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鹃,我们可以乔装了去呀,我记得湘云最好打扮成小子的模样,家里应该有她的衣裳吧。”吕颦亲切地道。
紫鹃沉吟了半饷,一咬银牙,低声道:“姑娘,你等我一会。”
紫鹃说着出去了,一会,拿了两套男人的服饰。
“这里不但有湘云姑娘的服饰,连当初芳官藕官他们打扮成小子的服饰都有呢。”紫鹃笑吟吟道。
吕颦心中感激,紫鹃定是担心她的。
“紫鹃,在这个世上,我只有你一个亲人了。”吕颦低声道。
紫鹃的手微微一颤,眼泪不由得又流了下来。
“你看我这是怎么了,怎么这么多愁善感了起来。”紫鹃拿着帕子擦擦眼泪,帮着吕颦梳洗起来。
吕颦坐在铜镜前,端详着镜中的自己,铜镜虽然照人没有现代的镜子明亮,不过好歹还清晰,镜子中的她果然一副病西施的模样,双眉紧蹙,杏眼含愁,是个美人胚子,可怜年纪轻轻的就得了肺结核,这要是在现代,治好也是很容易的吧,这才多大呀,十四?十五?吕颦轻叹口气,红颜薄命呀,只是,林黛玉要不死,她也穿越不到这里来,想起她是在看到电视黛玉之死的时候被穿越,吕颦这一口气就顶在那里上不来下不去的,都说新红楼梦是雷剧,可是,她却没有想到,竟然会把她雷到红楼,这也太强悍了吧。
“姑娘,你看这样可以么?”紫鹃打扮好吕颦询问。
“恩。”吕颦点了点头,感觉那里不对劲,却说不出来,对着铜镜打量了半天,忽然扑哧一笑,紫鹃正在换小厮的衣服,见林黛玉笑了,回过头疑惑的看着她。
“紫鹃,你可看到过男人带耳坠?”吕颦笑着问道。
紫鹃听了不由的像林黛玉的耳朵上看去,也会心的一笑,“当初湘云姑娘打扮的跟宝二爷似地,也是戴着耳坠子。”两人笑着把耳坠摘下来放到首饰盒里,捏了一点淡黄色的香粉,小心地把耳洞塞好,这才鬼鬼祟祟的专拣人少的地方溜出大观园,一路上倒也顺顺利利的,没有人阻止。
出了大观园正门,吕颦深吐一口气一口气,她终于溜出来了,太好了。
她刷地一大折扇,写着蝇头小楷的折扇轻扇,“紫鹃,你家公子我是不是很风流倜傥。”
紫鹃被她这么一调侃,原本悒郁的心情开朗了一些,“我家公子那是谁都比不了的。”
紫鹃抿嘴笑道,一抬头,看到吕颦手里的扇子,不由得黯然,那上面还是宝二爷撰写的海棠社林姑娘的诗,他那是得意忘形,写了拿到外书房去,被林姑娘宝姑娘知道了,埋怨了一通,这扇子就扔在了潇湘馆,想不到,今天被林姑娘拿了,紫鹃也是不想叫林黛玉太过伤感,这才拼了被责罚带了林黛玉出府,看着她脸上全然没有悲痛的神色,她不由得暗暗诧异,却服侍的更加小心,她以为林黛玉是悲到极处,却哪里想得到,此黛玉不是彼黛玉?倒是她,因为和林黛玉呆的久了,也多愁善感起来,这时候,倒比吕颦的眼泪还多。
两人被贾府的人拦在外面,不怪贾府的人不认得两人,本来就内外有别,贾府这些在外面伺候的人怎么能见到内府女眷,就是远远地见一眼,吕颦和紫鹃现在易装打扮,他们如何认得出来?
“姑……子。”紫鹃叫顺了口,一时还不习惯,虽然惊觉,改了过来,却变成了姑子,吕颦暗翻一下白眼,还好姑子和公子发音近似,就当紫鹃是口齿不清。
“两位管家你们看。”吕颦把腕子上戴着的鹡鴒香串褪下来,往前伸到看门小厮眼前,“看见没有,这个鹡鸰香串可是当今圣上赏给北静王的,一串给了你们家的宝二爷,一串北静王爷赠给了我,这么宝贝的东西,我估计你们也是没见过。”吕颦边说边把鹡鸰香串收起来,漫不经心地往里就走。
吕颦太了解阎王好见小鬼难搪的道理了,这些看门的小厮眼见两人也没有抬贺礼,衣裳虽然华丽,却没有奴仆前呼后拥的,难免狗眼看人低。
有人还要拦上一拦,被另一人拽住,“我见过宝二爷腕子上戴着这么一个东西,确实是北静王赏赐给二爷的。”那人结结巴巴道,众小厮听了,看着吕颦的背影的目光就有点不大一样。
“水溶,我只听说父王赏给了你一串鹡鸰香串,怎么,却送给两人?”角落里转出两个轻装简从的人,一个三十多岁,冷酷睿智的男子对着身边的男子道。
水溶淡笑,“鹡鸰香串只此一串,这小哥从何得来,呼之欲出。”
两人走到门前,冲着守门的小厮一扬手,手中的令牌让众人脸色一变。
“我们只是来恭贺宝兄弟成亲,不必张扬。”水溶温润的眸子扫视众人一眼,众人连忙低头。
水溶虽然面如美玉,为人谦逊,可是目光流转间,自然流露出的威仪,让人不容小觑,他旁边的那人虽然不发一言,冷口冷面,身上的气势更是慑人,看门的众人唯有诺诺。
“我说公子怎么把这串鹡鸰香串拿起来,我记得姑……子顶讨厌这种臭男人戴过的。”紫鹃抿嘴笑道。
吕颦叹气,她尽力向林黛玉的性格靠拢了,可是,她毕竟不是林黛玉。
“要不是借了北静王的名头,我们怎么会这么轻易的进来?”吕颦解释道。
跟在两人身后的北静王和那男人相视一笑。
水溶快走两步,一拍吕颦的肩膀,“小兄弟,你让我好找。”
吕颦警戒地看着水溶,只见他一袭旗装打扮,头上的瓜皮帽上一块美玉没有一丝杂色,吕颦心驰电转,第一个念头是还好,没有剃半个光头,不然他这身打扮就算不泄露身份,也必然会被抓到官府,吕颦有些疑惑,不知道自己这是穿越到架空的年代,还是清朝,清朝不是说,为了让汉民臣服,不剃头的都杀头了吗,看来,清朝的剃头令也不是从进关就颁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