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要懂得的106条人生经验
15598900000016

第16章 耍小聪明要不得

孟德斯鸠说:“夸奖的话,出于自己之口,那是多么乏味!”谦受益、满招损。虚怀若谷的人,总是受人欢迎的。狂妄自大,自以为聪明的人,没有人会喜欢。

有些人之所以不受人欢迎,其根本就在于自以为是的小聪明。现代社会中,有不少人觉得自己有点能耐就自以为是,什么都懂了,两眼看着天上,但实际上是眼高手低,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千万不要做那只井底之蛙。

有一个年轻人,自幼聪明好学,三十刚出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志得意满,自我感觉良好,因此找工作他是挑三拣四,这个感觉不好,那个也看不上眼,转眼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他仍旧待业在家。他父亲看他这样子深感焦急,但是却没有一点办法,倒是这个年轻人脾气依旧,觉得现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慧眼识英才的伯乐,等到时机一到,自然就能施展才华,大显身手了。

一天他父亲接到一位远方朋友的来信,说需要几个人帮忙管理农场。这位父亲一转念,想到这个眼高于顶的儿子,就把年轻的博士生叫到跟前,问他是否愿意去农场待一段时间。

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想到可以去山清水秀、风光明媚的农村,立即来了兴致,很快就收拾好东西,去了那个农场。

到那以后,农场的主人先带他去周围参观了一下,然后让他自己四处走动走动以熟悉地形。过了几天,年轻人来找农场的主人,依旧是很高傲自大的样子,问道:“你这里有什么新鲜有趣值得我去做的事情吗?”农场的主人早就从他父亲的来信里知道了这个年轻人的性格,也想趁机磨磨他的性子,就说道:“挤牛奶比较有意思,你会做吗?”

年轻的博士生很不屑地说:“不就是挤牛奶吗?有什么难的!”

农场的主人就给了他一个铁桶,一个凳子,跟他说你去把铁桶挤满了以后就回来吧。

年轻人带上铁桶和凳子,兴冲冲地去草场那边了。

一个多小时以后,年轻的博士生没有回来,两个多小时,他还没有回来,一直等到天黑了,农场的主人发现他还没有回来。就拿着灯去找,眼前的场景让他哭笑不得。

只见博士生使劲地拽着一头奶牛往凳子上按,奶牛拼命挣扎,博士生累得气喘吁吁,身上到处都是泥土,衣服也破了几处,就连脸上也不知道是碰的还是摔的,有几处淤肿,眼镜也不见了,情形说不出的狼狈,铁桶里面什么也没有。

农场主人叫住了年轻的博士生,把他领回了屋子,等到洗漱了以后,才心平气和地问:“挤牛奶不是很容易吧?”

洗漱好、回过气的年轻人把头一昂,胸脯一挺,不以为然地说:“挤牛奶还不简单,难的是怎么让奶牛坐到凳子上去。”

骄傲的年轻人碰到了自己不明白的事情,他劳心费力也不能把牛奶挤进桶里,但到了这个时候仍然没有谦虚的意思,不能不让人摇头感叹。

据说孔子一次去各国游历传道,在路上看见两个小孩在说什么,争得面红耳赤,他就好奇地问他们在争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更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要远一些。”另一个小孩的看法却刚好相反。

孔子问他们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大,像马车上的轮子一样,等到正午时候就变得像碗口那样小,我们看东西不都是远的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吗·”

孔子考虑了一会,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另一个小孩不服气地说:“太阳刚出来时气温很低,天气凉爽,但是到了正午以后非常热,就像在蒸笼里一样,这不正是说明了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快吗?”

孔子听了以后,觉得这种说法也没有错。

两个孩子于是问孔子哪个说的对?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就老老实实承认他不知道,结果被两个孩子嘲笑了一通。

孔子的学识很渊博,但他在遇到自己不明白的事情的时候仍然坦白地承认,即使面对的是几岁的小孩子,就算被嘲笑,也没有自以为是,强词夺理。

当然了,人性总是有弱点的,骄傲自大的情绪在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都有,尤其是稍微有点成就的时候。

富兰克林在他的自传中就写到: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像克服骄傲那么难的了。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

巴甫洛夫也认为:绝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人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标准。

作为年轻人,一定要去除自满自大的诟病,避免耍小聪明,做一个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人,才能容得下别人,才能让别人接近你。只有这样处世,才能不被人妒忌,才能真正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