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的上岗执照
15610500000008

第8章 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好人

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好人,很多父母朋友听到这就会问:“这怎么回事啊,还得相信自己是个好人,难道孩子会觉得自己不是好人吗?”的确如此。

我到上海采访的时候,听一个著名的中学校长说,一个儿童心理学家到一个幼儿园去评选示范幼儿园,这个教授很有名,我认识,是曹子方教授。他进了幼儿园,发现黑板上写着所有小朋友的名字,大部分小朋友的名字边上都贴着小红花、红旗什么的,就5个小朋友名字边上啥也没有,他不理解,他就问小朋友:“小朋友,这5个小朋友的名字边上为什么什么都没有啊?”小朋友特有礼貌,背着手说:“老师奶奶,他们5个是坏蛋。”教授一听:一个班里就有5个坏蛋啊!我做了三十多年儿童教育工作,据我的经验,从幼儿园开始到中学,差不多每个班里至少有5个人被认为是坏蛋、坏孩子,其实他们完全是冤枉啊。

在讲到心理健康的时候,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一个逻辑关系,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健康人格有一个很重要的核心概念叫做自我概念,用我们通俗的话说就是,你认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就是什么样的人。你认为你是个好人,你就会像好人一样生活;你认为你是个坏人,你就会像坏人一样生活。所以父母和老师有一个神圣的责任,就是千方百计地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好人、是个聪明的人、是个有希望的人,这是最重要的教育的基石。

但是很多父母一着急就忘了,说孩子的话特别刻薄,好像千方百计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笨蛋。父母说:“我看你这个样子将来就是扫大街的料、就是进监狱的料。”你说你什么目的呢?孩子听了,真的相信自己是那样的料的话,你还有办法教育他吗?没办法了。所以说千万不能这么做,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绝对不能对孩子这样。

我到广州讲课,一个著名的小学校长陪我上街,我们俩聊起师生关系来,这个校长说:“孙先生,我给你讲一件我特难忘的事吧。”我说:“怎么了?”他就说起这件事:

那天我自己上街,我打出租车。我一上车,出租司机就斜着眼看我,看的我心发毛。

那个司机就问了:“你是干什么的?”

我说:“我是老师啊。”

那个司机说:“我最恨老师了,今天我之所以只能开车,都是老师害的。”

我说:“不会吧!”

他说:“我那个老师当年说我笨,挖苦我,他挖苦我自己就完了吧,还说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给扯到里边,所以害的我根本就没心学习,后来我考试也考不好,最后只能当司机开车了。我现在开着车在广州到处找这个老师,找到他我就撞死他。”

我就说:“我看你快40岁了吧。那个老师肯定没有坏心眼,他是恨铁不成钢啊!他肯定早忘了,你怎么还这么大仇恨呢?”

他说:“不,我可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他就对我不好,他就恨我、瞧不起我。”

我经常跟老师和父母们讲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善待我们的孩子,因为老师和父母都处在权威地位,你的一句话就有可能改变孩子命运。你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是好人,一定要做到这一点。当然,对孩子不能没有批评,我的一个观点: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作为老师,因为你处在权威地位,在孩子心目中你太高大了、你太有权威了,这个时候你的评判就影响他一生的发展。

我给大家讲一个我特别难忘的故事,就在我身边。大家都知道有一个著名的女作家叫毕淑敏,我们俩很熟,我叫她毕大姐。有一天她给我打电话说:“孙云晓啊,我的《心灵7游戏》出版了,要开座谈会,你能不能来评论评论哪?”我说:“毕大姐,我很愿意去,你放心吧,我很愿意去,因为我看了你的书,我有话要说。”

她是著名的作家,可是说话怯怯的、声音低低的,我知道她为什么这么说话,你们想都想像不出来。毕淑敏15岁的时候在北京某中学上学,个子高高的,爱唱歌。当时红五月歌咏比赛,孩子都爱唱歌,特别女孩子特爱过红五月,红五月还可以化化装。她在那儿唱歌,有个老师就在那儿边听边指挥,听着听着皱起眉头,觉得这个声音不对,就不指挥了,让他们唱,这个老师转到学生的后边,最后停在毕淑敏的身后。毕淑敏已经感觉到老师在她身后,就大声唱。

