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剂型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剂型,如丸、散、膏、丹等;一类是现代剂型,如片剂、冲剂、胶囊剂和注射剂等。
传统剂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汤剂
将中药饮片加水煎煮,去渣取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汤药”。汤剂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古老剂型,具有吸收快、疗效迅速的特点,但也有煎煮麻烦、服用味苦等缺点。
(2)丸剂
丸剂又有蜜丸、水丸等之分。它是将药材研成细粉,分别用蜂蜜、淀粉糊或水等为赋形剂制成的药丸。丸剂服用、保存都比较方便。蜜丸中的蜂蜜不仅起了赋形剂的作用,尚有矫味和补益的功用,多用于慢性疾病患者服用,如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糊丸在体内崩解缓慢,适用于含有刺激性或毒性药物的方剂,如小金丹、西黄丸等。水丸颗粒较小便于服用,但服用量较大,如“香砂养胃丸”等。丸剂中还有一种改良剂型——浓缩丸,是将部分药物煎煮后,用其药汁与其余部分药粉混合制成的丸剂,如木瓜丸、舒肝止痛丸等。浓缩丸克服了以往水丸服用量较大的缺点。
(3)散剂
散剂制作简便,将药材研成细粉,混合均匀即可。散剂携带、服用都比较方便,但只适于药味及药量较少的药物。
(4)膏剂
膏剂分为内服与外服两种。内服药膏是药材煎炼成的黏稠的膏汁,多用于慢性病的调理药,如十全大补膏、益母草膏、秋梨膏等。外用膏剂常用的是膏药,用油类煎熬药物去渣取油,加入铅丹、白蜡等混合后摊在纸或布或皮子上,如尽人皆知的狗皮膏药。
(5)酒剂
酒剂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药酒”,是用白酒或黄酒浸泡药材,将其有效成分浸出,经过滤的澄清酒液。酒剂常用于体虚、风湿等症,如参茸酒、国公酒等。对酒精过敏者应慎用药酒。
近20年来,中药在传统剂型的基础上吸收了现代制药工艺及剂型的优点,制出了中药片剂、颗粒剂、糖浆剂、口服液、注射剂等新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