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能力很重要努力更重要
15598300000013

第13章 仅有聪明是不行的

不要因为聪明就不努力,学学比尔·盖茨吧——聪明人更要下笨功夫。

在我们的印象中,有天赋的人,总能创造出奇迹来。但是,那些奇迹,仅仅是靠天赋创造的吗?

毫无疑问,比尔·盖茨是这个时代最聪明的人之一:抓住了信息时代发展的潮流,选择软件行业进行创业,而且擅长与资本市场结合,凡此种种,都说明他是一个智力超群的人。

然而,他是一直这样聪明的吗?或者换一种问法,他是怎样变得这么聪明的?

一次,一位微软的高级管理者,讲述了一些比尔·盖茨年轻时的故事:

在比尔·盖茨读中学时,有一次,老师布置写一篇作文,规定要写5页,比尔竟然写了30多页。还有一次,老师让同学们写一篇不超过20页的故事,比尔竟洋洋洒洒写了100多页,让老师和同学们目瞪口呆。

这个故事使我十分震惊,深化了我对比尔·盖茨的认识。原来,天赋如此高的人,为了追求成功,也下过这样的"笨功夫"。

我不由想起著名作家胡适说的话来——"聪明人更要笨功夫。"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聪明人并不少,而成功者却下多。这是因为很多聪明人在已经具备了不少可以成功的条件时,却不努力,而在苛求更多的捷径,从而失去了机会;而成功者则相反,他们总是竭力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哪怕是非常微弱的一点优势,立即全身心投身进去,让自己首先抓住机会,下足工夫,做一些别人不屑于做的事情,从而成长起来。这样的人,是真正聪明的人。

作为具有大智慧而不是小聪明的员工,他们会怎么做呢?那就是,他们从来不炫耀自己的聪明,而是踏实肯干,对于手头的工作,总会动用自己的智慧、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努力把它做好,让业绩去说话。

做任何工作,聪明都不是必需的,但踏实肯干却是一定需要的。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又有聪明,那就该珍惜,不要挑肥拣瘦,拿自己的聪明作为逃避工作的武器。须知,世界上除了真正的智力障碍者没有真正的傻子,只不过有的人当时能反应过来,有的人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揭开谜底。而你的管理者,相信更不是一个容易被蒙蔽的人。

不要自恃聪明就不懂得努力做到精益求精。做任何事情都似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只能贻害自身。

曾经有一位画家去拜访世界名画家门采尔,一见面就诉苦说:"我只用一天画了一幅画,卖掉它却花了我整整一年的时间。"

门采尔认真地说:"朋友,你不妨倒过来试试。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那么一天的时间,你准能卖掉它。"

是的,实现梦想也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永远不要浅尝辄止。否则,难成大器。

齐拉格说得好:"只有失败者希望马上成功。最佳行为者懂得,成功是通过从部分成功中汲取经验而一步步取得的。因此,任何事情在没有做好之前都要努力去做。"

信心不单是"我行,我一定行",信心更是:只要我付出和别人一样的努力,我也一定行。只要我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我就更行!

你要超过别人,就多下笨功夫吧!

资格老,努力也不可少

资历不能替代能力,更不能替代努力。不管你有多么的"资格老",不努力一样会被判出局。

在职场上,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很多年轻学生在踏入社会时,曾经满怀激情要好好工作,做一番成就的。

可惜的是,他们往往在进入某个办公室不久,就被办公室里原来那些"资格老"的同事同化了,或者说带坏了,最终是同流合污。

在对一些公司办公室进行调查研究时,我们发现,办公室里工作最主动最积极、每天到得最早走得最晚、主动承担打扫卫生、打开水等公共事务的,通常是新来的员工。

当这些新来的员工不再是新员工时,他们身上这些好品质就不复存在了。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他本身不具备这些品质,只是初来乍到,需要好好表现一下,表现期一过,他们就现出了原形;二是他被同事们风言冷语嘲弄,最终觉得"大家都这个样,我何必这么努力呢",于是慢慢变得和老员工一个样了。

那些老同事们的风言冷语有很多是非常难以入耳的,比如:

"那么积极干什么?想涨工资啊?告诉你,我们单位有好几年没涨工资了,做梦去吧!"

"拍马屁啊?想取悦老板啊?我们最讨厌这种人了!"

"你这么积极表现,不是让我们哥们几个面子上过不去吗?"

"太傻了吧,你不过是一个打工仔,你这么卖命就能成为股东吗?"