老师听完了转过来,说:“我明白了为什么这歌这么难听,都是因为你呀,毕淑敏,你这是什么嗓子,你还那么大声,又高又尖,这是什么歌,整个的一锅汤都被你一个老鼠屎给搞坏了。你个子怎么搞的,长那么高,也不协调。”然后老师就在那儿比比比、指指指,让毕淑敏羞的很。别人当众指点说你长得也不好、唱得也不好,走吧走吧,你不能在这儿唱了,你在这儿简直是搞坏。毕淑敏在众目睽睽之下就退出去了,这个打击多大啊!她很难过。

过了两天,她好不容易度过了两天的心理危机,正在那儿玩球,一个同学来了说:“毕淑敏,我找你半天,你怎么在这儿呢?”毕淑敏说:“什么事啊?”他说:“音乐老师叫你回去。”毕淑敏一听,心里还一乐,老师可能又想起我来了,让我回去唱,她还有点高兴就回去了。老师说:“你还站那儿,你知不知道,你要走了,另外那个男同学也得跟着你走,这个队伍少了两个人之后就很不整齐。但是我告诉你毕淑敏,你的声音太难听了,你在这儿唱歌只能张嘴不能出声,记住没记住!”这就是毕淑敏童年的经历。

毕淑敏说:“这个红五月歌咏比赛,他们男女生小合唱获奖了,但是我从此不敢唱歌。”她小学毕业的时候考唱歌,打死都唱不出来。老师着急地说:“听你声音唱歌没问题啊?”“老师,我就不能唱,无论如何不能唱。”还泪汪汪的。后来老师实在没办法,只好给她一个乐理的卷子,卷子答得很不错。上中学她还是不能唱歌,永远不能唱歌,她后来基本上不唱歌,见谁说话都这么怯怯的,她还是著名作家啊。

毕淑敏说:“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是当年被火红的铁烙的伤口到现在还冒着青烟。”这个伤害多深呀,它改变了一个人,我看了她的书才明白了。她现在给我打电话的声音都很小,不像我们平常人说的:“啊,云晓,你怎么样啊,能不能去啊?”底气很足,她不是,就是很小的声音。这就是童年的伤害,它有可能影响人的一生。所以我特别要忠告父母,你要千方百计地让孩子相信自己是好人。

我跟父母开玩笑说:“你回家之后,一定要去发现你孩子身上的优点,你能发现你孩子身上10个优点,你是优秀的父母;你能发现孩子身上5个优点,你是合格的父母;你要是一个优点都发现不了,那你就是不合格的父母,你该下岗了。”

现在我们讲到父母的上岗执照,世界上有无数个职业都需要持证上岗,司机有驾照,会计有会计证。父母是个多复杂的职业呀,不需要执照,他能不出问题吗?我提出五个基本要素:现代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我认为这个“五元家教法”就是父母的上岗执照。

有人说:“孙老师,你说话说得太过分了,我那孩子给你领来,你看看是不是全是缺点。”我说:“我做了三十三四年的教育,见过无数个孩子,我还没见过一个没有优点的孩子,不信我可以跟你打赌。你把你孩子领过来。”我一看,至少身体还不错吧,而且这孩子一定有很多优点,我不超过一分钟就能发现这孩子一个以上的优点。

我们一定要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明智的父母面对孩子的时候,首先是看到孩子的优点;不太明智的父母,满眼看到的都是缺点。明智的父母跟孩子说话,首先把孩子做对的事挑出来,先表扬他做对的事;不明智的父母一见孩子就说他做的不好的事。你想想看,你老说孩子缺点,孩子见了你就条件反射,一见了你就知道你要训他,一见了你就产生一种抵触,一见了你就产生戒备,这能有好的教育吗?不可能。所以说我们特别要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

毕淑敏还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因为我们俩都是中国作家协会的全国委员,开会的时候在一块儿聊天。她那天跟我说,有一个事特别令人感慨。

北京有一个五年级的男孩子回家说:“我再也不上学了,老师不喜欢我,同学也不喜欢我,上学真受罪,不想去了。”他妈妈一听:“我的天哪,你才五年级就不上学了,那你干吗?”她劝,儿子不听。这个妈妈就到处找专家咨询,“怎么办,我儿子不想上学,五年级不想上学了。”最后找到毕淑敏。

