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读历史做事先做人全集
15629400000039

第39章 恋爱婚姻(1)

勇于为爱情献身的总统

问世间情为何物?问爱的魅力如何之大?那么从杰克逊为了爱而不惜生命进行了几十次决斗中,便能猜出几分吧。

安德鲁·杰克逊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1829~1837年在位)。1815年他指挥新奥尔良战役,击退了英军进攻,因而声名大震;后来当选为总统,又致力于政治改革,颇有建树。杰克逊敢想敢做,性格粗旷,在爱情问题上表现得尤为充分。他和蕾切尔的爱情既富于浪漫色彩,又引起后人毁誉参半的评论。

1788年,年轻有为、充满朝气的杰克逊来到田纳西州纳什维尔担任检察官。他寄宿在当地一个富有寡妇唐纳尔逊的家中。一天,他遇见了女房东的女儿蕾切尔·罗巴兹。蕾切尔的丈夫叫刘易斯·罗巴兹,性情暴戾,发怒时,对妻子轻则大骂,重则痛打一顿。这天,蕾切尔因与丈夫吵架、为了逃避丈夫的毒打而跑回娘家。雷切尔长相虽不出众,体态略显肥胖,但她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颇有魅力,再加她性情沉静宽厚,所有这些以及对她那不幸婚姻的同情,使杰克逊很快便堕入了情网。蕾切尔也对这位貌不出众、身材细长、灰发碧眼、具有刚强男子汉个性的年轻检察官一见钟情。两人很快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他们常常沿着河边或池塘一起散步,或是坐在草坪上畅谈彼此的经历,有时又一起手拉手在田野里嬉戏追逐……两人的关系使刘易斯十分恼火,便到处宣扬杰克逊行为不轨,勾引人妻。

杰克逊听后大怒,便向刘易斯提出决斗,刘易斯拒绝了。杰克逊便扬言要用猪刀割掉他的耳朵并放他的血。刘易斯害怕了,告到法院,杰克逊被捕。在去法院受审的途中,他向卫兵借了把刀。刘易斯见势不妙,拔腿就跑。杰克逊持刀追了一段没有追上。到了法院后,因为原告刘易斯逃之夭夭,杰克逊便被无罪释放。

不久,刘易斯又借故对妻子大打出手,蕾切尔逃离刘易斯家。在杰克逊的鼓励下,1790年她向议会提出离婚申请,议会让她去法院办理手续。她和杰克逊都误认为议会已经批准了离婚要求。杰克逊迫不及待,于1791年8月在纳齐兹同蕾切尔完婚。但当他们得知议会并没同意蕾切尔的离婚要求,而刘易斯提出离婚要求的传闻有假时,为时已晚,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他们的“非法”婚姻立刻成为人们的话柄,并被扣上“拐骗”和“通奸”的罪名。

这件事传到各地,刘易斯还亲自去法院控告杰克逊。这样,杰克逊的名誉受到了伤害,在公众印象中声望大大降低。直到1793年,法院才终于批准了蕾切尔的离婚申请。杰克逊和蕾切尔两人不顾闲言碎语,又于1794年1月14日在纳什维尔第二次郑重其事地举行了婚礼。

但是事情还未了结。此后,他们为爱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们俩蒙受“通奸”的恶名长达几十年之久。杰克逊在政治活动和个人生活中,经常受到他的政敌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中伤。对此,性格刚强的杰克逊不能容忍,特别是对败坏他与蕾切尔名誉的人是誓不两立。他总要提出决斗,要用自己的鲜血乃至生命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他共进行了几十次决斗,两次身负重伤,但他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卢森堡夫妇的永恒爱情

在真挚的情感中,爱是永存的,即使在走向死亡的黑暗中,也不会熄灭爱的火焰。

美国科学家卢森堡夫妇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同样感人至深:1950年,在没有任何确凿证据的情况下,美国当局悍然以间谍罪将两人逮捕。1953年6月19日两人遇害。在凄风苦雨的三年中,夫妻俩互致情书,其辞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埃塞尔·卢森堡在写给妻子朱丽叶斯的一封信中说:“与你共度一世,我不虚此生!”妻子则复信道:“即使在砖块、混凝土和钢铁中,我们的爱情之树也能扎根开花结果”!