我们同时还发现一个恶性循环,如下图:

这些人最终会被生活的艰难压得趴下。

而成功者无一例外处于良性循环中,如下图:

这些人最终会生活在众多人羡慕的目光之中。

那些几十年如一日窝在办公室一个角落里,干着微不足道的差事,拿着可怜的薪水的人,无一例外是陷入恶性循环的人,他们的处境,只比那些淘汰出局的人稍微好一点点。

俗话说:干事不分先后,功劳却有大小。但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努力工作的员工,而不是那些曾经作出过一定贡献,现在却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自以为是不干活的老员工。在一个凭实力说话的年代,讲究能者上庸者下,没有哪个老板愿意拿钱去养一些无用的闲人。

1993年4月1日,罗·郭士纳就任IBM公司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在这家公司的历史上,IBM第一次从本公司员工外找到一个领导人。郭士纳出任之际正是IBM亏损惨重、即将分崩离析之时。

郭士纳上任后,他的扭亏为盈措施之一就是裁员。他在4月6日的一份备忘录中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你们中有些人多年效忠公司,堪称'老资格'的员工,到头来反被宣布为'冗员',报刊上也登载了一些业绩评分的报道,当然会让你们伤心愤怒。我深切地感到自己是在要大量裁员的痛苦之时上任的。我知道这对大家都是痛苦的,但大家都知道这也是必要的。"

他用电子邮件把这份备忘录发给IBM的所有员工。郭士纳知道自己真的别无选择。正如他所说!"90年代的启迪就是,世界上任何地区的公司都不能保证一个员工都不辞退。那是空头支票。"

不解雇政策曾经是IBM企业文化的主要支柱,公司创始人托马斯·沃森及其儿子小沃森认为,这样可以让每个员工觉得安全可靠。如今,郭士纳裁员真是动了大手术,辞退了至少35000名员工。

郭士纳很快就结束了裁员行动。事后,为了鼓舞士气,安抚民心,郭士纳对留下的雇员说:"有些人总是抱怨,自己为公司工作多年,薪水太少了,职位升迁大慢。你必须拿出点成绩让我看看,努力给我创造出最大的效益。现在,你是否继续留任,就看你的表现了。"

通过一系列的治理整顿和改革,郭士纳在短短六年中重塑了IBM这个曾是传奇式偶像的美好形象,使之走上了重新增长的复兴之路。

身在职场,必须懂得"资格老,努力也不可少"是公司的生存哲学。资历不是能力,更替代不了努力,不能靠资历吃饭。否则,职场之路将越走越窄。要想跟上公司发展的步伐,不被淘汰,必须不断为自己充电,用更加努力的表现来证明自己,这才是老员工应该起到的表率作用。

有能力不努力,同样没有竞争力

不要认为你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就万事大吉了,职场重能力更重努力。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经说过:"听到大家夸一个年轻人前途无量时,我总要问'他努力了吗?'一个人,即使拥有再高的学历,再硬的学校牌子,再强的工作能力,如果对待工作不认真,不努力,也同样会被别人取而代之,最终一事无成。"

国内一家知名的民营企业新招聘了一批员工,其中某名牌大学毕业的小高和一个靠自己打工读完中专的小甘都被选入这家民营企业的市场营销部进行试用,在试用期间,拥有高学历和良好表达能力的小高被安排在了市场部担任市场策划员,而有着一定实战经验的小甘则被安排担任小高的助理。

小高在大学就是学市场营销的,名牌大学开放的教学环境使他有充分的机会接触国外的先进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市场部的经理向小高表明,国内的民营企业尤其需要像他这样思维先进、头脑灵活的优秀人才,还告诉小高,一定要尽自己所学为企业注入新活力,带来新思想。

然而,小高在试用期的工作表现却让市场部经理感到很失望。从表面上看来,小高在企业中的表现很"积极",凡他参加的会议、讨论、策划等活动,都少不了他头头是道、滔滔不绝的演讲;当市场部的其他老员工针对某些项目进行市场策划的时候,他也总是少不了在旁边指指点点。可是,"精彩的演讲"结束后,好像他的工作也就结束了,不是上网打游戏,就是和别人侃大山,从没见他认认真真翻过一次资料,或者作出过实质性的考查,如此的不努力导致具体的工作表现与工作结果和他在嘴上的表现相差甚远:试用期过了一个多月了,小高连一份完整的方案、计划都没有拿出来,他平常提出的那些具体意见和建议也没有一条被真正采纳,因为他提出的那些意见和建议经过调查根本就不符合实际。

