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全世界有钱人都在读的赚钱故事
15601900000029

第29章 精英也在为他们打工:“80后”富翁的赚钱故事

“80后”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批人。不知从何时起,“80后”作为一个符号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他们的所作所为总是被放大并呈现在大众的视线里,对他们的讨论似乎也一直没停过。在中国商界,尤其是互联网界,一批“80后”正在悄悄走进富翁的行列。眉眼间稚气未脱,却有着上千万,甚至上亿的财富,手下管理着几十号、几百号人。这批年轻新贵们的出现,似乎在一夜之间颠覆了人们心目中传统企业家的形象。

戴志康——执著的“80后”

在当今中国互联网界,有着一批“80后”“网络新贵”“VC宠儿”“一夜暴富”等成了他们的专有名词,他们牢牢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戴志康就是其中的一位。

短短两年时间,这位青年才俊身价已迅速蹿高至近亿元。

他的成功,可以说是这个充满偶然机会年代里的一个必然,同时也是他多年坚持自己理想的一种结果。

1992年,当他还只有13岁的时候,他第一次接触到了电脑。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开始学习编程。他说,就是这个小小的电脑,从此完全改变了他的生活。他突然觉得,倒腾电脑是最能直接帮他实现梦想的一个手段。

中学以后,因为着迷电脑,他的学习成绩并不出色,但戴志康还是凭着自身的天资,顺利地考上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可是在大学里,填鸭式的教育、陈旧的教材以及身边很多同学的不务学业,让他更觉得应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于是从大二开始,他就自己花钱在外面租房子,就是在那个时候,他着手开发自动社区生成软件“Discuz!”

戴志康是一个特别执著的人,不会轻易放弃自己认定的事。他在高中时曾因为不吃辣子,同学嘲笑他不是男人,之后他就天天找那种好像一吃就能“着火”的超辣方便面来吃,弄得他现在没有辣子都没法吃饭;另外还有一次,因为老师曾给过他内向、不善言谈的评语,他就天天找人说话,找不到人,就自己对自己说。

正是这样的一份执著与坚持,这套由他独自一人全力开发并让他在大学付出“三次纪律处分、15门考试不及格”代价的社区软件,不仅让他毕了业,还让他在找工作时成了抢手货,曾有公司愿意出30万元年薪邀请他加盟。

但戴志康没有去这家给他30万元年薪的公司,执著的性格与良好的心态帮助他选择了继续冒险做自己的事业。戴志康当时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那就是他所要做的事情,一定要承载得起未来5~10年的一个理想。

果然,他没有让自己失望,丢掉了芝麻,捡起的是一个大西瓜。2003年,戴志康怀揣“Discuz!”软件,只身来到了北京,他要自己创业。仅仅花了两年的工夫,就把这套软件由原来的年收入几万元,迅速做大到500万元。

财富精点

执著是最重要的创业素质,执著是贯穿始终的原动力。执著可不是为了一个明显看得到的希望而奋斗,而是“为了一个一直都看不到前途的事情干上三年”的劲头。

一生成功一两次就够了

本来可以靠卖软件就能过上很殷实日子的戴志康,没有就此罢休。2005年下半年,他将“Discuz!”免费提供给用户。因为他还有一个更大的野心,那就是建立一个自己的庞大用户群,他的目标是要做一个互联网技术服务公司。

种种举动,也让风险投资公司趋之若鹜。最后,一直以动作快和出招奇著称的美国红杉投资把“绣球”抛给了这位执著、自信、有理想的年轻人。

目前,戴志康占了公司50%以上的股份,依然是最大的股东,说话照样算数。更重要的是,这笔巨资的注入,迅速成就了这个技术出身的年轻人的商业传奇和他的人生梦想。

对戴志康来说,似乎赚钱一直都不是一件难事。在他还是初中生的时候,就靠兜售自己编写的软件赚了300元。之后又开始给电脑报写稿子赚稿费,先后共写了15篇,又赚了3000元。

这3300元一直原封不动存放在戴志康的储钱罐里,舍不得花掉一分钱。等戴志康到了2003年上大三时,他已经可以靠卖他自己研发的“Discuz!”挣钱了。2004年,当他背着电脑独闯北京的时候,身上已有了几十万元的积蓄。现在的这个公司就是用他在大学里挖得的“第一桶金”注册成立的。

