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胡雪岩操纵商道36计
15612500000023

第23章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懂得做稳生意的策略

“关门捉贼”之计在商道中,可指善于布局经营手法。胡雪岩说过:“我有了钱,不是拿银票糊墙壁,看看过瘾就算了。我有了钱要用出去。”

《三十六计》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曰:“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其大意是:对弱小的敌人,要包围起来全部歼灭。零散的小股敌人,虽然势单力薄,但行动起来还是很灵活的,诡计多端,难以防范,因而不利于急追远赶。

“关门捉贼”之计在经商中的体现是:门被关住了,“贼”就无处可逃。现代商虞创业中可引伸为将竞争者或消费者围于自己精心设计的“口袋”中,通过一系列的经营谋略和经营方式的实施,来削弱或吸引之,使其再无他路可走,从而实现自己获胜之目的。“捉贼”之所以必须“关门”,目的在于断其退路,四面包围,不使其漏网,一举获胜。企业经营者运用此计时,可取其计意,对于弱小竞争对手和易于争取的顾客,应当设法将其包围起来,从而战胜和争取他们。

48.把钱投准

“关门捉贼”之计在商道中,可指善于布局经营手法。胡雪岩说过:“我有了钱,不是拿银票糊墙壁,看看过瘾就算了。我有了钱要用出去。”胡雪岩在筹划投资典当业、药店的同时,还想到另一项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大事业。他准备利用漕帮的人力、漕帮在水路上的势力以及他们现有的船只,承揽公私货运,同时以松江漕帮在上海的通裕米行为基础,大规模贩卖粮食。胡雪岩要为自己打开水路货运和粮食买卖这两片前景广阔的天地。

上海成为中国近代最大的贸易口岸,实际上也就是以海运、河运的大力发展为龙头的。当年中国商办公司与洋商之间第一次最大规模的“斗法”,就发生在中国“官督官办”的轮船招商局和英国怡和、太古轮船公司、美国旗昌轮船公司之间,“斗法”的焦点即是争夺长江水运利润。

1862.年,美国旗昌公司以投资200万两的雄厚资金,开通上海至闽、粤等沿海地区及沿长江至内地的海运、河运业务。到1872年,仅仅十年间就发展成号称“东亚第一”的航运企业,运输量占到整个上海港沿海海运总量的61.63%和长江运输总量的75%。尽管如此,1873年成立的上海轮船招商局仅在1878至1881三年间就回收“水脚费”1300余万两,净得盈利200余万两。仅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想见投资水路货运在当时的巨大前景。

不提这一点,胡雪岩要投资大规模贩运粮食,本身也是一桩有大利可图的事业。这桩生意有利可图,是因为此时已经具备了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都与时局有关:

其一、时下太平军沿长江一线大举进攻东南,战乱之中,大片田地撂荒,粮食出产锐减,贩运粮食必然有利可图。

其二、兵荒马乱,战事迫近,或稻熟无人收割,或收起来了又因交通不便无法运出来,白白糟蹋。而漕帮既有人手又有水路势力,此时组织起来贩运粮食,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弄好了就是没有竞争对手的“独门生意”。

其三、官军与太平军必有一战。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对于交战双方都是大事。双方在同一块地面上拉锯,如果抢运出粮食,不让太平军得到,进出之间关系极大,必然会得到官军的支持,粮食贩运也会顺利许多。

具备这三个条件,这桩生意可不就是必定有利可图了么?

一般商人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大约更多地想到是收缩,而胡雪岩却始终想到的是发展,并且总能在乱世夹缝中为自己开出一条条的财路。胡雪岩不断为自己寻找投资方向,并且敢于大胆投资的气魄,的确让人钦佩。

有了钱就要用出去,也就是用钱去“生”钱,即用钱去经营生钱的门道,用钱去赚钱。

不仅仅是金融业,其实所有的生意本质上都是以钱生钱。用现代经济眼光看,就是学会并且敢于投资,在不断地赚钱同时也要不断地以投资的方式去扩展经营范围,去获取更大的利润。钱是人赚的,赚来就是为人用的,不被人用,一坨金子不如一黄土。从这一角度看,没有能力准确发现投资方向,或者不敢大胆投资的人,换句话说,一心只想着赚钱却不想着用出去或不敢用出去的人,决不可能成为一个能够在商场上纵横捭阖、叱咤风云的大实业家。

胡雪岩能由白手起家,不几年间便至豪富,以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红顶商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总是不限于一门一行,总在为自己不断地开拓投资的方向,并且看准了就大胆投资,没有丝毫的犹豫。比如在钱庄刚刚起步之时,便开始以有限的财力筹划投资生丝业务;比如根据上海向国际贸易金融大都市发展的趋势,毫不犹豫地在上海买地建房,投资房地产;比如根据世情时局,投资药店、典当业……在胡雪岩的鼎盛时期,他的生意范围几乎涉及到他所能涉足的所有行当,长线投资如钱庄即金融、丝茶生意即贸易、药店即实业,以及典当业、房地产等;短线投资如军火、粮食,所有这些生意在当时条件下都是能赚钱,而且能赚大钱。很显然,胡雪岩如果没有那种有了钱一定想方设法用出去的大气,如果死守自己熟悉的钱庄生意而不思开拓商务领域,他决不可能如此轰轰烈烈,成为清代第一富商。

“关门捉贼”把敌人包围起来打歼灭战,生意运用上是四面出击,多种经营,撒开大网,把能够投资的项目尽落网中,不断发展,尽量让货币增值。需要准确出手!胡雪岩的投资战略即如此!49力戒“驼子跌跟头。”

“关门”与“捉贼”需要有轻重缓急。曾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驼子跌跟头,两头落空”,是指做事没有轻重缓急,几件事平均用力,反倒一件事也没能做好。胡雪岩则是把握“关”与“捉”的高手!

