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瑞典
15580100000020

第20章 瑞典的饮食(1)

一、瑞典的饮食习惯

在瑞典,卖小菜的店多,小菜有生有熟,连罐头也有生熟两种。鱼的种类多得不可胜数,但蔬菜却很少,因为瑞典的气候太冷,不适于蔬菜生产,因此,蔬菜和水果价格很高。

瑞典人“吃的艺术”有自己的特色。他们的名菜有好几种,其中之一叫“青鱼拌马铃薯”,这是大多数瑞典人都偏爱的菜肴。马铃薯要嫩的,用一种叫蔚罗的植物配制。许多传统的瑞典菜都有一个有趣的菜名,如“老人的糖果”、“詹逊的诱惑”、“祖母的眼睛”等等。

瑞典是个半禁酒国家。这个国家没有酒吧,所有的菜馆、饭店,只准在晚餐时供应少量的酒。人们欲在家中饮酒,要持“购酒特许证”到指定的地方购买,而持这种证的人,要缴纳数量可观的税款,此外,还要缴纳“购酒特许证”税。

在瑞典,无论乡镇,均设有戒酒医院,警察发现醉汉,可随时拘留,然后进行神志测验及血液检查,若发现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超过1%,就必须送到戒酒医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治疗。出院后,如发现再次酗酒,则送国家开办的戒酒中心或教会开设的“库伧岛医院”进行长时间的强迫治疗。

法国人对瑞典人买卖牛奶的方式非常不屑。他们的牛奶按照脂肪含量的多少,分成了若干种,反正是一样的包装盒采用不一样的颜色,最低是黄色的,好像是6.5%,然后是蓝色和绿色,最后是红色,也就是全脂牛奶,价钱也是依脂肪含量上升,除了蓝色和绿色的价格一样。这似乎也是和国内不同的,国内只是分成全脂和脱脂的两种,并且显然后者更贵。

法国人不屑的理由是牛奶就是牛奶,分的种类再多也不会变成黄油。而瑞典人却仍乐此不疲的按照这一套分类去选购,买红的就老买红的,黄的就老是黄的。不过客观情况是,黄色的总是最后卖完,不得已要在将过保质期的时候打折。就算是立志要减肥的女孩子,也很难坚持喝黄色的,尤其是像西方人这样大量消费牛奶。因为这种牛奶已经基本丧失牛奶的味道了,尝起来像带着奶腥味的白水。而如果是要加入咖啡中的牛奶,显然是红色的最佳——只有全脂牛奶的充分香滑才能最好地溶化咖啡中的苦味,特别是那种苦得让人哆嗦的咖啡。

瑞典餐馆曾以单调、刻板著称,绅士必须佩戴领带方可获准进入“体面场所”,这条规矩与只有要了一定量的蒸煮食物后才能喝啤酒和烈酒的规矩一样广为人们所知。

因此,当来自诸如地中海沿岸的欧洲移民抵达瑞典时,便产生了许多文化冲撞,因为这些移民的社会行为都较为随意。但自从那时起,那些国家的移民在这个市场上开始确立自己的地位,并在饮食以及社会交往方面使瑞典的习惯变得多样化。外国快餐成为瑞典年轻一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传统的“家常便饭”竞争。

瑞典人所谓的“家常便饭”是指简单的,不是挺标准的菜肴,这些菜肴大多数是过去岁月的经济制度、生态体系下形成的。

除了私人家庭外,家常菜主要在午餐饭馆或更加豪华的场所作为“今日特价菜”供应。这类菜中最传统、最典型的有:甘蓝泥煮咸肉、白菜炖羊肉和瑞典豌豆汤,这三道菜都令人联想起一个家庭可能只有一个煮菜锅的时代,肉、绿色蔬菜和根茎类蔬菜只得在一块儿煮。那时,炸肉和烤肉是专供上层阶级享用的。

19世纪中叶,瑞典菜肴得到了革新,炭火铁炉取代敞开的火炉,因此可以做肉丸、葱汁煎咸鲱鱼、白菜卷之类的新品种家常菜。这些菜是大约3世纪前,查理二世和他的侍臣被迫在土耳其度过的那几年留下的遗产。

被称作“斯堪的纳维亚式”的自助餐,在国际上已经开始与瑞典饮食习惯联系在一起,但它最初也是作为一种外国烹饪而引进的,它是模仿俄罗斯的习俗,先吃可用手指取食的美味开胃小吃,饮几杯伏特加,然后再入座。

