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55位名作家的成长历程(五)
15625300000004

第4章 狄更斯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12年—1870年)

小传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出身贫寒,十岁开始当童工,他首次把贫民窟、小客栈、贫民收容所写进文学作品。

《匹克威克外传》是他的成名作,《奥列佛·退维斯特》是他的第一部社会小说,《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是他19世纪40年代的代表作,以后又完成三部重要作品:《艰难时事》、《双城记》、《伟大的期望》。

狄更斯创作题材广泛,从多方面暴露了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黑暗,但他不同意暴力革命,主张用改良手段变革社会。

代表作品

《奥列佛·退维斯特》(长篇小说)

《美国札记》(散文集)

《马丁·朱什尔维特》(长篇小说)

《钟声》(长篇小说)

《圣诞欢歌》(长篇小说)

《双城记》(长篇小说)

《我们共同的朋友》(长篇小说)

童年

center过早品尝生活的苦涩

狄更斯出生在英国南部的普茨茅斯市郊一个海军军需部门的小职员家庭。

他的父亲受过良好的教育,常给儿子讲故事,教他背诗歌,然后把他带在身边,出入朋友家或酒店;外出旅游时,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给儿子介绍当地的地理、历史。

狄更斯性格内向,对文学艺术有一种敏锐的感觉,因而很受一位教士的喜爱,常把他带到家中,为他讲诗,训练狄更斯朗诵诗歌的能力,这更促进了狄更斯的文学爱好。

狄更斯非常喜欢读书,十岁时,便读了名著《兰登传》、《汤姆·琼斯》、《鲁滨孙漂流记》等,这使他开阔了眼界,接受了同情下层、反对封建、主张自由平等的思想。后来,他父亲因欠债被捕入狱,狄更斯的生活急转直下。

他们搬到监狱中生活,因为当时英国的负债人监狱可以出租给犯人家属住,但那里的条件是可想而知的。

11岁时,经人介绍,狄更斯到一家皮鞋油厂工作,那里条件十分恶劣,他还经常挨打挨骂,狄更斯为此伤心透了,他问自己:“做童工,这难道就是我一生的出路吗?”

在皮鞋油厂度过了一年的艰难时光后,他的祖母死了,给他父亲留下一小笔财产,靠这笔财产和友人的接济,他的父亲总算被释放了,狄更斯回到了家里,并且重新开始上学。

但是这所学校的琼斯先生不仅没有真才实学,而且还是个愚蠢无知的家伙,狄更斯非但没有学到任何东西,反而饱尝了琼斯先生的棍棒滋味。

家庭的衰落,生活处境的艰难,使狄更斯过早地饱尝了人间的黑暗和压迫,在他心灵深处留下了深深的伤痕,也促使他思想过早地走向成熟。过去在书本上看到的下层人的遭遇,现在有了更深切的认识,但这些对于狄更斯后来的创作倒是大有好处,在思想和生活积累上,都打下了基础。

创作准备

center文学创作崭露头角

为了生活,狄更斯15岁就告别了学校,到一家律师事务所做抄写员,每天埋在一大堆公文资料中。不过,因为工作关系,使他有机会接触到经常往来于法院、监狱的一些底层小人物,后来他又到一种特殊法庭——博公堂当记录员。他亲眼目睹了许多有钱有势的人借助法律手段,使穷人进一步倾家荡产。这时,狄更斯得到了一张大英博物馆的借阅证,他把这里当成了自修大学,他的文学修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这样,他便从生活、技巧、思想三个方面为日后创作打下了基础。

1832年,狄更斯在亲属的帮助下进入新闻界当记者。这使他的生活面更宽了,经常接触到一些高层人物,知道政界很多大事,特别是一些进步人士的演讲,对于促进狄更斯在改革风潮中形成追求民主、改良思想很有好处。记者工作还为狄更斯以后在自己的小说中能够成功地刻画出许多栩栩如生的政治人物,描绘社会重大事件的场面,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狄更斯是个勇于进取的人,他觉得不应该仅仅满足于用自己的笔去陈述别人的思想,而应该写出自己的心声,特别是那些受下层人欢迎的文章。于是,从1832年起,狄更斯一边做《时事晨报》记者,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写一些随笔、杂感、速写之类的东西。他用“博茨”做笔名,不断在各家报刊上发表文章,如表现政界内幕的随笔《国会一瞥》,再现城市生活的《街市之晨》,人物速写《校长先生》等等。

