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村卫生与保健知识读本
15608800000040

第40章 做好仔猪传染病的预防

猪是农村家庭饲养的最常见的家畜,因为养猪能给农民家庭常来可观的收入,并卫饲养方法也比较简单。

在养猪的过程中,很重要的工作便是预防猪染上传染病。众所周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是猪病防治的方针。正像俗话说的那样:“光养不防,来病难搪”“养猪不防疫,瞎忙白费力”。“养”是把猪养好,增强猪体抵抗一般病原体侵袭的能力。“防”是抓好仔猪防疫工作,使机体建立起特异性免疫力,经常处于免疫状态。因此,养好仔猪,提高其对疾病的抵抗力,是预防传染病最主动、最积极和最有效的措施。

(1)增强仔猪抗病力

仔猪发病与否,同个体的抗病能力有着密切关系。凡是生长发育良好、体质健壮的仔猪,对病原微生物的侵袭都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当仔猪体弱或健康状况转坏时,抗病力相应就减弱。因此,除抓好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使仔猪先天发育良好外,生后,还要养好泌乳母猪,使之乳足乳好,让仔猪吃饱、吃好。在此基础上,要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对仔猪要早开食,适时补料,建立良好的条件反射,使仔猪能及早大量采食仔猪料,并要注意仔猪料的全价配合和营养完善。

仔猪的健康程度和抗病力与环境条件关系极大。环境条件适宜,仔猪抗病力强,环境条件不好,尤其是不稳定,时好时坏,则仔猪易感性增高。要给仔猪创造一个温暖、适宜、稳定的生活环境。冬天,最好有保温小圈,夏天要防暑降温。这是仔猪正常生长发育、健康无病的必要条件。

严把“病从口入”关。要注意饲养和饮水卫生,饮喂用具要常刷洗、消毒。饮水最好用自动饮水器,严禁喂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和骤变饲料,变料一定要有3~5天的过渡。

(2)加强检疫工作

自繁自养是一项防止从外地买猪、将疫情“招买引入”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凡是坚持自繁自养的场家和地区,很少发生传染病。作为一个场家,最好兼养种猪和肉猪,自供猪苗。作为一个地区,如县、乡镇、村屯等,可以形成养种猪和养肉猪专业化分工的联合体,这样,也可杜绝疫情的引入。

进行品种调配或补充猪源,需要外引猪时,必须了解当地疫情,应从健康群内引猪。外引猪时,一定要进行严格检疫。引入猪后,要隔离饲养30天以上,确认无病后,才能和原有猪混群,以防传播疫病。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一些新上马的场家,盲目扩群,在短期内从几个市场上买猪,是最危险的做法。尽管买进后,重新打了预防针,但有的正处于潜伏期,可能仍有大量猪发病,严重的会导致“全军覆没”。

(3)搞好免疫预防

预防接种是防治仔猪传染病的发生、确保猪群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仔猪注射或接种疫苗后,能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使仔猪在一定时间内不被传染病所传染。

(4)进行药物预防

按饲料法规要求,可在仔猪饲粮中添加某些抗生素、抑菌剂、中草药等,起到防病健体作用。

也有的在多病季节或应激条件下,增加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给量,可提高仔猪免疫力。但增加给量应按说明书给,否则超量也会引起中毒。

(5)搞好圈舍消毒

对分娩栏、育仔栏,于进猪前后都要清圈消毒。清圈消毒是消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染源和预防疫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

一般先将粪便清除到舍外堆积,用泥封或塑料薄膜覆盖,经15~30天,利用生物热发酵,可有效地杀灭粪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虫卵。粪便经无害处理后,可作肥料利用。

猪场及各栋猪舍入口处都应设有消毒设施,非猪场人员谢绝入内。饲养管理人员出入,要严格换鞋、更衣、消毒。

猪场内,禁吃场外猪肉,不得随意剖检病死猪,应到指定地点剖检,然后用塑料布包裹深埋或烧毁,绝不能擅自食用。要搞好灭鼠、灭蚊子等消灭中间宿主的工作。

(6)加强巡视和疫病监察

对猪群疾病与疫病,尤其是仔猪,要加强监察、预防和治疗工作。平时早晚、进食前后和排粪前后,要加强对猪群和仔猪的观察,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和防止疫病的发展。

发现严重的法定传染病,必须立即封锁猪场,上报有关部门,按规定进行处理。这对维护本地区猪群健康和防止疫病的传播是相当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