毕淑敏听了这个情况后,说:“这样吧,我给你开个处方。”因为毕淑敏当过军医,还读过心理学博士课程,她写了几笔递给这个妈妈。这个妈妈一看,哭笑不得,处方写:“这个孩子有病,需要表扬,表扬一个星期。”这个妈妈说:“这样的处方有什么用啊?”毕淑敏说:“你试试吧,可能有用。”

这个妈妈就拿着处方给老师看,老师一看就皱起眉头了,说:“这是什么意思,开的这是什么处方啊?”这个妈妈说:“军医开的。”这个老师说:“就你这儿子呀,有什么可表扬的。”这个妈妈说:“老师啊,您就发发慈悲吧,我这孩子是一点信心都没有了,您要再不鼓励鼓励他,他这个学上不下去了。”这个老师心肠不错,说:“那好吧,我试试看。”

星期一上课,一上课老师就看她的儿子,看来看去也没看出什么优点。老师想:瞎表扬吧,反正一星期嘛,就说某某同学今天上课很认真。他一听,哎哟,老师表扬我了,立刻腰板挺直,两眼放光,上课真得很认真。第二天老师上课又看她的儿子,还是看不出什么优点。老师想:瞎表扬吧,还有几天嘛,就说某某同学作业有进步。他一听,哎哟,作业有进步,写作业就特来劲。五天下来,这孩子变了一个人,爱上学、爱写作业,特别喜欢他们这个老师。

对小学生来说,老师要是摸一摸孩子的脑袋,就像活佛摸了顶一样,小孩就很兴奋,昂着头回家说:“妈妈,今天老师摸我脑袋了。”老师再一高兴再亲他一下,小孩回家能不洗脸,这是小学生。

中学生就不能摸脑袋,中学生摸脑袋,浑身起鸡皮疙瘩。但是中学生更渴望被欣赏、被肯定。孩子像需要阳光、需要氧气一样需要老师、父母的欣赏和肯定。你一定要反复地强化这孩子:“你是一个好孩子,你是好孩子。”

当你的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或者考试考得不好的时候,你觉得应该怎么对他说话,怎么对待他呢?

家长甲:我的孩子平时学习挺好的,但是偶尔也会考个90分,还没等我说,他就说:“妈妈,这次我英语考90分,当时念完成绩我就哭了。”我说:“是不是全班都考得不好啊?”他说:“是,就我这成绩还第五名呢!”我说:“你已经不错了,以后再努力吧。”他说:“第一名97分,我和他差7分,差距很大。”他就觉得自己特别不怎么样。然后我就跟他说:“比你成绩好的人可能都在外边上其他课了,而你没上,你还是不错的。”

如果你的孩子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你怎么办?

家长甲:假如他犯了一个比较大的错误,我可能先不说他,先想想再说,我肯定当时先不处理,因为我的孩子不是那种特别活泼外向的,所以我还是尽量先看他的表现,然后找机会再说。

家长乙:一般要是孩子犯了错误,因为毕竟孩子比较小、比较幼稚,处理问题可能就不会特别得体,我可能会过几天跟她讲解一下,这个事应该怎么处理呀,犯错会造成什么结果呀。我可能提醒她,然后慢慢地引导她。一般孩子,像我们家是女儿,也属于那种不是特别活跃,做事情、学习不是特别主动的类型。她信心不是特足,我就尽量鼓励她,多引导她。孩子现在做事、学习比较盲目,需要大人正确的引导。

这两位妈妈都比较注意保护孩子的心理,这是非常对的。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比方考试成绩没考好,或者闯了祸,这都是可能的,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是教育的黄金时刻。你发现没有,孩子一犯了错误,就变得特别乖。他自己觉得犯错误了,回来就帮你干活,和言顺语的,不惹你,乖乖的。所以说,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就是黄金教育的时刻。

不管孩子犯了再大的错误,父母对孩子讲话,首先要灌输一个意识,就是说:“爸爸妈妈相信你是个好孩子,你是一个好孩子,我们真的很喜欢你呀!但是今天这件事情,你做得不好,你伤害了别人。”你要让他知道:你是个这么好的孩子,怎么能做这样的事情呢,我们多么替你着急、替你难过啊!要灌输这样的思想。

