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英国
15579900000029

第29章 英国的足球文化

英格兰是现代足球的起源地,也是现代足球得以发展的摇篮。足球已经浸透到英国社会的各个角落,足球在英国与其说是体育运动,不如说是一种体育文化。

关于现代足球起源和发展,有过许多类似考古学的调查,因为这都是距今几百年前的事了。调查者中不乏好大喜功者,也有被狭隘的民族主义蒙蔽判断力者,于是关于“现代足球起源于13纪”的说法,始终在英国流传。这种说法,不过是笑话而已,在那个时代,的确也有过一种古老的足球:在英格兰东南沿海地区,两个邻近的乡村,会每年聚会一次,两村老少妇孺在旷野上追逐一只球来争夺本村的荣誉,但这不是现代足球。

真正的起源,和这项运动所需要的政治、经济和人文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到19世纪初,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经济上进入了大生产时代,大量农村失业人口进入城市,城市迅速扩大,同时影响力阔及全球的英国贸易,也催生了一个能以很高效率在全球范围内传递资讯的信息网。

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一些伦敦周边贵族私立学校的孩子们,开始在课余时间进行足球游戏。学校十分鼓励学生们参与团队体育运动,为的是强健其体魄,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此时的足球运动根本没有什么规则可言,手抱脚踢,大家在阴雨下泥地里奔突暴走,展现着青春的力量。孩子们从这些学校毕业后,大部分都直接进入牛剑(Oxbridge,牛津和剑桥)深造,于是两所最高学府里,文明的未来社会栋梁们,也在课余时间用这种野蛮的游戏来享受生活中的另一面。足球对他们来说是和平时期的战争,是展示雄性魅力的游戏。

在那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任何新奇事物都会激起广泛关注,何况这项运动诞生于牛剑。现代足球可谓从校园诞生,在工矿得到发展,从一个贵族青少年的业余游戏,变成劳工阶层的闲暇娱乐。到19世纪40年代,在伯明翰、曼彻斯特和谢菲尔德等工业基地城市里,成百上千的工人们开始了他们的足球游戏。原本的意图,有的是想在冬季工休时对抗英格兰阴寒的天气,有的是想以此暂时从极度压抑的工作环境中得到解脱。最终获得最大利益的却是这项运动本身。

足球像野火一样,席卷英格兰的所有工业城市,迅速波及北部的苏格兰、西南的威尔士,以及临近的爱尔兰。这时,牵涉到足球生死存亡的第一个大考验出现了:该按照什么规则来玩这个游戏?

在牛剑校园里,足球可以手抱脚踢,球员彼此间可以发生强烈的肌体冲撞,而游戏的场地也没有什么限制,只要是一块平地就行。但是当这项运动越来越普及,不仅参与者自得其乐,旁观者也如临其境时,规则的重要性便凸现了出来。尤其是在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球队之间的自发比赛里,由于大家平时玩耍的规则不同,于是比赛就失去了公平竞技的基础,而英国人最重视的美德之一,便是费尔泼赖(Fair Play,公平竞争)。

能解决这个难题的,当然不是在煤矿里终年不见天日的矿工,也不是在曼彻斯特纺织厂里埋头于震耳欲聋机器声中的纺纱工。1848年,剑桥的足球爱好者们推出了一个“剑桥足球法典”,对于现代足球的基本游戏规则,做了一个初浅的界定。法典中最重要的部分,便是把现代足球和橄榄球进行了区分:用脚踢的是足球,手脚并用的是橄榄球。此后百余年来,直到今日,竞赛足球的规则还在不断地被修改,但是作为一项高度组织化的团队运动,剑桥法典给现代足球指出了一条明路。

规则确定后,颇有些纲举目张的作用,足球运动发展得就更迅速了,特别是在人口密度极大又缺乏其他娱乐方式的大型新兴工业城市。在曼彻斯特、谢菲尔德、伯明翰、纽卡斯尔、格拉斯哥、利物浦和伦敦这些地区,城市人口猛然暴涨,人们之间缺乏交流,也缺少能促进社区交流的社交形式,于是一场足球赛,特别是一场能代表社团之间、厂矿之间或学校之间荣誉和友谊的足球赛,便往往是千百人聚会社交的好机会。人以类聚,顺其自然地,因足球而结缘的足球俱乐部便出现了。1855年,世界上第一个足球俱乐部,谢菲尔德足球俱乐部组成,此后各种足球俱乐部在各地纷纷出现。

足球俱乐部的数量越来越多,彼此之间的友谊赛也就越来越多。由于这些俱乐部组成的背景或者是同一地区、同一行业或同一宗教社区,因此友谊赛也有关本地区、本行业、本社区的荣耀,这就使观众对这项本就十分刺激的运动更加向往。即便比赛持续增多,可是足球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者,比赛没有规律性,仍然无法满足观众饥渴的需求。于是一些俱乐部之间开始组织一个统一协调的机构,1863年,世界上最古老的足球管理机构:英格兰足球总会成立。英足总成立之初,加盟的俱乐部只有8家,并没有什么全国性的影响,直到足总开始系统组织比赛,尤其在1872年举办英格兰足总挑战杯比赛时,足总才声名远播,这项赛事便是今天的足总杯,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足球赛事。1872年参加首届足总杯的只有15支球队,决赛中博尔顿队1比0小胜皇家工程师队夺冠,成为现代足球历史上的第一支冠军球队。在足总杯早期,这项赛事影响力并不是十分大,博尔顿在前7届足总杯5次夺冠。到了21世纪,每年参加足总杯的球队都在600支以上。

