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西班牙
15580700000035

第35章 西班牙绘画艺术(2)

委拉士开兹的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像》委拉士开兹先后访问了威尼斯、罗马、佛罗伦萨等地,当时意大利处于西班牙控制之下,委拉士开兹在各地受到优待,临摹了不少大师们的作品,在佛罗伦萨住在美第奇别墅,创作了一些风景画,在罗马住了一年,创作了《火神的锻造厂》。1631年回国,国王准备了一把通往他画室的钥匙,每天都要在他那儿“站上几个钟头”,他画了大量的肖像画,并陪着国王在国内到处旅行。现存的国王肖像大约有40多幅,还为王后、王子、公主们画了许多肖像。1648年他第二次访问意大利,奉命到处为国王收购艺术品。1650年在罗马住了一年,和法国画家普桑、克罗德·劳兰以及一些意大利著名画家结为好友。他受到教皇的款待,为了答谢,他为教皇英诺森十世画了一幅肖像。据说一位主教从悬挂这幅画的门旁走过,回头小声对同伴说:“讲话声音小点,教皇在这儿了。”其逼真程度受到普遍赞扬。委拉士开兹被接纳为罗马画院—圣路加公会的外籍成员。

《教皇英诺森十世像》

美术史学家将委拉士开兹的作品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次访问意大利之前为第一时期,第二次访问意大利之前为第二时期,访问之后为第三时期,但委拉士开兹的作品很少注明日期,只能从绘画风格上分。

1651年委拉士开兹回国,立即被提升为“宫廷总管”,他创作了《镜前的维纳斯》,这是宗教严厉的西班牙第一幅裸体像,也是西班牙历史上仅有的两幅裸体作品之一(另一幅是戈雅的《裸体的玛哈》)。1656年他创作了两幅最著名的作品《宫娥》和《纺纱女》,《纺纱女》的构图和光色明暗的对比曾极大地影响了印象派的画家克劳德·莫奈等人。

委拉士开兹的作品《镜前的维纳斯》问世以后他忙于宫廷琐事,再也没能有大幅的创作,1660年,他为西班牙公主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婚礼在法西交界的河中小岛上筹备,在一个荒岛上组织建立一个豪华的婚礼大厅,并筹备王室成员的全部旅途迎往送来事宜,在马德里人们已经谣传他被累死了。当他虽然在家人的惊喜中疲惫地回来了,但仍然还得伺候国王的7月31日祭宴,回家后即不能起床,8月6日与世长辞,是累死的。

他埋葬在圣胡安教堂,8天之后,他的妻子就被安葬在他身旁。但这个教堂毁于1811年法国入侵的战火,现在已经无处找寻其墓地。

委拉士开兹从没有创立过画派,他去世后西班牙王国很快就没落了,直到200年后才重新被人们发现他的伟大。

戈雅

弗朗西斯哥·戈雅(1746-1828)西班牙浪漫主义画派画家,出生于西班牙萨拉戈萨市附近的福恩特托多司村。父亲是一个贫苦的祭坛镀金工匠,母亲出生破落贵族。

戈雅自画像

对于艺术说来,戈雅直到1772年都还没有出生。他一生画风奇异多变,从早期巴洛克式画风到后期类似表现主义的作品,他一生总在改变,虽然他从没有建立自己的门派,但对后世的现实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和印象派都有很大的影响,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过渡性人物。

戈雅从小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14岁时一位教士发现了他绘画才能,鼓励他父亲将他送往萨拉戈萨,随何塞·鲁赞·伊·马尔蒂尼斯学画4年,1763年到马德里投靠同乡宫廷画师弗朗西斯哥·巴耶乌,两次投考圣费南多皇家美术学院,都没有被录取。

1769年戈雅随一队斗牛士去意大利旅行,参加了帕尔玛美术学院的绘画竞赛,得了二等奖。此后,他从师于一位那不勒斯画派的画家何塞·鲁赞-伊-马尔底涅斯。到1770年左右,戈雅又在德里·比拉尔圣母教堂和萨拉戈萨附近的卡尔特吉教团的阿乌尔·德伊僧院画了若干幅宗教画。他在1771至1772年间画的那些画表明,他已经相当好地掌握了巴洛克的传统,并且也说明了他对大块明暗风格的爱好。我们还可以感觉到戈雅作品的影响力和突出的表现力(如作于1770年的《基督殉难》),但是谁也不能凭这些东西预告未来的戈雅。