“对我来说,赚钱很容易。给我5年的时间,我的公司会成为最好的互联网公司,公司做好了,也许我要把它出售,30岁就退休,去享受生活,开飞机,租游艇、买海岛。40岁转行当老师,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帮助他们成功。一生成功一两次就够了。”这就是戴志康的人生规划。

财富精点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用最有效的方式去获得最大的财富,利用财富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去享受生活。

李想的理想

李想的泡泡网是一家从事电脑硬件、个人和办公数码产品的信息服务网站。6年前,在石家庄某中学读高三的李想没有对未来做过多谋划,只做了一个简单的决定:不参加高考。李想平时的考试成绩在班上居于末段,把升学率看得很重的老师没有反对。

李想第一次接触电脑是在初一时,他立即着了迷,不想再学之前喜欢的美术。妈妈也不强迫,尽管学校搞美术的朋友认为李想很有美术感,但妈妈并没有答应他要买电脑的央求。李想生气地说妈妈没文化,还偷偷地哭了。

到了高一,李想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电脑。他清楚地记得当时花了8000多元,并且是按自己要求的配置攒的一台机器。当时只能拨号上网,李想的月均上网费用为七八百元,花的都是自己的钱。这个钱是他给计算机专业报刊写稿,谈自己在计算机硬件产品运用上的感受而得的稿费,“我从小作文就好,写稿不困难。”李想这样说道。

高三时,李想搞了“显卡之家”的网站,每天花费7~8小时,更顾不上课程学习了,他已经明确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以及将来要做什么。班主任也知道他懂电脑,曾让他给石家庄某医院装过电脑,认为他是“为电脑而生的”。

李想坚持自己的主张:“妈妈,你不懂,如果上大学,我这网站就死了。我还要挣钱,网站不往商业方向发展不行。”看儿子如此坚持,母亲放弃了自己的想法,不过要求他好好学习。

1999年,李想的个人网站靠送上门来的网络广告就赚了10万元,这一年高中毕业,成绩平平,李想放弃了上大学而直接创业。2002年,李想告别父母,从石家庄来到北京,招兵买马,开始“正式的商业运作”自此,PCPOP的广告销售每年以10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5年,又从IT产品向汽车业扩张。今天,当初红火一时的小熊在线、走入中关村等网站要么止步不前、要么销声匿迹,领先的中关村在线和太平洋在线都背靠大媒体或大卖场资源,而势头最劲的PCPOP单纯靠内生性增长取得了不凡的业绩。

泡泡网2006年规模几经扩展,人数从不足50人到80人,又到100人,目前超过了110人,预计将发展到180人。700平方米的空间已经无法容纳,公司的发展也到了需要注意商务形象的阶段。

财富精点

80后,做事情比较果断,但在性格上有些浮躁,且在困难面前不能坚持。即使是像李想这样的成功人士都有这些通病,而他们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修正自己,保持自己清晰的头脑。

初中文凭也能当总裁

1999年,北京育英中学出了一回“百年不遇”的尴尬。一个叫茅侃侃的高一男生地理会考不及格,补考,再不及格。按国家政策,他没有考大学的资格了。年级主任为此头发都急白了一茬,居然出了这种人!

茅侃侃同学瘦得像一根竹竿,脸色青黑,打扮嘻哈。每天睡4小时,或者两天连着只睡8小时。那几年都是这么过的:早上5点半起床,骑车10分钟去学校埋头苦干,把当天作业全部消灭掉。上课的时候就心里琢磨晚上的事儿。下午5点半放学回家,吃完饭就一个人闷在小屋里弄电脑,一直到12点。初一时瀛海威时空已经上线,他申请做了一个程序论坛的斑竹,最让他兴奋的事就是想出各种招儿去维持论坛的发展。周末就组织活动,把论坛的人招呼到一块儿聊天。那时候,茅侃侃带着校队横扫北京市的计算机比赛,遇不到对手。初三又迷上了山地车,每天放学后玩山地车到晚上8点,然后再弄电脑,到凌晨2点。

茅侃侃的思维习惯和行事作风就是在这个阶段成型的。他基本不跟同龄人打交道,网上打交道的人都比他大七八岁。一块儿玩山地车的人也多是有工作的青年人,大家谈的东西就是要做什么样的生意,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很实际。除了那些表面化的嘻哈打扮,茅侃侃的思维和行为要比实际年龄老到得多。好多网友在见他以后,怎么也不相信跟自己网上聊天的竟然是个17岁的小男孩!

