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55位名作家的成长历程(四)
15625400000011

第11章 契诃夫

俄国著名作家、戏剧家

(1860年—1904年)

小传

19世纪俄国短篇小说巨匠、剧作家,曾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医学系,后弃医从文。

1880年步入文坛,他全部作品的基调是“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前期作品侧重塑造奴性性格,抨击庸俗愚昧、阿谀逢迎的社会风气,启发人们的尊严感。

19世纪90年代以后,契诃夫思想逐步深化,转而描写反专制、反压迫的主题,代表作品有《第六号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此外,契诃夫还创作过十多个剧本,《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都是他的代表剧作。

契诃夫写作的艺术风格是简洁、含蓄,善于通过凡人小事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

代表作品

《装在套子里的人》(小说)

《伊凡诺夫》(四幕戏剧)

中学语文课文收录

《装在套子里的人》

童年

center沙皇专制奴化教育下的童年

契诃夫出生在俄国亚速海沿岸的一个叫塔甘罗格的小城中。他的父亲是个小商人,开了一间杂货店,但他早年酷爱音乐和绘画,学过小提琴,并曾在教堂乐队里担任指挥。

契诃夫的母亲也是一位极具艺术气质的女人,婚前曾练习写过小说,成家后,还常把这些小说念给孩子们听。但由于出身微贱,及其他种种原因,她的天分没有发挥出来。

契诃夫有兄弟姐妹六人,他排行第三,上有两个哥哥,下有弟妹三人,他们都有一定的艺术天分——二哥迷恋音乐,会弹琴,还会美术;小妹也热爱绘画,后来成为一位画家;大哥和契诃夫都热爱文学,迷恋戏剧。

但契诃夫的父亲却是一个财迷,他开一间杂货铺,整天想的就是如何赚钱,为了节省开支,他让契诃夫兄妹帮他站柜台,干杂活,剥夺了孩子们不少宝贵的学习、娱乐时间。

契诃夫的学习生涯也很不如意,他父亲为了和一位希腊商人拉关系,就把契诃夫送到这个商人开办的一所学校里,这所学校教育质量低下,主要教育方法就是对学生抽鞭子,面对这种暴力教育,契诃夫的精神受到了很大的折磨。

后来到另一所学校,情况更加糟糕,这是一所推行沙皇专制奴化教育的典型学校。校舍犹如监狱,阴森恐怖的两层楼房被高高的院墙包围着,教室外面是一条长长的、昏暗的走廊,也没有窗子,仅有一个小小的圆孔,供学监们随时窥视学生们的一举一动。

契诃夫的童年是在苦痛和忧郁中度过的,如果说还有什么欢乐的话,那就是戏剧艺术给他带来了不少乐趣。

他们居住的那个小镇有不少能歌善舞的乌克兰人,还侨居着很多意大利商人和希腊商人,意大利的一些剧团经常来这里演出。每逢这种时候,小契诃夫的心中就极不平静,他挤进议论新戏的人群中,听人家述说,并获得了不少有关戏剧方面的知识;他还有个叔叔,是个戏迷,很喜欢契诃夫,经常出钱让契诃夫去剧院看戏。一天,剧院上演歌剧《美丽的莲娜》,他都看着迷了,回来给叔叔学习剧中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表演得还真像那么回事,全家人都乐了。

戏剧艺术不仅给少年时的契诃夫带来了欢乐,还启发了他的心智,陶冶了他的审美情趣,这为他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创作准备

center医学与文学的选择之路

契诃夫16岁这一年,他父亲的买卖破产了,为了逃避债务,一家人都迁到外地,只留下契诃夫一个人在家里。契诃夫受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打击和冷遇,使他深刻地体会到金钱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残酷与丑陋。

契诃夫开始自谋生路,他东奔西跑做家庭教师,晚上还要抽出时间来赶写稿子。当时俄国正处于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文坛一片沉寂和禁锢,于是一些专供小市民消遣娱乐的幽默文学开始盛行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契诃夫也随大溜,写了一些幽默小品,如《给有学问的邻居的信》等投寄给幽默刊物《蜻蜓》,有时也会写出一些粗俗的作品,以此来换取一些微薄的收入。

1879年,契诃夫中学毕业,遵照母亲的意愿,他考取了莫斯科大学医学系。四年后毕业,他本可以弃文从医,过上好日子,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他仍然不放弃文学,而是在行医的同时,更广泛深入地观察、了解社会,了解民情,他亲眼目睹了“底层”人物的一幕幕惨剧,因而他作品的悲剧基调也就更加明显了。

一天,他突然接到老作家德·格里果罗维奇的来信,信中对契诃夫的作品大加赞扬,这使契诃夫激动不已。从此,契诃夫的创作态度更加严肃认真了,他进一步认识到,创作才是自己的天职,而当医生并不是自己最本职的工作——他弃医从文了。

成名作的诞生

center刻画小人物的创作手法

从少年时期帮父亲看守小店,接触各种身份的顾客,到父亲破产,财物丧失,契诃夫在生活中见得最多的、最憎恨的,便是那些奴性十足的小市民。这些人由于其自身社会地位的卑微,又极力想通过攀附大人物从中得到好处,抬高自己,因此,在他们身上,便集中了各种奴性的行为和心理。

