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而且危害最大的心脏病。属于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属于“胸痹”、“真心痛”范畴。本病多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饮食不节,痰饮内生;情志不畅,肝郁气滞等引起,而以年高肾虚者为多见。分为气阴两虚、寒凝血脉、痰浊阻滞、心血淤阻等4型。
气阴两虚
主要特征:心悸、气短、胸闷、心前区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
致病原因:劳累过度,暗耗心阴,终至气阴两虚而致病。
中药方剂:治宜益气养阴,化淤通络。方药:人参、黄芪、桂枝、附子、白术、茯苓、泽泻、猪苓、赤芍、红花、葶苈子、益母草。
食疗方法:可用人参粥治之。人参6克,茯苓20克,麦冬10克,粳米50克。先以水煎煮人参、茯苓、麦冬取汁去渣,用汁煮米做粥,晨起作早餐食之。
寒凝血脉
主要特征:胸闷憋气,阵发性心痛、心悸,遇寒痛重,畏寒肢冷,面色苍白。
致病原因:本症多因暴冷感寒而诱发,心阳不振,痰浊淤血交阻。
中药方剂:治宜温心阳,通脉络。方药:瓜蒌、薤白、枳壳、川朴、甘草、半夏、桂枝、附子、细辛、当归、川芎、桃仁、红花。
食疗方法:可用薤白粥治之。薤白15克,白檀5克,粟米(小米)50克。先以水煎煮薤白、檀香,取汁去渣,用汁煮米为粥,早晨空腹食。
痰浊阻滞
主要特征:胸闷如窒而痛,气短喘促,咳唾痰涎,恶心,纳差,腹胀,心悸少眠。
致病原因:嗜食肥甘厚味,化湿生痰,壅塞心脉而致病。
中药方剂:治宜活血化淤,涤痰通络。方药:香附、柴胡、川楝子、枳壳、瓜蒌、橘叶、当归、白芍、川芎、元胡、郁金。
食疗方法:可经常服食瓜蒌莱菔子粥。全瓜蒌20克,莱菔子15克,白米50克。先水煎瓜蒌、莱菔子取汁去渣,以汁煮米为粥,临睡前空腹服食。
心血淤阻
主要特征:胸闷刺痛,固定不移,伴胸闷气短,舌质紫暗,舌边舌尖有淤点,口唇青紫。
致病原因:心脉淤阻心气不足或脾虚气弱,气不运血,心脉淤阻而致病。
中药方剂:治宜活血化淤,畅通血脉。方药可选:人参、黄芪、当归、川芎、丹参、郁金、菖蒲、远志、柏子仁、炙甘草。
食疗方法:宜经常食用桃仁山楂粥。炒桃仁10克,山楂30克,大米50克。将桃仁、山楂捣碎研末,和大米共同煮粥,早晨空腹服食。
穴位按摩:点按内关穴。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合穴,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旁络三焦,其经络循行路线起于乳旁,外走上臂内侧,下行至中指指端。中医学认为,心经为本经,心包络经则与心经互相联络,心脏有邪,心包络直受其过,若心脏有病,可以反映于心包络经,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络经的重要合穴,所以能治冠心病等心脏病。当心绞痛、心律失常发作时,用力不停点按内关穴,每次3分钟,间歇1分钟,能迅速止痛或调整心律。
老年冠心病的康复锻炼
老年人要听从医生的嘱咐,适当活动。运动量宜从轻量级开始,如轮替活动肢体,屈膝,摆动双臂,活动颈、肩关节,起坐,然后下床,躺在椅上,自己进餐,洗漱,入厕,逐渐增加活动量,以达到或接近梗死前的活动度为准。步行是最方便的运动方式,多访友,作消遣活动。尽量避免奔跑、纵跃,因为有时会因此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高龄患者出汗反应差,因此散热也慢,故不耐热,所以在气温高或湿度高的情况下,应暂停运动或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