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陶器制作已具有相当规模,除大量的素陶外,一种含有多量氧化铅、经过低温烧制的绿釉陶器也大量出现。器形一般是做成仿铜器状,有壶、顶灯、井、房、人物、动物等,种类繁多,墓主人生前所用几乎应有尽有。
贺兰暖泉出土的绿釉陶壶,陶壶通高41厘米,口径15厘米,腹径28.5厘米,底径18厘米。喇叭口,细长颈,鼓腹,正八边形足,腹部对称有浮雕兽面铺首衍环。固原市原州区北塬汉墓出土的绿釉陶井,通高35厘米,口宽21.5厘米,底宽15.5厘米,整体呈方形,井字形口沿。口沿上有梯形井架和水桶,井架上方为庑殿顶盖,横梁两端饰龙首,是当时水井的真实造型。固原市原州区头营乡二营村陈家洼汉墓出土的绿釉龙首陶勺,长6.6厘米,宽6厘米,深4.5厘米,柄长6厘米,通体施绿釉。勺柄部为龙首状,勺部为椭圆形,底部有3个小凸丁,是一款很别致的餐具。
在吴忠市关马湖乡汉墓和固原市原州区北塬汉墓各出土过一顶动物造型顶灯,其中绿釉陶老鼠顶灯高36厘米,直径21厘米。顶部有一圆形灯盘,支柱下部有一造型夸张老鼠蹲在底座上,整体外部施绿色釉。绿釉陶熊顶灯高39厘米,直径23厘米。通体外施绿釉,上部有一圆形托盘,中有一蹲坐熊,下为一反扣碗形底座。这应该是当时较为流行的顶灯设灯。
吴忠关马湖汉墓群还出土过一组10尊陶俑,两尊坐姿,男女俑面部端祥,应为墓主人,其余乐俑为其演奏,可见其生前奢华享受的生活。虽然陶俑头大体小,人体各部比例还不完全匀称,但用墨笔简略勾画的眉、眼、衣纹等也很逼真,使我们对汉代人物的形象有了一些初步了解。
最引人注目的是绿釉陶屋和彩绘陶楼。陶屋高39厘米,宽42厘米,厚17厘米,外施绿釉。歇山顶,房屋上部有3个小窗户,下开一扇门,门前有一栏杆,右侧有一小梯,栏杆下有两腿支撑。另一陶楼高70厘米,宽50厘米,厚30厘米,分上下两部分炼制而成。陶楼整体为中国古典居民建筑模型,歇山顶,有3组一斗升斗拱,有门、窗、阳如、栏板。上部为人住,下层养畜。外施白、红两色彩绘,造型逼真,特别是斗拱的使用,加长了屋檐的长度,增加了屋顶的防雨效果,也使房屋更加美观,这些都是东汉建筑的真实缩影。绿釉陶器色泽碧绿如翡翠,光亮照人,制作精良,要烧成这种碧绿的颜色,没有娴熟的技巧是难以成功的。现收藏于固原市原州区文物管理所。
出土陶器中不光有绿釉,还有彩陶。出土于固原市原州区北塬汉墓的黄釉动物纹陶壶,高34.5厘米,直径14.6厘米,腹径32厘米。盘口,长径,溜肩,鼓腹,平底。通体施黄釉,表面光亮,敲击有瓷质感,肩部起两周凸起旋文饰,其间饰有山峦及虎、豹、犬等动物图案,是难得的釉陶珍品。
银川市西夏区平吉堡汉墓群也出土了一对彩绘陶鸱鸮,高19.5厘米,呈站立状,翘尾下垂,全身为黑灰色,点缀白色线条,两眼圆睁施以白色点绘,给人以炯炯有神、高度警惕的感觉,是一件艺术价值很高的文物,现收藏于宁夏博物馆。
南北朝长达300多年的历史动荡时期中,宁夏一部分地区先后归属于魏,西晋和十六国中的前后赵、前后秦以及赫连夏国的管辖范围;而北部则长期为鲜卑、匈奴和羌等少数民族的游牧地区。北周时期,宁夏南北行政建置才相继恢复。宁夏北部设灵州,辖境包括今宁夏平原各市县;南部设立原州,辖境包括今固原市所属各县和同心县大部分地方。
宁夏南部是西魏、北周关陇集团的重要地区,20世纪80年代陆续对北周上层集团人物宇文猛、李贤、田弘等的墓葬进行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墓志、壁画、陶俑、石造像、金银器,特别是李贤和田弘墓葬出土的鎏金银壶、东罗马金币、凸圆玻璃碗、青金石戒指、玻璃器、水晶珠饰等,大多是由中亚、西亚传入我国的稀有珍品,属国宝级文物。尤为重要的是,北周王朝仅历时25年,而固原地区在这一时期成为中西过往贡使、商客、僧侣的必经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