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习惯成就未来
15601600000014

第14章 真情三位永难忘却的恩师

我这个人似乎与“三”结下了不解之缘:三个子女,家住过三个地方,就读过三所学校,在三所学校教过书,三次进修失良机,三次改行不愿去,一心追求真善美;最爱讲三篇课文《荷塘月色》《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带班“三成”“三不”“三治”不轻移;敬仰孔夫子,崇拜毛泽东,羡慕魏书生;乐山喜字爱人才,没车没楼没储蓄,只有三样舍不得丢掉的纸东西:历届学生寄来的1000余封信、1000多张贺卡和85届学生陈立乾请书法家书写、学生朱永宇装裱的条幅。

有许多人,我一直心存感激。感激我的恩师,感激我的学生,感激我的学生家长。因为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精神与思想上的。情长纸短,我只好取“三”代之了。

梁启超说过,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多年来,我时时被磁力吸引着,擦拭不去,摆脱不掉。

一是对我有养育之恩一字不识的我的祖母

我3岁丧母,为了我们姊妹5人,当时29岁的父亲没再婚娶,祖母帮父亲抚养了我们。6岁时,我遇上了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最困难时期,差点饿死,是父亲和祖母乞讨逃过了劫难。祖母对我而言,不是母亲胜似母亲。我的生命是母亲给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全凭祖母的血汗灌养。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自认为有良心的人,也是祖母的感化。我的性格、习惯更是祖母熏陶的。她在世时,未曾享过一天福,一件五六层补丁的衣服穿了一辈子,临走的时候连一顿好饭都未曾吃饱,更不用说穿好衣服了。直到现在,一想起她,我心犹痛不已。祖母是个十分命苦的人,对我家而言,又是一个劳苦功高的人。我始终牢记她的话:“人心要实,火心要虚,人一辈子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心。”这为我的人生成长自幼播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我永远都不能忘了她。

二是对我有滴水之恩的牛绍杰先生

我上中学时,因家境十分贫困,几近辍学。我忘不了新营中学,更忘不了我的恩师——北京支宁青年牛绍杰先生,是他省吃俭用,支持我读完了高中的最后一年。教师灶上吃馒头和菜时,牛老师只吃一碗菜,却把馒头留给我。吃面条时,牛老师只吃一碗,给我留一碗。先生,我怎能忘了你的恩情!

让我难忘的,还有刘珊老师送给我一件崭新花大尼裤子,陈铨老师给我24斤粮票,亢学圣老师送我一顶旧暖帽,安镇邦、胡景中二位老师尽心推荐、提挈我走上教师之路……是老师们培植了我一颗爱心。

三是对我有再塑之恩的戚伟夫先生

他是一位难得的人师,宁夏首批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共产党党员,全国优秀教师,宁夏大学首届桃李奖获得者。先后两次被两代中央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接见。名传全国,誉满山川。他是上海支宁青年,他对宁夏教育的贡献和意义是深远的。戚老师也是一位优秀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他的名字被选入《中国特级教师辞典》《中国名师授课集》《中国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名集》等。戚老师是一位学者型老师,多篇论文多次发表和获奖。

我的老师是书,是一本本永远也读不完、读不透的厚重的书,书里的一言一行让我有了一颗公心。我以有这样的老师感到无比自豪。

正是有了这样一颗心,才使我淡泊名利,甘为人梯!

正是有了这样一颗心,才使我克己奉公,身先垂范!

正是有了这样一颗心,才使我一心一意,教书育人!

三位恩人培育了我一颗好心。每每想起他们,总觉有未尽的责任,才使我不敢图吃、图穿、赚钱、慕官、贪玩,而时刻自觉恪守三条箴言:“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身安茅屋稳,心定菜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