柯棣华和他的中国妻子

1937年7月7日,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印度国民大会决定选派一批经验丰富并具有牺牲精神的医生组成医疗队,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28岁的德瓦卡纳斯·桑塔拉姆·柯棣被选中。

1939年1月,一支包括柯棣在内的由五名医生组成的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中印学会会长谭云山博士在他们每个人名字的后面加上了一个“华”字。从此,柯棣便成了柯棣华。不久,柯棣华来到延安,后到晋察冀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任院长。在这里,他认识了晋察冀卫生学校的女教师郭庆兰。郭懂英语,与柯交谈很方便,柯向郭学习汉语。真挚的交流和共同的革命理想,使这对异国青年男女产生了爱情。后在同事的促使和领导的关怀下,两人于1941年11月25日,在一间土房里举行了简朴而又不寻常的婚礼。郭所在学校校长江一真做了他们的证婚人。第二年,郭庆兰在白求恩医院生下一个儿子。大家给这个孩子取了个乳名叫“白生”。聂荣臻司令员知道了,非常高兴,说这是中印友谊的结晶,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印华”。

1942年7月,柯棣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由于过度劳累,柯棣华患了癫痫病,后来病情越来越重。经抢救无效,于1942年12月9日去逝。

柯棣华去逝后,郭庆兰和孩子印华被接到延安。郭庆兰先后在延安国际和平医院任护理部主任和护士学校教务部主任等职。

全国解放后,郭庆兰带着印华来到北京,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50年代初期,印度总理尼赫鲁来华访问,提出要见见郭庆兰和印华。在周总理的安排下,郭庆兰和印华在北京饭店见到了尼赫鲁总理。尼赫鲁热情地宴请了郭庆兰母子。

假夫妻变成真夫妻

黄兴是辛亥革命时一位很有影响的领导人。他与孙中山共同组织了同盟会,并领导和指挥了多次起义。1911年4月27日的黄花岗起义,就是黄兴精心策划组织的。起义前,他给南洋同志写了绝笔书,决心“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敌”。起义时,黄兴亲率一支队伍进攻两广总督衙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英勇善战,在右手的二个手指被打断、血流如注时,仍坚持指挥战斗。但这次起义,终因寡不敌众而遭失败,近百名革命精英牺牲。

黄兴脱险后,避往一女革命党人许宗汉家中。香港方面的革命党人得知黄兴受伤被围广州,积极设法营救。他们为掩护黄兴脱险,故意在香港《中国日报》登出一副关于黄兴战死的对联的上联,征求下联。上联是:“黄花岗上葬黄兴,可怜黄帝子孙,拼将黄土一抔,染出李提黄马褂。”下联很快征得并登于报上:“白草汤中呼白起,空使白头父老,沽得白酒千斛,典穷秦相白狐裘。”此副对联很有意味,很快传遍香港、广州等地。对联暗示黄兴已死,葬在黄花岗,清朝廷提督李准镇压起义有功,获得黄马褂。借此,迷惑了清朝廷。此后,黄兴在许宗汉的保护下赴香港医伤。当时为掩人耳目,两人假扮夫妻。到了香港后,进医院动手术,许宗汉以妻子的名义为他签字。从此,两人感情日深,最终两人结为夫妻。假夫妻变成了真夫妻,成为辛亥革命时的一段佳话。

恽代英婚姻轶闻

恽代英是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革命者,被誉称为常州“三杰”之一。恽代英年轻时就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主张婚姻自由,反对包办。而他自己的婚姻却恰恰是父母给他包办的,父母要他与一位他素不相识的女子沈葆秀结婚。他曾与父母抗争过,但最终还是抵挡不住母亲的伤心和眼泪,被迫答应下来。