在文中,他讽刺了中小资产阶级庸俗、趋炎附势的习气,揭露议会、法院及一些慈善机构的虚伪,也有表现对下层人民同情的篇章,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成名作的诞生

center在创作的山峰上不断攀登

1835年,狄更斯应伦敦一家出版公司的约请,开始着手写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就是《匹克威克外传》。

当时英国的长篇作品一般都是先在刊物上连载,效果好,则继续写,不好则停止合约。刊载《匹克威克外传》的杂志开始销量并不好,有人就怀疑狄更斯的创作才能,但是狄更斯很冷静,他认为读者没有喜爱上匹克威克先生,是因为小说才发表了一小部分,人物的魅力还没显示出来。于是他苦口婆心地说服出版商,希望能继续让作品在读者中亮相。结果,这一办法果然很成功。杂志销量从第四期后逐渐猛增,到第十五期时,由最初的几百份增加到四万多份,这在英国当时很少见。各阶层人士都开始关心主人公匹克威克的命运,聪明的商人更是借用匹克威克的名字,大做广告。一时间,匹克威克和狄更斯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传遍了全英国的每个家庭。

《匹克威克外传》并没有严谨的结构,整部作品通过对匹克威克及其朋友们旅游经历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幅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城乡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画卷,其中有贵族、地主、资本家、政客,也有军人、律师、牧师、店主、太太、小姐及社会底层的各种人物,其中主人公匹克威克的形象塑造得最为成功,他滑稽、善良、忠厚、富有教养及爱打抱不平的性格,在作者笔下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狄更斯成功了,“博茨”终于实现了自己成为文学家的梦想,但是他并不满足,相反他更加认清了自己的使命,创作出了更多的作品,其中《老古玩店》最能代表他当时的水平。

《老古玩店》取自狄更斯在著名疗养区巴斯听到的一个故事:主人公耐儿是古玩店店主的外孙女,她从小失去了父母,和外祖父相依为命,后来外祖父欠了债,输掉了古玩店,放高利贷者想霸占耐儿,外祖父只好带着外孙女偷偷离开伦敦,过着颠沛流离、乞丐般的生活,还提心吊胆地怕放高利贷者追踪。

小说通过耐儿的命运,对充满虚伪、欺诈、掠夺的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大胆地批判,反面人物放高利贷者,显示了英国资本主义初期暴发户们靠掠夺、欺诈发家的历程。

作品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人们对主人公耐儿的命运,表现出极大的关怀。有人要求狄更斯不要让耐儿死去,但狄更斯为了深化主题,还是让耐儿悲惨地死去了,因此在国内外读者中,引起了巨大的震撼。

《老古玩店》的成功极大地提高了狄更斯的声誉,他向前迈进的步伐更加坚定了。

巅峰之作

center“英国小说之王”的诞生

狄更斯这样说过:“在我所有的著作中,我最爱这一部(《大卫·科波菲尔》)……正如许多溺爱孩子的父母,我在内心的最深处,有一个得宠的孩子,他的名字就是大卫·科波菲尔。”

这是一部半自传体的长篇小说,作者在书中融入了不少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如当童工、在寄宿学校被摧残、流浪、当记者、成为作家、出国旅行等等,因此作品刻画的主人公形象很感人,加上作者把贫穷的小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串连起来,从而透视出整个19世纪英国的广阔生活画面。托尔斯泰就将《大卫·科波菲尔》列为“深刻的”世界文学名著之一。

故事是这样的:

