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教出会处世的孩子
15603000000050

第50章 怎样教孩子学会分享

远远只有5岁,小小年龄就特别自私。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从来都是他一人独占,不允许别人碰;妈妈带他出去玩,碰到小伙伴时,他自己带的吃的或玩具,从来不与小伙伴分享。别的小朋友到他家来玩,远远也不允许人家碰自己的玩具;如果妈妈强制,他就会哭闹不止。为了培养远远与人分享的习惯,妈妈买了水果,让他先给爷爷奶奶,但是效果并不好。为此,妈妈感到担心:小孩子从小就养成这样一种自私的品行,对他将来肯定有不好的影响。

这位妈妈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生活里常常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的小朋友玩;有的孩子在玩耍中毫不客气地拆掉伙伴搭建的积木,去按自己的意愿、设想搭建,无视别人的存在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这些都是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

不过,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是一个必经过程。按照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对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来说,让他建立分享的概念,还为时过早,因为他还处在一个从内在出发,去知觉这个世界的阶段。这个时候让孩子去分享、去给予,孩子必然不愿意,也必须不愿意。这个不愿意是一个自然的不愿意,它并不涉及品行问题,更不是自私。因为他的心理发展只达到这个水平,他不能理解分享这个概念,他跟外界是没有边界的,即: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不知道哪些东西是自己的权利,属于自己的范畴。但是,如果孩子到了五六岁还表现得这样“自私”,就应该找其他原因了。

孩子产生“自我中心”的心理,大多数根源于父母的私爱和溺爱。为了不让孩子的爱心枯竭、泯灭,家长不仅要爱孩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爱。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用这种爱培养出来的儿童不肯把爱心献一点儿给别人。因此,父母在爱孩子的时候,应该教孩子学会与人分享。

一、逐步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这就是分享的力量。分享能够让人减少痛苦,获得快乐。一个人在生活中需要与人分享自己的痛苦和快乐。

为了让孩子从小养成分享的习惯,家长不要性急,要逐步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可分为以下三步走。

1.确认

就是让孩子确认什么是自己的,尤其是3岁的孩子,正在把自己和父母分开,建立一个自我意识。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开始确认哪些是自己的东西,是自己可以支配的。这样有利于培养起正确的物权意识。对其以后的成长非常重要。

2.交换

对于3岁以内的幼儿,让他去分享,他是不愿意的。因为在他看来,东西拿出去就丢了,他不懂借和还。因此,作为家长,多让孩子与小伙伴交换玩具玩,玩完了,就还回去;小朋友玩完了也会还回来。这样多体验几次,他就会知道,借出去的东西可以还回来,他就愿意与别的小朋友分享了。

3.合作

孩子四五岁左右,就让他与小伙伴一起合作玩耍。比如: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的家长合买一套玩具,让孩子意识到只有大家合作才可以玩。或者让几个孩子一起玩扮演角色的游戏,在互相配合中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家长要通过这些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事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二、从家庭生活做起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待生活、对待周围人的态度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因此,家长要为孩子塑造一些正面的形象。比如,当全家人在一起吃水果时,妈妈可以有意识地把水果与爸爸分享,和孩子分享;同时也告诉孩子,可以把他自己手中的水果和爸爸、妈妈分享,并夸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使他体验到一种积极、快乐的情绪。平时,家长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有意义的事讲给孩子听,让他们一起分享快乐和忧伤,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分享。慢慢地,孩子也会把学校中或同伴玩耍时发生的高兴的事、新奇的事讲给大人听。

三、学会分享孩子的东西

培养孩子的分享习惯,对于许多父母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自己首先要学会与孩子分享,成为与孩子分享的伙伴、让孩子分享的对象。在家里,可以让孩子为家人分苹果、分橘子等,教给他先分给爷爷、奶奶等长辈,再分给爸爸、妈妈,然后才分给自己。在这种分东西的过程当中,孩子不仅学会了与人分享,而且明白了应该尊敬长辈、关心父母。

然而,一些父母宁可自己受苦也不愿让孩子吃苦,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尽数都往孩子面前堆。虽然他们也担心孩子会发展为不关心别人的孩子,但在行为上却不会与孩子分享。更有甚者,孩子诚心诚意请父母一块吃东西,父母却推辞说:“你吃,妈妈不吃!”甚至斥责孩子:“让你吃你就吃,装什么样子?”就这样,孩子与人分享的好意被父母给扼杀了。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会与人谦让与分享了。

四、让孩子与小朋友们交换玩具

有的孩子愿意在别人家玩人家的玩具,但是让他拿出自己的玩具,他就不乐意了。如果是这种情况,父母在小朋友到家里玩之前,允许孩子决定哪些特殊的玩具不给小朋友玩,给孩子保留一点空间,能让他更容易放松。让孩子挑选几样他愿意让别人玩的玩具,告诉他不要担心玩具被弄坏。这样当他无条件地与别人分享东西时,他能感到自己对这些东西仍有控制力,它们还是属于自己的。

五、不要强迫孩子

孩子的分享行为必须是一种自觉行为,通过分享来达到体验良好情绪的目的。如果是成人强迫孩子进行分享,孩子体验到的是一种不好的情绪。所以,在孩子不愿意进行分享的时候,父母要及时观察原因,如果是因为物品数量缺乏,或者物品对孩子有特殊的意义,应理解孩子,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如果你能够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分享,那我真是太高兴了;如果你不愿意,我想是因为这种东西对你太珍贵了。当你有更多的时候,你会很高兴与小朋友分享的,是不是呢?”也有的孩子不愿意与人分享是因为他自我中心意识的限制,会认为“我为什么要给别人呢”?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就要理解孩子这种思维限制,通过具体事实来引导孩子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