2000年,他连着取得了微软和思科的计算机认证,拿着这两个招牌在一家网站谋了个月薪3600元的职位。接下来的3年里,他足足换了十几份工作!从小网站、游戏公司、电视台、一直换到政府事业单位;从研发、策划、市场、宣传一直做到节目制作;还自己开了家公司,给人家外包研发项目。这些年真是吃尽了苦头,把自己积蓄的20多万元都当学费赔了进去,当然也见识到了各行各业、各阶层的“道道”。

2004年年底,茅侃侃又一次碰上一个曾经合作过的国有企业老板。当年为他做项目,从后台数据处理到市场推广策划,效果超出了老板的预料。这一回茅侃侃把闷在心里想了一年的Majoy项目跟他交流:把网络游戏搬到线下、模仿其后台数据运行,但用实景、由玩家实际扮演。两个人一拍即合,茅侃侃以智力入股他的公司,双方正式运营Majoy,对方予以3亿元投资,预计Majoy累计投资将达到30亿元人民币,茅侃侃为现任总裁。

财富精点

“80后”年纪小,还难以做到通盘的权衡利弊,所以只要一个机会来了,别管好坏,就冲上去通通拿住。换一种环境,过一种体验,这不就是年轻人该干的事吗?

姚之商业

2006年9月12日,在烛光下,在亲人的陪伴和祝福声中,姚明度过了他26周岁的生日。22岁,一个青涩的少年腼腆地步入NBA;26岁,这位少年已经成为NBA赛场上的超级巨星。4年的光阴,有艰辛、有汗水,更有喜悦和收获;4年的光阴,在汗水的背后是巨大的荣誉和财富。围绕着姚明,他的生活、他的事业,他拥有了很多属于自己的东西。

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哪位运动员能像姚明一样体现出如此大的商业价值,而且这个商业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国内,更是在全世界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为此,不少人戏称姚明是中国最大的一宗个人出口商品。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2003年10月,当锐步与姚明签下了一份长期合同,锐步在纽约证交所的股票当日收盘时,上涨了51美分。这不难看出姚明对品牌商的影响和诱惑力。

当然,姚明的商业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这一处。从姚明作为状元秀进入NBA的那一刻开始,4年的商业开发,姚明在品牌代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苹果电脑、VISA信用卡、中国联通、百事可乐、佳得乐、SORRENT手机游戏、锐步、麦当劳、豪雅表……还有上百家国际知名大品牌拿着广告订单挥舞着巨额支票翘首等待着姚明去签字。

当姚明以首轮第一顺位的身份进军NBA的那一刻,就连姚明自己也不敢想像他自己会有这么大的商业价值,他也没有想到,自己能够被打造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状元秀。从2002年进入NBA,姚明无论是在赛场上的表现,还是商业领域获得的成功,在个人的汗水与付出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包括姚明父母在内姚之队的后勤保障和商业运作的功劳。或许换言之,没有姚之队的工作,今天的姚明也就没有如此的轰动效应。

看看姚之队的成员,其中包括经纪人、市场专家、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研究生等10多人。他们用最专业的市场推广和个人品牌运作让姚明的商业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被誉为营销姚明“Team Yao”的总指挥章明基先生说:“我们在为姚明选择合作方时,把关是非常严格的。我们认为姚明代表的形象应该是那种勤奋加上智慧的感觉。”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姚明获得了个人商业价值的巨大成功。

财富精点

“姚明”这个名字更像是一个不同凡响的时代标志,一个“中国制造”的高端品牌。事实上姚明真正的商业价值用钞票是无法衡量的,但实际结果是只要签姚明,那就意味着成功。没有哪个品牌会嫌自己太火,所以都迫不及待地去签姚明。

郑立:志立则气盛

在163888翻唱网CEO郑立眼里,父亲是个有前瞻性的人。小学时想买台学习机,父亲就给买台电脑,说学习机只是过渡产品,没意思,要买就买电脑。创业的时候想做互联网,周围的人都不知道这个东西,郑立担心没有前景,父亲说,互联网这个东西,肯定是有前景的。

父亲把“立志”的“立”字作为儿子的名字。志立则气盛,郑立从小就知道,自己将来要成就一番事业。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加上家庭成分问题对父亲造成的伤害,郑立对名分之类的东西天生反感。