当孩子考试没考好的时候,首先要强调的思想是:“你能学习好,只要你努力,你是能学好的。但这次没考好要找找原因,要好好分析原因。”你这么说,孩子会有什么感觉呢?孩子会觉得很不好意思:我是个这么好的孩子,爸爸妈妈这么信任我,我还做了这样的事。他在反思当中会有一种安慰,觉得我犯错误了,但是我是好人犯错误。

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好人,真正的教育是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我说相信孩子好,这不是虚情假意,是真的相信孩子好。孩子就算做坏事,他本质上也不坏,他也没有大人那么狡猾、那么恶劣。小孩的冲动是有限的,他就是做做恶作剧,或者不明事理等等。所以一定要强化这个意识,你如果越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好人,他就越有可能改正错误。千万不能让孩子破罐子破摔,你说他是坏蛋,他就给你当坏蛋。

我到辽宁葫芦岛去讲课,当地有件事我很难忘。一个男孩子,大概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上课的时候突然拿起同桌女孩子的手亲了一下,同学说:“老师,他耍流氓。”老师就在班上说他了,说:“你怎么这么流氓啊,大庭广众之下侮辱别人。”说的这个男孩子头一下子就低下了。然后同学就叫他流氓,外号就成流氓了。

这个人长大以后,二十多岁也找不到女朋友,他产生障碍了,很难跟女孩子正常地沟通交往。后来发展到拦路抢劫,他不能用正当的渠道去表达他的感情,他就抢劫,后来被判刑了。

这种在心理学上叫贴标签,就是说,你说他是个流氓,这就贴了个标签,他心里就觉得自己是流氓,是流氓就不能跟女孩子保持像好人那样的关系。我是流氓,我就得用流氓的方式来满足我的需要。你说这对人伤害有多大啊!所以我们特别要警惕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最近国家的法律有了调整,孩子拿家里的钱,当然这是个错误,但是如果数额不是特别巨大、不是特别恶劣,就不认为是犯罪。过去你偷东西、偷钱,超过一千块钱,判刑是很重的。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法律也开始以人为本了。孩子拿家里的钱当然是不对的,他可能觉着反正是我家里的钱,不是别人的钱。

我反对在小学某个同学拿了别人什么东西就叫他小偷,拿别人东西不对,拿别人东西要经过别人同意,但是不能叫他小偷。我们在家里也是,孩子犯了很多错误,你要就事说事,千万不要说:“是啊,我看你从小就不学好,你从小就是个坏孩子,我都记着哪,你去年怎么回事,前年怎么回事,你一向就是坏孩子。”这是给他贴标签,而且贴的不是一个,是一串标签。这孩子就会觉得:我完了。没有什么比孩子自己相信自己是个坏蛋更可怕的事情。所以说,孩子犯了再大的错误,你就相信他是个好孩子。

我在北京王府井搞教育咨询,那是北京市首都综合治理宣传日,我和尚秀云这些人在一起。有一个妈妈来问我:“孙老师,我儿子学习也不好,还偷拿家里的钱,我们夫妻两个真是伤透了心,我们准备不管他了,放弃不管了,他上初三,我们不管了,他爱怎么着怎么着,反正我们是没法管他了。你说我们把他放弃好不好?”我说:“不好,你放弃,实际上最终你发现你放不掉的。你怎么能放的掉呢?你越放弃,孩子的问题就越复杂、麻烦就越多。”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没有条件的,不是因为你考前15名我就爱你,你考得不好我就不爱你了,不是这样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没有条件的,你考得好我爱你,考得不好我也爱你,你优点多我爱你,你缺点多我也爱你。只要父母的爱在那个地方,父母的信任在那个地方,你的孩子就不会坏得太厉害了,孩子总是有不忍的。

我想起孟子说的话,他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他又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人有侧隐之心,说明他有仁之心的萌芽;人有羞恶之心,说明他还有不好意思的事,他还有义之心的萌芽。而我们的孩子岂止有这么一些。所以说,我们对孩子要坚定不移地爱、坚定不移地信任,最终你会发现,你越信任孩子,孩子越好;你越表扬孩子,孩子越好。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也没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