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决定一生的8种理念
15595300000027

第27章 人类的反思

笛卡儿曾经说过,人不过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其实有时候,人的生命还不如芦苇来得坚韧。芦苇——你见过芦苇吗?——貌似脆弱的它,生命力却是极强的,水边的湿地上,它极易生长,秋天里它会举起让人们感到萧瑟的白花,经过一个冬天的短暂沉寂后,春天到时它又会挟着浓郁的绿意,猛烈地生长出来。自然界的万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而我们人类之所以脆弱,是因为我们没有“根”。芦苇有根,它植根于水边的湿地上;树有根,它植根于大地的土壤里。那么我们人的“根”又在哪里呢?德日进(法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在《人在宇宙中》一书中,极为深刻而巧妙地为人借得了树的根,他告诉我们,人是树的枝节,但是最高的树梢。所以说,保护好生态环境,就保护了树的根,也就保护了我们人类的“根”。

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其实早就有所认识。西周时,人们对山林、鸟兽的保护就极为重视,《逸周书·广大聚》记载:“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规定春天不得上山砍树,夏天不得下河捕鱼。另外,《礼记·月令》中还有禁止捕杀幼虫、飞鸟的记述。这些堪称“环保法”的雏形。

战国时代,儒家就宣扬:“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齐桓公曾为齐国的林木资源遭破坏而深感不安。当时齐国官贾兴厚葬之风,为造棺材而大肆搜伐名贵树木,山林毁掉了,于是齐桓公发布一道命令:“棺木过度者戮其尸。”乱砍滥伐之风得以遏止。

秦国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要求更加严格,《田律》规定:从春季二月开始到夏季七月期间,不准进山砍伐树木,以免堵塞林间水道,不准烧草木灰,不准诱捕鸟兽。违律者将处以重罚甚至斩首。

从禁止乱砍滥伐到主动植树,从夏不捕鱼到保护飞禽,充分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的深刻认识,这对于今天仍有教育意义。

现如今人们也从大自然给予的惩罚中逐渐地清醒过来,开始认识到人类与生态环境及野生动物之间的利害关系,开始树立生态道德乃是人类持续发展的新道德观念。提出要想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可持续生存的理念。认识到人类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成员,要平等地对待和处理好与其他成员的关系。对自然我们可以“改造”、“利用”,但这绝不能成为我们“掠夺”自然、“捕杀”野生动物的借口。维护大自然神圣不可侵犯的完整性。这是地球上每一个公民有必要遵循的生态道德观念。

现在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保护组织,他们为了保护和挽救各种濒危的野生动物,四处游说,不辞辛苦,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更令人欣慰的是,现在各国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大大增强。他们是未来地球的主人,可以想见,一旦他们当家做主,全球环境将大有起色。美国青少年在开展环保活动方面形式多样。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名青少年在“地球日”主动清理环境,攒钱赞助环保工作并向要人写信,要求重视环境保护。瑞典的孩子们用卖旧报纸和旧罐头盒的钱,在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购买了65000多公顷的原始森林加以保护。巴西的环保小组已从3年前的500多个增加到目前的4000多个,其中许多是青少年自己组织的。

我国党和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也十分重视,并把保护环境与控制人口提高到基本国策的地位。全国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保护环境、保护资源、防治污染的法律。现在我国对于环境的治理也初见成效。在世界森林资源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我们却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长,人工造林330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位。森林覆盖率由80年代的12.7%提高到现在的13.92%,12个省区消灭了宜林荒山。

被国际誉为“人类改造大自然壮举”的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自1987年宣告建设这一占国土面积42%的绿色长城以来,已累计造林1.95亿亩,12%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治理,4万多平方公里的不毛之地重披绿装。近10年,9l8个平原县中,有724个实现绿化达标。增产粮食10%~20%,涌现出2000多个生态庭院、生态乡县。

1977年内罗毕会议上,北京被列入世界“沙漠边缘城市”。迄今,1600多个在京单位150万人植树9886万株,绿化荒山荒滩46万亩,新建49个绿色公园,绿色道路、绿色小区、隔离片林,每年以近1500亩速度增长。在北京的西、北、东北部,月牙形的240万亩的5个风沙区植树2000多万株。一片片阔叶林、经济林迎风挺立,为抵御来自大西北的风沙,树起了一道道绿色屏障,使北京的沙尘暴发生日由70年代的25.5天减少到2003年的11天,林木覆盖率达36.26%,步入绿化城市行列。善于创造奇迹的龙的传人,正以魄力、毅力和信念,创造着举世瞩目的绿色奇迹。

应该说我们人类还是非常聪明和智慧的,只要我们善于总结经验,经常地反思我们自己的行为,善待大自然,我们所依赖的生态环境一定会得到恢复。那时,人类便会牢固的植根于地球广袤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