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法国
15581000000025

第25章 法国的文学(1)

法国文学通常都以标志法兰西王国建立的第一份罗曼语文献,即842年的《斯特拉斯堡誓词》作为起源的标志。也就是说,它最初的形态属于中世纪文学。

中世纪法国文学这一时期的文学基本上都是韵文,是便于行吟诗人传诵的口头文学。按类型分有宗教文学、英雄史诗、宫廷文学、骑士文学、经院文学、市民文学等;按体裁分则有诗歌、戏剧、编年史和韵文故事。法兰西民族具有热情浪漫的天性,加上法国骑士制度最为发达等社会原因和位于南欧地中海滨的地理条件,使法国的中世纪文学几乎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成就,例如英雄史诗《罗兰之歌》、骑士故事诗中的《亚瑟王故事诗》与《特里斯当和绮瑟》、市民文学中《列那狐的故事》和《玫瑰传奇》等等。市民抒情诗的代表有吕特博夫和弗朗索瓦·维庸,作为联系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纽带,则有法国最早的两个诗歌流派:修辞学派和里昂派。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文学1515年弗朗索瓦一世登基,标志着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始。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对后世的思想和文学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拉伯雷的长篇小说《巨人传》,集中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抗封建意识和教会神权的文艺复兴精神,同时开法国长篇小说之先河;蒙田的《随笔集》不仅创造了散文的体裁,而且以他的怀疑主义表现了对人性、理性和真理的尊重。龙沙(1524—1585)曾经想以古希腊罗马作家为榜样,用法语写作民族史诗。以他为首的七星诗社是法国第一个有组织的诗歌流派,由杜贝莱(1522—1560)执笔的七星诗社的宣言《捍卫与弘扬法兰西语》,主张从古代和民间的语言吸取养料,为丰富法语、使法语摆脱中世纪的贫乏状态作出了贡献。由于宗教内战等社会原因,七星诗社作家们的后继者对古希腊罗马的作品生搬硬套。17世纪法国文学17世纪为君主专制制度服务的古典主义由酝酿、发展而走向全盛。30年代,法兰西学士院的组织者夏普兰(1595—1674)接受了意大利学者研究古希腊罗马文艺理论的成果,基本上提出了包括三一律在内的古典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但由于绝对王权尚未确立,贵族沙龙文学得以盛行,代表作是奥诺莱·杜尔菲的田园体小说《阿丝特莱》。文艺理论家布瓦洛适应绝对王权的需要,1674年发表《诗艺》总结了夏普兰已提出过的文艺理论,成为古典主义的美学法典。法国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还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和拉封丹等。18世纪法国文学17世纪末的古今之争标志着古典主义的没落和启蒙文学的开始。而从文学上来说,古典主义戏剧在18世纪几乎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对它进行模仿的悲剧方面有克雷毕庸(1674—1762)和伏尔泰,喜剧方面有勒萨日(1668—1747)。18世纪在戏剧方面有所创新,即拉肖塞(1692—1751)的既非悲剧又非喜剧的泪剧。狄德罗用散文把泪剧改造成了市民剧即正剧,是现代话剧的前身。狄德罗的戏剧理论对戏剧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8世纪末博马舍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和《费加罗的婚姻》是散文体的喜剧,也是现代喜剧的先驱。由于时代的变迁,小说成了启蒙思想家宣扬哲理的工具,代表作有伏尔泰的《老实人》和《天真汉》,狄德罗的《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和《拉摩的侄儿》、卢梭的《爱弥儿》。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和卢梭的《新爱洛绮丝》是书信体小说,尤其卢梭的《忏悔录》等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兆。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的百科全书派与文学有密切的关系,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等都曾经为百科全书撰写条目。19世纪法国文学1789年法国革命后及19世纪初形成了注重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主观感情的浪漫主义文学。贵族浪漫主义主要着意抒发忧郁情调,代表作有夏多布里昂的《阿达拉》和《勒内》,拉马丁(1799—1869)的《沉思集》《新沉思集》及《诗与宗教和谐集》,维尼(1797—1863)的《命运集》等等。资产阶级浪漫主义着重表现在大革命后感到失望和不满、富有资产阶级个性的人物,代表作有斯达尔夫人(1766—1817)的小说《苔尔芬》《柯丽娜》,龚斯当(1767—1830)的小说《阿道尔夫》等等。到20年代,资产阶级浪漫主义在与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形成了强大的文学运动,为反对封建复辟和埋葬古典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代表作有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剧本《欧那尼》和小说《巴黎圣母院》。大仲马(1802—1870)的历史剧《亨利三世和他的宫廷》,乔治·桑的小说《印第安娜》和《康素爱萝》等等。浪漫主义文学到40年代初走向衰落,但是它的巨大影响使法国19世纪后半叶的文坛出现了流派并列、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雨果的《惩罚集》和《悲惨世界》等杰作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波德莱尔、魏尔兰(1844—1896)、兰波(1854—1891)的象征主义诗歌和以戈蒂耶为代表的帕尔纳斯派的唯美主义诗歌都因追求诗歌形式的完美而各放异彩。其中有一批浪漫主义的拥护者成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中坚,例如司汤达写出了《红与黑》,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为批判现实主义竖立了不朽的丰碑,他的代表作《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等对资本主义制度下金钱万能的社会本质揭露得淋漓尽致。《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楼拜则因注重素材的准确性等特色而被左拉认为是自然主义的先驱。左拉、龚古尔兄弟和莫泊桑等自然主义作家的作品都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只是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而较多地受到了生理学、遗传学等的影响。左拉还首次在《萌芽》中描写了工人运动。除此之外,巴黎公社时期的无产阶级文学、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和布尔热(1852—1935)的心理小说等在19世纪法国文学中也都有一席之地。20世纪法国文学20世纪的法国文学中现实主义继续发展,产生了R.罗兰的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和马丁·杜加尔的长篇小说《蒂博一家》等名作,但那时的法国文坛主要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天下。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所采用的意识流手法,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一大特色。勃勒东、阿拉贡等在20年代前后先后参加达达主义和创立超现实主义,后者后来走上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道路。以萨特和加缪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文学,则在三四十年代力图用传统形式的小说和戏剧启示人们的荒诞感,而贝克特、尤内斯库的荒诞派戏剧和阿兰·罗布-格里耶等的新小说,则是在50、60年代用荒诞的形式来表现荒诞的主题,使荒诞文学发展到了顶峰。70年代之后,法国文学又开始了一个新的探索阶段。勒克莱齐奥和莫迪亚诺等青年作家的作品,标志着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交融,而当代引起轰动的畅销书作家佩纳克(1944—)则显示了与现代派文学截然不同的文学观念,即不是用荒诞的、而是用乐观的态度去看待人生和世界。这些预示着法国文学在经过探索之后,将出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一、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小说家。1799年5月20日生于巴黎以南的图尔城,1850年8月18日卒于巴黎。巴尔扎克的一生,处于19世纪前半期的50年,经历了拿破仑帝国的战火纷巴尔扎克飞的岁月,动荡不安的封建复辟王朝,以及以阴谋复辟帝制的路易·波拿巴为总统的第二共和国。他用总标题为《人间喜剧》的一系列小说,反映了剧烈的社会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

