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图解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
15610700000011

第11章 老年人四季饮食调补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意思是说要注意选择适宜调补的季节和时间,对于阳虚的人,在春夏阳气渐盛的季节,注意养阳和补阳,更能达到调补阳气的目的。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三伏虎”,这说明进补选好时间与季节是有一定道理的。

老人春季饮食调理

中医视点 老年人春季应平补

春天风多雨少,气候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而且,天气变化反复无常,不能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导致生理机能失调而致“上火”症候,如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等,所以,春季老人的饮食原则为平补。这类食物有梨、莲藕、荠菜、百合等。此类食物食性偏凉,食后有清热消炎作用,有助于改善不良体质。病中或病后恢复期的老年人的进补,一般应以清凉、素净、味鲜可口、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选用大米粥、莲子粥、青菜泥、肉松等。

中医解码 适宜老年人春季的饮食

根据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的理论,在早春时节,适当吃些葱、生姜、蒜、韭菜、芥菜,不仅能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且其中所含的碱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另外,还可适当吃一些鸡肉、动物肝脏、鱼类、瘦肉、蛋黄、牛奶、豆浆等营养品,以供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日趋活跃的需要。此时宜少吃寒性食品,以阻遏阳气发越。

仲春时,古人云,春应在肝。肝禀风木,仲春时节,肝气随万物升发,而偏于亢盛。肝旺可伤脾(木克土),影响脾胃运化。因此,唐代孙思邈曾言:“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在这个时节,可适当进食大枣、蜂蜜、山药、锅巴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品。

晚春时,气温日渐升高,《饮膳正要》曰:“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晚春时节,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质类食物之外,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变发疮痈疖肿等疾病。

中医VS现代医学

春季养生“当需食补”,但必须根据春天人体阳气逐渐生发的特点,选择其平补、清补的饮食,以免适得其反。营养学家认为,老年人有早衰现象者、患有各种慢性病而体形孱瘦者、腰酸眩晕、脸色萎黄、精神萎靡者,均可利用春天这个季节,根据个人体质及病情,选择适当的食补方法,以防病治病。老年人有上述情况者,可采用平补饮食。

现代医学认为,平补的饮食,非常适合老年人食用。平补饮食的食物是很多的,如小麦、荞麦、薏米、玉米等谷类;豆浆、豆腐、赤豆、扁豆等豆类;橘子、金橘等果类。有条件的可选吃芝麻、蜂蜜、山药、核桃、大枣、莲子、蘑菇、银耳以及各种海产品、蛋类等。这些食品的性质,以甘平为主,不寒不热,不腻不燥,是性平和缓的补品,老年人长期选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长期进行食补,也不会出现补之不当的偏差。

中医调补食疗方DIY

芝麻红糖粥

〔主料〕芝麻50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制作〕

1.先将芝麻炒熟,研成细末。

2.粳米煮粥,待粥煮至黏稠时,拌入芝麻、红糖,稍煮片刻即可食用。

〔攻效〕适用于肝肾不足、头昏目花、肺燥咳嗽等症。

板栗冰糖粥

〔主料〕板栗仁5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

1.将板栗仁切碎与粳米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煮粥。

2.待粥煮至黏稠时,放入冰糖调味即可食用。

〔攻效〕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化淤。适用于胃纳不佳、脾胃不健、腰膝软痛、四肢乏力、多梦失眠、夜尿增多等病症。

老人夏季饮食调理

中医视点 夏季老年人应清补

中医认为,夏季阳气盛而阴气弱,故宜少食辛甘燥烈食品,以免过分伤阴,宜多食甘酸清润之品,如绿豆、西瓜、乌梅等。《颐身集》指出:“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密冰、凉粉、冷粥”,否则饮冷无度会使腹中受寒,导致腹痛、呕吐、下利等胃肠疾患,这点对年老体弱的人尤其重要。

同时,夏天人体消化功能较弱,食物宜清淡,不要过于油腻,因油腻易助湿化热,也不可过多食用生冷食物,因生冷易伤脾阳,而老人的脾胃大多虚弱,影响脾的运化与转输功能,此季老人应以清补为宜。

中医解码 适宜老年人夏季的饮食

老人宜选食有健补脾胃、化除湿邪、性质平和、补而不腻的补益食品。这类食物有大麦、小麦、绿豆、百合、白糖、黄瓜、菠菜、白菜、豆芽菜、芹菜、水萝卜、竹笋、茄子、荸荠、兔肉、鸭肉、羊肝、牛乳、鸡蛋及新鲜水果等。还应常饮冬瓜汤、百合汤、红枣汤、绿豆汤等,可解暑止渴、生津凉血,以达到清热解暑、健脾利湿作用。

