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村卫生与保健知识读本
15608800000042

第42章 饲养牛羊要预防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又叫布氏菌病,是布鲁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它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在我国大部分省、区都可以见到,在内蒙古、东北、西北牧区较多发生。

布氏杆菌病可发生在耕牛、山羊、绵羊和猪身上,但最易感染的牲畜是奶牛,而且很容易通过牛奶传染给人。奶牛患病后的主要表现是流产或死胎,所以又叫传染性流产,并常引起子宫炎;公牛被感染后发生睾丸炎,而影响生殖能力。

牧民在处理母牛流产、屠宰或处理病畜尸体时不慎接触了带有病菌的流产胎儿、羊水、胎盘、血液、尿液等都可以得病。另外,直接喝没有经过消毒的病畜乳品也可以感染布鲁杆菌。

一旦得病后,患者先是感觉疲倦、头痛、浑身疼痛,1~2个星期后,体温升高,发热几天后体温降至正常,隔几天后再次发起烧来,发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好像是波浪一样,所以称为波状热。当然,也有些患者是持续发低烧或者不规则发烧的。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逐渐消瘦,少数患者还会发生胸膜炎、关节炎、脊椎炎、皮肤感染、睾丸炎等。

由于该病病情非常顽固,很难治好,使患者生活、工作能力下降,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因此,为了保护人畜健康,在家畜饲养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布氏杆菌病的预防和控制。

预防布氏杆菌病要从饲养管理和个人防护两个方面做起。

(1)在饲养管理方面

从饲养管理方面要做到:

接受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的管理,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布氏杆菌病的检疫监测。

一旦检出病牛,应立即按照有关要求把病畜处死,深埋。

引进奶牛必须了解产地疫情,坚决不从“布病”疫区引进奶牛。对非疫区的奶牛,购买时也一定要当地动物防疫部门近1个月内的检疫证明。新奶牛运回后,仍应隔离至少3个月,并经再次检疫证明是无病者,才能转入大群饲养。

对饲养场内的工作人员,每年定期进行1~2次健康检查,发现有病患者要立刻调出并给予治疗。同时对牛群进行全面检查。

保持牛场内环境卫生并定期进行消毒。

(2)在个人防护方面

在个人防护上要注意:

凡是在疫区从事放牧、配种、饲养等密切接触家畜的人员,屠宰病畜、病畜产品加工人员和从事“布病”防治、科研人员,都要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

集体畜群要在村外饲养,村民自留畜一定要圈养,做到人畜分居。

饲养、生产单位和个人应负责管理好牲畜、粪便及水源,严格按卫生要求处理病畜流产物,做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不吃生肉,乳类一定要煮熟后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