18世纪,瑞典上层社会采纳了这种习俗,并称这为“烈酒席”。18世纪期间,“烈酒席”变得越来越豪华精致,逐渐演化成今日种类繁多的冷盆热炒的斯堪的纳维亚自助餐。今天的斯堪的纳维亚自助餐大都在沿主要旅游路线开设的酒肆饭馆中供应,特别是在大周末供应,但在12月,全国几乎每家饭店都供应,称之为“圣诞晚餐”。

咸得影响了人们平均寿命的咸鲱鱼,一度是瑞典无产阶级的主食,今天,用香料和醋腌制的鲱鱼已成了每家饭店自制的招牌菜。

“浅埋(gravlax)”是家庭和饭店节日菜谱上常有的一道菜。它的起源也很粗鄙,名字与“坟(grave)”的意义相关。夏初,大量的鲑鱼从河中捕捞上来,如何储存便成了一大问题,盐当时很昂贵,所以人们就挖了深坑,把鱼放在里面,再撒足够的盐,以确保它不会腐烂,只会酸化成酵,这样它便能保存很久。

几个世纪以来,“浅埋”是瑞典北部家庭经济的重要部分。400年前,豪华住宅中的厨师们发现鲑鱼用盐、糖和香料处理后,会经历一个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会消除“生”鱼的气味,却不会使肉腐烂。这种制作方法继承了古代“酸鱼”的名称,但没有它的味道。今天的“gravlax”是瑞典对世界烹饪业为数不多的贡献之一。

另外一些菜肴则身份下降了。例如,大米布丁14世纪是贵族享用的昂贵美食,现在却是家常菜谱中一道价廉的、很受欢迎的甜点,浇的常常是莓子汁制作的酱。

“谢谢你”一词,可能没有国家比瑞典用得更多。表达感谢是社会生活礼仪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款待习俗当然因群体而异、因年龄而异,但是在较为正式的正餐上,男客人中的一个会荣幸地坐在女主人边上,通常是坐在她的左边。

甜食将用完时,就餐者杯中仍有点葡萄酒的时候,这个荣幸的客人就该致一番谢辞了,感谢的主要是女主人,对她的厨艺和她装点漂亮的餐桌极尽赞美之辞。最后他提议为女主人或男女主人干杯。

如果餐桌上有八个以上的客人,或者主人在就餐前对客人致了欢迎辞,这番感谢辞是非讲不可的。其他情况下,则可讲可不讲。之后,大家起身,女主人和她的伴侣先站起来,摆出架势,客人一个接一个就晚餐表达谢意。

在一周内,客人应寄卡、写信或打电话给主人,为在他们家度过的愉快的夜晚感谢他们。下次客人遇到主人时,他必须道一声“感谢上次的款待”。至此,感谢才告终。

瑞典的饮食常常比其他国家的更甜(例如,砂糖甚至用于腌鲱和普通的面包)。直到19世纪,砂糖还是专供上层阶级的珍贵调味品,这使得加糖食品成了地位的象征。当糖的价格降到普通人也买得起时,它往往被过量地使用,从而为这个持久的习惯打下了基础。

当饮食似乎成了礼仪的组成部分时,口味上的保守性尤为明显,并因而保持了为人遗忘良久的联系,瑞典的“国菜”——猪肉豌豆汤用于黄豌制作就是如此。这道汤总是在星期四食用。这是中世纪遗风。中世纪时,星期五是斋日,人们会在星期四饱餐一顿,煮豌豆猪肉是普通人星期四晚上的高档食品。16世纪的宗教改革使得豌豆汤和星期四食用这种联系不复存在,但瑞典人仍然在星期四食用这种汤,还配以另一种历史悠久的饮品:温的“布斯克”。

甜亚力酒是瑞典对西方饮酒文化的最独特的贡献,它源于18世纪,那时瑞典海上贸易大多数是与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进行。爪哇提供了大量的亚力酒,在瑞典大受欢迎。

瑞典的“布斯克”是廉价的亚力酒和盎格鲁撒克逊的(以朗姆为基础)混合潘趣酒混合结果。除此之外,就酒而言,瑞典最著名的是谷皮酒。从谷物中提炼谷皮酒的方法是16世纪由俄国人从东方带来的。16世纪还是无法把戊醇从这种酒中除尽(用土豆做原料时,戊醇味更加明显)。

“谷皮酒”有不同种类,香味扑鼻,其中有些非常甜,它们因本地的香料如葛缕子、洋茴香、芫荽、茴香、苦艾而独具特色。

许多食物虽然丰盛,但容易腐烂,需要用特别的方法加工,从而进行较长时间的保存。这体现在许多瑞典传统食品中,即我们今天所谓的家常便饭中。这种制约不仅可见于宰杀和收获、捕鱼和狩猎,而且也可见于诸如挤奶之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