中医VS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认为,老人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已逐渐衰退,夏季又要受到暑热湿邪的侵袭,影响了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如吃生冷食物、饮冷饮,就会损害脾胃。各类冷饮虽可消暑解热,但对消化道黏膜都会产生不良刺激,可使胃肠液循环减慢,肠蠕动变弱,甚至出现痉挛现象。同时,如果老年人膳食中肉类脂肪过多,会引起营养平衡失调和新陈代谢紊乱,易患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不利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尤其是夏季天热,吃肉易生痰火,饮食应以健脾、消暑、化湿为主,如多吃些豆腐、鲫鱼、西瓜、苦瓜、绿豆和玉米等食品,尽量不吃难以消化、过于肥腻及辛辣的食物。

中医调补食疗方DIY

清润瓜丝

〔主料〕新鲜西瓜皮300克,天冬、麦冬各50克。

〔调料〕薄荷5克,菜油、麻油、糖、精盐各适量。

〔制作〕

1.天冬、麦冬用水浸泡发后,剖开,除去内芯,再切成细丝;将薄荷用纱布袋包好,与天冬丝、麦冬丝一起,加水煎煮,熟后取出薄荷,倒去药汁,再将其沥干,备用。

2.西瓜皮削去青皮,切成细丝,用盐少许拌匀,约1~2小时后,沥去水汁;起油锅,将天冬、麦冬、西瓜皮三丝一起倒入锅内,用旺火急炒片刻,然后加入麻油、白糖,拌匀盛盘即可。

〔功效〕润肺养阴、养胃生津。

参金冬瓜汤

〔主料〕冬瓜400克,咸肉或火腿100克。

〔调料〕太子参30克,金银花10克,味精、葱花适量。

〔制作〕

1.咸肉或火腿切片,冬瓜洗净切成薄片;太子参、金银花放在一起,用水煎煮至太子参软烂,金银花取出弃去,药汁澄清备用。

2.咸肉或火腿、冬瓜加水煮熟,放入太子参、味精和葱,并兑入少量澄清的药汁,烧滚即成。

〔功效〕扶助正气、清热解毒及预防热疖、痱子等作用。

老人秋季饮食调理

中医视点 秋季老年人少吃辛

秋季饮食,宜贯彻“少辛多酸”的原则,肺主辛味,肝主酸味,辛味能胜酸,所以,秋季要减辛以平肺气,增酸以助肝气,以防肺气太过胜肝,使肝气郁结。所谓少辛,是指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可有效防止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很容易损伤肝的功能。所以在秋季应讲究科学饮食,宜食用一些含酸较多的食物,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的侵入。

中医解码 老年人秋季应注意的问题

秋季饮食,一方面可食用芝麻、糯米、蜂蜜、荸荠、葡萄、萝卜、梨、柿子、莲子、百合、甘蔗、菠萝、香蕉、银耳、乳品等食物,也可食用人参、沙参、麦冬、川贝、杏仁、胖大海、冬虫夏草等益气滋阴、润肺化痰的保健中药制作的药膳;另一方面要少吃葱、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其次,初秋饮食宜清淡,根据初秋的气候特点,变换饮食方式,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少食用多脂、厚味及辛辣上火的食物。初秋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

此外,秋季宜多食温食,少食寒凉之物,以颐养胃气。如过食寒凉之品或生冷、不洁瓜果,会导致温热内蕴,毒滞体内,引起腹泻、痢疾等疾病。所以有“秋瓜坏肚”的民谚,老年人尤要注意。

中医VS现代医学

秋季保健宜选生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多吃生食有助于防治癌症。因为,生食能保留果蔬中的矿物质和纤维素等营养成分,以及有抗癌作用的吲哚化合物、胡萝卜素、挥发油和酶类等等。所以,生食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例如:在美国,有许多癌症患者在几乎绝望的情况下,一日三餐吃生蔬瓜果或饮其果汁,特别是在秋季,坚持了数年,竟然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奇迹般地治愈或延长了生命。据研究,当人们吃进熟食后,体内白细胞很快增多,犹如受到病菌入侵一样处于“紧急备战”状态。久而久之,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便可能受到破坏,给疾病侵袭以可乘之机。因此,营养学家们提倡秋季宜多吃生食。