一次观看戏剧的时候,一个小公务员不小心打了个喷嚏,不巧,唾沫星子刚好溅到了坐在他前面的一位将军的秃脑袋上。这时,奴性十足的小公务员便觉得自己闯了“大祸”,而胆战心惊起来,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将军道歉,将军不耐烦地将小公务员赶出家门,最后这位小公务员竟承受不了将军的愤怒,没过几天便在惊恐中一命呜呼了。这是契诃夫的一篇名为《一个小公务员之死》的故事梗概,它正是从一件看来滑稽可笑的小事中,表现出在某些人身上的那种奴颜婢膝,并给予了猛烈抨击。

契诃夫早期同类题材的作品还有《胖子和瘦子》、《变色龙》等。

从1886年开始,契诃夫进入新的创作,仅在一年的时间里,他就向读者推出了一系列优秀的短篇小说,如《风波》、《歌女》、《仇敌》、《幸福》、《吻》等。1887年,他又出版了两本集子,其中小说集《在昏暗中》受到文坛巨匠们的一致好评,并荣获了科学院授予的普希金文学奖。

1888年,契诃夫首次发表中篇小说《草原》,在这部作品中,他一改以往惯用的、借某一幽默故事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而是通过小说主人公从乡村到城市的旅行所见,向读者展示出俄国当时广阔的草原生活的风貌。整部作品情节简单,人物不多,但却表现了作者为争取个性解放而斗争的激情。

巅峰之作

center黑色幽默

1890年4月,契诃夫不顾个人身体不适,带着一种作家的责任感,踏上了通往被称为“恐怖岛”的库页岛之路。

当时俄国西伯利亚大铁路还没有修到库页岛,从莫斯科只能先到图门,然后改乘马车或从水路坐船,才能到达目的地,这对契诃夫的身体极为不利,但是他并不惧怕。

那几天正赶上气候变化,又是刮台风又是下雨,契诃夫他们乘坐的小船在西伯利亚河流里颠簸,时刻都有翻船的危险。同行的人都建议他停歇几天,可契诃夫硬是不肯,他说:“我们不是出来享受,库页岛的一切在等待我们。”就这样,前后经过三个多月,他们才到达了库页岛。

一到目的地,契诃夫马上就开始了紧张的考察工作。在这里,他走访了囚犯和囚犯的家属,特别是儿童,他们长年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像牲畜一般大批死亡;女孩子更悲惨,十一二岁就被迫卖淫。

在库页岛,契诃夫第一次目睹了笞刑,这种野蛮又丧尽人性的刑罚,使契诃夫内心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他要诅咒这可怕的现实。

从库页岛回来,他立即根据旅行日记、考察笔记,完成了一部名为《库页岛》的速写集,将所见所闻公之于众!沙皇为此十分恼火,曾下令禁止此书出版。

这一时期,契诃夫的创作更勤奋了,《决斗》、《跳来跳去的女人》、《恐怖》、《第六病室》、《邻居》、《一个默默无闻的人讲的故事》、《大沃洛佳和小沃洛佳》、《黑衣修士》等小说相继问世,其中《第六病室》是最优秀的一部。

小说《第六病室》的内容是:

某偏僻的小城,有一所处处呈现一片混乱的医院,其中第六病室是精神病患者病房。

医生拉京对医院内一片破败的景象十分看不惯,尤其反对医院对精神病患者的非人待遇,但他又是一个不主张以暴抗恶的“善良人”。一天,他巡视了精神病患者所住的第六病室,结识了因反抗专制压迫而被送进医院的“病人”葛罗莫夫,他们谈得很投机。

后来,拉京在葛罗莫夫的教育下,开始觉悟,终于敢与周围的罪恶现实作斗争了,但是没过多久,拉京自己也被人诬告为有“精神病”,于是也被关进了第六病室。

这是一篇燃烧着愤怒的火焰,大胆反专制、反暴政的作品,阴暗恐怖的第六病室,恰好是专制沙皇统治下俄国的缩影。

小说最初投给了一家报纸,结果胆小的编辑将作品退了回来,契诃夫又投给一家杂志,小说终于得以发表。

列宁在读了这篇小说以后,写信给姐姐说:“昨天晚上,我读完这篇小说以后,觉得可怕极了,我在房间里待不住,站起来走了出去,我觉得自己也好像被关进‘第六病室’里了。”

应该说,列宁的话,道出了整个俄国读者的心声。

趣闻轶事

center契诃夫“乞讨”

契诃夫小时候极具表演才能。一次,他化装成一个叫花子,拿着自己写的一封乞讨信,跑到他的叔叔米特罗万·叶果维奇家里,愁眉苦脸地把信交给了叔叔。

他叔叔看了信后,又看看契诃夫,竟没有认出来是他,便十分怜悯地掏出了几个戈比给他,这时契诃夫才亮出真相,逗得他叔叔大笑不止。

center巧用火柴梗

有一次,契诃夫乘马车出外旅行,途中同车的一位旅客闲聊时说的一句话很生动,契诃夫马上想拿出笔记下这句话,可是笔没带在身上。正在为难的时候,他灵机一动,将火柴盒拿出来,把一根火柴划着,随后又把这根火柴吹灭,他就用火柴梗上烧焦的余炭,把那些生动的妙语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