从小就成绩不好,喜欢在街坊间打闹戏耍捣蛋,四川话就叫“街娃”。1998年高中毕业时成绩平平,也期望早点读完大学快点干正事,就考了个专科。毕业后,在电脑城做过几个月最底层的维修工,拿着一把螺丝刀,挨家挨户地敲门:“你要不要修电脑?”不为什么,就想体验一把生活。

2002年,郑立在网上结识了“香香”那个把翻唱歌曲在网上发送的“网络小天后”郑立总觉得,还是学生的香香跟那些高高在上的大明星唱歌没什么区别。一般人成名的途径太隐秘太漫长,为什么不可以通过网络把它缩短,让它透明呢?

郑立当即拉来了王豫华、吴佳俊、辜陶这3个儿时的玩伴,把自己为人制作宠物网站挣到的2000块钱投资成立163888重庆翻唱网。香香成了163888,也是全中国第一个“网络签约歌手”次年,香香与传统唱片商正式签约,而后红遍中国。2003年,他们通过向用户收取60元的会员费实现赢利。2004年,《老鼠爱大米》在163888上首发,IDG注资。今天,163888拥有300多万注册会员、几百万翻唱和原创歌曲上传量、占有中国网络音乐总量的70%,继香香之后,成功推出东来东往、蒲洋、十八梯歌手。

创业的几年,4个人挤在一间6平方米的小屋里,摆了两张床,门都没法完全打开。每个月除了房租500元,网费100元,剩下的才是饭钱,一般就600元。盒饭是路边摊按时送来的,米饭像沙子,在冬天,肥腻的回锅肉就冻成了一坨猪油。

挨惯了苦日子,即使心气再高,即使后来再成功,几个小伙子身上总也有洗刷不掉的质朴。在163888重庆总部,最显眼之处挂着一幅大字。王豫华说,这八个字就是提炼出来的心得,要靠它去走未来的路,去凝聚越来越壮大的团队。这八个字就是“天道酬勤,勤能补拙”。

财富精点

郑立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互联网改变了音乐生产和传播方式后,首先意识到平民网络音乐的巨大商机。

赵宁这样开始创业

23岁的赵宁是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玩电脑的,那时候家里买了一台486DX66多媒体电脑,从那时开始,他就对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到了初三,赵宁就开始攒电脑了。从那时起,他就对硬件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开始把个人网站做成硬件网站。最早的名字叫“我爱中关村”上了高中后,赵宁看了满大街都是什么。com的广告,感到已经进入了。com时代,于是他在2000年7月为网站注册了顶级域名zgcboy。com(中关村男孩)。

赵宁本来打算上大学就开始对网站进行商业化运作,可是他所上的北京联合大学大一在廊坊东方大学城上学,没有时间做这项工作。无奈只能在大一快结束时才开始做准备工作,一边从网上招募人员,一边准备开公司。他准备以10万元注册一个公司,总投资10多万元,然后召集一块创业的人员,每个人不给多少工资,只给一点饭费,等公司赢利后按劳所得的分配原则来分配股份,他占51%,剩下的分给大家。刚开始召集了4个人一块做,隔两天去趟中关村拍上几条行情。后来发现这样做不行,现在网站竞争太激烈了,这样少的内容不会吸引别人的。那时候赵宁就决定要休学创业,一边上学一边工作肯定是不行的。当时网站已经有全职8人,兼职2人了。

因为事情太多,赵宁的职务有:站长、总编辑,具体负责网站制作与维护、服务器维护、行政事务、财会事务、跑业务、见客户。那时候网站还需要改版,换网站程序,虽然赵宁还没有学过什么网站技术,但自己也要硬着头皮做好。网站的程序有很多BUG,他只学过一点C语言、C++,但也要努力地熟悉ASP程序,修改程序的BUG。同时他又要去跑注册公司的事情,由于没有注册过公司的经验,还跑了不少弯路。

2003年10月30日,北京华宁远志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2月14日赵宁在学校申请的休学被学校批准了,他是北京联合大学第一个因为创业休学的人,不过学校的老师、校长还是非常支持他创业的。

刚开始赵宁创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但是他认为这不要紧。他的原则就是发现问题就马上解决。如今的赵宁已经身价过亿。