中医调补食疗方DIY

黑芝麻粥

〔主料〕黑芝麻6克,粳米50克,蜂蜜适量。

〔制作〕黑芝麻,粳米,蜂蜜加水煮成粥。

〔功效〕黑芝麻粥具有润肠通便、益五脏、壮筋骨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虚风眩晕、风痹、瘫痪、大便燥结、病后虚羸等病症。

鲜藕粥

〔主料〕粳米250克,鲜藕100克。

〔制作〕粳米,鲜藕,加水适量,共煮成粥。鲜藕具有清热生津、开胃进食、凉血止血的作用。

〔功效〕鲜藕粥适用于肺胃有热、口渴口臭、咳痰咯血、跌打损伤、淤血滞留等病症。

枸杞粥

〔主料〕枸杞子30克,粳米100克。

〔制作〕枸杞子,粳米,加水适量,同煮成粥。

〔功效〕枸杞粥具有滋补肝肾、明目补虚等作用。适用于老年人肝肾阴亏、视物模糊、腰酸腿软等病症。

老人冬季饮食调理

中医视点 冬季老年人应食辛热之品

冬季是肾主令之时,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故《四时调摄笺》中指出:“冬日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所以,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以保心肾相交,食辛热之品,使肺气直达,固实肾气。冬季虽宜热食,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勿多食葱,以免使内伏的阳气郁而化热。冬季切忌吃较硬和生冷的食物,此类食物多属阴,易伤脾胃之阳,如肾阳虚者,常易造成中气下陷、形寒肢冷、下痢清谷等病症。

中医解码 冬季老年人饮食三宜

冬季饮食调养有三宜:一宜粥糜,古代养生家多提倡深冬晨起喝些热粥。《饮膳正要》中认为冬季宜服羊肉粥,以温补阳气。如若在粳米粥中加点红枣、赤豆可使人感觉周身温暖,精力倍增。民间素有冬至吃赤豆粥,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五吃“八宝粥(饭)”的习惯。冬日宜食养心除烦的麦片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补肺益胃的山药粥、养阴固精的核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调中开胃的玉米粥、滋补肝肾的红薯粥等。

二宜温热之品,以取阳生阴长之义。如宜吃牛肉、羊肉、狗肉、桂圆肉、枣、蛋、山药、猪血、糯米、韭菜等。冬季每日晚餐喝一小杯酒,对中、老年人养阴大有裨益。三宜坚果之品,冬日多吃点核桃、板栗、松子以及花生、葵花子、芝麻、黑豆、黑米等。须注意体肥胖者忌肥甘温热厚味。

中医VS现代医学

现代研究表明,当人们进入冬季时,机体的生理功能、食欲均可受到寒冷气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加之冬季正值蔬菜淡季,供应的蔬菜品种和数量较少。因此,对于冬季的饮食营养就有特殊的要求。冬天的寒冷气温可影响到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某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多,从而加速了糖、脂肪和蛋白质等三大热源营养的分解,导致较多热量散失于体外,使人体耐力和抵抗力减弱。所以,冬天的营养以增加热能为主。热能增加的部分应由糖和脂肪提供。为此,需要摄入足够的富含糖和脂肪的食品如粮食、食油以及其它富含脂肪的副食品。

另外,也要经 常吃肉、鱼、蛋之类,大豆及豆制品,以及维持正常生理需要的蛋白质。其次,冬天的寒冷还影响到人体的消化、泌尿系统和人体的营养代谢,使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所以要注意选食富含钾、钙等无机盐元素和维生素C、维生素B 1、维生素B 2、维生素B 6、维生素A、烟酸等食品,以保证人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如适当地多吃些动物内脏、瘦肉类、鱼类、蛋类,保证膳食中有足够的蔬菜,以保证这些营养素的摄入。

中医调补食疗方DIY

桂圆红枣粥

〔主料〕桂圆10克,莲子20克,红枣4枚。

〔制作〕桂圆、莲子、红枣同时放入锅内,加糯米100克,适量清水,煮至香烂。

〔功效〕桂圆莲子粥具有补血安神作用,适合病后体虚的老人食用。如大便不成形者,加新鲜山药,干咳加百合等。

山药薏米粥

〔主料〕山药30克、薏米30克、粳米100克。

〔制作〕山药、薏米、粳米洗净,煮粥至熟,即可食用。

〔功效〕本粥甘淡平和,具有益肾健脾的功效,适用于脾肾气虚的人,有面黄肌瘦、倦怠易累、腰酸乏力、大便溏稀、舌胖大有齿痕等症状的老人,皆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