巴尔扎克出生后不久就被送到附近的乡村去寄养。上小学后一直到中学毕业,他始终寄住在宿舍里,没有能回家过一段比较长的日子,享受家庭生活的温暖。离开家庭的童年生活的痛苦使他毕生难忘。

巴尔扎克的父亲原姓巴尔沙,是个精明强干的人。他来自农村,幼年时跟当地教士学了一点文化,中年致富,在外省当过副市长、供应军粮的承包商,在巴黎经营过呢绒商业,当过巴黎驻军的军需负责人,是一个白手起家的资产者。

1816年,17岁的巴尔扎克结束中学的学业后进大学法科,并在文科旁听。18岁时,先后在诉讼代理人和公证人的办事处当见习生或书记。

从20岁开始,巴尔扎克决定从事文学创作。他在巴黎贫民区租了一间房顶上的阁楼,由父母供给极有限的一点生活费,埋头写作。他的第一部作品是五幕诗体悲剧《克伦威尔》,这是一部完全失败的作品,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兴趣。接连又写了十多部小说,有的是自己所写,有的是和别人合写。这一阶段他所写的小说全用笔名发表。这些作品并没有给他带来生活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他只好暂时放弃文学。1826年借钱出版了一部普及版的《莫里哀全集》,接着又出版一部拉封丹寓言诗集,销路不佳,亏损负债9000法郎。后又借债经营印刷厂和铸字厂,均以赔本告终。他前后负债共达6万多法郎。

从1828年夏季开始,巴尔扎克决定重新回到文学事业上来。他写了一部以布列塔尼封建势力武装叛乱反对共和国为题材的小说《最后一个舒昂党人》(后来编入《人间喜剧》,改名《舒昂党的人们》)。这是巴尔扎克所写的第一部严肃的文学作品,第一次用巴尔扎克真姓名发表。此书问世,初步奠定了作者在文学界的地位。接着发表小说《婚姻生理学》,在读者之间引起广泛注意。1831年他的新著《驴皮记》出版,巴尔扎克立即成为法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

1819到1829年,是巴尔扎克在文学事业上的探索阶段。从1829年开始,一直到1848年,是他创作《人间喜剧》的时期,也是他文学事业的全盛时期。他用超人的才智与精力,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共创作小说91部。平均每年产生作品四、五部之多。他每日伏案一般都在10小时以上,常常连续工作18小时。有时文思如泉涌,或者为了赶写稿子,他一连几天废寝忘餐,夜以继日地劳动。根据阿尔贝·贝干教授提供的材料,巴尔扎克的杰作《高老头》(原名《高立欧老爹》)是他用三天三夜一气呵成的。

