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兰州历史文化丛书·革命星火
15619000000015

第15章 后记

2005年秋,我完成了《革命星火》的撰写任务。200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全国和世界人民都在纪念和反思着那场影响久远的世界性战争。在这样的氛围中,借这本书的书写,我有幸深入到了上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近50年州的革命历史中去,在时间深处尽可能地去触摸包括8年抗战在内的兰州与国家乃至世界密切关联的细枝末节。

作为一个写作者,很多时候,我都是为着忘却而写作,而这一次,是为了纪念,为了更多人的纪念。在我生活了30多年的家乡,叙写着家乡的战火烽烟,我不停地搁笔感慨、思绪万端,当我书写完这些文字,我知道我的生命因为这样的历史而厚重起来了。现在,在家乡兰州,我的眼睛所到之处,都能看到历史,它仿佛一棵巨树的根系,脉络发达而茁壮,扎根于过去的时间之中,并且与历史中祖国的命运千丝万缕地联络着。在这段历史中,我看到了枪林弹雨中红与黑的较量,看到光明自一线生机开始,之后百折不挠、历经千难万险、渐渐敞亮,直到雄鸡一唱天下白、红旗高展于晴空。

为了使这本书达到“生动活泼”、“雅俗共赏”的要求,在动笔之前,我用了较多的时间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勾勒线条,目的是竭力避免让革命历史成为枯燥干瘪的线条。我时常在现有资料中的一些人物和事件上踟躇、徘徊,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力图尽可能地多发现和感受一些东西,努力在文字中充盈血肉,使它们活起来,形象起来,这也是我试图使这本小册子和一般革命史有分明差别的立足点。但我一直强调自己,反映历史的文字,其生命在于史实的准确,为此,我翻阅了近40本资料。

我特别要感谢这些资料和资料的提供者:

《中国共产党兰州历史》(上卷)(中共兰州市委党史办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这本书是我文字的基本构架。通过书写,我一再感觉到该书脉络的缜密和立足的高远,还有编著者们的认真和不易。

《兰州党史资料》(丛书)、《甘肃党史资料》(丛书)、《兰州革命英烈传略》、《甘肃中共党史人物传》、《兰州青年革命运动史》、《兰州文史资料选辑》(丛书)、《兰州革命故事》、《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兰州人物选编》等书籍,为我提供了珍贵的历史史料,特别是有关事件和人物的点点细节。

在《西北行记丛萃》(甘肃人民出版社)中的诸如《西北远征记》、《西游小记·西行杂记》等书中,我目睹了上世纪甘肃及兰各方面的真实状况,看到了一个较真切的、大的历史背景。

在写作同时,不断阅读《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国共产党党史大典》等资料,使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兰州革命在祖国革命的洪流中的位置和进程。

感谢甘肃《档案》杂志主编姜洪源先生,他不遗余力地为我提供了诸多资料及珍贵的历史文献,并通过交流,给了我很大鼓励。感谢省档案局杨兴茂老师,他将自己珍藏的许多书籍,甚至油印的资料提供给我,在短时间的交谈中,他对自己所从事的文史工作的热爱和对兰州历史的稔熟使我深受感动。感谢兰州市文联张昭平先生、甘肃省档案局陈乐道先生、省党史办李荣珍女士、市志办金钰铭先生、《兰州晚报》记者鲁正葳女士、兰州市委宣传部李秀峰先生,他们提供的宝贵资料给了我很大帮助。感谢市文艺创作研究中心荣耀光先生和市志办邓明先生给我的指导和启发。

《西北民兵》杂志编辑袁俊宏先生送给我他的著作《席卷西北》,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战史》、《解放兰州》、《兰州战役》等书籍,使我顺利完成了解放兰州部分的撰写工作,我也要与他握手称谢。

我期待批评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