1915年10月的一天,他与沈葆秀在武昌沈家寓所结了婚。为了表示对封建礼教包办婚姻的反抗,从新婚的当晚起,他就在新房外的书房里过夜,怎么也不入洞房,也不与新娘讲话。

婚后第三天,新娘回门,向母亲哭诉了这一情况。沈母十分惊诧,但转念一想,觉得恽代英是个有志青年,她便教导女儿说:“我看代英是位有才华有志向的青年,不知道他有什么心思,他是读书人,你不妨写封信给他。”沈葆秀按照母亲的教导,写了一封信放在书桌上,当晚她就看到了复信。恽代英对沈葆秀给他写信感到意外和高兴,在复信中鼓励她:“多读书,通情理。”第二天沈葆秀又给他写了一封回信,于是,夫妻俩便在一墙之隔的房间里通起信来。时间一长,彼此了解加深,终于产生了真挚的爱情,而且感情越来越深。1917年,沈葆秀因难产而死,恽代英悲痛欲绝,对着妻子的亡灵极其沉痛地说:“吾愿吾他生托身为女子,与汝为妇,亦一尝怀孕分娩之苦,以赎此身之罪。”恽代英还用日记、书信形式写了四封信,焚于亡妻灵前,表达了对爱妻不幸早亡的怀念和哀思。他在第三封信中写道,他已改号为“永鳏痴郎”;还刻了一块玉石图章,上镌篆文“葆秀忠仆”四字。从此,他谢绝了一切同志和亲友的介绍和女青年的追求,为妻子守义整整十年。

1927年,恽代英再次回到武汉,担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总教官。这时,沈葆秀的妹妹沈葆英已经22岁了,她从武昌女子师范毕业,在小学教书,也是共产党员。两人自幼情同兄妹,又有共同的革命理想,在亲友们一再劝说之下,两人同意建立婚姻关系。结婚前,恽代英带沈葆英到她姐姐墓前凭吊。在墓前,恽代英脱帽三鞠躬,并低声诉说道:“葆秀啊,我为你守义十年整,只是为了说明人间还有真情在。今天,我已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了,四妹(葆英)也已长大成人,也是一个无产阶级战士了。为了实现我们共同的革命理想,我希望她和我并肩战斗。”说完,他望了望眼含泪水的葆英,葆英坚定地点了点头。从此,两人积极投身到紧张的革命斗争中去了。

朱元璋一生钟情大脚马皇后

明太祖朱元璋和他的结发妻子马皇后共同生活了三十多年,无论是在战争的艰难岁月里,还是在朱元璋登上九五之尊的皇帝宝座后,两人始终相互尊重,相互扶持,共赴患难。战争岁月中尚不算什么,但是朱元璋成为一国之君后仍然敬重、爱护马皇后,这在历代帝王中都是极为少见的。尤其是马皇后有一双违背世人常规所见的天足——大脚。朱元璋不仅没有因此嫌弃她,反而百般维护,甚至曾经因为一则灯谜的答案是“好双大脚”,认为是在讽刺他的马皇后,竟然因此大开杀戒。而且,朱元璋一生性格刚强,当了皇帝后,更是听不进任何人的劝告,又常常喜怒无常,动辄杀人,这时唯一可能改变朱元璋决定的人就是马皇后。人们不禁要问:作为一国的开国之君,朱元璋为什么对这位大脚的妻子一往情深呢?

这还要从朱元璋的发迹讲起。朱元璋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少年时做了几年和尚,二十多岁时参加了郭子兴的起义军,做了一个小小的卫队长。由于他作战勇敢,人也很聪明,郭子兴觉得他是个人才,就把自己的养女马氏就是日后的马皇后嫁给了他。朱元璋娶了主帅的养女为妻,身价陡然提高了许多,军中上下都对他另眼相看,尊称他为“朱公子”,成为夫以妻贵的典型。马氏为人精明能干,而且十分贤惠,成了朱元璋政治生涯上的好帮手。

