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中毒是指在使用或接触农药过程中,农药进入人体的量超出了正常的忍受量,使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出现生理失调,病理改变等中毒症状。
农药中毒的类型依中毒后人体所受损害程度的不同,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中毒三类。依中毒症状反应快慢,可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三类。
一次性经口、吸入或经皮接触一定剂量的农药后,或在短时间内由于大量农药的迅速作用,在24小时内就表现出中毒症状的称为急性中毒。接触农药后48小时内出现中毒症状的称为亚急性中毒。接触农药量较小,但连续不断在人体内积累,逐渐表现出中毒症状的称为慢性中毒。慢性中毒发病慢,症状与普通疾病相似,往往不容易诊断。
依接触农药的场所不同,农药中毒又可分为生产性中毒和非生产性中毒。生产性中毒是指人们在生产、运输、销售、保管和使用农药过程中,缺少安全预防措施,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而发生的中毒。非生产性中毒是指在生活中因接触农药发生的中毒。
(1)容易造成生产性农药中毒的情况
在生产中使用农药应了解如下常识:
使用农药时,违反操作规程,没有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用手直接搅拌药液等。
配药时麻痹大意,手脚接触药剂或药液溅到皮肤上,没有及时用清水和肥皂清洗;在下风向配药,吸入农药粉粒或蒸气过多。
任意提高使用浓度,用药浓度过高,增加了中毒的机会,同时还容易造成药害。
施药方法不正确。逆风喷药,以至于药剂吹到身上或吸进农药粉粒和雾滴。
配药和施药人员没有安全防护措施。操作时不穿长衣长裤和鞋子、不戴口罩和塑料手套,甚至赤足露背。被药水打湿衣服没有及时更换,在喷药后未经清水、肥皂洗手洗脸就吃东西、喝水或吸烟等。
高温天气连续施药。气温过高,药剂挥发性较大,增加施药人员吸入药剂的量;连续施药时间过长,经皮肤和呼吸道进入的药量也会增多。
喷雾器漏水、渗水或喷头堵塞时,直接用手拧或直接用嘴吹。
施药人员为儿童、老年人、“三期”妇女、体弱多病、皮肤破损、精神不正常、对农药过敏或中毒后尚未复原者等。
误入刚施药不久的田间进行农事操作,皮肤沾染药剂或吸入药剂挥发的蒸气。
对农药的毒性重视不够,将高毒农药作为低毒农药使用。
(2)容易造成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情况
在非生产的时候,也要做到正确贮放、运输和使用农药,防中毒事件发生。
对剧毒和高毒农药保管不善、标志不清,易造成误服误食。
将装过农药的空瓶、空罐、空箱和塑料袋用来装油、放酒或存放其他食品。
误食用农药拌过的种子,或者食用喷施剧毒或高毒农药不久的瓜果蔬菜,或食用被农药毒死的家禽、家畜或水产品。
使用剧毒农药防治蚊子、跳蚤、体虱等家庭卫生害虫;更危险的是用来治人癣、疥疮等皮肤病。
饮用了被农药污染的水。
服农药自杀。
综上所述,容易引发农药中毒的情况很多,但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安全用药知识和管理不严。因此,只要我们在使用农药时,提高安全、科学的用药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预防措施,这些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