足总杯的强大魅力和巨大悬念,仍然无法满足英国人对足球的狂热,于是一种终年进行的足球联赛有了市场需求,足总的组织作用到此时有了更大的用处。1888年,7家俱乐部在伦敦开会,商讨足球联赛方案,很快他们就拟订了方案。参加这种全国性足球联赛的俱乐部,大多来自英格兰中部和北部的工业基地,这也体现了当时英国足球作为劳工阶层运动的特性。1888—1889赛季是英格兰甲级联赛的处子赛季,普莱斯顿俱乐部以整个赛季不败的成绩夺取了联赛和足总杯双料冠军,不过当时联赛参赛队只有12支。到1892年,由于众多俱乐部的存在,而且甲级联赛无法覆盖英格兰大部分地区,英足总又在甲级联赛之下补建一个乙级联赛,1920年,丙级联赛出现,1958年,丁级联赛建立,至此英格兰足球的四级联赛体系已经十分完整。

另一场革命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其标志是英超的出现。从俱乐部成绩和升降级关系来看,英超和以前的英甲相同,实际上英超是英国社会剧烈转型的必然结果,它有一个重要特征,即社会的高度商业化。英超的诞生,跟一些英格兰足球豪门不满于跟弱小俱乐部平均分配商业收入相关,他们需要一个更完善的体制,来尽可能地挖掘俱乐部商业潜力,扩大俱乐部品牌的全球影响力,因此英超是英国足球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产物,也是目前世界各国足球联赛中商业化程度最高者。

1.球场

英国足球俱乐部大都有很长的历史,因此很多球场在经历了岁月的剥蚀之后,一副沧桑的模样,很多体育场要说出准确的年龄还真的不太容易。比如西汉姆联队的体育场拥有悠久的历史,它的根基建于20世纪初,当初因为观众比较少,只建有一面看台,后来随着发展,不断在扩建,最后位于东面的看台到1994年才完工。

这些体育场尽管比较古老,但设施都比较完善,四周的看台都有顶棚,对观众来说看球风雨无阻。这些体育场是专门的足球场,球场四周没有田径跑道。

不过随着英格兰超级联赛近些年的红火,国内观众人数猛增,而英国的体育场平均座位只有3万多个,因此包括阿森纳在内的很多俱乐部都筹建了新的体育场,但这也要冒很大的风险,因为搬到新址可能会失去已经百年的俱乐部周围的球迷和氛围。阿森纳新球场酋长球场当然也有些俱乐部已经搬入新居,托特纳姆热刺队的新体育场建得特别豪华,左右看台顶端各有一个非常大的屏幕,随时播放比赛精彩镜头,座位也都是软椅。伦敦西郊乙级俱乐部威科姆队的新体育场更是别致,该体育场建在山坳里,四周的山坡上是碧绿的草地,山上是密密的树林,站在山坡上也能看到比赛。

2.球迷

每逢周末,伦敦各线地铁里都挤满了去看球的球迷,仅仅伦敦一个城市就有5支英超球队,甲级队也有4、5支,其他级别的球队更多。球迷往往是相对固定的,尽管英超联赛的水平高,但有的球迷可能就喜欢某个乙级队,因此永远跟定自己喜欢的球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英国俱乐部历史悠久,别看有的俱乐部现在较为落魄,但想当年可能是联赛冠军。很多球迷都是“世袭”的,一个球迷之所以喜欢现在的一个俱乐部队,可能是因为他的爷爷或是太爷爷当时就比较喜欢这个俱乐部,他只不过是继承了“家传”而已。

比如阿森纳俱乐部在筹措建设新场馆时,就遇到了一个问题,因为很多老球迷死后都埋葬在俱乐部周围,誓与俱乐部生死相依。阿森纳俱乐部也想把这些球迷的骨灰一同迁移到新的体育场,但由于人数太多可能比较麻烦,于是俱乐部出了一个告示,在新的场馆建一座纪念碑,把那些不能把骨灰迁到新址的球迷的名字刻在碑上。从这一点足见球迷的痴迷。

3.球市

英超联赛每场比赛基本都能坐满观众,大部分比赛的门票提前一个月就卖光了。甲级联赛比赛观众略少,有些比赛只有三四千名观众,但大部分比赛每场都能有80%的上座率。英国球市比较稳定主要原因是球迷比较固定,很多人都是俱乐部的会员,门票都是赛季票,一张票可以看整个赛季俱乐部主客场的所有比赛,方便又便宜。俱乐部也为吸引观众开出了很多优惠条件,如一家3口票、情侣票等等。所有俱乐部都设有专门商品店,摆满了五花八门的商品。主要的是印有俱乐部标志的围巾、帽子、衣服、纪念章等等,也有印有所有运动员名字的帽子、运动衫出售。每逢大赛,俱乐部也突击生产一些纪念商品,例如阿森纳队某个赛季在欧洲冠军杯赛中主场迎战德国拜仁慕尼黑队时,就临时生产了印有这两个队名字的围巾,卖得非常火。

英国的足球文化当然也包括足球流氓,但大数人球迷看球时是克制的。不过球迷的英国国骂也非常厉害,但他们从来动口不动手,很少往赛场里扔矿泉水瓶之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