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英国
15579900000010

第10章 首都——伦敦(1)

“当你对伦敦厌倦之际,就是对人生也已经厌倦了。”

18世纪英国文坛大师,因独自编纂《英语辞典》而名扬天下的萨廖埃尔·约翰逊曾经这样感慨过。

如今,恐怕已经没有哪个伦敦人敢于如此断言了。但至少伦敦并非是一个停滞的、灰暗的、阴郁的都市,虽然“英国病”等词汇常常给人们以这样的联想。确实,过去伦敦的街道会给人尘染烟熏的印象,那是浓烟重雾所致。但现在情况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不管怎样,伦敦从古代罗马帝国以来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悠久传统,是曾被称为“日不落”大帝国的首都。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历史遗痕在诉说过去,这里的大街小巷都流露出历尽多年霜雪的风采。如果到伦敦塔或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去探寻游览,一刹那间,你会觉得似乎是回到了数百年前。而与此同时,这里又是超短裙的发源地,常有最新流行时装由此走向世界各国。

伦敦人口约有752万人(2006年),是世界性大都市之一。泰晤士河穿过伦敦,将城市划分为南、北两部分。自罗马人定居于此后,河上逐渐建起了一座座的桥梁,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伦敦塔桥。

伦敦塔桥

伦敦的行政区划分为伦敦城和32个市区,伦敦城外的12个市区称为内伦敦,其他20个市区称为外伦敦。伦敦城、内伦敦、外伦敦构成大伦敦市。大伦敦市又可分为伦敦城、西伦敦、东伦敦、南区和港口。伦敦城是金融资本和贸易中心,西伦敦是英国王宫、首相官邸、议会和政府各部所在地,东伦敦是工业区和工人住宅区,南区是工商业和住宅混合区,港口指伦敦塔桥至泰晤士河河口之间的地区。整个大伦敦面积1 580平方千米。

伦敦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是英国王室、政府、议会以及各政党总部的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宫是英国议会上、下两院的活动场所,故又称为议会大厅。议会广场南边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1065年建成后一直是英国国王或女王加冕及王室成员举行婚礼的地方。教堂内有20多个英国国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以及牛顿、达尔文、狄更斯、哈代等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墓地。

白金汉宫是英国王宫,坐落在西伦敦的中心区域,东接圣詹姆斯公园,西接海德公园,是英国王室成员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是英国重大国事活动的场所。

白厅是英国政府机关所在地,首相办公室、枢密院、内政部、外交部、财政部、国防部等主要政府机构都设在这里。白厅的核心是设在唐宁街10号的首相府,它是英国历代首相的官邸。

伦敦不仅是英国的政治中心,还是许多国际组织总部的所在地,其中包括国际海事组织、国际合作社联盟、国际笔会、国际妇女同盟、社会党国际、大赦国际等。

一、西敏寺

西敏寺,亦译作威斯敏斯特寺,位于英国首都伦敦泰晤士河南岸,议会大厦西南,西敏寺是伦敦历史最为悠久的教堂之一。它创建于公元960年。它的前身是7世纪时在泰晤士河一个叫托内的小岛上建起的祭祀圣彼得的小教堂。从创建时起,寺院就称作威斯斯特寺(意为“西寺”,以区别于位于城东伦敦塔外的一个西都会寺院“东寺”)。1050年,英格兰国王“笃信者”爱德华(1003—1066)下令对之进行扩建,以作为自己的墓地,1065年竣工,正式启用。西敏寺的柱廊恢宏凝重,拱门镂刻优美,屏饰装潢精致,玻璃色彩绚丽,双塔巍峨高耸,整座建筑既金碧辉煌,又静谧肃穆,被认为是英国哥特式建筑中的杰作。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敏寺