在胡雪岩看来,“驼子跌跟头”,自然是不智之举。郁四的独生儿子阿虎暴病而亡,胡雪岩得到消息,立即在百忙之中赶往湖州,才知道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原来阿虎还有个姐姐阿兰,这阿兰年近三十,本就是十分厉害的角色,继而她的丈夫是一个刑房书办的儿子,子袭父业做了书办,书办本是厉害的角色,这对夫妇凑到一起,能够造些什么麻烦,也就可想而知了。阿兰见弟弟死了,娘家没有可以承续香火的人,就思谋着回到娘家夺家产,终日在娘家闹腾,独生儿子暴死,郁四本就痛不欲生,加上女儿这一存心不正闹腾,更使他万念俱灰,以致整日在家里“孵”着,连历来“世袭罔替”父子相承户房书办的差事,也不想再做下去了。

郁四是胡雪岩在湖州做生丝生意和代理湖州府库的托靠,也是他交情已经相当深的江湖朋友。无论是就生意而言,还是就个人感情及胡雪岩的为人性情而言,胡雪岩都不能不管这桩“闲事”。他不能看着郁四就此消沉,但对于胡雪岩来说,要管这桩闲事,确实又有困难,不是他没有能力,而是他确实没有时间管。胡雪岩知道,要把这桩闲事理清楚,三天功夫一定来不及,即使再加上一两天,也未必料理得好。之所以计划来湖州只待三天,是因为上海、杭州方面事情不能耽搁,生丝销洋庄正在洽谈之中,买好的军火正待启运,许多具体操作上的事都要他去拿主意。杭州方面,则主要是钱庄生意刚刚开张不久,发行官票,代理藩库,虽然起点不错,自己选择的钱庄档手刘庆生人也不错,但毕竟事业刚刚起步,刘庆生也太年轻,有些事情无论如何还得自己照应。

一方面是郁四的事情于情于理都不能丢开不管,另一方面杭州、上海方面的生意耽误不得,这不能不让胡雪岩大费踌躇,如处理不好,就会“驼子跌跟头,两头落空”。

面对这一难题,胡雪岩的处理方法,似乎也很简单,经过短暂的踌躇之后,很快决定留下来,先帮忙料理好郁四的家事。如此决定,理由有三:第一,郁四的事也是大事,且比较而言,它比上海、杭州方面的事情更大,因为连着朋友的情分,关系到湖州的生意,还因它比上海、杭州方面的事情都急。上海、杭州方面的生意毕竟已经有了大致的计划,运作上也有了大致的眉目。第二,这里的事情如没有自己的运作,将很难圆满解决,而上海已有古应春、尤五打点,杭州有刘庆生在照应,他们都有相当的能力,只要不出意外,一般说来也不会发生什么不可收拾的大事。第三,自己本来就已经到了湖州,不如索性多花一点时间将这里的事情解决好。耽搁下来,以后再来处理,多费一道的周折不说,还有可能错过这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凭空增添许多麻烦。而此时自己反正不在上海、杭州,那里的事情也管不了。

由此,胡雪岩也就毫不费力地避免了“驼子跌跟头”。

胡雪岩确实特别注意不做“驼子跌跟头”。面临彻底破产最后关头,这一点也是他处理事情的一条重要原则。

比如官府将要查封他家产的时候,螺蛳太太想要为他匿下一些财产,做日后东山再起的资本。她甚至将方便转移金银细软的包裹装箱,连帮忙带出的人都找好了,但胡雪岩坚决不同意。

其所以如此,当然有他的“杭铁头”的性情在起作用,但不能“驼子跌跟头”,实际上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胡雪岩看来,采取这种手段为自己留下资本,就如赌场赖账,赌本是留住了,名声却臭了。从此连赌场的门都进不去了,哪里还有什么机会去东山再起?既无法东山再起,又坏了名声,这岂不是“驼子跌跟头”?与其如此“驼子跌跟头”,还不如留下一段好名声。

归纳起来,胡雪岩避免“驼子跌跟头”的考虑,其实关键也就是两点:首先,当处于两难甚至多难的境遇的时候,要分出孰轻孰重,孰缓孰急。在做选择的时候,较轻的事情,可以缓一缓的事情当然是先丢开再说,人人都知捡芝麻而把西瓜丢掉了极不明智;其次,要行事果断,不能优柔寡断。特别是两件一时难以分轻重缓急、又难以两全的时候,这一点尤其重要,因这个时候,当事人最容易犹豫不决;其实,想一想,我们就会明白。反正两件事都重要,那么,你不管做哪件事都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既然不能两全,那就索性放弃,全力做好一件事,至少做成一件总比在犹豫中两件事都耽误,或者两件都做而两件事都做不好要划算得多。

“关门”可以,但“捉贼”时就要分轻重缓急了,先捉谁后捉谁,心里要有一本账。否则,扁担没梢,两头打滑,没有一头能办好。所以,“关门捉贼”最忌劳而无获,两头落空。胡雪岩则做得绝妙!

胡雪岩能由白手起家,不几年间便至豪富,以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红顶商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总是不限于一门一行,总在为自己不断地开拓投资的方向,并且看准了就大胆投资,没有丝毫的犹豫。

归纳起来,胡雪岩避免“驼子跌跟头”的考虑,其实关键也就是两点:首先,当处于两难甚至多难的境遇的时候,要分出孰轻孰重,孰缓孰急。在做选择的时候,较轻的事情,可以缓一缓的事情当然是先丢开再说,人人都知捡芝麻而把西瓜丢掉了极不明智;其次,要行事果断,不能优柔寡断。特别是两件一时难以分轻重缓急、又难以两全的时候,这一点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