大卫是个遗腹子,从小在母亲和女仆的抚爱下成长,摩德斯通看中大卫母亲那份微薄的遗产,骗取了她的爱情。

大卫发现继父非常贪婪凶狠,母亲却一天天衰弱下去。一天,大卫挨了继父的打,他咬了继父的手,于是便招致继父又一顿毒打,随即又被送进一所专门摧残儿童身心的寄宿学校。

不久,母亲去世,女仆被辞退,大卫被送到伦敦当童工,并在密考伯先生家寄住。

密考伯是个小职员,家里人口多,生活困难,做了好多事情都不顺利,最后因负债被关进了监狱。

大卫一直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后来大卫去找姨婆贝西小姐。贝西把他送到一所非常好的学校,并寄宿在威克菲尔律师家里。大卫和威克菲尔的女儿结下了友谊,但十分厌恶他们家雇用的希普。

当大卫沉浸在和朵拉的爱情里时,姨婆破产了。大卫为减轻姨婆的负担,开始给人家当秘书,并学会了写作。

大卫成了作家,朵拉却被疾病夺去了生命。为了摆脱不幸的阴影,大卫出国旅行。威克菲尔的女儿艾尼斯始终关心着他,大卫终于发现艾尼斯是真正爱自己的,于是他们结了婚,大卫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作品问世后,再次引起了英国文坛的轰动,并且传至欧美许多国家,人们称狄更斯为“英国小说之王”。

趣闻轶事

center在橱窗里表演的孩子

沉重、懒洋洋的雾气挂在伦敦街头的每一个物体上,潮气缓缓下降,使街道的路石变得滑腻腻的。阴暗、潮湿,伦敦渗透着凄凉和抑郁。

一群孩子的叽叽喳喳声打破了街头的沉闷,那是拉墨特鞋油作坊门前,一群孩子把那儿的橱窗围得密密匝匝。

“喂,你们瞧,他干得多快!”

“不错,这小子有两下子!”

“哇!他浑身沾满鞋油,简直变成靴筒啦!”

孩子们一边吃着果酱面包,一边将鼻子压在橱窗玻璃上往里瞧,一边吵嚷着。

橱窗里,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双手灵巧地运动着,用蓝色的纸把鞋油灌装封上,用绳子系好,再贴上封签。这一连串的动作,都在一瞬间一气呵成,迅速极了。那孩子低垂着头,只顾干活,不看任何人。围观的人只能从侧面看到他突出的前额下一双湛蓝的眼睛,那里边闪着抑郁的光,两条弯曲的眉毛,一张大大的嘴巴,构成一张生动的脸。虽然他满身油污,被关在橱窗里做着招揽顾客的表演,但这一切都遮不住他与生俱来的灵秀之气。这孩子就是日后驰名世界的英国大文豪——查理·狄更斯。

center狄更斯替友还赌债

狄更斯有一个一面之交的朋友詹姆堂森。詹姆堂森有次赌钱欠了查利德5000英镑,查利德限他一个星期内还清。詹姆堂森十分为难,想起了那位一面之交、却待人友善的狄更斯,就求助于他,狄更斯满口答应替他还债。

詹姆堂森带了查利德去找狄更斯,只见室内空空荡荡,只有一张床和一张堆满稿纸和酒瓶的桌子,查利德用一种怀疑的口吻问道:“詹姆堂森欠我的债你来替他还,是吗?”狄更斯答道:“是的。”查利德不屑一顾地说:“凭你这些废纸和破酒瓶,就能还清这笔巨债吗?”狄更斯说:“当然不是凭这些,而是凭我的左手。”

狄更斯当时已经闻名整个欧洲,但由于他不喜欢在交际场合抛头露面,认识他的人极少,只是都知道他是用左手写作。当查利德一听说他用左手写作,大吃一惊:“难道你就是狄更斯?”狄更斯点了一下头:“你猜对了。”查利德赶紧握住狄更斯的左手,兴奋地说道:“能认识你,价值就不止5000英镑了,詹姆堂森的债就算抵消了。”站在一旁的詹姆堂森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位与自己一面之交的朋友竟然是大名鼎鼎的作家狄更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