财富精点

青年创业,如果有非常成熟的项目,并且有很大赢利空间,自身又有一定能力,可以考虑尽快进入市场。

My See总裁的第一桶金

My See总裁高燃的第一桶金来得有些传奇色彩。

2003年夏天,清华大学新闻系本科毕业的高燃在央视节目里第一次看到了江苏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蒋锡培是一个非常朴实的人,高燃想找机会认识他。没几天,高燃就在校园里遇到了来讲课的蒋锡培。其实蒋锡培早就听说过高燃,他因为家里穷而没有上高中、且又是第一个从中专直接考进清华本科的人,上过杂志。

高燃想在电子商务里发展,做了一个商业计划,给了蒋锡培。当时蒋锡培在吉林长春出席团中央组织的会议,高燃下午得知,随即站了一夜火车,第二天凌晨到了长春,双手递上计划。蒋锡培说,要干一番事业,信心和决心太珍贵了。

蒋锡培认为这个行业有机会,同时,他看好这个年轻人。两小时以后一个口头协议达成了:蒋锡培出资1000万元占65%股份,高燃以智力出资占35%。高燃笑开了花,跳了起来。第二天回北京,找来清华自动化系的几个博士,组成了一个团队。

当年6月,蒋锡培一个电话把高燃召去江苏开董事会。要正式决策了,十几个董事、七个监事围成半个圆桌,高燃一个人坐在另一头。反对意见太多了,在20多个人当中,上了年纪的董事全部反对,专家学者身份的人也全部反对,他们断定没有赢的机会,因为计划中有着即使到了今天高燃自己都无法自圆其说的矛盾。只有3个人支持,蒋锡培、一个同样毕业于清华的副总裁、一个女董事,这3个人恰恰是跟高燃私下里熟识的人。还有高燃,一个人坐在桌子的一头“近乎疯狂”地反抗。

下午,董事会闭门研究,高燃回宾馆休息。他心里明白,基本没戏了。1000万元不是小数目,蒋锡培不敢一个人拍板,毕竟寡不敌众。高燃准备好“跟他各走各路”了。

晚上10点,蒋锡培把高燃带到餐厅,要了白粥和咸菜,自己一口气喝了5碗。高燃呆坐着。蒋锡培终于开口了:“高燃,你这个人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高燃听出了话外之音,就开始只顾喝粥,不去看这个就要拒绝自己的人。蒋锡培接着说,这个项目风险太大,我们不能同意;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个项目,但是……后面的话高燃也没听进去,脑袋里嗡嗡响。他又一次几乎绝望了,但却还是要搏一把。

“你害了我!”高燃大声说。蒋锡培显然有一点震惊。高燃不理他,只顾说:“我家里还有几个弟兄,回去怎么交代?”……“当时就有很多人要投我这个项目,就因为跟你关系好,我才过来。马上就毕业了,我的团队没建起来,渠道没建起来,怎么办?”这些说辞,高燃下午在宾馆里已经想好了。

可出乎意料的是蒋锡培最终答应给他100万元。离别的时候,蒋锡培拍着他的肩膀,说了一句这个年轻人会记下一辈子的话:“这个项目是有非常大的风险,但你这个人是没有风险的。”

直到今天,高燃都不太明白蒋锡培当时是怎么想的。

高燃的电子商务计划果然失败了,几个创业伙伴也在半年后各奔前程。2005年2月,高燃遇到了当年的清华同学邓迪,两个人合并了公司,创立My See。com。8个月后融进了几百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今天,高燃和邓迪管理着100多人的团队。蒋锡培在这个过程中追加了100万元,总共200万元的投资在今天增值了至少10倍。

一年半之后,蒋锡培向《中国企业家》袒露了他当年投资高燃的真实想法:

“项目即使失败对他也有很大的帮助,而100万元的损失对我而言并不大;但这个人终究能成功,我也终能获得回报。他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把握机会,而有些人,即使面前有机会也不知道去把握。如果没有这100万元,他一样会成功,只是迟早而已。”

财富精点

如果我能最终成功,最重要的肯定是因为我的理想。这个理想非常大,99%是完成不了的,明知道它不可为,所以会付出格外的努力。

——高燃

刘琦开想动、敢动、愿意动

刘琦开2001年9月考入重庆工学院,就读于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大学阶段开始在网上寻觅商机,自2003年7月为上海市浦东管材做成第一笔外贸生意后,到2005年年底,已在网上累计销售管材300万美元。后组建网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出任总经理,致力于重庆地区摩托外贸及网站建设。