什么是《人间喜剧》的作者的创作动力?人们说是因为他负债过多,需要用稿费还债。巴尔扎克年轻时经营印刷出版业确曾负债巨万。但从他成为名重一时的小说家之后,他的收入丰厚,出版商争着和他签订合同,不惜重金预约他尚未完成或尚未动笔的小说稿,早年的债务早已还清。名作家巴尔扎克生活阔绰,醉心于豪华的排场。他在巴黎同时安置了几处住宅和别墅,出门坐最富丽的马车,驾着骏马;仆役都穿制服;他也服饰华贵,出入于名门大户的沙龙。由此可见,他的勤奋创作,绝对不是由于贫困。巴尔扎克从年轻时开始就自信有很高的文学才能,对文学有极大的抱负。他不舍昼夜地勤奋写作,主要因为有一股激情在内心沸腾,促使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要求在文艺界做一番伟大的事业。在他的书室里,有一座作为摆饰的小型拿破仑塑像。在塑像座盘边上,巴尔扎克亲笔写着:“他用宝剑未能完成的大业,我将用笔杆来完成。”

巴尔扎克要完成的伟大事业就是《人间喜剧》这座巍峨的文学里程碑。第一次在这位小说家笔下出现《人间喜剧》这个名词是在1813年。毫无疑问,《人间喜剧》的命名是受但丁长诗《神圣喜剧》(中译《神曲》)标题的启发。1841年,巴尔扎克确定了这个庞大的创作计划。当时有四家出版商和巴尔扎克签订合同,合资承包《人间喜剧》的出版工作。1842年,巴尔扎克写了《人间喜剧·导言》,阐述他写作这部史无前例的文学巨著的宗旨。1845年巴尔扎克亲笔写的《人间喜剧总目》,一直保存到现在。根据这个《总目》,《人间喜剧》分为三大部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

《风俗研究》内容最为丰富,包括小说最多。因此这一部分又分为六个门类:1.《私人生活场景》,2.《外省生活场景》,3.《巴黎生活场景》,4.《政治生活场景》,5.《军队生活场景》,6.《乡村生活场景》。《私人生活场景》包括32部小说,其中4部当时已有提纲,尚未起稿,已经完成的28部之中包括著名的《高老头》(1834)、《猫滚球布店》(1830)、《夏倍上校》(1832)和《三十岁的女人》(1831—1834年)等。《外省生活场景》包括17部小说,其中6部尚未完成,已经发表的11部中包括《欧也妮·葛朗台》(1833)、《幽谷百合》(1835)和《幻灭》(1837—1843年)等。《巴黎生活场景》共有20部小说,其中6部尚未产生,在已经发表的小说中有《金目少女》(1834)、《纽沁根银行》(1838)、《塞沙·皮罗多兴衰记》(1837)、《娼妓的奢华与穷困》(1838)等。《政治生活场景》包括8部小说,当时已经发表或脱稿的只有4部,其中之一是《阿尔西的议员》(1847)。《军队生活场景》有32部小说,只有两部那时已经发表,其中之一是《舒昂党的人们》(1829)。《乡村生活场景》只列了5部小说,其中3部已经问世,那就是《农民》(1844)、《乡村医生》(1833)和《村里的神甫》(1839)。

第2部分《哲理研究》和第3部分《分析研究》规模都很小,不再分门别类。《哲理研究》包括27部小说,其中5部只有计划,尚未动笔。在已经发表的部分中,却有几本突出的作品,如《驴皮记》《对于绝对的探索》(1834)、《无人知道的杰作》(1832)等。《分析研究》包括5部小说,已出版的唯一的一部就是1828年写的《婚姻生理学》。

按照《总目》的内容,《人间喜剧》应有小说共137部。当时已经发表或已脱稿的有85部。可是从1845到1848年,也就是在巴尔扎克创作生活最后三年多的时间内,他又写了6部小说,其中包括《邦斯舅舅》(1847)和《贝姨》(原名《白特阿姨》,1846)。这6部小说并未预先列入1845年的《总目》。因此,到作者逝世之日为止,已经完成的《人间喜剧》,共有91部小说。

《人间喜剧》突出的重点是《风俗研究》。作者给自己规定的主要任务是描绘人情风俗,特别是复辟王朝时期的法国风俗。在上述91部小说中,以复辟王朝的法国社会为背景的作品占66部。

《人间喜剧》的91部小说中,比较突出的有下列几部:《舒昂党的人们》《高布塞克》(1830)、《驴皮记》《路易·朗裴》(1832)、《夏倍上校》《乡村医生》《欧也妮·葛朗台》《对于绝对的探索》《高老头》《幽谷百合》《老姑娘》(1836)、《塞沙·皮罗多兴衰记》《幻灭》《村里的神甫》《于许勒·弥鲁蔼》(1841)、《农民》《贝姨》《邦斯舅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