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宁夏文物
15621700000059

第59章 一代名将董福祥故里碑、神道碑

两块石碑均于1983年在今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征集。为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刻。故里碑为青石质。据清《宣统固原州志》记:“董少保故里碑,按碑刊于光绪三十四年,知州王学伊书,绅民共建,在南乡官道。”碑首呈长方形,长113厘米,宽85厘米,厚20厘米。正面碑首浮雕双龙戏珠图案,龙头相对向下弯曲,尾部沿边连在一起,中部额题篆书“皇清”二字。下部雕饰瑞兽,花草纹。背面碑首浮雕飞龙、祥云,下部雕瑞兽。边缘四周饰绳纹、飞龙、祥云。碑身呈长方形,长218厘米,宽81厘米,厚21厘米。四周阴刻福字、万字等,楷书碑文。

神道碑同为青石质。碑首高97厘米,宽77厘米,厚26厘米。正面雕刻为三层:第一层高浮雕盘龙,二龙戏珠,中部应为龙宫建筑,两侧直立盘龙柱,中间阴刻有篆书“奉天诰命”4字,前部立有3根廊柱。第二层布满水波纹。第三层中浮雕图,两侧方框雕有8个站立人物浮像,应为八仙图。背面亦分为三层,上为云纹与飞龙,中为篆书“董宫保德政序”,下雕有莲花与花瓶。碑身高217厘米,宽87厘米,厚27厘米。正面边缘四周雕有回廊、人物故事、小桥流水、喜鹊登梅、牡丹孔雀等。背面边缘雕有花瓶、回廊等。楷书碑文。两块石碑均为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固原博物馆。

回族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宁夏是回族聚居区,从元代起,回族先民们就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及领域留下了大量的遗存。由于回族实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薄葬习俗,墓葬中没有随葬明器和礼器,其历史文物多留存于回族建筑、清真寺及穆斯林个人,主要为生活用品或陈设设品,保留完好,有瓷器、金属器、文献、碑刻、雕刻、字画等,元代较少,明清时期较多。而器物的装饰恪守伊斯兰的基本信仰,禁止具象绘画,纹饰以抽象为主,器物的美术装饰主要是几何纹、植物纹和阿拉伯文书法,具有明显的伊斯兰文化特征,是当时东西方文化贸易频繁交流的见证。而绘画、书法、古匾以及作为建筑装饰的雕刻、壁画、楹联等,又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结合的文化艺术风格。这些文物不仅具有可使用、可观赏的实用价值,而且具有探究回族厚重文化底蕴的研究价值,是一份珍贵的文化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