步入大学,刘琦开在对新校园、新环境的热忱渐渐冷漠后,逐渐迷上了泡图书馆、泡网吧。他兴趣广泛,除了经济类书籍,文学、历史、艺术等范畴也兼收并蓄,为他日后塑造坚强的意志和淳朴的品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03年春节,回上海过年的刘琦开认识了广东斯派涂料有限公司驻上海的代理商陈明杰先生。陈明杰从商20余年,积累了大量市场运作的经验,求知欲极强的刘琦开天天缠着他讨教商战经验。陈明杰也毫不吝惜,俨然以老师自居,给予了刘琦开很多点拨,并怂恿他弄一批油漆到重庆赚取差价。

刘琦开是一个做事果断的人,他说干就干。然而初出茅庐的他遭遇了“非典”一劫,铁路禁运。油漆无法运到重庆,赚取差价就成了一个泡影。

这一次失利对刘琦开的打击是沉重的,但他并没有一蹶不振。他仔细分析了自己失利的原因,虽然看上去这次失利是因为不可抗拒的因素,但换作一个成熟的商家,绝对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这次失利,也给刘琦开上了生动的一课。

回到学校的刘琦开,开始对自己的个人情况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他拥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等,这是他的优势,劣势在于没有多少可供创业的资本。他开始谋划走一条代理营销的路。

2003年暑假,刘琦开意气风发地回到了上海。经过多方打探,他得知一私营小钢管厂——浦东管材近期资金周转困难,经营举步维艰。刘琦开找到该厂主管市场营销的邓树林副厂长,展示了自己在市场营销领域的才华,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他允许自己为该厂代销产品。

回到家里,刘琦开守在电脑前寸步不离,密切关注世界各地钢管交易动态。7月16日,刘琦开看到了一条求购信息,新加坡多美哥房地产开发公司求购特价钢管3吨。刘琦开怦然心动,立马在键盘上敲出了一封信,附上浦东管材相关资料及产品实物的扫描图片,发送了过去。7月18日,多美哥公司回函呈示了公司的相关资料,并商讨交易事宜。刘琦开马不停蹄地赶到浦东管材厂,找到邓树林副厂长,准备外贸的相关手续……8月5日,3吨钢管的交易款项打入浦东管材厂的账户。钢管外贸的利润率是6%~12%,这一笔生意,刘琦开赚了600美元,真正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邓树林副厂长也不由得对这个稚气未脱的大学生刮目相看。

首战告捷,刘琦开没有丝毫懈怠,相反更加勤奋地在网上寻找商机。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一些紧缺钢管的公司逐渐与刘琦开取得了联系。刘琦开坐镇家中,遥控指挥,短短一个暑假,轻轻松松完成了6万美元的钢管交易。

9月3日,返校在即的刘琦开接到了浦东管材厂任命其为海外总代理的通知,他这个海外总代理就带着一个笔记本电脑走马上任了。对钢管生意驾轻就熟的刘琦开,2003年签订了50多万美元的订单。2004年,他进一步对客户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一举签订了200多万美元的订单。不知不觉中,刘琦开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翁。

财富精点

世界上本没有大事,所谓大事都是一件件小事情组成的,只要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大事也就随之诞生了。

后记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许多人的默默贡献,闪耀的是集体的智慧。其中铭刻着许多艰辛的付出,凝结着许多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本书在策划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怀与帮助,及许多老师和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以下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致以诚挚的谢意:欧阳勇富、廉勇、欧红梅、周珊、张艳红、但佳玉、杨艳丽、柳絮恒、赵一、赵红瑾、齐红霞、齐艳杰、陆晓飞、赵广娜、王非庶、李淑敏、李海霞、李秀敏、王杰、张保文、熊永鑫、李亚莉、于心愿、蒙明炬、何瑞欣、杜莉萍、李卫平、李敏、梁素娟、许庆元、罗婷婷、尹娜、张璐璐、王巧、许长荣、王娟、郭亚维、王爱民。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和作品,从中得到了不少启悟,也汲取了其中的智慧精华,谨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因为有了大家的努力,才有了本书的诞生。凡被本书选用的材料,我们都将按出版法有关规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但因为有的作者通信地址不详,尚未取得联系。敬请您见到本书后及时函告您的详细信息,我们会尽快办理相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