最后,在试用期结束时,人事部根据具体的绩效考核标准为小高的表现打上了"不及格"的成绩,那家民营企业随之与他解除了合同。而与他一起进入这家民营企业的小甘,即他的助理却被公司留了下来,而且还被企业安排接受营销专家的培训,在接受完培训之后他就成为公司的一名正式的市场策划人员。

在试用期期间,小甘十分珍惜这次到大企业工作的机会,当小高夸夸其谈的时候,小甘一面谦虚认真地向公司市场部的那些老员工学习,一方面又兢兢业业地道市场上进行相关项目的调查。事实上,小高每接受一份市场策划的任务,小甘都会在最短时间内为他找到最丰富的调查资料,甚至还会主动根据市场上的反映把自己的想法设计成一份比较完整的方案,可惜,小高一方面认为没有受过名牌大学教育的小甘不可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一方面把精力都花在了如何吸引领导注意,以及如何让自己在同事眼中树立"高人一等"的形象上,所以小高自始至终都没有在小甘的工作基础上拿出一份不错的营销方案。

虽然小高始终对小甘的工作不以为然,可是市场部经理和部门中的其他同事卸亲眼目睹了小甘的努力,而且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几乎都接受过小甘的主动帮助,因为小甘在做完本职工作之后,总是会询问其他同事需要哪些资料,然后就会把自己归纳好的资料送到同事们手中。正因为小甘在试用期内的杰出表现,所以公司才对其做出了如上合理安排。

两位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因为不同的表现,从而获得了不同的结果。

在公司里,同事之间在竞争智慧与能力的同时,也在竞争态度。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行为和结果,对待工作越认真越努力,投入的心血越多,从工作中获得的回报也就相应的更为理想。

故事中的小高和小甘两人,一个被解聘,一个得到晋升。这并不是说得到晋升的小甘比小高能力更突出,而是比他更努力。

可见,能力很重要,努力更是不可或缺。尤其是在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职位上,大多数人都可以胜任,能为自己的工作表现增加砝码的也就只有你努力工作的态度了。这时,有能力不努力态度就是你区别于其他人,使自己变得重要的一种能力。那些慵懒怠惰的人、那些有能力不努力的人只注重事物的表象,无法看透事物的本质。他们只相信运气、机缘、天命之类的东西。看到他人工作出色,他们就说:"那是天分!"看到人家屡次加薪,他们就说:"那是幸运。"发现有人为老板所重用,他们就说:"那是机缘。"

事实上,不管你所工作的机构有多庞大,也不管它有多么糟糕,每个人在这个机构中,都能有所作为。也许有些上司并不称职,喜欢对员工的工作设置障碍,或对员工的出色表现视而不见,或者不能充分赏识和鼓励积极进取的员工;也有一些上司愿意对员工进行培训,帮助员工提高业绩,并给予员工充分的鼓励。但不管环境的利弊,最终,卓越的工作表现,都需要积极努力的态度。

一开始,你会觉得坚持这种态度很不容易,但最终你会发现这种态度成了你个人价值的一部分。而当你体验到他人的肯定给你的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帮助时,你就会一如既往地秉持这种态度做事。

努力也是竞争力,积极的工作态度始终是你脱颖而出的砝码,拥有它,你将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走得更顺利。

如果能力有限,就让努力无限

如果你想在能人辈出的社会出人头地,想在日趋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获胜,那么你就应该牢记:"用努力之石,补能力之失。"

这些年,随着国家高校招生体制的改革,大学生几乎可以说是"满天飞"了。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大学教育。因此,有些人对此非常遗憾,认为未能接受大学教育是导致自己"能力有限"的最主要原因,也是阻碍自己事业前程的一大障碍。

一个人没有上过大学,一个人能力有限,只要"努力无限",仍然可以成才、成功。

下面这个人的成长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的家境赤贫,连父亲去世后买棺材的钱都是邻居亲友凑齐的。父亲亡故后,他母亲在制伞工厂上班,每天工作十个小时,下班后,还带些按件计酬的工作回家做,一直忙到晚上十一点。

在这种境遇中成长的他,小学都没读完,少年时有一次参加附近教会举办的话剧演出,他觉得很有趣,从而决心要学好演讲,这次偶然的经验,成为他日后从政的契机,三十岁时终于当选为纽约州议员。但当时他尚欠缺履行议员职责的准备。