在这座教堂建成之后不过几日,爱德华国王便死去了,也没有王位继承人。正当皇亲国戚为此争吵不休之际,诺尔曼人威廉从法国而来,并一举压制、征服了英格兰。可是,怎样才能向公众展示自己是爱德华王的正当继承者呢?最终,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在爱德华王建造的这座教堂内举行盛大的登基仪式。于是,1066年,威廉在此登上了英国王位。从那以后,英国皇室的重要正式仪式几乎都在西敏寺举行,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英皇登基大典,从1066年迄今,除了两次例外,英国所有国王和女王都是在此地加冕,死后也多半长眠于此,西敏寺忠实地纪录了英国皇族每一页兴衰起落历史。西敏寺内有许多皇室陵墓,其中不乏装饰十分华丽者,在狭小的空间内的这么多陵寝,透露出一种诡异、沉重之感。西敏寺著名的诗人之角有许多文学伟人的纪念碑与纪念文物,如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人,也有许多纪念文物在此展出。这座教堂拥有所谓的“royalpeculiar”的特殊地位。这个地位是英国宗教改革解散了修道院之后由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特别赐予的,意思就是,重要问题直接归英国君主决定,而非英国教会。此外,从建筑风格来说,它也占据了一个特别位置,因为在英国的重要教堂中它是非常罕见的以法国建筑方式建筑的哥特式教堂。

现存的教堂是13—14世纪重建后的教堂,之前的罗马式建筑已经不复存在。不过,教堂西面大门口左右两侧的塔也是18世纪才加建的。

二、海德公园海德公园在泰晤士河东部的中心,西接肯辛顿公园,东连绿色公园,形成寸土寸金的伦敦城里一片奢侈的绿地。占地160万平方米,是伦敦最知名的公园。18世纪前这里是英王的狩鹿场。海德公园从东南方进入有三条路线:左边是比较宽广的罗伯特大街,许多社交名流喜欢在此游乐骑马;另一条延伸到东北的公园大道,高级大饭店和住宅林立;往北方有著名的演讲角,作为英国民主的历史象征。演讲角是一个可以公开发表自己观点的地方,经常有人在此即兴演讲。在海德公元的南端有骑兵营,清晨可以观赏训马。海德公园西边即为肯辛顿公园,有一个蛇形湖泊,旁边的同名艺廊很爱公众欢迎。海德公园的东北角有一个大理石凯旋门,东南角有威灵顿拱门。

海德公园演讲角

三、白金汉宫

伦敦圣詹姆斯公园西端有一座宏大建筑,它便是久负盛名的神秘王宫——白金汉宫。白金汉宫因1705年白金汉公爵的兴建而得名。1726年由乔治三世购得,一度曾做过帝国纪念堂、美术陈列馆、办公厅和藏金库,1825年改建成王宫建筑。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继位起正式成为王宫,现仍是伊丽莎白女王的王室住地。女王召见首相、大臣,接待和宴请外宾及其他重要活动,均在此举行。白金汉宫于1931年用石料装饰了外墙面,最近的一次外墙清洗使其重放异彩。然而,令人印象最深的仍是其内部。王宫有600多个厅室,收藏有许多绘画和精美的红木家具,艺术馆大厅内专门陈列英国历代王朝帝后的100多幅画像和半身雕像,营造出浓厚的18、19世纪英格兰的氛围。宫前广场上竖有胜利女神金像和维多利亚女王坐像,此外还辟有一座占地40英亩(16公顷)的御花园。

第一代白金汉公爵(1592—1628)在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三剑客》中,是位重要人物。他是英国首相,又是法国王后、奥地利安娜公主的情夫。在其最后一位后代1703年去世后,斯图亚特王朝的最后一位女王安娜,就把白金汉公爵的头衔赐给了穆尔格拉夫伯爵约翰·舍费尔德。而在这之前几年,他已获赠阿灵顿的住处,并在这时将它改名为“白金汉府”。

这座府邸同英国王室发生关系是60年之后。1761年英国王室以2.1万英镑将其买下。后来“疯狂国王”乔治三世想要一所私人住宅,离那座令人悲伤的圣詹姆斯宫稍远点儿。再到后来,他的儿子即后来的乔治四世,英国历史上最大手大脚、最放荡的君主把白金汉公爵的一处乡间寓所改建成一座真正的宫殿,由他最白金汉宫喜欢的建筑师约翰·纳什负责将其修建得金碧辉煌,共花费43.2万英镑,是楼房收购价的20倍。纳什新建的宫殿基本上就是今天我们所见白金汉宫背后的那一面,即朝向花园的那一面。直到1845年,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下,王室寓所才建成了今天的模样,其北翼和南翼的两侧宫殿得以延伸,且被第四翼即东侧的宫殿封闭,成了一座四方的宫殿。这个东侧的外立面上有一座宽阔的阳台,王室成员的传统性亮相就在这里。最后的一次改建算是最小的花费:15万英镑。在购得此处后的150年中,王宫又经几次修建。英国君主终于拥有了这处至高无上的宫殿。

