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红色文丛-体验红色旅游(三)
15628700000012

第12章 湖南省(1)

湘潭市韶山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

毛泽东故居坐落于茂林修竹、青翠欲滴的小山冲中,房屋系泥砖青瓦,土木结构,是南方常见的普通农家住房。现有十三间半民房,其中瓦房十间、茅草房三间,为毛泽东同志的父亲毛顺生所建。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

1910年秋,毛泽东立志救国救民,为寻求真理,离家外出求学。1920年毛泽东父母相继去世,以后他弟弟、妹妹也跟随毛泽东从事革命活动。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曾几次回故乡。1925年偕夫人杨开慧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并在此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1927年回乡考察农民活动。1959年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探望,视察了故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看了故居和父母坟墓,写下了著名诗篇《七律·到韶山》。1966年毛泽东最后一次回韶山,居住在滴水洞。

毛泽东的故居在1929年曾遭到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破坏,1950年以后经多次修葺恢复原貌。1961年4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经党中央批准将“旧居”改称为“故居”。室内陈设尽可能按照毛泽东当年在此居住时的原样布置,有些用具系原物。屋前有毛泽东少年时代劳动过的田地、禾场、游泳的池塘等。

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建在毛氏宗祠旁,原称毛泽东同志旧居陈列馆,建于1964年,1982年改为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邓小平同志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纪念馆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采用农村房屋的外貌,城市园林的风格建造,依山就势,高大自然,展室高大、宽敞、明亮,以亭台、小桥,回廊相连,显得十分雅致。

馆内主要陈列毛泽东的生平业绩,共分8个室。

第一室:介绍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由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成为一个民主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

第二室:介绍他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革命活动;

第三室:介绍他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致力于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的情况;

第四室:介绍他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成功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到农村,发展革命力的革命实践活动的情况;

第五室:介绍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与党中央坚持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实行人民战争,取得抗战胜利的情景;

第六室:介绍他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与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艰苦奋战,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情况;

第七室和第八室:介绍了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国际上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与第三世界团结合作,提高新中国的威望的情况。

纪念馆还有一室介绍毛泽东一家六位亲人为革命献身的光荣事迹。

宁乡县花明楼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

刘少奇故居始建于1871年,坐东朝西,共有房屋21间半,前临碧水,背倚青山,左有参天古树,右为村民农舍。整座故居结构自然,洁净朴素,是一栋土木结构的普通农家四合院。1898年11月24日,少奇同志在这里诞生,并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1961年,身为国家主席的少奇同志回乡调查期间,在这房子里住了六天六晚,室内的木架床及其他用品仍按当年原状陈列。1988年元月,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除原有的茅草房和瓦房外,还陈列有展品200余件,保持了原来的风貌,生动再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江南农家的典型风貌和刘少奇在这里生活学习的部分场景。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是以刘少奇故居为依托建立起来的,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一座完整、系统地介绍刘少奇生平业绩的传记性专馆。

1988年11月24日开馆,建筑面积3200多平方米。其主体是自由分散型园林式建筑,这种风格与炭子冲江南田园风光相映成趣,美丽自然。纪念馆共有八个展厅,陈列面积1000多平方米,展线长240米,共有文物展品800余件,按少奇同志生平分为四个专题进行陈列。该陈列采用专题与生平相结合的方法,大手笔反映刘少奇同志生平事迹,体现刘少奇同志在缔造新中国、发展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和主要贡献。馆区内有幽雅舒适的休息室供来宾休息,有音像厅专为观众放映反映刘少奇同志生平的电影、电视、纪录片。

浏阳市文家市镇秋收起义会师旧址纪念馆

秋收起义会师旧址纪念馆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位于浏阳县文家市镇西街头,即现在的里仁学校。

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进攻中心城市失利后,毛泽东领导的各路部队在文家市会师。9月19日,毛泽东在里仁学校主持召开了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会议,决定放弃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把部队行动计划由原定夺取长沙改为向湘南进军,以保存实力,积蓄力量。

翌日,毛泽东在会师大会上代表前敌委员会向全体起义战士作了动员,随后率部南进,途中因情况变化,部队上了井冈山,从而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1930年,文家市多为工农革命军活动据点。此间,工农革命武装部队在里仁学校房舍墙壁上书写了许多革命标语,现在保存完好的有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书写的“打土豪分田地”以及1930年苏维埃政府颁布的十大政纲等10余条,都成为历史的见证。

书写标语的小巷后称标语巷。里仁学校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原名文华书院,1912年改名为里仁学校。旧址坐南朝北,占地约5000平方米,1964年维修,复原有前敌委员会会址、毛泽东等部队主要领导的卧室、战士住房及伙房、会师操坪等处。1977年在旧址西侧兴建“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占地1040平方米,展出有秋收起义的大量文物、照片及1930年毛泽东、朱德率部在文家市歼敌获胜和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有关资料。

开慧乡杨开慧故居和纪念馆

杨开慧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毛泽东夫人。1930年11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杨开慧烈士的故居坐落在长沙县板仓,距长沙市65公里。故居为一座古老的平房,屋前有土坪、池塘和田垅。前门上悬有红匾,上书“杨开慧烈士故居”。故居黄泥饰墙,质朴大方,松竹掩荫,别具风格。

在烈士诞辰100周年纪念之际,朱镕基总理亲笔写下了“骄杨丽质,英烈忠魂”的题词。

杨开慧纪念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县开慧乡开慧村,距长沙市约70公里,由杨开慧同志故居,杨开慧烈士陵园及板仓教育活动中心三部分构成。前方陵园正中塑建了一座高3.8米、重11吨的开慧烈士全身汉白玉像。

板仓是湖南省首批确认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活动中心位于烈士故居和陵园之间,占地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20平方米。中心大楼共四层,内设爱国主义教育报告厅,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开慧烈士题词陈列厅,厅内陈列高雅庄重,布展科学。

湘潭市湘潭县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

彭德怀故居位于湖南省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故居始建于1925年,坐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粉墙青瓦,具有典型江南风味的普通农舍。故居一直由其胞弟金华、荣华居住,故名“三华堂”。1958年和1961年,彭德怀曾两次回乡,1961年回乡调查时在此居住34天,接待来访的干部、群众2000多人次,并在此拟写5份农村调查材料供中共湖南省委参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彭德怀平反昭雪,湘潭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对故居进行维修,并辟西南端为辅助陈列室。1982年邓小平为故居题名,1983年故居被列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彭德怀百年华诞之际,故居全面维修、复原,并按彭德怀1961年回乡时原貌陈列。

彭德怀纪念馆坐落在湘潭彭德怀故乡俊秀的乌石峰下,1998年建成。主要包括彭德怀故居、铜像、纪念馆、德怀亭、烈士墓等纪念设施。纪念馆采用中国传统庭院式布局,围绕序厅,疏密有致地设立三大陈列厅。其中,“彭德怀生平业绩陈列”精选306张照片,157件文物,采用声、光、电等多种表现手段,生动、艺术地再现了彭德怀伟大、辉煌、战斗的一生。

铜像广场坐落在故居对面的卧虎山上,面积2500平方米,视野开阔,气势雄伟,彭德怀元帅铜像,像高5米,连基座8.1米。纪念馆依山而建与铜像遥相呼应,总面积3100平方米,曾被评为1998年度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纪念馆采用中国传统庭院式布局,围绕序厅,疏密有效地设立了4大展厅,共8个展室,共分4个部分,共20个章节,用了300多张照片和一大批珍贵艺术展品,采用了声、光、电等多种表现手段,生动、艺术地再现了彭德怀光辉战斗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