1773年再次回马德里并结婚定居。妻子是好友画家弗朗西斯哥·巴依也乌的妹妹霍塞法。也正是由于巴依也乌的关照,戈雅的生活有了改变。通过巴依也乌戈雅从孟格斯那里接受了为皇家圣巴巴拉织造厂绘制第一批葛布兰花毯图样的任务,其草图明显受当时宫廷指导的古典主义风格影响。后来他有可以进出宫廷,自己研究委拉士开兹的作品,将宫廷收藏的委拉士开兹的作品翻刻成蚀版画,形成自己的风格,他曾经自称自己有三位老师:委拉士开兹、伦勃朗和自然。

戈雅名作《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绘制葛布兰花毯画图样对戈雅的今后的艺术之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图样或画稿并不需要像油画所必须具备的那种学院派的完整性,这就使得年轻的戈雅可以更直率、更真挚地表现自己的幻想。除此以外,尽管必须接受孟格斯的指导,但是为葛布兰花毯所规定的题材却是带有民间的特色和取自当代生活的;因此,戈雅有极好的机会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幻想。

作于1778年的《陶器市场》相当明显地显示了戈雅艺术的主要优点。绘画表现的鲜明性,人物同背景的完美溶合,构图的貌似杂乱的丰富性,为每一个仿佛信手拈来的人物增添了温柔气息的灵活用笔,使每一个农妇如同贵妇一般尊严,使每一件陶器富有夏尔丹静物式的家常趣味的18世纪优雅气派——所有这一切都是戈雅径自创造的,虽然也并未脱离欧洲的、委拉斯凯兹的、威尼斯的和法国的极尽精致的传统。但是,在这幅画里,已经感觉到戈雅的独一无二和无与伦比的手笔:在画面上看得到一种信心、果断,一种出人意外东西的存在;每一个人物都是生动感人的,而且也是各有千秋的。戈雅温情脉脉地爱着他所描绘的人们,但也不无一点倨傲的笑意。他创造了一篇童话,并且把它纳入了诗的形式。

毕加索

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法国共产党党员,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毕加索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 000件,包括:油画1 885幅,素描7 089幅,版画20 000幅,平版画6 121幅。

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位画家之首。对于作品,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

也许是对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加上家境不佳,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而产生了像《第一次圣餐式》这样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德加的柔和的色调,与罗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会的题材,也是毕加索早年学习的对象。在《嘉列特磨坊》《喝苦艾酒的女人》等画作中,总看到用罗特列克手法经营着浮动的声光魅影,暧昧地流动着款款哀伤。

毕加索十四岁那年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思想,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碰上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政治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当其冲。也许是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孕育着蓝色时期的忧郁动力。

迁至巴黎的毕加索,既落泊又贫穷,住进了一处怪异而破旧的住所“洗衣船”,这里当时是一些流浪艺术家的聚会所。也正是在此时,芳华十七的奥丽薇在一个飘雨的日子,翩然走进了毕加索的生命中。于是爱情的滋润与甜美软化了他这颗本已对生命固执颓丧的心灵,笔下沉沦痛苦的蓝色,也开始有了跳跃的情绪。细细缓缓地燃烧掉旧有的悲伤,此时整个画风膨胀着幸福的温存与情感归属的喜悦。

玫瑰红时期的作品,人物表情虽依然冷漠,却已注重和谐的美感与细微人性的关注。整体除了色彩的丰富性外,已由先前蓝色时期那种无望的深渊中抽离。摒弃先前贫病交迫的悲哀、缺乏生命力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生百态充满兴趣、关注及信心。在《穿衬衣的女子》中,一袭若隐若现的薄纱衬衣,轻柔地勾勒着自黑暗中涌现的胴体,坚定的延伸,流露出年轻女子的傲慢与自信,鬼魅般地流动着纤细隐约的美感。整体气氛的传达幽柔细致,使得神秘的躯体在氤氲中垂怜着病态美;拼贴艺术形成的主因,源于毕加索急欲突破空间的限制,而神来一笔的产物。实际上拼贴并非首创于毕加索,在19世纪的民俗工艺中就已经存在,但却是毕加索将之引至画面上,而脱离工艺的地位。首张拼贴作品《藤椅上的静物》与1913年的《吉他》,都是以拼贴手法实现立体主义的最佳诠释。

后期画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明显的倾向于超现实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毕加索作油画《格尔尼卡》抗议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这幅画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一幅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毕加索多种复杂的情感。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版画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毕加索从19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毕加索是整个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着很大的影响。

《格尔尼卡》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20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毕加索于1973年逝世。这位天才横溢的艺术家“在极其漫长的创作活动的每一刻,似乎想做的都让他准确无误地做到了。为何有此能耐?他自己都不能解答。结果是十八般武艺,他样样皆能。”他静静地离去,走完了九十三岁的漫长生涯,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