由于他的文化水平很低,所以,工作中碰到很多困难。当他阅读必须付诸表决的冗长而复杂的议案资料时,他完全莫名其妙,有如面对一种难辨的文字一般。再有,虽然他从未踏进森林一步,却被选为森林法立法委员,而从未跟银行打过交道的他又被选为银行法立法委员会的一员。

这不得不使他感到懊悔烦闷,真想辞职不干。但他终究未辞职,其原因乃是不愿让母亲知道他无法胜任议员职务这件事。

面对此种困境,他没有退却,他认识到不必为自己菲薄的知识而难过,只有发愤图强才可以弥补一切。他下定决心,每天学习十六个小时,对一切问题都感兴趣并加以钻研。

他完全忘掉了自己未上过小学的耻辱。自学十年后,他已是纽约州政治事务的最高权威,获得了无数的荣誉:连选为四届纽约州长,六所大学——包括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都曾给这个小学未毕业的男人赠与名誉学位。

不懈的努力终究使他从地方政界要人变成全国性的政治家。

《纽约时报》曾盛赞他是纽约最受欢迎的公民。

这个不凡的人就是亚当·史密斯。

每一个人都不必为没上过大学而伤悲,也不必为能力有限而自卑。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曾有人研究过,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不管是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四望,俯视万里,都离不开四个字——努力攀登。

一个人的进取和成才,环境、机遇、天赋学识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依赖于自身的勤奋与努力。缺少这种精神,哪怕是天资奇佳的雄鹰也只能空振羽翅,望塔兴叹。有了这种精神,哪怕是行动迟缓的蜗牛也能雄踞塔顶,观千山暮雪、万里层云。

资力平庸有什么关系?能力平平有何要紧?别人休息,你去学习;别人旅游,你去学习;别人一天工作8小时,你工作12个小时……只要你尽到了自己的最大努力,能力有限的你同样能够在所处的团体中发出亮光,从普通员工中脱颖而出。

我认识一个集团公司的行政总监,在他成为行政总监之前,不过是公司行政部的一名普通文员。

从他进入公司那一天起,他就非常努力非常敬业,主动承担责任。很多事情,虽然不是他分内的事,但他还是主动地、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把它们做得尽善尽美。他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虽然没有人承诺给他加班工资,他还是经常加班,为的是不让工作拖到第二天。他总能提前完成行政部经理交办的工作,并且做得很好。

他这样做的时候,自然也有同事嘲讽他。但他没有在乎这些人的嘲讽,依然坚持他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原则。

因为他做得多,他对公司了解的也就越多,掌握的技能也就越多,公司也就越需要他。

他的表现,经理看在眼里,老板也看在眼里。

老板在交了一两件事给他办之后,对他产生了信任,之后便分派更多的任务让他去完成,并有意识地让他参与到公司一些重要会议中去。

"老板增加了你的工作,你应该申请加薪。"有同事对他说。

他没有申请。他知道他已经得到了很多:他在很多方面,其实已经超过了同部门的老员工,这种收获绝对不是薪水所能换来的。

老板给他增加任务,实际上是在考察和培养他。老板早对原来的行政总监非常不满,那个行政总监年龄不大,却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行动慢得像蜗牛,自负傲慢,从来不肯承担责任,出了问题总为自己找一大堆借口。

在经过一段时间考察和培养后,老板作出了决定:解聘原来的行政总监,让这个普通的文员取而代之。

此决定一出,整个集团公司为之哗然。

"一个小文员,一下提起来做总监!太草率了吧?"

"起码也该先做做行政主管、行政经理什么的,过渡一下嘛?"

"他凭什么一下就做总监啊?不就是爱表现嘛!"

"一个小文员,能胜任吗?"

人们议论纷纷,包括这名文员曾经的上司——行政部经理也非常不满。

老板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个年轻人身上有一种最宝贵的品质,是公司非常需要的,也是很多员工所缺少的,那就是努力。我承认,他管理能力和经验都还欠缺,文凭也不高,但只要努力、敬业、忠诚,就什么都可以学到,什么经验都可以积累起来!我相信他能够胜任行政总监的工作!"

事实证明,这个老板的决定一点也没有错,这个年轻人只在刚上任一两个月里感到有点吃力,之后就表现出了强大的胜任能力,因为他懂得努力。

从普通职员到高层管理,这在不少企业里都不再是奇迹。只要你不懈努力,学历低就不是问题,能力欠缺也不是问题,经验不多更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