马氏身材修长,容貌秀丽,颇具一种大家闺秀的端庄美丽,最令朱元璋敬仰的,是马氏天生丽质之外的那份修养,那种端庄明智、知书达理的超然风韵。马氏也通过她独有的敏锐洞察力,体察到她的这位夫君有着出人头地的雄心壮志,因此她尽心尽力地想帮助她的丈夫达成心愿,至少使他没有后顾之忧。

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是一个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人,朱元璋在军中的人缘很好,而且行事干练,颇有谋略,得到将士们的信赖,这使郭氏父子大为不满,怀疑他有自立之心。当郭子兴遇到什么难以解决的事需要朱元璋的帮助时,他就对朱元璋格外亲热,表现的甚至比对亲生儿子还好。但是只要事情处理完,郭子兴的态度就马上转变了,脸也拉长了,声音也变粗了,总是对朱元璋挑三拣四,稍有不满就厉声责骂,还常把朱元璋关进柴房,不许他吃饭,以示惩罚。每当这时,总是马氏从中调解,设法维护自己的丈夫。她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去送给郭子兴喜欢的小妾张氏,请她帮忙说些好话,缓和翁婿之间的矛盾。朱元璋在柴房中关禁闭,没有饭吃,马氏总是设法偷一些刚出锅的烧饼,揣在自己的怀中带给朱元璋吃,当她从怀里掏出烧饼时,烧饼竟然还是滚烫的,她胸前的皮肤都被烫伤了。后来她跟随朱元璋在军中时,因为粮食紧张,平日就积攒一些蔬菜、肉食和粮食,想方设法让朱元璋吃上饱饭,而自己却饿着肚子。这些事情使朱元璋感念至深,就是当了皇帝之后,也常常向群臣提起,总是说如果没有马皇后的悉心照顾,自己很可能活不过那段艰难的岁月。

在行军作战中,马皇后也是朱元璋的贤内助。她率领军中将士的妻子搞好后勤工作,拿出自己的积蓄慰劳将士。特别是在一次战斗中,朱元璋受了伤,陷入敌人的包围中,马皇后不顾自己的安危,假扮成村姑的样子,闯进敌阵中把朱元璋背出重围,救了丈夫的一条命。这可不是那些有着一双纤纤三寸金莲的小脚女人能做到的事。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立马氏为皇后,统领六宫。在15年的宫廷生活中,马皇后严于律己,并设法规劝朱元璋少犯错误,是少数几个能劝阻朱元璋的人之一。朱元璋一向禁止后妃干政,马皇后不但不让自己的族人出任官职,甚至还拒绝了朱元璋为了补偿她而给予族人的赏赐。在她的影响下,洪武年间从没有滥封过公爵。马氏贵为皇后之后,仍然坚持亲手料理朱元璋的饮食,除了她认为妻子应该亲手服侍丈夫之外,也为了防止丈夫因为饮食不合口味,而降罪他人。她总是劝朱元璋赏罚要公平,不能只凭自己的一时喜怒而制罪于人。在对待朝臣的问题上,她劝朱元璋要礼贤下士,尊重朝中的大臣。这些都使内宫外朝的人们称赞不已。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总是担心功臣要篡位,因此对功臣大肆杀戮。就连太子的老师,已经退休多年的大学士宋濂,无辜被牵连进一件朝廷要案时,朱元璋也不问详由就想把他处死。无论太子怎样跪在地上为老师哀求,甚至被逼得想投水自杀,朱元璋也不肯改变主意。马皇后知道了这件事,就吩咐当天的御膳全部做素食。朱元璋退了朝回后宫吃饭,发现全是素菜,觉得很奇怪,就问马皇后是什么原因,马皇后回答说:“我只是心里伤心,想吃素为宋先生祈福。就是一般百姓家请了先生教书,都是百般礼敬。宋先生教太子读书费尽心力,我怎么能不为他伤心呢?”朱元璋一听知道是给宋濂求情,气得把筷子一扔掉头就走。可是等他的怒气稍退,想起了马皇后的话,终于改变主意,饶了宋濂一命。