白金汉宫夜景

伊丽莎白二世,无疑是在此生活最久的女王。从其父王即位的1936年到她结婚的1947年,她一直同妹妹玛嘉烈公主住在方形楼的三层,即正门的右边。5年后,她又以女王的身份回到这里,和她的丈夫及他们的4个儿女住在北翼的二层楼上,那是她父母从前住过的私人套房。

面对栅栏向右走过西北角,那是观看北翼宫殿的最佳角度,也是英国女王的私人套房,即其“家”所在。女王的个人套房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其日常工作区域,包括她的接见厅和办公室,这一房间最易从外边认出,因为只有那儿的窗户是圆拱形的。另一部分包括她的私人餐厅、卧室、浴室和藏衣室。这间藏衣室又通过一座内部楼梯与三层楼上的一处储藏室相连,那伊丽莎白二世层楼上还有许多盥洗室。宫内的家具摆设相当简单,女王及其丈夫并不过分奢华,至少他们的日常生活如此。家具没有包金,也不带著名红木家具商的印记,而是些很实用的家具。唯一可让人看出女王财力雄厚的痕迹是,其住处墙壁上悬挂的油画的笔触之高深,颇为惊人。这些画作不仅拥有欧洲绘画大师的署名,且经常从王室收藏的名画中轮换悬挂。

离此不远的同一层楼的西翼,有一十分豪华的套房。当接待贵宾时,女王和王室成员穿过一条小走廊,来到女王书房,这是一间与白色客厅只有一墙之隔的小厅。稍过片刻,根据女王旨意,一名仆役开动机关,白色客厅的客人惊奇地发现,整个一面墙霎时隐没于墙内护壁板中,女王和王室成员瞬时出现于人们面前。近些年来,白金汉宫这最古老最豪华的部分,允许世界各国的游客在夏季进入参观。

四、杜莎夫人蜡像馆

杜莎夫人蜡像馆是全世界水平最高的蜡像馆之一,有众多世界名人的蜡像,其中恐怖屋最为出名。馆由3层楼及地下室组成,分4个展览层。1楼是1966年新开设的展览厅。杜莎夫人蜡像馆2楼大厅展有当代世界各国政治人物、近代英国君主和王室成员。3楼有“戏剧性场面”“温室”和“英雄”3个展览项目。顶楼是蜡像制作室。杜莎蜡像馆的蜡像经常令人真假难分,蜡像馆会在游客出入的地方放置蜡像,常常制造出令人吃惊的有趣效果。

自1835年开馆以来,杜莎夫人蜡像馆就成为了伦敦颇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多年来,杜莎夫人蜡像馆一直不断努力,引进新的看点。最新的变化之一就是重点展出流行歌星、电视明星及电影偶像的蜡像,来代替传统的王室成员、历史人物和政治家的蜡像。

客户的反馈促使杜莎夫人蜡像馆做出了最近的这些改变。因为参观者不再对穿着正式套装的名人感兴趣,而是期望看到当今的名人,并参与互动式的展出。王室成员的蜡像并没有被完全取代,仍可以看到女王的蜡像。只不过可以在禁卫队士兵的护送下觐见女王,而不必站在充当护栏的绳子后面观看了。

莎士比亚蜡像

在这里,可以与一些名人亲密接触,比如说,通过英国的真人秀节目《流行偶像》走红的西蒙·克威尔。可以请他欣赏自己的歌唱才能,然后听取他的意见。你先向一个系统唱歌,它可以分辨你唱得如何,并告诉你西蒙·克威尔的意见,其中既有他标志性的犀利批评,也有非常难得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