海蒙是修道院的创立人之一。

威尔滕教堂根据蒂罗尔教士兼建筑师弗兰茨·德·保拉·彭茨的设计建造于1756年。洛可可内部装潢由维索布隆学派灰泥塑造家弗兰茨·克隆韦尔·法希特迈尔和奥格斯堡画家马特豪斯·京特完成。大理石柱支撑的织锦下方是一尊圣母像,装饰着圣坛。中世纪以来,四柱圣母就被视为神奇力量的源泉而受到景仰。

(五)滑雪场

奥地利是一个滑雪运动强国,滑雪也是他们的民族体育。因斯布鲁克在1964年和1976年两度被选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址。夏季,这里凉爽宜人的气候使它成为避暑胜地。小城只有12万人口,每年接待的游客却达150多万人。

滑雪场位于蒂罗尔州西端的圣安顿是阿尔堡山上最有名的滑雪场,被人尊称为“奥地利滑雪之父”的汉斯·休伯特的第一所滑雪学校就设在这里。

尝试这项新运动的是莱谷河谷瓦尔斯村的教士米勒。

沿着这位大胆教士的足迹,滑雪运动飞速发展。1901年,在圣克里斯多弗成立了阿尔贝俱乐部,而来自施图本的汉内斯·施奈德开始采用斯堪的纳维亚的技术来适应阿尔卑斯的情况。斯特凡·克鲁肯豪塞发展了平行转弯法,现在世界各地都采用了这个转弯法。他还发展了扫地法,滑起来像个小孩子在做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